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全5册)
》
售價:HK$
274.5

《
7步吃透商业提案写作
》
售價:HK$
65.9

《
大国谍影
》
售價:HK$
96.8

《
从荒诞到反抗:导读加缪《局外人》和《鼠疫》(谜文库)
》
售價:HK$
65.8

《
给孩子的考古
》
售價:HK$
63.8

《
文明的重建:战后德国五十年(译林思想史)从大屠杀刽子手到爱好和平的民主主义者,揭秘战后德国五十年奇迹般的复兴之路!
》
售價:HK$
108.9

《
推荐系统核心技术与实践
》
售價:HK$
108.9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
售價:HK$
74.8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科学界定老龄事业的概念入手,遵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原理和方法,尝试构建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31个省(市、区)的老龄事业发展指数进行综合测算。完成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模型和实证研究的研究体系,对于深化老年学研究的研究内容、拓展指标体系研究的研究范围,是一个很好的补充。研究认为,老龄事业具有协调性、普惠性、福利性、公益和盈利兼备性等特点。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指标体系由健康指数、生活质量指数、参与指数和保障指数四个要素指数构成,涉及了老年人口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受教育水平、社会保障与服务等方面。我国老龄事业发展具有区域特征,且各个区域的老龄事业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
|
關於作者: |
任兰兰,女,1979年生于安徽淮北,法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现就职于华北理工大学人文法律学院。研究领域和学术兴趣:老年社会保障,老龄事业发展,人口与就业等。
|
目錄:
|
目 录
第1章 导言
1.1.1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将带来全方位、多层次的挑战
1.1.2老龄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实践需要
1.1.3落实老龄事业发展方针政策的客观要求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1.2.2现实意义
1.3研究视角分析
1.3.1国际和国内相结合
1.3.2宏观和微观相结合
1.3.3共性和特性相结合
1.3.4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的特殊背景
1.4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
1.4.1研究框架
1.4.2研究内容
1.5数据来源
1.5.1《中国民政统计年鉴》
1.5.2全国1%抽样调查
1.5.3《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1.5.4《中国统计年鉴》
1.6拟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法
1.6.1拟解决的问题
1.6.2研究方法
1.7本书章节安排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2.1老龄事业发展相关指标体系述评
2.1.1老龄事业发展指标体系述评
2.1.2政府工作文件中对老龄事业发展的测评
2.1.3老龄事业发展其他相关指标体系述评
2.2老龄事业发展的单维度测评体系述评
2.2.1老年健康测评体系
2.2.2老年人口生活质量指标体系
2.2.3老年社会参与测评体系
2.2.4老年保障测评体系
2.3指标体系研究范式与常见指标体系借鉴
2.3.1指标体系研究的一般理论和方法
2.3.2人类发展指数(HDI)
2.3.3中国发展指数(RCDI)
2.4对现有研究的反思和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
第3章 老龄事业发展的两个基本问题
3.1老龄事业的概念体系
3.1.1老龄事业的含义
3.1.2老龄事业的主要内容
3.1.3老龄事业的主要性质
3.1.4相关概念辨析
3.2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现状的基本判断
3.2.1老年社会保障
3.2.2老年福利服务
3.2.3老年社会救助
3.2.4老年社会活动与权益
3.2.5老龄事业投入
3.3小结
第4章 构建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
4.1国际老龄行动计划对指标体系的理论借鉴
4.1.1《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对理论框架的借鉴
4.1.2《马德里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对评价标准的借鉴
4.2老年期的健康理论
4.2.1健康老龄化
4.2.2积极老龄化
4.3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理论
4.3.1物质生活质量指数
4.3.2 ASHA指数
4.4老年参与和社会支持理论
4.4.1活动理论
4.4.2生命历程的观点与生命周期理论
4.4.3可持续发展观
4.5老年保障理论
4.5.1老年价值理论
4.5.2老年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观点
4.6小结
第5章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5.1构建原则和功能
5.1.1构建原则
5.1.2指标体系的功能
5.2具体体系的建立
5.2.1指标初选
5.2.2指标检验和结构优化
5.2.3指标阐释
5.3综合评价方法的分析和选择
5.3.1无量纲处理
5.3.2权重设计
5.3.3指数合成
5.3.4数据支持
5.4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分析
5.4.1指标体系综合性较强 1
5.4.2与相关发展指标体系的比较
5.5小结
第6章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Ⅰ)整体状况评价
6.1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指数综合分析
6.1.12014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评价
6.1.2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水平的纵向比较
6.2四项要素指数的结构分析
6.2.1 2014年要素指数的结构分析
6.2.2 2004年要素指数的结构分析
6.2.3要素指数的省际纵向比较
6.3四项要素指数的均衡分析
6.3.1 2014年要素指数的均衡状况分析
