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深度学习推荐系统2.0
》
售價:HK$
140.8

《
小欢喜2:南京爱情故事
》
售價:HK$
75.9

《
分解工作法:聪明人如何解决复杂问题
》
售價:HK$
65.8

《
翡翠鉴赏(全彩珍藏版)
》
售價:HK$
75.9

《
艺文志·石川啄木:日本的第一个现代人
》
售價:HK$
74.8

《
DK葡萄酒大百科:一本关于葡萄酒的百科全书
》
售價:HK$
547.8

《
未来简史 从智人到智神(2025白金纪念版)
》
售價:HK$
86.9

《
社区矫正(第六版):美国地方治理的新议题及其比较
》
售價:HK$
107.8
|
內容簡介: |
《当代中国青年管理学人文库:我国R&D投入绩效评价与目标强度研究》在对国内外R&D投入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比较和归纳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分析了R&D投入的多元溢出效应;从微观角度进行实证分析,主要采用协整理论与方法对我国近30年的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即从经济增长角度解释我国近年来的R&D投入绩效水平;根据国外R&D活动经验和我国R&D投入现状,对我国未来10年的R&D投入总量与目标强度进行了科学预测,并提出提高R&D投入绩效水平与实现目标强度的对策和建议,为有关决策部门提供借鉴。
|
關於作者: |
赵立雨,男,1976年4月生,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0年6月在西北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在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学术研究并出站;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美国西密歇根大学以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进行学术交流。主讲课程包括《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主要从事公共财务管理及创新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在创新管理及政府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等领域具备了一定的学术积累。
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各类省部级项目8项,厅局级项目5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在《中国软科学》、《科研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等杂志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被CSSCI检索论文20余篇。获陕西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1项(第1负责人)。
|
目錄:
|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三节 概念界定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本书创新之处
第二章 研究综述
第一节 相关理论回顾
第二节 国外相关研究
第三节 国内相关研究
第四节 研究评述
第三章 R&D投入的多元溢出效应研究
第一节 溢出效应概述
第二节 R&D投入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节 R&D投入的溢出效应度量模型研究
第四节 R&D投入中的多元社会效应分析
第五节 政府公共R&D投入的溢出效应实证分析
第四章 我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检验
第一节 协整理论与模型构建
第二节 我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
第三节 我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
第四节 我国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第五章 基于SFA模型的我国R&D投入绩效评价
第一节 效率评价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变量选择与数据处理
第四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六章 我国R&D投人现状分析及国际比较
第一节 我国R&D投入产出现状
第二节 R&D投入强度偏低且地区差异较大
第三节 R&D投入来源结构与支出结构不平衡
第四节 政府R&D投入对企业R&D投入诱导效应不明显
第五节 R&D人员结构不合理
第六节 部分发达国家R&D投入与配置经验借鉴
第七节 科技投入强度的国际总体比较及对中国的政策启示
第七章 我国R&D投入总量与目标强度预测
第一节 预测基础与前提假设
第二节 我国GDP与R&D投入总量及目标强度预测
第三节 我国未来R&D投入来源结构与支出结构理想状态分析
第四节 实现我国R&D投入总量与目标强度的协调机制分析
第八章 提高我国R&D投入绩效的对策分析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已从经济、政治、国防等方面的竞争转移到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坚强后盾的科技领域的竞争。R&D创新活动作为科技创新的主要活动之一,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活动规模、评价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R&D投入是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源泉,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内在动力,也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因素。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R&D投入总量与强度都有了很大提高,促进了我国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为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R&D投入绩效水平对经济发展及经济转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我国科技、经济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深入、系统地对R&D投入绩效水平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对于进一步检验内生增长理论、改善科技资源配置、加强R&D投入预算管理、提高R&D活动效率、提高政府决策部门对R&D活动的引导和控制能力、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R&D投入强度(R&D经费总量GDP)是衡量一国科技活动水平的重要标志,对我国未来R&D经费总量及其与GDP比值进行科学的预测是制定科技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椐。
本书以国际R&D经验与创新型国家战略为基础,主要采用协整理论与方法、随机前沿函数分析方法(SFA)及多变量灰色模型等方法对我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R&D投入绩效水平及未来R&D投入目标强度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对国内外R&D投入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比较和归纳,总结部分发达国家R&D投入基本规律;第二,从宏观角度分析R&D投入的多元溢出效应,以便更加全面、准确地衡量R&D投入绩效;第三,从微观角度进行实证分析,主要采用协整理论与方法对我国近30年的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检验,即从经济增长角度解释我国近年来的R&D投入绩效水平,采用SFA方法对我国2002~2008年区域R&D投入效率水平进行测度;第四,根据国外R&D活动经验和我国R&D投入现状,采用多变量灰色模型MGM(1,n)对我国未来10年的R&D投入总量与目标强度进行科学预测,并提出提高R&D投入绩效水平与实现目标强度的对策和建议,为有关决策部门提供借鉴。
本书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丰富和发展了R&D内生增长模型。本书以新熊彼特主义(Neo-Sebumpetertan)内生增长理论为基础,将人力资本与政府政策变量引入模型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R&D内生增长模型,更好地解释了人力资本、政府政策等变量因素对经济增长、R&D投入绩效水平和R&D目标强度实现的影响。
第二,验证了在R&D活动过程中存在多元溢出效应,且多元溢出效应主要受空间地理、知识领域与知识接受者等因素的影响。本书主要从经济外部性角度对R&D溢出效应对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产业之间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总结影响R&D溢出效应的相关因素。通过对政府公共R&D溢出效应的具体分析,笔者发现政府R&D投入所产生的外部知识存量对当前的专利申请数、新产品销售收入有显著的正溢出效应,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对专利产出、新产品销售收入有显著的正效应。
第三,实证分析发现,大量的R&D经费投入与积累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没有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全国R&D效率总体呈现逐步提高的态势,但效率的提高主要依靠R&D规模的扩大,相对发达国家来说,纯技术效率水平不高,未来我国在R&D效率的提高上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为确保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应把经济增长模式从依靠物质资本投入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上来。
第四,测算了我国未来10年左右的R&D投入总量及目标强度。根据部分发达国家R&D经验和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发展战略规划,笔者采用多变量灰色模型MGM(1,n)对我国未来R&D投入总量及目标强度进行了科学预测,得出了到2020年我国R&D投入总量和目标强度分别为11001.2亿元和2.50%的结论,提出了提高R&D投入绩效、实现未来R&D投入目标强度的协调机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