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地上的中国史:藏在地理里的历史
》
售價:HK$
74.8

《
《民法典·婚姻家庭继承注释书》(家事法专用小红书,一书尽揽现行有效办案依据:条文释义+相关立法+行政法规+地方立法+司法解释+司法文件+地方法院规范+权威案例,麦读法律54)
》
售價:HK$
130.9

《
地中海四千年
》
售價:HK$
184.8

《
君子至交:丁聪、萧乾、茅盾等与荒芜通信札记
》
售價:HK$
68.2

《
日和·缝纫机与金鱼
》
售價:HK$
41.8

《
金手铐(讲述海外留学群体面临的困境与挣扎、收获与失去)
》
售價:HK$
74.8

《
五谷杂粮养全家 正版书籍养生配方大全饮食健康营养食品药膳食谱养生食疗杂粮搭配减糖饮食书百病食疗家庭中医养生药膳入门书籍
》
售價:HK$
54.8

《
七种模式成就卓越班组:升级版
》
售價:HK$
63.8
|
內容簡介: |
周溯源、赵剑英主编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术自传历史学部卷上下精》中的自传朴实亲切、明白晓畅,讲述了各自的人生经历和学术经历,叙述了自己如何做人,如何为人民求学、治学,如何克服困难,淡泊名利,甘坐冷板凳,忍受清贫寂寞,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追求精品力作,追求立德立功立言。本书既富有启发和感染力,又具有当代学术史的史料价值。
|
關於作者: |
赵剑英,男,1964年11月生于浙江萧山。现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编审(专业二级),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编辑出版系列**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国家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人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武汉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报刊上发表论文和学术文章数十篇,代表作有《试析实践活动运行机制》《现代性与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危机及重构》《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创新性》等。撰*和主编多部*作,代表作有《哲学的力量》《复兴中国》等。
|
目錄:
|
上册 丁伟志:问学生涯 王仲殊:中国考古学研究应与世界考古学接轨 王宇信:我与共和国成长 王曾瑜:治史之道:理解过去,透视现在,指点未来;歌颂正义,批判邪恶 王震中:学术创新,毕生追求:我的学术历程 王巍:我的求学、治学经历 仇士华:我与中国考古年代学研究 吕一燃:学海生涯记事 朱大渭:我向历史学最高水平攀登的历程 任式楠:考古研究五十秋 刘庆柱:我的考古半世纪 杨天石:从培训拖拉机手到步人最高学术殿堂 何龄修:我与明清史研究 余太山:我的古代中亚史研究 宋镇豪:光大甲骨绝学开启古史天地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宋镇豪 张长寿:我在沣西工地的岁月 下册 张泽咸:我与中国古代史研究 张显清:八十琐谈 张振鸡:学无止境:我的学术生涯 张海涛:从童工到学者 张海鹏:学术人生我的理想与追求 张椿年:我的学问人生 陈之骅: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进行苏联历史研究 陈启能:一生为了史学 陈祖武:我的清代学术史研究 陈高华:读史治史六十年 林甘泉:八十自述:我的历史和史学研究生涯 庞朴:坎坷辛勤治学路 耿云志:我与近代思想史研究 郭松义:半个世纪的治学心路 黄绍湘:我与美国史研究 黄展岳:回顾考古研究之路 廖学盛:学然后知不足 后记
|
內容試閱:
|