6.3.2 2004年要素指数的均衡状况分析
6.3.3要素指数均衡状况的纵向比较
6.4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指数与相关发展指数的的实证比较
6.4.1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指数与人类发展指数的比较分析
6.4.2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指数与中国发展指数的比较分析
6.4.3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指数与人类发展指数、中国发展指数的综合比较
6.5小结
第7章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Ⅱ)区域比较
7.1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的区域特点
7.1.1三大区域的划分依据
7.1.2 2014年三大区域老龄事业的总体比较
7.1.3 2004年三大区域老龄事业的总体比较
7.2强势区域的老龄事业发展
7.2.1强势区域的老龄事业发展整体状况
7.2.2强势区域的健康水平
7.2.3强势区域的生活质量
7.2.4强势区域的参与水平
7.2.5强势区域的保障水平
7.3优势区域的老龄事业发展
7.3.1优势区域的老龄事业发展整体状况
7.3.2优势区域的参与水平
7.3.3优势区域的保障水平
7.4一般区域的老龄事业发展
7.4.1一般区域的老龄事业发展整体状况
7.4.2一般区域的生活质量
7.4.3一般区域的保障水平
7.5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8.1研究的主要结论
8.1.1老龄事业的内涵
8.1.2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8.1.3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指标体系的实证分析
8.2提高我国老龄事业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8.2.1加快老龄事业的保障建设
8.2.3加快推进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调整
8.2.2统筹老龄事业的区域协调发展
8.3本书创新和不足之处
8.3.1本书主要创新点
8.3.2不足之处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后记与致谢
|
內容試閱:
|
强势区域的比较分析。鉴于强势区域在全国老龄事业发展的突出优势,本书对2014年、2004年上海和北京四项要素指数及单项指标功效值进行深入、细致分析。结果发现,2014年上海、北京的要素指数呈现出总体水平相当、保障指数差异较大、均衡度不高的特点。2004年北京在健康、生活质量和保障方面可以吸取上海的特长之处,同时北京的老年社会参与也可为上海的老龄事业发展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2014年强势区域的健康优势较为突出。生活质量指数是四项要素指数中强势区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最多的指数。上海市城镇居民收入指数、农村居民收入指数和低保金指数均是全国最高水平,同时北京市的各单项指标数值也大大高出全国水平各项指标值。从分项指标看,强势区域老年人协会指数比全国水平还低。可见,所谓强势区域仅是相对意义上的强势,其在某些单项方面的不足,不仅影响本区域甚至全国老龄事业发展的总体水平,对老龄事业各核心要素的全面协调发展也有不利影响。在保障方面,对比上海、北京2个地区单项指标功效值发现,保障水平的四个方面具有差异明显、各有千秋的特点。如何制定更积极、更健康、更人性化的老龄政策,以提高百岁老人的生命质量值得关注。鼓励并扶持建立老年社会组织、加大老龄事业投入应成为这两个地区未来一段时期老龄工作的重点内容。
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
第一,对老龄事业的概念进行再定义。本书在对老龄事业概念梳理的基础上,充分结合现有主要文献对老龄事业合理内核的规定,弥补其中不足,最后对老龄事业的概念进行再定义。
第二,对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指标体系进行了初步探索。本书在明确老龄事业基本内涵及老龄事业发展的评价标准后,在借鉴老年学、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指标体系。与现有老龄事业发展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相比,本书在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不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对具体体系的建立也均经过单项指标和指标体系的检验和结构优化;在综合评价方法上分别就具体操作步骤进行细致的分析;更重要的是以现有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具有可操作性。
第三,首次对我国31个省区老龄事业的发展水平进行实证评价。本书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现有的统计数据资料,对我国31个省级单位进行老龄事业发展综合评价,完成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模型和实证研究的研究体系,不论是对老年学研究还是指标体系研究,都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研究不足及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第一,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指标体系及其相关内容是一个十分广泛且复杂的体系,需要研究的内容很多,可以用到的方法也有多种。具体指标的选择、指标体系的构造、综合评价方法的选用还有待于在实践运用中不断调整。同时,对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指数和要素指数的研究分析还需要进一步挖掘。
第二,由于统计数据的限制,无法实现对老龄事业发展状况的最新评价。可以考虑在《中国民政统计年鉴》中增加更为详细的老龄事业部门统计,为丰富老龄事业发展水平的评价内容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
第三,本书仅对三大区域的老龄事业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对各个省份没有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各省(市、区)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指标体系中反映出的具体问题,提出最适合本地区老龄事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老龄事业;指标体系;综合评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