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女人们的谈话(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最佳改编剧本奖 原著!)
》
售價:HK$
61.6

《
忧郁的秩序:亚洲移民与边境管控的全球化(共域世界史)
》
售價:HK$
140.8

《
一周一堂经济学课: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
售價:HK$
107.8

《
慢性胃炎的中医研究 胃
》
售價:HK$
657.8

《
南移:宋代社会中心的转迁
》
售價:HK$
162.8

《
纯粹·水浒江湖: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另一条线索
》
售價:HK$
101.2

《
肌骨复健实践指南:运动损伤与慢性疼痛
》
售價:HK$
294.8

《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MySQL版)
》
售價:HK$
64.9
|
編輯推薦: |
在各卷册中设有以下栏目:
【指导案例】分类汇总了已出版的《刑事审判参考》在法律适用、刑罚裁量、事实认定、证据采信等方面具有研究价值的典型案例,详细阐明裁判理由,为刑事司法工作人员处理类似案件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参考。
指导案例部分以刑法、刑事诉讼法条文顺序及罪名顺序进行编排,根据案例所讨论的*主要争议问题归入相应分册,原则上,各分册所收录案例不重复。基于各分册篇幅均衡的考虑,带有类罪特殊性的程序法问题归入刑法分则各相应分册。
【刑事立法、司法规范】分类汇总了刑事法律、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其他规范性刑事司法文件,并配发起草同志撰写的理解与适用文章,为司法实践中准确适用提供指南。
刑事立法、司法规范部分仍以刑法、刑事诉讼法条文为框架编排,并将每一部分的综合性文件汇总于前。在某一具体问题罪名下,再依据文件效力级别和发布时间两条线索排序;在同一效力级别内,按照从旧到新的时间顺序排列。考虑到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司法解释溯及力的问题,本书也收录了1997年刑法修订后发布的已经废止的刑事实体法相关司法解释。
【刑事政策】分类汇总了审判中需要参考的刑事司法政策,包括*人民法院领导在审判工作会议上的讲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人民法院刑事审判*至五庭主办的刑事审判业务指导和研究性刊物--《刑事审判参考》的合订分解集成本。本次出版的增订第3版在2012年出版的《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增补版)的基础上,进行全新编排,根据案例所涉的核心法律问题,按照刑法总则、刑法分则各章罪名和刑事诉讼法体系重新分类编排;增补了《刑事审判参考》2011年至2016年卷刊载的指导案例、审判业务研讨文章;此外,收录了截至2016年底发布的相关刑事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性文件及其理解与适用。本册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分册,全面收录刑法分则第六章相关指导案例、司法解释及其理解与适用、相关业务指导文章等内容。
|
目錄:
|
指导案例
一、扰乱公共秩序罪
江世田等妨害公务案[第205号]聚众以暴力手段抢回被依法查扣的制假设备应如何定罪
朱荣根、朱梅华等妨害公务案[第302号]以暴力、威胁方法妨害或者抗拒人民法院执行判决、裁定的应如何定罪
周洪宝妨害公务案[第731号]以投掷点燃汽油瓶的方式阻碍城管队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如何定罪处罚
李志远招摇撞骗、诈骗案[第162号]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骗取财物的同时又骗取其他非法利益的如何定罪处罚
梁其珍招摇撞骗案[第264号]法条竞合及其法律适用原则,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分
王一民、石香娥伪造国家机关证件案[第107号]对1997年刑法施行前伪造医院证明的行为应如何适用法律
杨聪慧、马文明盗窃机动车号牌案[第582号]以勒索钱财为目的盗窃机动车号牌的如何定罪处罚
吕薛文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案[第68号]如何认定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童莉、蔡少英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案[第783号]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协管员非法侵入道路交通违法信息管理系统,清除车辆违章信息,收取违章人员钱财的行为如何定性
孙小虎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案[第784号]如何认定和适用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中的经济损失和违法所得情节
余胜利、尤庆波聚众扰乱交通秩序案[第932号]如何认定聚众扰乱交通秩序罪中的首要分子和情节严重
杨国栋投放虚假危险物质案[第206号]在公共场所用锥子扎人造成恐怖气氛的能否构成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金建平编造虚假恐怖信息案[第207号]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的法律适用
袁才彦编造虚假恐怖信息案[第372号]以编造爆炸威胁等恐怖信息的方式向有关单位进行敲诈勒索的,如何定罪处罚
黄旭、李雁编造虚假恐怖信息案[第398号]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的认定和处罚
贾志攀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案[第559号]虚假地震信息能否认定为虚假恐怖信息
熊毅编造虚假恐怖信息案[第881号]如何把握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造成严重后果的认定
倪以刚等聚众斗殴案[第350号]如何把握聚众斗殴罪的犯罪构成及转化要件
王乾坤故意杀人案[第521号]聚众斗殴既致人死亡又致人轻伤的,如何定罪处罚
张化故意伤害案[第568号]聚众斗殴致人死亡的应如何定罪
李天龙、高政聚众斗殴案[第882号]聚众斗殴并驾车撞击对方的行为是否认定为持械聚众斗殴,以及如何认定相关帮助行为的性质
杨安等故意伤害案[第225号]寻衅滋事随意殴打他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应如何定罪
王立刚等故意伤害案[第507号]如何区分故意伤害罪与寻衅滋事罪、聚众斗殴罪
张彪等寻衅滋事案[第517号]以轻微暴力强索硬要他人财物的行为如何定性
张畏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故意伤害、贷款诈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非法经营、故意毁坏财物、非法拘禁案[第142号]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特征应如何把握
容乃胜等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第149号]如何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中的保护伞问题
陈金豹等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第618号]如何认定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中的参加行为
邓伟波等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第619号]如何把握和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特征
黄向华等组织、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陈国阳、张伟洲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案[第620号]如何理解和把握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主观要件
