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可怕的盲从:习惯如何左右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書城自編碼: 303692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心理學心理百科
作者: [美]艾拉?夏勒夫 著,钱志慧 徐晨怡 金晓寒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201121321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8-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40/15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46.2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春日喜你
《 春日喜你 》

售價:HK$ 55.0
我们八月见
《 我们八月见 》

售價:HK$ 46.0
东线炼狱 : 德国反坦克兵的东线日记 : 1941—1942
《 东线炼狱 : 德国反坦克兵的东线日记 : 1941—1942 》

售價:HK$ 94.2
献给皇帝的礼物:Wedgwood瓷器王国与漫长的十八世纪
《 献给皇帝的礼物:Wedgwood瓷器王国与漫长的十八世纪 》

售價:HK$ 127.4
东京札记
《 东京札记 》

售價:HK$ 151.0
大学问·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
《 大学问·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 》

售價:HK$ 139.2
蹇蹇录:甲午战争外交秘录
《 蹇蹇录:甲午战争外交秘录 》

售價:HK$ 57.8
佛教文化十八讲
《 佛教文化十八讲 》

售價:HK$ 89.7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1.2
《 人力资源管理从新手到总监:高频案例解答精选 》
+

HK$ 69.6
《 人工智能革命:历史、当下与未来 》
+

HK$ 48.7
《 高效15法则 》
+

HK$ 65.3
《 三居其一:未来世界的中国定位 》
+

HK$ 86.9
《 成功与运气 :好运与精英社会的神话 》
+

HK$ 56.6
《 反焦虑思维 》
編輯推薦:
●美国领导力专家权威讲述,倾情再现美国政府、军队、情报机构心理培训课;
●著名心理学家、《路西法效应》作者菲利普津巴多作序推荐;
●智能不服从是这个时代的一种核心竞争力,如何巧妙抵制错误命令,是一种更高级的情商智慧;
●聪明人总能在服从和不服从之外,找到更好的方式来面对权威。
●全新解析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和米尔格拉姆实验,深刻剖析天真而复杂的人性;
●智能不服从是一种更高级的情商智慧;99.9%的人都没能很好地抵制错误命令、应对不当权威,该书为你提供大量切实可行的建议;
●我们可以都成为英雄,而不是情境的奴隶。
內容簡介:
在什么情况下,不服从会被认为是明智的呢?
我们一定不会认为那些发布命令、制定规则的权威是一贯正确的。他们的初衷或许很好,
但一味奉命行事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此时,质疑命令显然好于服从命令。但历史事实
和研究一再表明:在多数场合,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服从;与你的信念相反,你通常也会迫于
情境压力,选择屈服。
情境对人的影响远超我们的想象,只有理解了情境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了我们,我们才能聪明地面对各种权威。
在服从与不服从之外,往往还会有更好的选择。
關於作者:
艾拉?夏勒夫(Ira Chaleff)
美国高管培训与咨询联合公司创始人和董事长,华盛顿特区国会管理基金会荣誉主席,国际领导力协会理事长。被《哈佛商业评论》誉为追随力领域的拓荒者,被《卓越领导》杂志评为百位领导力最佳人才之一。
曾多次受邀对美国政府机构和军队进行领导力与追随力的培训。
目錄
引言 桌子底下的秘密
推荐序 by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 斯坦福监狱实验设计人
绪论 营造做当做之事的文化氛围
第一章 何时服从,何时不服从
第三种选择
倾听内心的声音
明智的权威珍视智能不服从
不同于公民不服从
第二章 打破习惯,比你想象的要难
领导者与追随者
脱口而出的是的
打破条件反射
及时奖励
第三章 找到自己说不的方式
导盲犬的声音
人类的声音
缓和语言
机组资源管理
第四章 理解说是的真正风险
直面认知失调
跨出了路沿
量化指标的陷阱
第五章 对权威的服从
纽伦堡原则四
米尔格拉姆实验
反抗:新英格兰牧师
《死亡游戏》:米尔格拉姆实验依然有效
第六章 改变互动方式
变量实验一:距离
变量实验二:冲突
变量实验三:旁观者
变量实验四:间接伤害
第七章 导盲犬训练的重要经验
忠诚的伴侣
指挥者确定方向
智能不服从训练的秘诀
如何鼓励智能不服从
第八章 过度强调服从的代价
好孩子的噩梦
你为什么那么听话
精致的课堂管理技术
第九章 孩子的智能不服从教育:只有更早
你做好被质疑的准备了吗
自主状态与代理状态
儿童安全与说不的技巧
第十章 成人的智能不服从教育:为时不晚
瑞斯科拉的9?11
紧张与反抗
冲动是理智的另一种形式
创造性智能不服从
结语 改造我们的文化,从现在开始
內容試閱
【推荐序】
by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 斯坦福监狱实验设计人

