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四王山水画论辑注

書城自編碼: 304688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绘画
作者: 俞丰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32647675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8-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434/35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243.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财商养成第一课
《 财商养成第一课 》

售價:HK$ 69.6
腐蚀工程手册(原著第三版)
《 腐蚀工程手册(原著第三版) 》

售價:HK$ 477.6
神话的脉络:中国绘画中的传说建构
《 神话的脉络:中国绘画中的传说建构 》

售價:HK$ 93.6
锦奁曾叠:古代妆具之美
《 锦奁曾叠:古代妆具之美 》

售價:HK$ 153.6
盛世:西汉 康乾
《 盛世:西汉 康乾 》

售價:HK$ 117.6
所有治愈,都是自愈
《 所有治愈,都是自愈 》

售價:HK$ 81.6
财富管理的中国实践
《 财富管理的中国实践 》

售價:HK$ 153.6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附作者篇目索引)(全四册)精——中国古典文学总集
《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附作者篇目索引)(全四册)精——中国古典文学总集 》

售價:HK$ 597.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01.5
《 吴昌硕谈艺录 》
+

HK$ 185.6
《 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课徒画稿笔记 》
+

HK$ 98.6
《 山水思想:“负”的想象力 》
+

HK$ 98.6
《 方闻中国艺术史著作全编·宋元绘画 》
+

HK$ 98.6
《 石涛诗文集 》
+

HK$ 406.0
《 王原祁题画手稿笺释 》
內容簡介:
四王为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是清初正统派山水画的代表人物,在传统绘画研究得到日益重视的今天,其艺术价值得到了更多人的肯定。本书收清初四王全部画论,含传世独立成书的画论(《王奉常书画题跋》、《染香庵跋画》、《清晖画跋》、《雨窗漫笔》、《麓台题画稿》等)、以及《中国书画全书》中著录四王作品题跋、《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存世四王原作题跋、传世其他画作题跋等,囊括了现今资料所见的几乎全部四王画论资料,所搜集资料均标明版本、出处,以利检核。全书图文并茂,插图约60幅。注释详细,对书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基本考证明确,并有白话文译文,附录重要的四王传记资料。
關於作者:
俞丰,1972年生,祖籍上海南汇。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上海文物博物馆学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楹联学会会员等。编著有《经典碑帖释文译注》、《四王山水临范》、《诗词写作入门》等。
目錄
王时敏画论1
003王奉常书画题跋
王鉴画论85
087染香庵跋画
094王鉴题跋广录
王翚画论139
141清晖画跋
148王翚题跋广录
194画筌评笪重光撰王翚恽寿平合评
王原祁画论207
209雨窗漫笔
215麓台题画稿
242王司农题画录
290王原祁题跋广录
附录一王时敏诗集335
337偶谐旧草
341偶谐续草
345西庐诗草上卷
351西庐诗草上卷补
355西庐诗草下卷
359西庐诗草下卷补
363西庐诗余
附录二王原祁诗集365
367罨画集
391王原祁诗补遗
附录三四王传记资料小辑397
399王时敏
405王鉴
407王翚
410王原祁
附录四王鉴生平及其艺术417
后记432
內容試閱
四王是清初山水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的合称,若加上同时代的吴历和恽寿平,则又合称四王吴恽。四王是清初正统山水画的代表人物。