李军等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第621号]如何理解和把握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主观构成要件和积极参加行为
张志超等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第622号]如何理解和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非法控制特征
刘烈勇等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第623号]如何结合具体案情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非法控制特征
区瑞狮等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第624号]如何界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和成员个人犯罪
王平等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第625号]如何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经济特征
张宝义等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第626号]如何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的罪责
张更生等故意杀人、敲诈勒索、组织卖淫案[第627号]如何区分黑社会性质组织和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单位
乔永生等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第628号]如何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证据要求和证明标准
王江等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第629号]如何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及组织者、领导者对具体犯罪的罪责
范泽忠等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案[第630号]在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中如何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
李祥英传授犯罪方法案[第651号]强迫他人学习犯罪方法后,胁迫其实施犯罪,应如何定性
冯庆钊传授犯罪方法案[第688号]在互联网上散布关于特定犯罪方法的技术知识,能否构成传授犯罪方法罪
陈宝林等赌博案[第351号]网络赌博中开设赌场的行为及相关共犯的认定
黄艺等诈骗案[第451号]设置圈套诱人参赌,以打假牌的方式赢取他人钱财的行为构成赌博罪还是诈骗罪
周帮权等赌博案[第752号]在内地利用香港六合彩开奖信息进行竞猜赌博的行为,如何定性
萧俊伟开设赌场案[第804号]对明知是赌博网站仍为其提供资金结算便利的行为,如何定性?如果构成开设赌场罪的共犯,其在共犯中的地位如何认定
王红柳、黄叶峰诈骗案[第836号]设置圈套控制赌博输赢并从中获取钱财的行为,如何定性
史兴其诈骗案[第837号]利用自己准备的特定赌具控制赌博输赢行为的定性
二、妨害司法罪
金某伪证案[第98号]被害人在向司法机关报案时故意夸大犯罪事实并指使他人作伪证的行为如何定罪处刑
刘某辩护人妨害作证案[第62号]辩护人妨害作证罪是否以发生危害后果为构成要件
张某辩护人妨害作证案[第81号]辩护人妨害作证罪的主观故意应如何把握
肖芳泉辩护人妨害作证案[第444号]辩护人妨害作证罪中的证人是否包括被害人
俞耀交通肇事案[第681号]交通肇事逃逸后以贿买的方式指使他人冒名顶罪、作伪证的行为,如何定性
李刚等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案[第186号]执行法官能否成为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主体
吴荣平妨害作证、洪善祥帮助伪造证据案[第838号]诉讼双方当事人串通伪造证据实施虚假诉讼行为的定罪与处罚
徐云宝、郑献洋帮助伪造证据案[第933号]民事诉讼中当庭所作的虚假证言是否属于帮助伪造证据罪中的证据以及在庭审过程中对关键证据进行虚假陈述是否能够认定为帮助伪造证据罪中的情节严重
冉国成、冉儒超、冉鸿雁故意杀人、包庇案[第254号]如何理解和认定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
陈家鸣等盗窃、销赃案[第140号]如何认定事前通谋的盗窃共犯
严静收购赃物案[第265号]推定规则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两罪存疑案件的处理
马俊、陈小灵等盗窃、隐瞒犯罪所得案[第483号]在盗窃实行犯不知情的情况下,与销赃人事先约定、事后出资收购赃物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共犯
马素英、杨保全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第478号]如何理解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中的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
陆惠忠、刘敏非法处置扣押的财产案[第404号]窃取本人被司法机关扣押财物的行为如何处理
罗扬非法处置查封的财产案[第428号]明知房产被依法查封而隐瞒事实将房产卖与他人并收取预付款的行为如何定性
魏荣香、王招贵、郑建德故意杀人、抢劫、脱逃、窝藏案[第76号]单人劫狱的行为如何定罪
陈维仁等脱逃案[第93号]无罪被错捕羁押的人伙同他人共同脱逃是否构成脱逃罪
三、妨害国(边)境管理罪
顾国均、王建忠组织他人偷越国境案[第304号]以旅游名义骗取出境证件,非法组织他人出境劳务的应如何定性
农海兴组织他人偷越国境案[第883号]被组织者在偷越国境线过程中被抓获的,能否认定组织者组织他人偷越国境犯罪未遂
四、妨害文物管理罪
李生跃盗掘古文化遗址案[第266号]盗割石窟寺内壁刻头像的行为应如何定罪
孙立平等盗掘古墓葬案[第485号]如何认定盗掘古墓葬罪中的既遂和多次盗掘
卞长军等盗掘古墓葬案[第560号]盗掘古墓葬罪中主观认知的内容和盗窃珍贵文物加重处罚情节的适用
五、危害公共卫生罪
孟广超医疗事故案[第429号]具有执业资格的医生根据民间验方、偏方制成药物诊疗,造成就诊人死亡的行为如何定性
王之兰过失致人死亡案[第262号]在未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乡村卫生室工作的乡村医生行医致人死亡的应如何定性
周兆钧被控非法行医案[第283号]如何正确把握非法行医罪的主体要件
周某某非法行医案[第316号]患者自愿求医的,能否阻却非法行医罪的成立
贺淑华非法行医案[第421号]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因并发症死亡,非法行医人对其死亡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徐如涵非法进行节育手术案[第732号]如何认定非法进行节育手术罪中的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
六、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吴自柱、王启、姜翠兰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案[第99号]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如何掌握
严叶成、周建伟等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案[第215号]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的核定价值高于实际交易价格的如何认定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的价值
达瓦加甫非法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案[第518号]出售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前已持有的雪豹皮如何定罪处罚