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Paul Ricoeur)在《恶的象征》(The Symbolism of Evil)一书中介绍了奴隶意志这一概念。奴隶意志是一种在权威面前甘当奴隶的意志,它削弱了人性尊严。这样一种精神状态虽然看似极端,却远比我们认为的更加普遍。而自由的意识就是将自身从奴隶意志中解放出来。
从最早的社会化开始,我们就会因为服从权威父母、老师、宗教领袖、政治家等而获到奖赏。我们的教育体系,甚至社会评价体系,都没有训练我们要适当地不服从,或者简单地区分一下服从合理权威和反抗不当权威。
在私人机构和公共机构中,我们经常看到这一缺失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成年人本应该更有判断力,但他们却乖乖顺从了所有表现出权威感的人。我们的年轻人在学校养成了盲从的习惯,当他们成年之后,还会在私人机构和公共机构中维持这一惯性。为了在服从权威和自主选择之间保持平衡,我们应该去哪儿寻找新的答案呢?
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我们可以到传统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去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第二种方法,我们要尝试一个全新的方向,也就是这本好书要向你展示的,我们可以从导盲犬训练中有所获益,这些导盲犬因为接受过智能不服从的训练而颇可信赖。
半个世纪前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耶鲁大学的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第一次开展了关于权威与服从的社会科学实验,之后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又开展了斯坦福监狱实验。米尔格拉姆的研究显示,高达三分之二的普通市民会在一名陌生权威的坚持下对他人施以电击。研究同样得出了一个正面的结论,那就是,当看到其他受试者拒绝对他人施以电击时,高达百分之九十的受试者会选择拒绝。这意味着我们倾向于服从权威,但同样会受同伴行为的影响。我们是别人的示范和榜样,我们的所作所为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会像水波一样影响到我们身边的人。
我在斯坦福大学所做的研究扩展了米尔格拉姆的范式,我们的实验不再是由单一的权威发布命令,而是把受试者放置在一个有权力运行其中的社会情境中。心智健全、身体健康的大学生志愿者被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扮演囚犯和狱卒两种角色。他们生活在一座模拟监狱中,囚犯全天候被关押,而狱卒则是八小时轮班制。我们本打算进行为期两周的实验,但在六天后就不得不因为局面失控而终止了。
我们的本意是想让这些大学生志愿者认为他们就是生活在真实监狱里的囚犯和狱卒。这个目标的完成情况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想。在善良的人和邪恶的环境的对决中,前者输给了后者。换言之,在一个由权力和律令主导的社会环境中,个人的品性与他们的实际表现已经完全没有关系了。
即便是我本人,也在那种情况下陷入了权力滥用,我错误地扮演了项目负责人和监狱管理者的双重角色。在后一种角色中,我变得对这些年轻人所受的伤害漠不关心,没有及时制止狱卒的暴虐行为。这次研究附带表明,人类行为受到环境影响和控制的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即便我们一直相信是自由意志和内在决心主导着我们的行为。
前不久,我和同事皮耶罗博基亚罗(Piero Bocchiaro)在荷兰和西西里两地做了一些调查,试图发现哪种环境能够触发对不当权威的抵抗。我们引入了建设性不服从这个概念,如果服从某些律法、规章和权威就会阻碍社会的道德进步,那么我们就要用平和的方式抵抗它们。
当我们向大学生描述一个场景并明确指出,在此场景中,一个权威人士会对他提出不道德、不合理的要求,然后让他描述自己的反应。你猜怎么着?他们绝大部分人都说会进行反抗。然而,当他的同学们被实际放置在这样的场景中时,情况却完全相反超过百分之八十的人选择了盲目服从!这再次说明,情境的力量往往能压倒道德理性。
让我们稍稍感到欣慰的是,那些反独裁人格特质明显的人总还能进行反抗。当有其他人开始声援,或服从的代价太过高昂时,不服从行为就会被加强。然而总的来说,服从权威的比例依然高得让人忧心。
多年以来,尽管我不断向公众灌输这一理念,但人们并没有比此类实验进入公众视野之前吸取了更多的教训。在私人机构和公共机构中,我们不断看到一些灾难性的后果持续发生在那些本该更明白事理的成年人身上。显而易见的是,从一开始,我们的老师和官员们就教育年轻人要绝对服从。反过来,当这些学生长大成人并成为这些机构的纳税人之后,他们又促进了新一轮的盲目服从。没有谁尝试在合理权威和不当权威之间做一个基本的区分,没有谁告知我们,前者应该赢得尊重,而后者应该被抵制、被抵抗。
我们应该去哪里寻找全新的答案,以确保在刻板而盲目的服从和独立自主的选择之间取得平衡呢?我们口头上把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作为所有教育的首要目标,但迄今为止,这一理念并没有取得什么成效。
我惊奇地发现,艾拉?夏勒夫在这本书中给出了我想要的答案。他以导盲犬人类最好的朋友作类比,得出了一个有效的培训模型。很显然,我们费尽心思地教会导盲犬辨别何时应该服从、何时不应该服从,就是为了能够使它们在接受错误命令时避免伤害。在教育年轻人或对高风险行业的职员进行培训时,我们当然也可以这样做,从而使事情变得更加顺利。不管是培训老师进行课堂管理,还是培训安保人员开展越来越不可或缺的安保工作,或是培训那些掌握我们隐私、保管我们身份信息的情报专家开展工作,开发新的培训方法以区分恰当服从和合理抗命都是至关重要的。
这本不同寻常的书给了我新的希望,我相信人们终将学会这应对时代挑战所急需的、早该学会的重要一课。我衷心希望你们,亲爱的读者,能学会并运用这本书中所蕴含的重要智慧。把这一课切实地带入生命历程和职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教给我们的年轻人以及社会、宗教、商业、政治等领域的领导者,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菲利普津巴多
斯坦福监狱实验设计人,2014年

