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行动
》
售價:HK$
76.8

《
助人技术本土化的刻意练习
》
售價:HK$
87.9

《
中国城市科创金融指数·2024
》
售價:HK$
107.8

《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摆渡船上的人生哲学
》
售價:HK$
65.9

《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梁方仲著作集
》
售價:HK$
148.5

《
反乌合之众——跳出羊群,逆向获利
》
售價:HK$
76.8

《
帝国作为装饰品:英国人眼中的大英帝国(帝国与国际法译丛)
》
售價:HK$
86.9

《
AI芯片应用开发实践:深度学习算法与芯片设计
》
售價:HK$
75.9
|
編輯推薦: |
城市环境治理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是技术主义的路径,另一条是非技术主义的路径。本书的基本观点是:城市环境治理既要重视技术的改进和新技术的运用,也应该注重技术主义层面的谋划和推进;体制的改善、规划的引导和协治的构建在当前我国城市非技术主义环境治理路径中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
內容簡介: |
书稿收录了中日韩三国学者的文章共15篇。主要内容以介绍、总结韩国和日本的城市环境治理为主,涉及城市环境治理的方方面面:自来水管理政策、日本首都圈计划的改革,东京都大气污染对策框架、家庭垃圾分类、解决环境问题过程中的居民参与和涉及韩日的有12篇,剩余三篇分别是关于上海生活垃圾分类的研究、城市发展模式和市民生活方式的研究,以及东部地区雾霾治理的现状的研究。
|
關於作者: |
臧志军,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政治,著有《政府政治》、《文化改造与社会变革》;
樊勇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主要著作有:《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与流派》等。
|
目錄:
|
编者语1
韩国城市环境治理与市民参与:以首尔为例方秀玉1
东北亚未来的自来水管理政策金圣贤20
日本首都圈计划的沿革川上征雄29
东京都大气污染对策框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中田亮辅47
家庭垃圾分类、减量推进过程中的居民参与:以横滨市案例为中心中田亮辅71
大都市东京的公害对策:以美浓部执政初期为中心大杉觉94
解决环境问题过程中的居民参与、合作与行政当局的承诺大杉觉111
釜山市建设环保城市的实践朴南培121
首尔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朴镇淳130
首尔市的减少一座核电站活动:一项市民参与式的能源转型实验尹顺真138
日本的自治会和町内会玉野和志155
东京都的大气污染对策及其对上海的启示魏全平162
改进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政策执行研究邢霏霏168
城市发展模式和市民生活方式的重塑:环境治理的非技术主义路径臧志军 樊勇明183
我国东部地区雾霾治理的现状张慧195
|
內容試閱:
|
整洁的环境不仅是城市居民健康生活和工作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国各大城市政府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倾注了更大的注意力,投入了更多的资源。在人们关注的雾霾治理方面,上海制定了至2020年将PM2.5年平均浓度降低至42微克立方米的奋斗目标(2015年为53微克立方米),北京的目标是,到2020年将PM2.5年平均浓度降低至68.65微克立方米的目标(2015年为80.6微克/立方米)。这些目标虽然仍然高于东京都目前的水准(2013年,15.816.7微克/立方米),但是如果能够实现,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实际上不仅是PM2.5,中国的城市环境还面临诸如垃圾、土壤、水质等一系列深刻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正在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城市环境治理正在成为城市政府的重要议题。
我们关注城市环境治理问题。2013年,在长江开发促进会的资助下,开展了城市雾霾治理中的非技术主义路径研究。2014年获得教育部亚洲区域合作专项资金的项目资助,深入开展了中日韩环境治理比较和地方环境治理合作问题研究。课题组成员前往韩国、日本深入开展调研,与首尔市、釜山市、东京都、横滨市等地市政当局负责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相关部门的公务员以及有关居民自治组织的人士进行座谈,考察垃圾处理、交通管理、能源综合利用等设施。课题组也对我国部分城市的环境治理状况做了进一步调研,调研中得到了有关政府部门、社区和居民等的热情支持。其间,课题组还邀请中日韩有关专家和地方政府实务部门的人士,两次召开国际专题研讨会。
城市环境治理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条是技术主义的路径,另一条是非技术主义的路径。我们的基本观点是:城市环境治理既要重视技术的改进和新技术的运用,也应该注重非技术主义层面的谋划和推进;体制的改善、规划的引导和协治的构建在当前我国城市非技术主义环境治理路径中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本书汇集了上述研究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篇目按作者姓名拼音排序。我们期待本书的出版有助于深化我国城市环境治理中的非技术主义路径研究。
衷心感谢所有的作者,感谢所有参与本课题研究的人员,感谢国内外所有支持我们开展研究的朋友和单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