王时敏(15921680),初名赞虞,字逊之,号烟客、西庐老人等。太仓(今属江苏)人。祖父王锡爵为明万历朝内阁首辅、大学士,父亲王衡官至翰林院编修。王时敏自幼资质聪颖,文采早著,备受祖父珍爱。他很早就表现出对绘画的特殊禀赋,更因家境优越,得以受到当时海内闻名的大家董其昌、陈继儒的启蒙指授。王锡爵去世后,时敏以恩荫授尚宝司丞,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赴阙拜官。尚宝司是掌皇帝宝玺、符牌、印章的机构,设卿一人、少卿一人、司丞三人,常以恩荫寄禄,无常员,尚宝司丞所典惟诰敕贴黄用宝,及巡方御史领印,文武官关领牙牌,及稽查守卫官铜符等事,头绪颇繁。王时敏在任恪尽职守,夙夜兢兢,寅恪供事,不敢以闲曹冷署而自假易。凡朝参陪祀,戴星出入,即祁寒暑雨,未尝敢有间缺。他还经常乞外差,持节出使各地,颁宣诏书诰令、封藩赠赏,轩所历,南北两畿,齐豫楚闽,江右数省,足迹半天下(《王烟客先生集自述》)。天启四年(1624年),升尚宝卿。崇祯九年(1636年),升太常少卿,仍管玺司之事。崇祯十三年(1640年),告病还乡,从此隐居太仓,未再出仕。因太常古称奉常,故后世又称王时敏为王奉常。
王时敏是清初画坛的领袖,明末清初与董其昌、杨文骢、程嘉燧、张学曾、卞文瑜、邵弥、李流芳、王鉴合称画中九友,吴伟业曾作《画中九友歌》赞之。他的山水画一生以黄公望为宗,苍秀高华,浑厚清逸,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引领一代之风。他的文字著作,有《王烟客先生集》八卷,内含王时敏的诗词、遗训、尺牍等,另有画论著作《西庐画跋》《王奉常书画题跋》等传世。
王鉴16091677,旧作15981677),太仓(今属江苏)人。字玄照,后避清康熙玄烨讳,改作元照、圆照,别作圆炤,号湘碧、染香庵主,因是王世贞的曾孙,又自称弇山后人。在四王中王鉴列居第二,他与王时敏在亦师亦友之间,又是王翚的老师,因此在四王画系中起着重要的传承、发展作用。王鉴和王翚又被称为虞山画派。
据最新的研究成果,王鉴当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卒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他的曾祖王世贞是晚明著名文人、鉴藏家,官至南京刑部尚书,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艺苑卮言》等。他的父亲王瑞庭是个纨绔子弟,侈汰无度,致使家业荡尽。而王鉴兄弟虽多,却多属不肖,甚至遁入空门、委身优伶,独王鉴得粗持家声。崇祯六年(1633年),王鉴可能考取过举人,同年,以荫授南京左府都事。约崇祯十一年(1638年),王鉴至北京,改任比部郎。崇祯十二年(1639年),出任廉州知府,治所在今广西合浦县。时任两广总督为张镜心,张镜心与工部尚书刘荣嗣是至戚,王鉴因与刘荣嗣有忘年之交,遂因刘的关照,得到张镜心的破格提携,且不以属下之礼相加。廉州僻处海隅,每多公暇,王鉴得以在公余从事笔墨。任职廉州期间,王鉴最大的政绩是罢粤中开采,这一利国利民的善政得到士族民众的称扬。王鉴在廉州任仅两年即罢官而去,此后浪迹天涯萍踪无定,四处以卖画为生,曾经到过北京、济南、南京、扬州、无锡、苏州、杭州等地。虽为贫困所累,但也得以萧然一身,访友人,赏名画,顾盼林泉,肆力画苑,过着清苦但自适的生活。顺治十七年(1660年)夏,他在家乡太仓筑染香庵成,从此闭关,日坐蒲团,焚柏子一炉而已,行止不异老僧。直至康熙十六年(1677年)去世,遗命以黄冠道衣殓。
王鉴的山水画明媚朗秀、珠圆玉润,作家与士气并具,水墨与设色兼能。他与王时敏是同乡、同姓,又同有书画之好,两人相识甚早。董其昌因与王时敏家族的挚交,常来太仓,王鉴得以追随于董其昌、王时敏左右,获益颇多。崇祯九年(1636年)九月董其昌去世前夕,王鉴还特地前往华亭探望。此外,王鉴毕生游学天下,获观各地所藏历代名迹,见辄临摹,直追古哲,最终确立了他的艺术成就。王鉴的画论著作,有《染香庵跋画》(或作《染香庵画跋》)一种传世,全文仅四则,最初见于清秦祖永所辑《画学心印》卷三,文字之少,实属寒碜。关于王鉴生平和艺术的若干问题,请参看本书附录四《王鉴生平及其艺术》,此不赘述。
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乌目山人、剑门樵客、清晖主人等。常熟(今属江苏)人。他出生于绘画世家,自幼嗜画,少年时曾随同乡张珂学画,很早便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顺治八年(1651年)仲秋,王鉴来游虞山,见孙朝让所持王翚画扇,把玩赞叹,纳诸袖中。是夕,孙朝让于山堂宴请王鉴,宾客纷至,笙歌骈集,王鉴出扇注视,爱不释手。酒半,将扇遍示座中诸友曰:三百年所仅见,不久当享大名。一座皆惊。次日,王翚被邀至,执弟子礼见。王鉴出董其昌长卷指点,郑重而别。此后王鉴又将王翚引荐于王时敏,时敏馆之西田,尽发所藏宋元名迹予之临摹,并挈其游大江南北。王翚得到了当时两位画坛泰斗的厚爱和提携,从此得以纵观天下名迹,广采博览,日臻佳境。康熙十九年1680年)夏,笪重光病返吴门,携所著《画筌》请其与恽寿平合评,遂有《画筌评》传世。