【绪论】 营造做当做之事的文化氛围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规则和权威所维系的等级体系中,却又要为自己的行为担起责任。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一种有益的平衡,正是这本书所要探讨的内容。
近年来出现了很多关于智力类型的理论。懂得在合适的时候以合适的方式服从权威或反抗权威就被认为是智力的一种类型,它需要人际交往能力和道德品质共同发挥作用。
服从通常是本能反应而非理性选择。服从权威是一种原始本能,而违背社会规则所要付出的惨重代价又强化了这种本能。本能的、未经理性思考的服从迟早会导致可悲或有害的后果。
本书旨在探讨如何将本能的惯性转变为自觉的选择,使人们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自主地决定是服从还是不服从。从大的方面来说,本书致力于把智能不服从的理念融入我们的文化之中,使之成为人们自我认同的有益方面和威权主义的解毒剂。
我们几乎每天都能在媒体上看到这样的故事:一些部门或个人依照来自组织内部或外部的上级命令而行事,而这些事情往往不合常理,有悖我们民族的价值观,甚至违反我们国家的法律。
从政治到体育,从联邦机构到宗教组织,从教育系统到执法部门,从卫生保健到交通运输,从食品的生产、销售到通讯系统,从军事到金融服务,从能源到社会福利,我们文化的所有环节无不受其影响。
当你在媒体上看到这些故事后,一定会像我一样感到奇怪:他们怎么能那样做呢?而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怎样改变这种情况呢?
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教会并鼓励人们辨别哪些命令是可接受的,哪些是需要被质疑、被核实,甚至被抵制的。这种能力应该成为所有领域的风险管理策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把智能不服从提炼成一套原则的话,那它就应该是下面这样的:
 1.了解团队或组织的任务,了解你所参与的活动的目标以及指导该目标得以实现的价值观。
 2.当你收到一条看起来与任务、目标和价值观不符的命令时,你需要弄清楚它。暂时停下来,调查命令的问题所在,看其是否具备安全性、有效性、文化敏感性、合法性、道德性和基本礼貌。
 3.有意识地选择是服从命令还是不服从命令,如果可能的话,提出一个可接受的替代方案。
 4.为你的选择负责,记住一点:不管是谁发出的命令,只要是你执行了该命令,你就得负责。
这些原则能让我们明白自己走到了哪一步,但并不足以深刻地改变固有的文化模式。要想实现根本转变,首先就要对一些强大的社会机制有所了解,正是它们制造了服从,而且不分青红皂白地奖励着这种服从。其次是要掌握推翻这些社会机制、保持独立思考所需的对策和工具。最后是采取必要的行动。
我写下这样一本书不是因为我已经有了如何去做的办法,而是因为我想对此了解更多。这需要一段旅程。当一个作者开始踏上这样的旅程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反倒是在为书服务。随着书的展开,作者就必须通过翔实的调查去深入研究这一问题。
作者不能只描述症状,因为这本书要求作者指出潜在的疾病是什么,作者不能只诊断疾病,因为这本书要求作者说明引起这种疾病的原因是什么、触发机制是什么。当作者深入了解了病理和病因之后,这本书又会对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这种疾病有治疗方法吗?如果有,就要分享给读者;如果没有,就要说清楚在找到治疗方法之前我们该怎样管理疾病,读者和其他研究者可以依据什么样的研究准则来发展更好的疾病管理方法和最终治愈方法。
这就是本书带我踏上的旅程。从专业上来说,我是一名咨询师兼培训师,专门负责培训政府部门、军队、企业、专业服务公司、非营利组织和大学的运营管理者。我对这些组织的上上下下全都了如指掌,我了解各个层级所承受的压力,也知道在各种情境中分辨什么是当做之事是非常困难的。
我本来可以仅仅把它写成一本解决职业困境的书,而读者也会把它当成一部关于组织行为学或伦理学或经营决策的作品。但是,如果我的书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我们就只是检视症状,最多也不过是探查疾病,而不会去研究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以及从根源上予以纠正的方法。