曾巩义、陈月容非法狩猎案[第603号]私拉电网非法狩猎并危及公共安全的,应当如何处理
廖渭良等非法占用农用地、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案[第445号]非法占用园地、改变园地用途的能否以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定罪处罚
李波盗伐林木案[第785号]以出售为目的,盗挖价值数额较大的行道树的行为,如何定性
七、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黄赏等走私毒品案[第11号]对走私毒品大麻的犯罪如何适用刑罚
唐友珍运输毒品案[第12号]毒品犯罪数量不是决定判处死刑的唯一标准
金铁万、李光石贩卖毒品案[第27号]对于有立功表现的毒品犯罪分子应如何适用刑罚
马俊海运输毒品案[第28号]被告人在受人雇佣运输毒品过程中才意识到运输的是毒品的案件应如何适用刑罚
李伊斯麻贩卖毒品案[第54号]被告人拒不认罪的如何运用证据定罪处刑
张敏贩卖毒品案[第108号]如何正确认定非法持有毒品罪
郑大昌走私毒品案[第163号]吸毒者实施毒品犯罪的应如何定罪量刑
刘军等贩卖、运输毒品、非法买卖枪支、弹药案[第164号]有特情介入的毒品犯罪案件是否必然存在特情引诱
苏永清贩卖毒品案[第208号]为贩卖毒品向公安特情人员购买毒品的应如何处理
马盛坚等贩卖毒品案[第248号]贩卖毒品犯罪中的居间介绍行为应如何定罪处罚
李惠元贩卖毒品案[第364号]贩卖毒品数量较大,但毒品含量极低的,应当如何量刑
宋国华贩卖毒品案[第365号]对购买数量巨大的毒品且被告人本人系吸毒成瘾者的应当如何定性
黄德全、韦武全、韦红坚贩卖毒品案[第366号]毒品犯罪中如何准确认定从犯和适用刑罚
张玉梅、刘玉堂、李永生贩卖毒品案[第367号]在毒品犯罪死刑复核案件中,对于毒品大量掺假的情况,在量刑时是否应该考虑
梁国雄、周观杰等贩卖毒品案[第373号]为贩卖毒品者交接毒品行为的定性及自首、立功的认定问题
吕卫军、曾鹏龙运输毒品案[第374号]如何准确区分共犯与同时犯
李靖贩卖、运输毒品案[第392号]因毒品犯罪被判处的刑罚尚未执行完毕又犯贩卖、运输毒品罪的,是否适用刑法第三百五十六条的规定从重处罚
宋光军运输毒品案[第405号]因同案犯在逃致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地位、作用不明的应慎用死刑
王某贩卖毒品案[第430号]对以非常规形式存在的毒品应如何定性及对涉及多种类毒品的犯罪案件如何量刑
张建国贩卖毒品案[第453号]如何理解和把握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关于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充分确实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的规定
庄木根、刘平平、郑斌非法买卖枪支、贩卖毒品案[第463号]非法买卖枪支时以毒品冲抵部分价款行为如何定性
朱海斌等制造、贩卖毒品案[第486号]制造毒品失败的行为能否认定为犯罪未遂
赵廷贵贩卖毒品案[第500号]贩卖含量极低的海洛因针剂,如何认定毒品数量并适用刑罚
高国亮、李永望等贩卖、制造毒品案[第501号]加工、生产混合型毒品麻古的行为能否认定为制造毒品罪
武汉同济药业有限公司等四单位及孙伟民等人贩卖、运输、制造、转移毒品案[第528号]不明知他人购买咖啡因是用于贩卖给吸毒人员的情况下,违规大量出售咖啡因的行为不构成贩卖毒品罪
吴杰、常佳平、信沅明等贩卖毒品案[第529号]如何区分贩毒网络中主要被告人的罪责
侯占齐、李文书、侯金山等人走私、贩卖毒品案[第530号]对家族式毒品共同犯罪中作用相对较小地位相对较低的主犯,可酌情从轻判处刑罚
赵扬运输毒品案[第531号]如何把握运输毒品罪适用死刑的一般标准
吉火木子扎运输毒品案[第532号]如何把握运输毒品案件中毒品数量与死刑适用的关系
李补都运输毒品案[第533号]被告人运输毒品数量大,但不排除受人雇佣的,如何量刑
王丹俊贩卖、制造毒品案[第534号]如何把握新型毒品案件的法律适用标准
李昭均运输毒品案[第535号]如何把握运输氯胺酮犯罪的死刑适用标准
赵敏波贩卖、运输毒品案[第536号]未进行毒品含量鉴定的新类型毒品案件应如何量刑
王佳友、刘泽敏贩卖毒品案[第537号]对有特情介入因素的案件如何量刑
申时雄、汪宗智贩卖毒品案[第538号]如何认定毒品犯罪案件中的数量引诱
张树林等走私、贩卖、运输毒品案[第540号]对有重大立功表现但罪行极其严重的被告人如何量刑
吴乃亲贩卖毒品案[第541号]罪行极其严重,虽有重大立功,但功不抵罪,不予从轻处罚
贺建军贩卖、运输毒品案[第542号]保外就医期间再犯毒品犯罪的应当认定为毒品再犯
龙从斌贩卖毒品案[第543号]对毒品犯罪数量接近实际掌握的死刑适用标准,又系毒品再犯的,如何体现从重处罚
呷布金莫贩卖毒品案[第544号]对贩卖毒品数量刚达到死刑适用标准,但系毒品惯犯的,如何量刑
王会陆、李明等人贩卖、运输毒品案[第546号]共同犯罪中罪责相对较小但系毒品再犯的,亦应从严惩处
冯忠义、艾当生贩卖、运输毒品案[第547号]对同时为自己和他人运输毒品的被告人,应如何量刑
李良顺运输毒品案[第548号]被告人以高度隐蔽的方式运输毒品,但否认明知的,如何认定
龙正明运输毒品案[第549号]被告人到案后否认明知是毒品而运输的,如何认定其主观明知
周桂花运输毒品案[第550号]被告人以托运方式运输毒品的,如何认定其主观明知
闵光辉、马占霖、帕丽旦木买森木贩卖毒品案[第551号]如何确定毒品犯罪案件的地域管辖
胡元忠运输毒品案[第552号]人货分离且被告人拒不认罪的,如何运用间接证据定案
李陵、王君亚等贩卖、运输毒品,非法买卖、运输枪支、弹药案[第553号]被告人到案后不认罪的,如何认定其犯罪事实
许实义贩卖、运输毒品案[第592号]毒品犯罪被告人主观明知的认定
彭佳升贩卖、运输毒品案[第593号]因运输毒品被抓获后又如实供述司法机关未掌握的贩卖毒品罪行不构成自首
谢怀清等贩卖、运输毒品案[第605号]毒品共同犯罪案件中被告人先后翻供的,如何认定案件事实
傅伟光走私毒品案[第638号]在毒品犯罪案件中,如何认定行为人的主观明知?对走私美沙酮片剂的犯罪行为如何适用量刑情节
包占龙贩卖毒品案[第639号]在毒品犯罪案件中,如何区别侦查机关的犯意引诱和数量引诱?对不能排除数量引诱的毒品犯罪案件能否适用死刑立即执行
古丽波斯坦巴吐尔汗贩卖毒品案[第742号]司法机关查获部分毒品后,被告人主动交代了实际贩毒数量,并达到死刑数量标准的,如何量刑
夏志军制造毒品、非法持有枪支案[第743号]如何认定制造毒品犯罪的幕后老板
魏光强等走私、运输毒品案[第753号]提供线索并协助查获大量案外毒品,但无法查明毒品持有人的,是否构成立功
蒋泵源贩卖毒品案[第767号]明知他人从事贩卖毒品活动而代为保管甲基苯丙胺的行为如何定性
王平运输毒品案[第782号]拒不供认毒品来源,又不能证明系受人指使、雇用运输毒品的,如何处理
凌万春、刘光普贩卖、制造毒品案[第800号]如何认定毒品共犯的地位、作用以及制造毒品行为
胡俊波走私、贩卖、运输毒品,走私武器、弹药案[第801号]毒品犯罪案件中如何具体认定立功情节以及如何把握基于立功情节对被告人从轻处罚的界限
李某贩卖毒品案[第821号]对被告人辩称受人雇用贩卖毒品的案件,如何把握死刑政策和证据标准
易大元运输毒品案[第822号]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过程中暴力抗拒检查、抓捕,造成执法人员重伤、死亡的行为,如何定性
李光耀等贩卖、运输毒品案[第839号]被告人未满十八周岁时曾因毒品犯罪被判刑,在刑法修正案(八)实施后是否构成毒品再犯
邱绿清等走私、运输毒品案[第852号]走私、运输毒品数量大,罪行严重,且有累犯情节, 但有证据表明被告人系受雇走私、运输毒品,且非单独实施走私、运输毒品行为的,是否适用死刑立即执行
黄学东非法持有毒品案[第284号]非法持有毒品罪认定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张玉英非法持有毒品案[第375号]对接受藏匿有毒品的邮包的行为如何定性
高某贩卖毒品、宋某非法持有毒品案[第853号]如何认定以贩养吸的被告人贩卖毒品的数量以及为他人代购数量较大的毒品用于吸食并在同城间运送的行为如何定性
智李梅、蒋国峰贩卖、窝藏、转移毒品案[第617号]被告人曾参与贩卖毒品,后又单方面帮助他人窝藏、转移毒品的,如何定罪
古展群等非法经营案[第448号]如何认定非法买卖、运输盐酸氯胺酮注射液行为的性质
房立安、许世财非法买卖制毒物品案[第606号]如何认定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
王小情、杨平先等非法买卖制毒物品案[第802号]利用麻黄碱类复方制剂加工、提炼制毒物品并非法贩卖的,如何定性
解群英等非法买卖制毒物品、张海明等非法经营案[第803号]非法买卖麻黄碱类复方制剂以及将麻黄碱类复方制剂拆改包装后进行贩卖的,如何定性
王后平非法经营案[第864号]挂靠具有经营资质的企业从事药品经营且不建立真实购销记录的,如何定性