同年六月,他又与恽南田同去太仓,谒王时敏于病榻,十七日,时敏卒,年八十九岁。康熙三十年1691年),六十岁的王翚由宋骏业举荐,入京主持绘制康熙《南巡图》,与弟子杨晋北客京师。《南巡图》成,得皇太子召见,赐坐绘扇,赐食,太子亲书山水清晖四字赠之。因《南巡图》称旨,上欲留之供奉内廷,王翚辞而不就,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六月束装归虞。九月返虞山,将山水清晖四字榜之草堂,率领子孙北向稽首谢恩,自此又号清晖主人。以后二十年,王翚一直生活在虞山,徜徉于湖山之间,烟云供养,丹青娱老。因其声名远播,求画者不断,王侯将相、公卿士大夫,靡不愿得尺幅以为吉光片羽,而王翚也一生勤奋,至老不辍笔。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十月十三日卒,葬于虞山。
王翚的画作,丘壑宏深,变换无穷,其笔墨深参南北二派、宋元两宗,集唐宋以来诸家之大成,达到了正统画派中集大成的境界,被誉为今之画圣,影响深远。其著作有《清晖画跋》传世。他曾将海内友人的题赠之作编为《清晖赠言》十卷。名家所寄尺牍,又由恽寿平等人编为《清晖堂同人尺牍汇存》四卷传世。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太仓(今属江苏)人。王时敏之孙,王揆之子。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及第,观政吏部。二十年(1681年)充顺天乡试同考官,称得士。同年授任县(今属河北省邢台市)知县。任县东北古为大陆泽,其初皆为民田,但地当九河之下游,又逢甲子(1684年)、乙丑(1685年)两年水患大作,浸没十余里,废地七百余顷,两税无所出,民皆流离。部使者前来按察,免了邻县的税赋,但见大陆泽一片汪洋,以为是湖泊,没有减免,王原祁据县志力争,乃得减赋。他复请巡抚于成龙,奏减岁赋三千余两,民困以苏。任县民众感其德,后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城北文庙之东建于王二公祠祭祀于成龙和王原祁。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王原祁入京城,在保和殿试策,以科员用。次年,擢刑科给事中。二十九年(1690年),转礼科给事中。三十一年(1692年),升掌印给事中。三十九年(1700年),特旨补右春坊右中允,入侍南书房。历侍讲、侍读学士,充日讲官,累升詹事府詹事、掌院学士。王原祁以文章翰墨获知于康熙,深得赏识。曾被召入便殿,在御前从容奏对,濡染作画,康熙凭几而观,不觉日影西移。康熙每召诸大臣至内苑赐宴赏花,原祁必在其列,并获各类赏赐无算。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至四十七年(1708年),奉旨与孙岳颁、宋骏业等编《佩文斋书画谱》,充任总裁。五十年(1711年),主持绘《万寿盛典图》。五十一年(1712年),升户部左侍郎。(清代以户部司漕粮田赋,其职略相当于古之司农,故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农,左侍郎为副职,称少司农,后人遂称王原祁为王司农或王少司农。)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豫省岁歉,上谕户部预议买兑漕粮,王原祁恐买兑致当地米价腾贵,请今岁停买,于后三年带运例分买补运,疏上,得旨如议,豫省由此得保荒而不饥。王原祁的这些经世济时之举,获得了时人的好评和皇帝的信任。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王原祁卒于位,康熙特赐全葬予祭,恩礼有加。其子王謩奉丧南归,于五十六年(1717年)冬十月,举其母李太夫人之柩,归葬太仓。
王原祁画学元四家,以黄公望为宗,用笔沉着,自称笔端有金刚杵。其画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张庚《国朝画征录》),饶有书卷气。去世后,丹青流布天下,寸缣尺素,人皆宝若拱璧,自是江浙之工山水者,皆本原祁。其画学论著则有《雨窗漫笔》(又称《论画十则》)、《麓台题画稿》、《王司农题画录》等,另有诗集《罨画集》《王麓台司农诗集》传世。
四王山水被称为清初的正统画派,源于其画风的共同特点,有强烈的摹古倾向,强调摹古而后脱化,与当时的扬州画派、金陵画派、黄山画派等注重个性的画风相比,正统画派高度重视对传统的梳理和承续,渊源有自,传承有序,在有清一代,是山水画界引领风气、当之无愧的正统。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以董其昌、四王画风为代表的传统文人山水画却饱受诟病,其根本原因,也是他们摹古仿意、因循守旧的风气。抨击得最为激烈的,首推著名美术教育家徐悲鸿。他认为四王的画脱离生活和自然,具有形式主义和概念化的倾向,是八股式的、死气沉沉的山水,所以应该坚决摈弃。