让我这么说吧,没有哪个总经理、经理、一线工人、管理人员、校长或老师、军官或士兵是全然从宙斯的脑袋里蹦出来的。他们和你都成长于某个家庭中,这个家庭又嵌于某种文化之中,而每个家庭、每种文化及其亚文化又共同塑造了年轻人的社会化方式;你也是被社会化的一员。
当今社会,最重要的社会化过程发生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如果把学前班和幼儿园也算进来的话,我们大多数人至少要在这一体系里待上14年,每年待上200天。这一体系不仅要教化我们,而且要求我们认可它的规则、服从它的权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社会力量塑造了我们成年后的行为模式,不论是在工作中,在军队中,还是作为普通公民。这本书将带你穿透职场表象,去探究你的行为模式的形成条件。为什么说这是必要的呢?
我至少有三个理由可以邀你和我共同踏上这一旅程。首先,从你个人角度来说,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帮你改善那些对你和你的单位不再有益的训练。如果不了解这些塑造你行为模式的社会力量的特性,你很难做到这一点。
其次,假如你是总经理、经理、主管、军官、部长、老师,或是任何其他管理人员,如果你想要营造一种氛围,让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那么你就要熟知那些与你的目标相悖的潜在社会力量,以便改造它们。
最后,你不仅仅是一个职业角色,你还是一个完整的人。我这本书是写给完整的人的。你可能有孩子,或者正想要孩子,你可能是一个叔叔或阿姨,是一个辅导员或教练,或者是其他亲子教育从业者。这些孩子会被怎样抚育长大呢?他们从现行体系里接受的元信息能使他们成为坚守自己立场的成年人和捍卫正确价值观的公民吗?
你不能把他们的道德教育外包给学校教育或是宗教教育。你是他们道德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如果你把他们的教育委托给了某一体系,你就成了这个体系的拥护者。
我邀你跟我一起开始接下来的研究,我们将:
◆审视这样的文化力量:它们明里暗里更强调服从意识,而不教授分辨何时应该服从、何时不应该服从的高级技能。
◆从教育领域和培训行业中收集零星而有用的经验,以帮助我们弄清何时以及如何运用智能不服从。
◆研究如何减少服从压力,正是这些压力迫使人们在不该服从时选择了服从。
◆研究这样一些警示性案例:一些人为不当服从付出了惨重代价。
◆从一些令人振奋的案例中吸取经验:一些人虽然接到了错误的命令,但却做出了正确的事。
◆拜访那些明智的、有建树的领导者,他们已经为其下属培养出了做正确事情的能力。
◆设想一下智能不服从的品质对一种珍视责任、人类尊严和创新意识的文化是多么重要。
这本书涉及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职场到学校,到家庭,然后再回到职场。学会在某一方面运用智能不服从,都会增强我们在其他所有方面拿捏平衡的能力。在本书的整个旅途中,导盲犬的形象会一直陪伴着我们,它们在正常情况下全然专注于服从,而在阻止不必要的伤害时则全然专注于不服从。我们将近距离探查导盲犬训练中的秘诀,并从中提炼出可以用于人类发展和文化改造的经验。
虽然这样做很讨人厌,但我还是必须提出这一警告:与其他文化群体相比,美国的主流文化群体在不服从上拥有更多回旋的余地,当然其他国家也是一样。正如我们经常在美国看到的那样,有色人种特别是年轻的有色人种,即使对权威人士的服从稍显迟疑,都可能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尤其是面对携带武器的权威人士时。我要提醒每一位正在阅读本书的读者,当你在决定何时以及如何服从或不服从的时候,要把不成文的文化规则和因素考虑进去。
虽然本书深入探讨了服从的社会根源,但它首先是一本讲求实用的书。一般来说,我并不热衷于将复杂的动力机制提炼成可操作的要点,但为了增加实用性,我还是在每一章的末尾这么做了。在很多章节里,我们的论述和结论太繁复了,以至于只读一遍根本不可能记住。我只得将它们进行了极度简化,这样总好过让读者一无所获。而你们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要点有意识地整合进你们的思想和行为里。
现在,你拥有了一张路线图,它将指引你从写字间到教室,再到餐桌,然后再回到写字间,并最终承担起一名自由公民的责任。让我们从一个鲜活的事例开始我们的探索吧。你最好把这个故事从理论和理念中抽离出来,把它放回它由以发生的真实世界中,或者说你的世界中。