八、组织、强迫、引诱、容留卖淫罪
高洪霞、郑海本等组织卖淫、协助组织卖淫案[第78号]组织卖淫罪定罪处刑的标准如何掌握
李宁组织卖淫案[第303号]组织男性从事同性性交易,是否构成组织卖淫罪
王剑平等组织卖淫、耿劲松等协助组织卖淫案[第722号]如何认定组织卖淫罪的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以及协助组织卖淫罪的情节严重
蔡轶等组织卖淫、协助组织卖淫案[第768号]如何区分组织卖淫罪与协助组织卖淫罪
郑小明等组织卖淫、协助组织卖淫案[第870号]协助组织卖淫罪中情节严重的认定
林庆介绍卖淫案[第193号]通过互联网发布卖淫信息行为的定性
吴祥海介绍卖淫案[第376号]介绍卖淫罪与介绍嫖娼行为的区别
杨某、米某容留卖淫案[第689号]明知他人在出租房内从事卖淫活动仍出租房屋的行为,如何定性
徐某引诱、容留、介绍卖淫案[第854号]容留卖淫三人次是否应当认定为容留卖淫罪的情节严重
九、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
杨海波等贩卖淫秽物品牟利案[第5号]贩卖淫秽物品牟利如何适用法律
何肃黄、杨柯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第123号]在互联网上刊载淫秽图片、小说、电影的行为如何定性
方惠茹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第641号]以牟利为目的与多人进行网络视频裸聊的行为如何定罪
唐小明制作、贩卖淫秽物品牟利案[第664号]编写添加淫秽色情内容的手机网站建站程序并贩卖的行为应如何定罪
陈乔华复制、贩卖淫秽物品牟利案[第665号]以手机存储卡为载体复制淫秽物品牟利的行为应如何定罪处罚
李志雷贩卖淫秽物品牟利案[第666号]贩卖指向淫秽视频链接的行为定性和数量认定
魏大巍、戚本厚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第667号]以牟利为目的向淫秽网站投放广告的行为如何定罪
张方耀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第668号]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实施的淫秽电子信息犯罪的行为方式与罪名认定及该类犯罪的数量认定
罗刚等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第669号]如何正确把握淫秽电子信息的实际被点击数
陈锦鹏等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第690号]对设立淫秽网站以及为其提供接入服务、租用网站广告位的行为,如何定罪量刑
北京掌中时尚科技有限公司等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第691号]利用手机WAP网传播淫秽信息的牟利行为,如何认定
杨勇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第723号]淫秽电子信息实际被点击数和注册会员数如何认定
陈继明等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第769号]仅为提高浏览权限而担任淫秽网站版主的行为,如何定罪处罚
胡鹏等传播淫秽物品案[第670号]如何把握利用网络群组传播淫秽物品的犯罪
冷继超传播淫秽物品案[第671号]如何认定网站版主传播淫秽物品的刑事责任
宋文传播淫秽物品、敲诈勒索案[第672号]将与他人性交的视频片段上传至个人博客的行为如何定性
重庆访问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及郑立等人组织淫秽表演案[第673号]单位利用网络视频组织淫秽表演的行为如何定罪量刑
董志尧组织淫秽表演案[第770号]招募模特和摄影者,要求模特摆出淫秽姿势供摄影者拍摄的,如何定性
刑事立法、司法规范
一、综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录)(1997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3号公布根据历次修正案和修改决定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二)(2001年8月3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二)》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第三百四十二条、第四百一十条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节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节录)(2001年12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的理解与适用(节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四)(2002年12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四)》的理解与适用(节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节录)(2006年6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的理解与适用(节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节录)(2009年2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的理解与适用(节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节录)(2011年2月25日)
《刑法修正案(八)》内容解读(节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节录)(2015年8月29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节录)(2013年12月23日法发〔2013〕14号)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节录)(2008年6月25日公通字〔2008〕36号印发)
狱内刑事案件立案标准(2001年3月9日)
二、扰乱公共秩序罪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事业编制人员依法执行行政执法职务是否可对侵害人以妨害公务罪论处的批复(2000年4月24日高检发释字〔2000〕2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节录)(1998年12月29日)
《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的理解和适用(节录)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伪造、贩卖伪造的高等院校学历、学位证明刑事案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2001年7月3日法释〔2001〕22号)
《关于办理伪造、贩卖伪造的高等院校学历、学位证明刑事案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买卖伪造的国家机关证件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问题的答复(1999年6月21日〔1999〕高检研发第5号)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2002年10月24日〔2002〕高检研发第18号)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买卖尚未加盖印章的空白《边境证》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2002年9月25日〔2002〕高检研发第19号)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伪造、变造、买卖政府设立的临时性机构的公文、证件、印章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2003年6月3日〔2003〕高检研发第17号)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对行为人通过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担任国家工作人员职务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收受贿赂、挪用本单位资金等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2004年3月30日法研〔2004〕38号)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伪造、变造、买卖民用机动车号牌行为能否以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定罪处罚问题的请示》的答复(2009年1月1日法研〔2009〕68号)
