新書推薦:

《
帝国痼疾:殖民主义、奴隶制和战争如何改变医学
》
售價:HK$
79.2

《
理智与疯狂
》
售價:HK$
74.8

《
明代一条鞭法(精)--梁方仲著作集
》
售價:HK$
85.8

《
自我与本我:弗洛伊德经典心理学著作(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74.8

《
消费是什么 : 关于消费主义的社会学研究(一本书告诉你为什么买买买之后也有巨大空虚感)
》
售價:HK$
64.9

《
人类简史系列(白金纪念版)(套装共4册)
》
售價:HK$
347.6

《
深度学习推荐系统2.0
》
售價:HK$
140.8

《
小欢喜2:南京爱情故事
》
售價:HK$
75.9
|
編輯推薦: |
十三邀是一档单向空间的访谈节目,邀请当今商界、娱乐界、文化界的杰出人物,主持人许知远带着好奇心、偏见与虚荣,深入探寻每位嘉宾的成长经历和思想涟漪,在与这十多位社会切片的对话中,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
谈话自有它的内在逻辑,它逼迫讲述者勾勒自己的轮廓、探视自己的内心。判断很可能片面、浅薄与武断,但背后,是我们对他人与时代真诚的理解欲望。
|
內容簡介: |
《十三邀*辑:偏见》本辑嘉宾是罗振宇、姚晨、蔡澜、俞飞鸿、陈嘉映、白先勇、贾樟柯、李安、冯小刚、叶准、二次元(未末、董志凌、驰骋)、金承志、王小波(李银河、李静、姚勇)。
这本书里,记录了:
罗振宇对知识付费行业的大胆前瞻;
姚晨对自己名不副实的焦虑;
蔡澜对享乐与遁世一体两面的回避;
俞飞鸿对成长中性格障碍的坦白;
陈嘉映对精神思辨与随遇而安的无差别追求;
白先勇对风云与风月的淋漓解读;《十三邀*辑:偏见》本辑嘉宾是罗振宇、姚晨、蔡澜、俞飞鸿、陈嘉映、白先勇、贾樟柯、李安、冯小刚、叶准、二次元(未末、董志凌、驰骋)、金承志、王小波(李银河、李静、姚勇)。
这本书里,记录了:
罗振宇对知识付费行业的大胆前瞻;
姚晨对自己名不副实的焦虑;
蔡澜对享乐与遁世一体两面的回避;
俞飞鸿对成长中性格障碍的坦白;
陈嘉映对精神思辨与随遇而安的无差别追求;
白先勇对风云与风月的淋漓解读;
贾樟柯对当代思潮与电影的感知;
李安对电影地道的精确把握;
冯小刚对京片话语逝去的一丝不满;
叶准对接续咏春传统的恬然淡漠;
二次元从业者对二次元亚文化的赤诚坚持;
金承志对雅俗的无障碍切换;
王小波亲友对小波的感怀与剖析
高傲的、自省的,佻达的、禅静的,机心的、童真的,逐利的、遁世的,在长时间的无主题访谈的刺探中,逐一卸下防备,在镜头里上演。
他们对世界的一管之见,我们对他们的先入之见,在交锋和挖掘中,得偏见二字以概之。
|
關於作者: |
十三邀是一档单向空间的访谈节目,邀请当今商界、娱乐界、文化界的杰出人物,主持人许知远带着好奇心、偏见与虚荣,深入探寻每位嘉宾的成长经历和思想涟漪,在与这十多位社会切片的对话中,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
|
目錄:
|
序言 偏见与理解
1胶囊贩卖者对谈罗振宇
2从福州到埃塞俄比亚对谈姚晨
3一个享乐主义者对谈蔡澜
4秩序,太有秩序了对谈俞飞鸿
5希腊式人生对谈陈嘉映
6风月与风云对谈白先勇
7汾阳故事对谈贾樟柯
8过分的完美对谈李安
9你好,六爷对谈冯小刚
10宗师之子对谈叶准
11次元们对谈未末、董志凌、驰骋
12温州少年对谈金承志
13迷人的异端对谈李银河、李静、姚勇
|
內容試閱:
|
胶囊贩卖者
回忆起在课堂读《离骚》的那一刻,罗振宇的眼神突然柔和起来。那位不知使用哪里方言、摇头晃脑谈起屈原的老师,让他感受到另一个世界的美与诱惑。这是1990年初的武汉,罗振宇是一个来自芜湖的少年,除去逃离逼仄家乡的喜悦,他对未来没有太多想法。
这个罗振宇的形象,与我期待的不大相同。是的,我对他心怀偏见。他在罗辑思维所倡导的那套可疑的、大杂烩式的知识,他不断抛出的U盘化生存之类的似是而非的概念,还有他在办公室内张贴的要嫖就要嫖娘娘式的网络标语,都让我颇感不适。同时,我又对他的成功倍感好奇。他就像被信息、资本、名声所造就的新浪潮的冲浪者,他的壮硕身材,丝毫不影响他的轻盈姿态。
在三个小时的谈话中,他诚实得令我惊诧,有时他显得过于诚实,将自己的高度实用性、功利性和盘托出。我多少怀疑,这种诚实也蕴含着某种对抗,他刻意否定我试图倡导的一些东西。但是,离骚一刻,还是流露出他的另一面。在另一个时刻,他说贵州一位修理工人,因为他的节目,试图去订阅一本《经济学原理》,这是他莫大的成就所在。在那个瞬间,他成了一个启蒙者,而非煽动者。
我们的谈话既畅快又不求甚解。一些时候,我不知该怎样回应他。比如,当他说自己不是一个社会达尔文主义者,而是个拉马克主义者时,我压根儿不知该怎么追问下去。我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都是模糊的。我猜,他也一样,但他比我更敢于使用这些概念。我猜,很多读者与听众,都是被他的这种概念使用方式所折服,心甘情愿成为追随者。他也比我想象的更为细腻与体贴。在采访结束后,我们都既感到痛快,也有一丝不安。节目播出前,我问制片人李伦,让罗胖这样公开说了这么多蠢话,是否太不厚道。李伦则说,罗也刚刚对他表示,自己占据了整个谈话的节奏,是否太压抑了知远。
在这次谈话一年后,他的事业似乎又完成了转型。他成了一个知识批量订制的供应商。他所说的将网红Papi酱一次榨干的预判,似乎也兑现了。他或许不会在乎这个,他想追求的是永远的向前看。从芜湖的少年时光开始,那种强烈的生存哲学从未真正改变过,似乎总有一条饿狗在他身后追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