桌子底下的秘密
到底什么是智能不服从呢?第一次听到这个术语时我也有类似的疑问,因为这两个词通常不连在一起用。
我们知道服从是什么意思:遵守命令、规则或既定的做事方法。服从通常能让生活进行得顺利些,而不服从则是以截然相反的态度对待生活中这些共同的义务,往往还会导致令人不快的后果。因此,我们理所当然地要问:在什么情况下,不服从会被认为是明智的呢?
我想你一定也不会认为那些发布命令、制定规则的权威是一贯正确的。即使你并无恶意,你也肯定质疑过权威人士的命令。在某些情境中,权威人士会基于残缺的、过时的,甚至是明显错误的信息来发布命令、制定规则。他们的初衷或许很好,但对于状况的评估和判断却可能有误,甚至这一命令本身有伦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奉命行事并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还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此时,质疑命令显然好于服从命令。这就是智能不服从。
这看起来像是常识,但实行起来却很难。人们总认为自己有勇气抵制有害的命令,但历史事实和研究一再表明:在多数场合,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服从;与你的信念相反,你通常也会迫于情境压力,选择屈服。
本书旨在帮助处于不同人生阶段、从事各类工作的人们获得一种认知和技能,以避免只是奉命行事的错误。不管在接到命令时受到了怎样的外部压力,你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你必须坚守自己的立场,即使在接受错误的命令时也要正确行事。只要你在这方面做得足够好,即便是那些发布错误命令的人也会因你而获益。
在一次给中层经理讲授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的关系时,我第一次听说了智能不服从这个词。在课堂上,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时候应该服从权威,什么时候应该提出质疑呢?这个问题对生活在复杂社会中的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工作、生活在等级体系中,别人有权向我们发出指示。
坐在我左手边的一位女士举手说道:我有个例子,就在桌子底下。
全体听众和我都惊愕了片刻。她所说的就在桌子底下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们都没有留意到她每天把狗带进课堂的异常行为。她没有声张,狗也一直很安静地躺在她脚边,我们几乎看不见它。我在为期两周的课程中只负责上一天课,因此我只关注教室和教学设备是否能用,而没有注意到她居然带了一只狗。我的观察力也不过如此啊!
她继续解释道:我正在协助训练一只导盲犬。在我负责的这一训练阶段,狗要学会适应繁杂的社会环境,并学会服从作为导盲犬所应掌握的所有基本命令。当我完成这部分工作后,就会将它移交给一名技艺更娴熟的训练师,他(她)会教它智能不服从。
我就像听到异响的狗一样竖起了耳朵。
你所说的智能不服从是什么意思呢?我本能地被这个闻所未闻的词语给吸引住了。她说道:多数时候,导盲犬必须听从人类的指示,但有时这样是很危险的。比如,当一辆噪音极小的混合动力汽车从街边驶来时,视力欠佳的主人却命令导盲犬带他走下马路沿儿。导盲犬当然不能服从这个命令,因为它会给这个团队人和狗带来危险。学会不服从是一种更高级的技能,这需要一位比我更有经验的训练师来教授。
我为这个话题思考并写作了十五年,而鲜活的例子居然近在眼前!在任何人类文化中,教育年轻人学会服从都是社会化过程的一部分。有些文化以严厉的、专断的方式来教育年轻人,有一些则比较温和。不管是哪种教育方式,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都必须对正式权威作出积极回应,当他们长大成人之后,也必须对组织的正式权威作出积极回应。
如果幼儿园老师要求大家安静地休息十五分钟,学生们就必须照做,并且不能去骚扰身旁正在睡觉的其他孩子。如果足球教练说不要在比赛前夜开派对,运动员就必须努力抵制身边同伴的诱惑,否则就得退出比赛。关于教育并强化服从意识的例子不胜枚举。
但如何在不把年轻人教得过于驯服的情况下教会他们服从呢?这个问题并没有被认真考虑过。其实,年轻人藐视权威的例子也很多,但权威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矫正、惩罚这种行为上。虽然年轻人的反抗有时会惹得人憎鬼厌,但它们并不总是危险的,它们甚至被一再证明是有创造力和建设性的。
把年轻人教得过于驯服是非常危险的,他们会把这种盲目服从的习惯带入成人阶段。我们看到过太多这样的事情:公司、政府机构、军队等组织中的职员和士兵被迫协助上级掩盖问题,最终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更有甚者,仅仅因为只是奉命行事而对人类犯下滔天罪恶的历史事件也是数不胜数。
本书将探讨如何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学习和运用智能不服从的技能,以及它们为什么在这些情境中攸关生死。这本书还将揭示为什么明智的家长、老师或组织领导者会珍视智能不服从,以及他们会如何培养年轻人智能不服从的意识等。不管你扮演什么角色,这本书都将教会你正确做事的技能和策略,即使是在外部权威迫使你做那些与你信念相悖的事情之时。
导盲犬肩负着人类主人的安危,不能有任何失误。如果它们不懂得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去抗命,就丧失了维护团队安全的价值。从训练导盲犬人类最好的朋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重要的经验并把它们转而运用到人类自身的发展中。