公安部关于盗窃空白因私护照有关问题的批复(2000年5月16日公境出〔2000〕881号)
公安部关于对伪造学生证及贩卖、使用伪造学生证的行为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2002年6月26日公刑〔2002〕1046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2000年12月28日)
《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8月1日法释〔2011〕19号)
《关于办理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网络犯罪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2014年5月4日公通字〔2014〕10号)
《关于办理网络犯罪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解读
公安部关于对破坏未联网的微型计算机信息系统是否适用《刑法》第286条的请示的批复(1998年11月25日公复字〔1998〕7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16年12月19日法发〔2016〕32号)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安部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案件冻结资金返还若干规定(2016年9月18日银监发〔2016〕41号印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关于依法办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伪基站设备案件的意见(2014年3月14日公通字〔2014〕13号)
禁止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和伪基站设备的规定(2014年12月23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2014年4月22日法发〔2014〕5号印发)
《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的理解与适用
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处置信访活动中违法犯罪行为适用法律的指导意见(节录)(2013年7月19日公通字〔2013〕25号印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3年9月18日法释〔2013〕24号)
《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依法严厉打击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威胁民航飞行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2013年5月31日高检发侦监字〔2013〕5号)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对参加聚众斗殴受重伤或者死亡的人及其家属提出的民事赔偿请求能否予以支持问题的答复(2004年11月11日法研〔2004〕179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3年7月15日法释〔2013〕18号)
《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节录)(2013年9月6日法释〔2013〕21号)
《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节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2002年4月28日)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的背景说明及具体理解
关于对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第一款和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的立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节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12月5日法释〔2000〕42号)
《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座谈会纪要(2009年12月9日法〔2009〕382号印发)
《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座谈会纪要》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12年9月11日公通字〔2012〕45号印发)
全国部分法院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节录)(2015年10月13日法〔2015〕291号)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取缔邪教组织、防范和惩治邪教活动的决定(1999年10月30日)
《关于取缔邪教组织、防范和惩治邪教活动的决定草案》的说明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废止)(1999年10月20日法释〔1999〕18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已废止)(2001年6月4日法释〔2001〕19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取缔邪教组织、防范和惩治邪教活动的决定》和两院司法解释的通知(1999年11月5日法发〔1999〕29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7年1月25日法释〔2017〕3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5年5月11日法释〔2005〕3号)
《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开展集中打击赌博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有关工作的通知(2005年1月10日公通字〔2005〕2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网络赌博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10年8月31日公通字〔2010〕40号)
《关于办理网络赌博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利用赌博机开设赌场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14年3月26日公通字〔2014〕17号)
财政部、公安部、工商总局、民政部、体育总局关于坚决打击赌博活动、大力整顿彩票市场秩序的通知(2002年11月26日财综〔2002〕82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设置圈套诱骗他人参赌又向索还钱财的受骗者施以暴力或暴力威胁的行为应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1995年11月6日法复〔1995〕8号)
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案例第3批第9号:李泽强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案(2013年5月27日高检发研字〔2013〕3号印发)
