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经典秩序的重构:廖平的世界观与经学之路(探究廖平经学思想,以新视角理解中国传统学术在西学冲击下的转型)
》
售價:HK$
97.9

《
你喜欢勃拉姆斯吗……
》
售價:HK$
52.8

《
背影渐远犹低徊:清北民国大先生
》
售價:HK$
96.8

《
恨、空虚与希望:人格障碍的移情焦点治疗
》
售價:HK$
87.8

《
我为何而活:罗素自传
》
售價:HK$
85.8

《
我很可爱,绝对可爱
》
售價:HK$
107.8

《
溺爱之罪
》
售價:HK$
54.9

《
走出无力感 : 解锁生命力量的成长密码(跟随心理咨询师找回积极能量!)
》
售價:HK$
65.8
|
編輯推薦: |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材出版至今数次再版重印
西方音乐史上几乎所有作曲大师都必修的一门课穿越数百年历史,体现各时期音乐风貌,充满灵性的作曲技法在实操练习中体会对位法之精妙
|
內容簡介: |
对位法是作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过去国内多以复调称之。本书首次还原该学科的国际通用名称,力对位法是作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过去国内多以复调称之。本书首次还原该学科的国际通用名称,力图传授给学生真实的、正宗的对位法艺术。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和全面的音乐范例来展示欧洲文艺复兴、巴洛克以及古典浪漫时期的音乐风格和写作技巧。以习题写作和复调音乐体裁创作为主,着重音乐感在对位法写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对位法在音乐创作中的重要性。本书还以实用、易学为主导理念,全书整体篇幅相对过去同类教材和理论著作也尽量缩减。《对位法(*册)分类对位法》包括分类对位法、经文歌以及双合唱队的写作要领和法则,及300多条习题范例。 本书的对象主要为全国各音乐院校和艺术院校作曲理论专业和音乐学专业的本科以及研究生。
|
關於作者: |
杨勇,教授,现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曾获意大利Valentino Bucchi 国际作曲比赛一等奖、美国华盛顿国际作曲比赛一等奖等国际大奖。曾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人民音乐》等多家期刊发表研究类文章。
|
目錄:
|
目录
第一课 闪耀灵性的对位法
第二课 对位法的基本法则
固定调
对位法与和声的关系
旋律的规则
第三课 二声部第一类:一音对一音
和声的要求
旋律的要求
其它注意事项
实例写作分析
二声部一音对一音范例
第四课 二声部第二类:一音对二音
经过音与辅助音
和弦的位置及其它
二声部一音对二音范例
第五课 二声部第三类:一音对四音
经过音与辅助音
平行五度与平行八度
四六和弦
和声节奏
环绕音
其它注意事项
写作示范
二声部一音对四音范例
第六课 二声部第四类:切分音
延留音
延留音解决的规则
二声部切分音范例
第七课 二声部第五类:混合节奏
节奏时值及其用法
延留音的预备、装饰与解决
其它和弦外音
写作示范
二声部混合节奏范例
第八课 教会调式及其在对位法中的应用
扎利诺调式理论
根据教会调式所写范例
第九课 三声部第一类:一音对一音
三声部一音对一音与三声部和声织体的区别
写作示范
三声部一音对一音范例
第十课 三声部第二类:一音对二音
对位写作经验谈
写作示范
三声部一音对二音范例
第十一课 三声部第三类:一音对四音
三声部一音对四音范例
第十二课 三声部第四类:切分音
延留音的干扰音
平行五度与平行八度
三声部切分音范例
第十三课 三声部固定调、切分音、二分音符以及四分音符的组合
和弦外音
三声部固定调 二分音符 四分音符组合范例
三声部固定调 二分音符 切分音组合范例
三声部固定调 四分音符 切分音组合范例
第十四课 三声部第五类:混合节奏
固定调 全音符 混合节奏组合范例
固定调 混合节奏 混合节奏组合
双重和弦外音
作业修改
固定调 混合节奏 混合节奏组合范例
教会调式
第十五课 四声部第一类:一音对一音
四声部一音对一音范例
第十六课 四声部第二类:一音对二音
四声部一音对二音范例
第十七课 四声部第三类:一音对四音
四声部一音对四音范例
第十八课 四声部第四类:切分音
写作技巧
四声部切分音范例
第十九课 四声部固定调、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切分音组合
固定调 二分音符 四分音符 切分音组合范例
第二十课 四声部第五类:混合节奏
固定调 混合节奏 两声部全音符组合范例
第二十一课 四声部第五类:全混合节奏
听觉与视觉的完美结合
作业修改
固定调 三声部混合节奏组合范例
教会调式
第二十二课 经文歌
拉索二声部经文歌《Oculus non vidit》
段平泰二声部合唱《春晓》
拉索三声部经文歌《Sequuntur Cantiones Trium Vocum》
第二十三课 双合唱队
写作要求
双合唱队范例二首
双合唱队练习题
附录 固定调
|
內容試閱:
|
前言
我国对位法教学发展回顾20世纪30年代,著名音乐学家王光祈先生在《对谱音乐》 一书中,详细地向国人介绍了对位法相关原理,自始成为该学科进入中国之发端。其后,在萧友梅、黄自等人的倡导下,上海国立音乐院将对位法逐渐提高到专业教学的水平,在比利时留学的肖淑娴先生也曾短期回国参与教学活动。抗战期间,在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任教的作曲家、理论家江定仙、陈田鹤等人引进了英国理论家普劳特、凯森等以及德裔美国理论家该丘斯的著作 。建国初期,丁善德与萧淑娴相继回国定居,带来了法国对位法教学体系。50年代初,黄飞立自美国留学归来,将美国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辟斯顿 的相关著作带入国内,刚刚留校任教的段平泰先生也开始参与教学活动。至此,我国对位法教学人才汇集,功底扎实,教学具备了一定规模。50年代末,随着中苏两国间丰富的文化交流,对位法教学开始由欧美模式逐渐转换为苏联模式,并改称其为复调。过去的60多年来,尽管有众多理论家和作曲家对此进行了多方改良,但以苏联模式为主的教学体系一直保持至今。继上述重要作曲家、教育家之后,陈铭志、于苏贤等众多教授也同样在此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书要点本书使用对位法之名称,将对位技术训练与作曲思维、音乐风格、审美相结合,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注重其不同时期的写作风格与特点,力图还原真实而传统的对位法教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