时间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当年的火药味已经渐渐消散,历史的面目显得更加清晰,如今,四王的艺术价值越来越得到艺术界的公认,国外的艺术界,甚至把王原祁比作现代艺术之父塞尚,认为他是中国山水画中结构主义的大师。功过得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当年那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让四王法脉一蹶不振,只到近年才慢慢恢复了元气。新文化先驱们矫枉过正的举动,确实也给后世带来了一些难以根除的负面影响。
对四王的摹古之风,笔者有一点个人的看法。首先,笔者认为,四王提倡的摹古,以探索古典精神为核心,并未停留于表象重复,具有现代解构主义和图式重建的积极意义。如王原祁强调临画不如看画,要求对古人的作品向上研求其精神,而不能停留于形似。他还说:师之者不泥其迹,务得其神,要在可解不可解处。若但求其形,云某处如何用笔,某处如何用墨,造出险幻之状,以之惊人炫俗,未免邈若河汉矣。(《麓台题画稿为凯功掌宪写元季四家》)这种思想显然是科学的、深刻的。他还指出不必求好景,亦不必拘旧稿,只要得法,就能天然妙景自出,暗合古法。可见他的研究,已经到了精深幽微的程度。尽管四王画中创新的成分相对较少,但他们从不排斥推陈出新,所以王原祁也曾说过:初恨不似古人,今又不敢似古人。(《麓台题画稿题仿大痴手卷》)可见,摹古而后脱化,这才是四王的理想目标。
其次,四王的摹古也是与自然相结合的。四王的精神导师董其昌经常坐着小船,在华亭、娄东一带游山玩水,将古人画卷与自然美景相对照。王时敏也有曾以使事入闽,长揖幔亭君,因戏绘其接笋峰图以归的写生性作品(跋自作幔亭秋色图)。王原祁的画论中,多处记载了他对各地山水的体验和感悟。他的画论中也说:有真山水,可以见真笔墨;有真笔墨,可以发真文章。古人如是,景行而私淑之,庶几其有得焉。(《麓台题画稿题画仿王叔明长卷》)可见,他并没有完全脱离自然,而是把自然与历史相重叠,深化自身的体验。这种思想,是否比简单的摹自然来得更加深刻?
另外,四王画中之所以反复出现摹古、仿意等字样,是一种历史风气,是古代文人受儒家思想影响而形成的谦谨的表达习惯,并不一定是作品的真实注解。儒家思想中有述而不作之说,语出《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就是要学者阐述前人的成说,自己并不创新。受这种思想的左右,文人喜欢把自己的创作标注为仿古,这在整个文化艺术领域都有表现,诗文、书法无不如此。即使在绘画领域,在其他今人看来很有创新精神的画家,如清代黄山画派梅清、金陵画派龚贤,甚至被今人认为最有创新性的扬州画派作品中,也随处可见仿某某笔意、用某某法写之的题跋,而我们却从来没有把他们归入守旧艺术家的行列。可见所谓摹古、仿意,一定程度上只是表达习惯而已。如王原祁说:于宋元诸家相近者,题出以弁其首,并不取其形似也。(《王司农题画录》卷上《丁丑戊寅画册为迪文二弟》)听其言而观其行,如从四王艺术风格看,王时敏的老苍,王鉴的秀润,王翚的深细,王原祁的浑厚,虽有共同的摹古取向,但各自表现出强烈的个性特点,对传统山水画技法的传承和发展来说,其正面意义远远大于消极影响。
四王如此津津乐道古人的作品、风格、传承,用历史的眼光来看,这种风气也许是时代的产物,是与康熙王朝盛世的气度相匹配的艺术思潮。因为盛世需要大艺术为其恢弘门面,而大艺术必须建立在对古往今来的艺术家、艺术品作出全面研究、梳理、总结、消化和吸收的基础之上。四王以摹古为核心的艺术思想,统摄古今,气魄宏大,恰恰符合了这一时代需要。康熙盛世,是大文艺兴起的时期,《康熙字典》《佩文韵府》《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斋书画谱》等大型典籍,都是在那时编纂完成的。这些文化大工程,都有汇总历代文化成果的基本特征,气度之大,可想而知。后来到了乾嘉时期,更出现了《四库全书》、乾嘉学派等学术成果和学术流派,其影响之深远至今依然。所以说,文化发展到当时,已经有了一股强烈的总结前人的内在要求,社会的安定也为这类巨大的工程提供了可能完成的现实物质条件。就山水画艺术而言,摹古之风的兴起,其内在动力或许也与此种社会思潮有关。那一时期,藏家的众多、藏品的丰富、研究的深入、思想的碰撞,最终产生了四王这样集大成的正统派山水一代巨匠。
站在今天回顾历史,我们仍然可以从四王的艺术中汲取有益的养分。尊重传统,研究历史,面对大时代,宜有复兴的胆略和信心。复兴的基础,必是对中国传统的艺术思想有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总结,必须对复古与创新抱有辩证的科学的态度。这或许就是四王的艺术思想留给当代艺术家的精神财富之一。
希望本书四王画论、诗词的辑录,对读者了解四王及其艺术有所帮助。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