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案例第3批第10号:卫学臣编造虚假恐怖信息案(2013年5月27日高检发研字〔2013〕3号印发)
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案例第3批第11号:袁才彦编造虚假恐怖信息案(2013年5月27日高检发研字〔2013〕3号印发)
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案例第1批第1号:施某等17人聚众斗殴案(2010年12月31日高检发研字〔2010〕12号印发)
三、妨害司法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与盗窃、抢劫、诈骗、抢夺机动车相关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7年5月9日法释〔2007〕11号)
《关于办理与盗窃、抢劫、诈骗、抢夺机动车相关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依法查处盗窃、抢劫机动车案件的规定(1998年5月8日公通字〔1998〕31号印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洗钱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9年11月4日法释〔2009〕15号)
《关于审理洗钱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节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5年5月29日法释〔2015〕11号)
《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2002年8月29日)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关于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立法解释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5年7月20日法释〔2015〕16号)
《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严肃查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和暴力抗拒法院执行犯罪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2007年8月30日法发〔2007〕29号)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拒不执行人民法院调解书的行为是否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答复(2000年12月14日法研〔2000〕117号)
公安部关于对被判处拘役的罪犯在执行期间回家问题的批复(2001年1月31日公复字〔2001〕2号)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因错判在服刑期脱逃后确有犯罪其错判服刑期限可否与后判刑期折抵问题的电话答复(1983年8月31日)
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第15批第71号:毛建文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2016年12月28日法〔2016〕449号印发)
四、妨害国(边)境管理罪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废止)(2002年1月30日法释〔2002〕3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国(边)境管理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2年12月12日法释〔2012〕17号)
公安部关于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案件立案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2000年3月31日公通字〔2000〕30号)
五、妨害文物管理罪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文物的规定适用于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古人类化石的解释(2005年12月29日)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文物的规定适用于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古人类化石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文物管理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5年12月30日法释〔2015〕23号)
《关于办理妨害文物管理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六、妨害公共卫生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年5月14日法释〔2003〕8号)
解读《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采供血液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8年9月22日法释〔2008〕12号)
《关于办理非法采供血液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8年4月29日法释〔2008〕5号)
《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2016年12月16日法释〔2016〕27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非法行医罪犯罪主体条件征询意见函(2001年4月29日法函〔2001〕23号)
七、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废止)(2006年7月21日法释〔2006〕4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废止)(2013年6月17日法释〔2013〕15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6年12月23日法释〔2016〕29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三百一十二条的解释(2014年4月24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11月27日法释〔2000〕37号)
《关于审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林业局、公安部、海关总署关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中涉及的CITES附录Ⅰ和附录Ⅱ所列陆生野生动物制品价值核定问题的通知(2012年9月17日林濒发〔2012〕239号)
国家林业局、公安部关于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刑事案件管辖及立案标准(2001年5月9日林安字〔2001〕156号)
全国人民代表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第三百四十二条、第四百一十条的解释(2001年8月3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二》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第三百四十二条、第四百一十条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节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土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6月19日法释〔2000〕14号)