记得初一的那年,我非常贪玩,功课只处于中游 ,可是学校里的那种文化气氛的耳濡目染,对我一生 的爱好与情趣影响是很大的。奇怪的是,那时是在沦 陷区,可是学校里并没有什么敌伪统治的味道。校长 徐培基、训导主任彭孟舆,都是品行端正的正人君子 ,绝无汉奸言行。徐是很好的山水画家,彭是我父亲 的至交。唯一表现出日本人统治色彩的是规定得学日 语,不过学生们自发地消极怠学,考试时学生们公然 把教科书放在腿上照抄,老师是中国人,也知趣地睁 一眼闭一眼,不加干涉。这样大家才能勉强抄个及格 ,应付了事。公平地说,那一年在目伪统治下我们受 的教育,确实没有沾上什么汉奸气,所以抗战胜 利后,国民党的接收大员口口声声把我们叫作伪学 生,强令参加甄别考试,我们实在觉得冤乎枉 哉。
同学们满怀热情地迎来抗战胜利,没想到被兜头 浇了一盆冷水。学校被迫停办,从国民党游击区迁来 的中学占据了原来的中学校址。老师、学生,从农村 来了一大批。我们这批伪学生则被迫待在家里等 候甄别。无可奈何,我们只好三五成群地找人给 补习功课。先是我和董文成找到从农村来的刘老师补 习英语,接着我们三四个人又找到丁友鲲先生补习语 文、数学、英语等课程。我们隐约知道,友鲲先生是 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但我们对此无所顾忌;况且他 为人极其聪慧,学识渊博,在潍县县中里就是知名的 教师;加之他家与我家是同族也是世交,所以我们提 出请他补习功课,他慨然应允。那个暑假里,我们每 天到他办的小工厂(后来才知道那是地下党的一个隐 蔽的据点)听他辅导,真是受益匪浅。
补习没有白费,当年的秋冬间,我以高分数顺利 通过甄别考试,进入新的省立潍县中学。不过, 经过这么一阵折腾,把一个学期白白地耽误了过去, 只好等转过年来再开学,我们的学制就糊里糊涂地变 成了春季始业。原来的男女分校,也改成了男女 合校。我们初二那班是个大班,总有60来人。1/3是 女生,上课时坐在前边几排。男生们坐在后边。第二 学期,学校的体制又莫名其妙地变了,省立潍县中学 设在了坊子,我们留在潍县县城的又改回县立中学的 名称,倒是增加了不少农村来的学生,校舍居然也有 三处。光我们初二这个年级,就分成了甲、乙、丙三 个班。就在这样的变来变去中,我们读完了初二下学 期.又读完了初三上学期。学生的质量有些参差不齐 ,教学的质量却还不错,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成绩都 突飞猛进。特别是数学。由于假期里找我的四姐为我 们补习了代数和几何,所以大小考试,我们全拿满分 。在此期间,我对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也产生了 浓厚的兴趣。
凭借着父亲丰富的藏书,我翻遍了鲁迅、巴金、 胡适、周作人、郁达夫、郭沫若、郑振铎、冰心、丁 玲、王统照、叶圣陶、许地山、朱自清、谢冰莹等作 家的选集和能够找到的单行本。我的文学趣味渐渐有 所变化,从崇仰巴金逐渐变为痴迷鲁迅。记得教科书 上居然同时选了巴金的《繁星》和鲁迅的《秋夜》做 课文,虽然我也喜欢巴金我爱月夜,也爱繁星这 样清纯的文风,但似乎更加倾心于鲁迅文章的奇异与 冷峻,喜欢他笔下描绘的那种耐人寻思的默默地铁 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的两株枣树,以及那些 头大尾小扑火的小青虫那些苍翠精致的英 雄们。于是乎,读《狂人日记》,读《阿Q正传》, 读能找到的鲁迅的小说和杂文,成了我业余的精神大 餐。于是乎,我也试着写些文学色彩较浓的散文和杂 文,交给同学们办的手抄的小刊物上发表。于是乎, 开始懂得设计未来的我,这时的头脑里便交叉做着两 个梦:一个是当作家的梦,一个是当工程师的梦。好 在还有三年高中要读,一时也不忙着作出二选一的选 择。至今回想起来,当年同时爱上文算两科 ,对于我打下基本功是极有帮助的。文学启发了我的 激情,丰富了我的想象力;数学锻炼了我的思辨,培 育了我的逻辑性。
时不待人,当我读完了初三上学期的时候,就急 忙筹划起到外地报考高中的事。因为外地的中学、大 学都还是实行秋季始业的学制。我们如不赶紧跳过初 三下学期出去投考高中,那就得等初中毕业后在家闲 居半年,晚上一年高中,将来也得晚上一年大学。所 以1947年暑假,我们班上的同学,凡有志于学、家里 又有条件的,都纷纷设法到青岛、济南、北京去投考 高中。北京路远,去的人自然少,只有我和另外一位 同学决定进京赶考。他去的原因是哥哥在北京工 作,我去的原因是姐姐在北京上大学。不过我邀上了 我小学的同学马方同行。赶那么远的路,有个同伴互 相照应,彼此都心里踏实些。
P12-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