第三种选择
我那时在卫理公会大学给一群博士生上一门关于勇敢的追随的课程。勇敢的追随是与领导者相处的一种方式,它要求追随者真诚地支持领导者的工作并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直言不讳地制止和纠正领导者的错误。课堂的参与度很高,同学们也都热情高涨。一次课间休息时,一个学生给我讲了一个发生在二十年前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她那时是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护士,被分配到一家医院的急诊室工作。一天,一个心脏病患者被推了进来。经过一番快速诊断之后,急症室医生让她去拿病人所需的某种药物。她很惊讶,因为根据她的所学,这种药物对心脏病患者有致命的危险。
仅此一瞬,读者可以将自己置于她的处境想一想在当时,尤其是医疗行业,几乎所有的医生都是男性,而所有的护士都是女性。这种源于性别的不平等根深蒂固,而医生更有资历、更有经验,这更加剧了既有的权力不平等。毕竟他的临床经验远胜于她。你能想象有多少股社会力量在迫使她按照上级的命令行事,你也能体会在紧急时刻她的一举一动都会关系到心脏病患者的生命安危。
她坦言在那一刻,她完全不知道自己对抗权威的勇气从何而来,她告诉医生,根据她的所学,这种特定的药物对这位病人有致命的危险。
而医生的回答是什么呢?就和那些身处高位的人的惯常做法一样,他对她的质疑十分恼火,瞪了她一眼,拔高嗓门:还不赶紧按我说的做!
想象你自己置身于那种情形之下,你在急症室里,你的职责是护理并救助病人。你想成为一个称职的、体贴的专业护士。如果你违背了自己所受到的培训,使用了这一药物,导致了患者死亡,你会有什么感受?你将如何面对病人家属?又将如何应对审查委员会对这一治疗方案的调查?一切都不能重新来过。但如果医生是对的,而你选择了不服从呢?如果正是你的不服从危及了你想要救治的生命呢?你要怎么承受这种事?这种不服从对你筹划了数年的职业生涯又将有什么影响呢?
没时间犹豫了,你将如何抉择?
说真的,你会怎么做?
我们并不需要每天都面对如此严峻的生死抉择,但正是这样的选择,驱使我们去反思我们对服从或不服从所应承担的责任,不论命令来自何方。同时,它也给了我们在心中进行操练的机会,让我们体会到迫于权威人士的压力,去执行可能是错误的甚至是极为错误的命令时是什么感受。当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时,理性抉择或是道德考量都可能暂时失灵,因为我们已经置身于肾上腺素的控制之下。我们很难跳出服从与不服从这两个选项去作出其他有效的决策。质疑权威的决定往往必须在精神高压之下作出,但这能成为你为自己开脱的借口吗?或者让你心安理得于我只是奉命行事?
如果你感受到了这个年轻护士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你就会意识到自己需要深吸一口气,给大脑补充点氧气,全然摒弃自己的恐惧,作出一个负责任的决定。
我需要你做的正是这些,继续将自己置于她的境地,深吸一口气,停顿一下,想想有什么别的选择可以应对你突然卷入的麻烦。
现在让我们回到急诊室,看看这个年轻护士是怎么做的。
她这样告诉我:我给病人挂上输液袋,注入了医生开的药,然后我把医生叫到床边,告诉他一切就绪,只要拧开输液袋的阀门就可以了,但这一药物的使用与我受到的培训相悖,那就请他自己拧开阀门吧。
你看,她跳出了服从和不服从这两个选项,找到一个合适的应对方式,同时还坚持了自己的原则。绝大多数人听到这里便会为她的职业素养与沉着冷静叫一声好,我也是如此。我甚至都不确定自己在那种紧张局势中,是否能想到这一应对措施。这就是分享故事的意义所在,它让我们得以在脑中预设相似的紧张情形。
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什么呢?
护士让医生自行打开阀门的要求使他一愣。他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命令是否正确,是否存在风险,是否还有别的方法。他后来改用了另一种药,护士立即照他的吩咐去做了,病人得到了救治。
这说明了什么?他是一个不合格的医生吗?未必。就像我们与护士换位思考一样,我们也要设身处地为医生想一下。他可能还处在实习期,这是每个医生必不可少的经历。住院医生的实习一直以来都因为工作时间过长而饱受诟病,他可能因睡眠不足而导致精神状态不佳。当好几辆救护车疾驶入医院后,大批病人涌入急诊室,而急需救治的患者在候诊区或呕吐或痉挛,急症室开始变得非常忙碌,甚至医生在救治病患时,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感染。
但这些推测都不能为医生的错误决定开脱罪责,它们只是让权威人士看起来更合乎人性而已。不论是医生、厂长、快餐店主管、校长、财务主管,还是体育教练,这些权威人士有时候并不在最佳状态,但他们的岗位职责又要求他们必须有所作为。我们应当看到他们兼有合法的权威和人性的弱点,并时刻准备好质疑他们、纠正他们,甚至违背他们的命令,因为我们不能说我们只是奉命行事而已。想想那个护士吧,不论你从事哪一行,她都是我们的榜样。
我们能从这个故事中学到这样一些基本道理:
 1.智能不服从通常处理的是突发状况,我们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以超常的镇定去应对。
 2.在考虑采取什么行动时,我们必须把自己的认知、所受的训练以及价值观视作与权威人士同等重要。
 3.在服从与不服从之外,往往还会有更好的选择。
 4.如果我们深吸一口气,冷静地想一想,也许便能想出既能满足上级要求,又能更好地解决眼前问题的替代方案。