《关于审理破坏土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节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林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5年12月26日法释〔2005〕15号)
《关于审理破坏林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草原资源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2年11月2日法释〔2012〕15号)
《关于审理破坏草原资源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个人违法建房出售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2010年11月1日法〔2010〕395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废止)(2003年5月29日法释〔2003〕9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6年11月28日法释〔2016〕25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11月22日法释〔2000〕36号)
《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林木采伐许可证规定的地点以外采伐本单位或者本人所有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2004年3月26日法释〔2004〕3号)
《关于在林木采伐许可证规定的地点以外采伐本单位或者本人所有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滥伐自己所有权的林木其林木应如何处理的问题的批复(1993年7月24日法复〔1993〕5号)
八、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标准有关问题的解释(已废止)(2000年6月6日法释〔2000〕13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6年4月6日法释〔2016〕8号)
《关于审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全国部分法院审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2008年12月1日法〔2008〕324号印发)
《全国部分法院审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理解与适用
全国法院毒品犯罪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2015年5月18日法〔2015〕129号印发)
《全国法院毒品犯罪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办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07年12月18日公通字〔2007〕84号印发)
《办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三)(2012年5月16日公通字〔2012〕26号印发)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被告人对不同种毒品实施同一犯罪行为是否按比例折算成一种毒品予以累加后量刑的答复(2009年8月17日法研〔2009〕146号)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贩卖、运输经过取汁的罂粟壳废渣是否构成贩卖、运输毒品罪的答复(2010年9月27日法研〔2010〕168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走私、非法买卖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12年6月18日法发〔2012〕12号印发)
《关于办理走私、非法买卖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制毒物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09年6月23日公通字〔2009〕33号)
《关于办理制毒物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农业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麻黄草管理严厉打击非法买卖麻黄草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通知(2013年5月21日公通字〔2013〕16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邻氯苯基环戊酮等三种制毒物品犯罪案件定罪量刑数量标准的通知(2014年9月5日公通字〔2014〕32号)
公安部关于在成品药中非法添加阿普唑仑和曲马多进行销售能否认定为制造贩卖毒品有关问题的批复(2009年3月19日公复字〔2009〕1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规范毒品名称表述若干问题的意见(2014年8月20日法〔2014〕224号印发)
《关于规范毒品名称表述若干问题的意见》的理解与适用
公安部关于认定海洛因有关问题的批复(2002年6月28日公禁毒〔2002〕236号)
公安部禁毒局关于非法制造贩卖安钠咖立案问题的答复(2002年11月5日公禁毒〔2002〕434号)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安定注射液是否属于刑法第三百五十五条规定的精神药品问题的答复(2002年10月24日〔2002〕高检研发第23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氯胺酮制剂管理工作的通知(2003年9月28日国食药监安〔2003〕272号)
公安部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有关问题的批复(2008年12月23日公复字〔2008〕7号)
九、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构成嫖宿幼女罪主观上是否需要具备明知要件的解释(2001年6月11日高检发释字〔2001〕3号)
十、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节录)(1998年12月17日法释〔1998〕30号)
《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释解(节录)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4年9月3日法释〔2004〕11号)
《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10年2月2日法释〔2010〕3号)
《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的理解与适用
公安部关于携带、藏匿淫秽VCD是否属于传播淫秽物品问题的批复(1998年11月9日公复字〔1998〕6号)
公安部对《关于鉴定淫秽物品有关问题的请示》的批复(1998年11月27日公复字〔1998〕8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新闻出版署关于公安部光盘生产源鉴定中心行使行政、司法鉴定权有关问题的通知(2000年3月9日公通字〔2000〕21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开展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有关工作的通知(2004年7月16日公通字〔2004〕53号)
刑事政策
在全国部分法院审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节录)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姜兴长在全国开展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
审判释疑
如何理解《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项的规定
如何区分聚众赌博与开设赌场
包庇还是知情不举
为犯罪人毁灭罪证的行为是构成帮助毁灭证据罪还是包庇罪
雇用未成年人从事毒品犯罪的法律适用问题
被告人因交代毒品来源、去向而检举上下家毒品犯罪行为的,不能认定为立功
如何认定多次强迫他人卖淫
如何区分介绍卖淫和介绍嫖娼行为
经验交流
关于聚众斗殴刑事案件适用法律问题专题研讨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运输毒品报酬情况的调研报告
专题论坛
谈谈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问题三人谈
实务探讨
聚众斗殴转化犯罪若干问题的探讨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问题研讨会综述
关于诉讼欺诈行为定性的法理分析
数罪并罚情形中毒品再犯的认定问题
毒品犯罪规律的新认识与禁毒政策的新思考
互联网上淫秽信息涉罪的几个问题
在线传播淫秽物品犯罪与对策
疑案争鸣
强行卖唱并索要钱财的如何处理
《强行卖唱并索要钱财的如何处理》读者分析意见综述
非以牟利为目的主持互联网视频聊天室进行裸聊的行为如何定性
|
內容試閱:
|
《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是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主办的业务指导和研究性系列丛书--《刑事审判参考》的合订分解集成本。《刑事审判参考》自1999年4月创办以来,秉承立足实践、突出实用、重在指导、体现权威的编辑宗旨,在编辑委员会成员、作者和广大读者的共同努力下,密切联系刑事司法实践,为专业人士提供了有针对性和权威性的业务指导和参考,受到刑事司法工作人员和刑事法律教学、研究人员的广泛欢迎。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实际工作需要,我们在已出版各集《刑事审判参考》的基础上,精心汇编出版《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本书自2009年10月出版以来,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与认可。本次出版的第3版是在2012年出版的《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增补版)的基础上,进行全新编排的增订版,增补了《刑事审判参考》总第77集至第95集的全部指导案例和审判业务研讨文章,以及截至2017年2月底发布的重要刑事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性文件及其理解与适用。
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和梳理《刑事审判参考》指导案例在裁判理由阐述中反映的裁判观点,同时也为了便于读者在本书收录的近千个指导案例中迅速查找到所需内容,本书对所有指导案例逐一编加了具有检索意义的关键词,并设关键词检索表,通过对法律概念的目录树形要素细分和关联概念的逻辑串联,使读者可以通过关键词单选或复选,直接检索到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的最近似案例。扫描本书所附二维码,读者可以通过应用程序进行数字检索、智能匹配,从而大大提高查阅的便利性。
与之相应,此次增订的新版对指导案例的编排和分册进行了重大调整,打破前两版根据案名编排的格局,以问题为导向,以增强便实用性和检索便利性为主旨,根据案例所涉的核心法律问题,按照刑法总则、刑法分则罪名和刑事诉讼法法典体系重新分类排序。重新编排后的《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共七册,分别为:
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1(刑法总则)
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2(危害国家安全罪o危害公共安全罪o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3(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4(侵犯财产罪)
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5(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6(贪污贿赂罪o渎职罪o危害国防利益罪o军人违反职责罪)
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7(刑事诉讼法)
在各卷册中设有以下栏目:
【指导案例】分类汇总了已出版的《刑事审判参考》在法律适用、刑罚裁量、事实认定、证据采信等方面具有研究价值的典型案例,详细阐明裁判理由,为刑事司法工作人员处理类似案件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参考。
指导案例部分以刑法、刑事诉讼法条文顺序及罪名顺序进行编排,根据案例所讨论的最主要争议问题归入相应分册,原则上,各分册所收录案例不重复。基于各分册篇幅均衡的考虑,带有类罪特殊性的程序法问题归入刑法分则各相应分册。
【刑事立法、司法规范】分类汇总了刑事法律、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其他规范性刑事司法文件,并配发起草同志撰写的理解与适用文章,为司法实践中准确适用提供指南。
刑事立法、司法规范部分仍以刑法、刑事诉讼法条文为框架编排,并将每一部分的综合性文件汇总于前。在某一具体问题罪名下,再依据文件效力级别和发布时间两条线索排序;在同一效力级别内,按照从旧到新的时间顺序排列。考虑到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司法解释溯及力的问题,本书也收录了1997年刑法修订后发布的已经废止的刑事实体法相关司法解释。
【刑事政策】分类汇总了审判中需要参考的刑事司法政策,包括最高人民法院领导在审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刑事审判工作会议讨论的问题等。
【审判释疑】分类汇总了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解答在刑事审判工作中具有普遍指导价值的法律适用问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审判长会议纪要、《刑事审判参考》编辑部对读者在刑事司法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的解答。
【经验交流】分类汇总了地方司法机关制定的刑事司法规范性文件及其背景说明;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在刑事审判工作中对于某些问题的处理政策和意见等。
【专题论坛】分类汇总了由司法实务部门的权威专家就刑事法律适用过程中的一些常见疑难问题进行探讨。
【实务探讨】分类汇总了有关学者和司法人员针对刑事司法工作中必须解决的疑难、复杂问题所撰写的研究文章,为刑事司法工作人员解决相关问题提供工作思路。
【疑案争鸣】分类汇总了实践中发生的疑难案例,对其中争议问题进行分析,摆出各方观点,推动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
自1997年刑法修订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通过了九个刑法修正案和一系列决定、立法解释,对刑事诉讼法也进行了重大修改;与之相配合,最高司法机关就刑事法律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法律适用问题制定和修改了大量司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性文件。可见相关法律规范在《刑事审判参考》连续出版的18年间一直处于发展流变中。本书作为《刑事审判参考》的合订分解集成本,为了保持指导案例和实务文章的"原汁原味",本次修订再版未针对有关法律、司法解释的修改对原文进行删改,只对原文错漏之处进行了补正。读者在参考适用时,需要根据现行有效的规范进行理解。此外,随着理论研究的发展和司法政策的调整,指导案例中对相同或相似问题所提出的裁判观点也可能发生变化,对此,可以依照"从新"的原则参考适用。
本书的修订再版得到了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当然,由于内容体量庞大,本书的选编工作难免存在错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