脱口而出的是的
当年,这名听众还是一名年轻的干事。你可以想象他供职于美国某政府机构,驻扎在一个大型的基地中,这种基地遍布美国各地。这些基地是一个个独立的小王国,围墙内空间广阔,他们在里面工作和训练,已婚职员的家属也住在里面。他们从这里被派往世界各地,完成艰巨的任务后还要回到这里。基地里的人都知道,这里等级森严,违反规章可不是一件小事。人们努力争取荣誉、维护荣誉,没有谁会轻易越界。这是他给我讲的故事:
那时我在一个部长手下工作,他严厉而专断。每天早上我都要向他汇报我自己的日程安排,他也总是准备一个清单,上面列出十件他想要我完成的事。如果我的汇报中有一件当紧要做的事,而这件事又不在他的清单上,他就会粗暴地说:把我安排的事做完之后再去做你自己的事。
对基地来说,干事计划要做的事可能比部长要求他做的所有事都更为重要,但部长根本不管这些。对他来说,唯一重要的是他的个人权威和下属的唯命是从。好在这名干事具有奉献精神和团队意识,总是能在完成指定的十件事后再去做第十一件,而这第十一件事往往才是当务之急。虽然部长对干事的做法不知情或者不认可,但干事确实使得部长在他的上级看来没那么糟糕。要不是干事如此应对,部长对个人权威的执念可能会对相关各方都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
后来,这个部长被调走了,另一个部长接替了他的位置。新部长上任的第一天早上,我跟往常一样报告了自己的日程安排。稍事寒暄之后,新部长给了我一个命令,要求我当天完成。是的,领导!我答道,转身准备离开。
正要出门的时候,我听见部长说了句等一下。我转过身来,他对我说了一句完全出乎我意料的话:我刚刚下达的命令对你来说有意义吗?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是的,领导!他顿了一下,紧盯着我,重复道:这对你来说真的有意义吗?
我突然变得局促不安。部长的命令对我来说真的有意义吗?他的问题如此直接,他的语气如此强烈,使我无法胡乱编造一个答案。我不得不承认,我确实不知道它有没有意义。
干事当时在想什么呢?显然,他不想和新上司闹僵,所以就会快速思考各种答案可能导致的不同后果,此时的职位等级显然已经扭曲了正常的交流。更严重的问题在于,这位做事主动的聪明的干事,为什么在不确定命令是否有意义的情况下,依然决定奉命行事呢?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自我欺骗,他不再认为自己对此事负有责任,这种责任本要求他总是理智地行事。此时我们终于看清了是怎样的机制驱使原本正直的军人、执法人员和情报人员做出了违反职业操守、践踏人类尊严的事情来。
显然,干事的思维已经被前上级的禁止独立思考所限制,他不再具有鉴别命令正确与否的能力。他不再是理智的、负责任的人,而是变成了我们最不想看到的唯命是从的机器人。机器人看似在自主行动,实则只是在执行一串无须为之负责的命令。对人类来说,如果一个人所执行的一系列命令来自合法权威,他便觉得自己无须为此负责。对这种自我问责的缺失,我们理应感到恐惧。
在这个干事的案例中,他的前上级过分强调了服从意识。谁见过上司问下属我刚刚下达的命令对你来说有意义吗这样的问题呢?这位干事已经习惯了服从命令,尤其是他前上级的命令,他并不会自觉地思考自己所接收到的命令到底意味着什么。这种盲目服从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危险的,尤其对他们这种敏感的岗位来说。
新部长给这个干事设置了一个圈套,他下达的命令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这只是一个测试,用来检验干事是否能独立思考并对命令提出质疑。如果干事对此提出了质疑,那么部长就能够信任他;如果干事只是盲从,那么部长就会用这个具体而实时的例子来揭露干事的盲从惯性。
干事是怎么做的呢?
我说了类似这样的话:领导,鉴于目前的情况,我认为你的命令不够明确。说话期间,我意识到我对眼下将要执行的命令是心存疑虑的。部长非常严肃地说道:干事,我不能接受你就这样以我的名义去执行一些连你自己都不清楚,甚至连你自己都认为不够明智的命令。
我说:是的,领导!我认为这件事就算告一段落了,但部长显然不想就此罢休。
他说:我们得演练一下,当我的命令毫无意义时,你该怎么处理。
重点来了。在目睹了干事条件反射式的迎合与驯服之后,新部长意识到干事最后的那句是的,领导也不过是条件反射的产物。从本质上来说,它并不能证明干事已经摆脱了条件反射式的服从。
打破条件反射
摆脱这一习惯需要花点儿工夫。在这个故事里,我们无从知道这个部长为什么如此重视打破盲从的习惯。或许,他也曾在一位良师的教导下改正了这一缺点;又或许,他在早期的职业生涯中曾经见过盲从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因而下定决心,在自己的任期内不允许此类悲剧重演。
部长接着说:我将给你一些毫无意义的命令,而你需要回复我领导,这是一派胡言。
我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可是我的顶头上司啊,除非是会造成什么显而易见的灾难性后果,没有人敢对上司说这是一派胡言。
我说:领导,我说不出口。
部长告诉我:你可以的。并继续下达了一个欠考虑的、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命令。
我不想违背命令,所以我尽量轻声地(几乎是耳语了)说道:领导,这是一派胡言。
我们正在见证一场绝妙的打破盲从惯性的柔道表演。部长想努力扭转下属的盲从习惯。同样是要求服从,但这种方法却帮助下属打破了思维定式。他直接命令下属来顶撞自己。
部长听到了我的回复,说道:很好,现在试着再大声一点儿。这个过程重复了无数次,直到我能像回复是的,领导那样高声地对无意义的命令说出领导,这是一派胡言。
这位部长显然很有一套,他通过重复训练,终于使干事自信而有力地说出了那句话。
几个星期很快过去了。我每天早上照常汇报日程安排,然后听从部长的命令。与过去不同的是,我需要理解这些命令,并为自己的行动负责。一切都很正常,直到一天早上我去向部长汇报时,发现主管也在他的办公室里。事情开始变得有趣起来。
主管有个侄子也供职于这个基地,他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开走了一辆公用汽车,后来被巡查人员抓到了。于是主管便来找部长,看看是否有什么办法能让他侄子脱身。部长向我介绍了整个情况,并让我提供帮助。
考验干事的时刻到了,他会为了明哲保身而退回到盲目服从的模式吗?主管的在场更是加大了这一可能性。部长要求他的下属直言不讳,但主管也是如此吗?这时候是不是该试一下部长的训练效果了呢?要知道,干事已经不再是那个习惯于盲目服从的人了,他知道他可以有自己的判断。这是智能不服从的首要条件。他做出了他的决定。
领导,这是一派胡言。我清晰而有力地说道。
主管怒了,他双目圆睁,眉毛高挑,面色发红,看起来他对自己刚刚听到的话语颇为震惊。他用颤抖的手指指向我,结结巴巴地大声对部长说道:他他刚刚说了什么?!
那一刻我觉得有点儿不真实。主管简直要气炸了,而我愣在那里。幸好,部长急中生智,他向前迈了一步,走到我和主管中间,面对主管伸开了双臂,就像一个防守队员保护带球队员免遭拦截一样。他用同样高的调门说道:没事的领导,我来处理这件事。
说完,他快步走向我,一边搂住我的肩膀把我请出了房间,一边轻声说道:很好,你做得很好。走了几步,他继续轻声说道:赶紧走,在他宰了你之前赶紧离开这里。
干事通过了测试。这不是部长为了考察干事是否会盲目服从而设置的又一个圈套,这是真真实实发生的事。部长应该比谁都清楚,他此时又被卷入了这样一种文化惯性:即使接到欠妥的命令也得服从上司。因为他也是人。但庆幸的是,从开始共事起,部长就给了下属不一样的培训,而下属此时的断然拒绝既阻止了部长在犯错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避免了潜在的不良后果。部长教给干事一种不同于盲目服从的应对方法,这使得干事能够顶住来自社会的、文化的压力。

及时奖励
部长抓住这个机会,完成了最关键的一步:表扬并激励干事的所作所为。可以想见,如果部长因为干事的直言不讳而批评他,那么这将打击他抵制不当命令的积极性。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团队能够运用智能不服从,那你一定要同意我的以下说法:我们要不断激励智能不服从,千万不要对其进行惩罚。
部长为什么非得训练干事说出这是一派胡言这样戏剧性的话语呢?难道不能训练他以更礼貌的方式去质疑命令吗?当然可以,而且可能同样有效。但或许只有近乎粗暴地对上司喊出这是一派胡言,才能更彻底地打破经年累月形成的条件反射式的盲从。如果干事有更多质疑命令、抵抗命令的方法当然是再好不过,但这是一派胡言这样直接的表达确实是斩断盲从枷锁的大斧,我们应该留着它随时待命,直至找到效果更好、风险更低的替代性武器。
我们同样希望这名干事能将这种训练带给他的下属,而他的下属又将这种训练带到广大的职员中去。那将是一种怎样的未来,我无法置评,但肯定是对文化的彻底变革。
我们来回顾一下打破文化惯性所要具备的一些要素。显然,这不光是嘴上说说我们很看重坦白直率的品质那么简单,不采取切实的行动就不可能彻底改变人们的行为模式。
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要素:
 1.对既有的服从习惯保持清醒的认识。没有谁愿意承认自己是个盲从盲信的人,这使我们错误地、乐观地认为自己没必要转变观念。
 2.充分认识到盲目服从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很多人生来就被告知服从是好的,因而从未意识到在某些情形下,服从可能并非最佳选择。
 3.让你的下属明白,你并不欣赏盲目服从,也不会惩罚智能不服从。
 4.提供不同于盲目服从的其他应对方式。阐明什么样的应对方式是可接受的、更恰当的、被期待的,甚至是值得奖赏的。
 5.练习不同于盲目服从的其他应对方式。就像消防员一样,在进行真实的火灾救援之前,要在可控的场景中不断进行演练。
 6.反复练习,直到你能理直气壮地实施智能不服从。这不只是看看书就能学会的,你需要多加练习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7.对智能不服从的行为进行表扬。你是不是真的想听有见地的异见呢?这就是见真章的时刻了,你是否值得信赖将一目了然。
 8.保护那些能够恰当抗命的下属。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你一样致力于营造智能不服从的文化氛围,你要确保那些使用智能不服从的人不会因为信任你而付出代价。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