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世界上的城堡:一部千年古堡兴衰史(从军事建筑到中世纪城堡,59座经典古堡,高清全彩图文,精装收藏品质)
》
售價:HK$
261.8

《
缪斯的诞生 现代西方艺术观念生成简史
》
售價:HK$
85.8

《
信念危机:投资者心理与金融脆弱性
》
售價:HK$
74.8

《
喵星语解密手册
》
售價:HK$
86.9

《
新型戏剧编剧技巧初探
》
售價:HK$
82.5

《
一日浮生
》
售價:HK$
79.2

《
历代玉器收藏与鉴赏
》
售價:HK$
396.0

《
铁腕拗相王安石:北宋的改革家和变法者
》
售價:HK$
107.8
|
編輯推薦: |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一部两千多年来历代学者不断研究的伟大著作,虽然仅有五千言,但内容涉及哲学、文学、美学、社会学、伦理学、军事学等诸多领域,俨然一部精微的百科全书。它体系完备,包涵广博,文意深奥,思想朴素,被称为万经之王。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在中国封建历史上表现为许多朝代的休养生息政策。《老子》的辩证观提升了道家管理理念的深刻性,为人们做出决策提供了变通的艺术。
|
內容簡介: |
老子是中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公认为百家之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奠基人,被誉为东方巨人中国和世界的*哲人。老子的思想对中国的思想史、文化史、宗教史都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
關於作者: |
刘亚玲,国家高级礼仪培训师导师。从事高等教育工作30年,经历20年大型企业中高层岗位的历练,具有丰富的外事工作经验。现为中国形象行业管理联合会会长,兼任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副秘书长。曾多次担任国家大型活动、国家部委、世界500强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咨询培训师或智库专家;曾受邀在全国各地讲学近千场,听众达百万人次;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学经典与现代社会应用。 ?为许多朝代的休养生息政策。《老子》的辩证观提升了道家管理理念的深刻性,为人们做出决策提供了变通的艺术。
|
目錄:
|
第一章老子与《老子》
大彻大悟的老子在世间留下了五千言,这五千言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历经数千年而光芒不减,老子思想犹如一个巨大的宝库等待我们去深度挖掘。
老子的生平2
老子的故事5
《老子》的微言大义8
老子的和谐思想12
老子思想研究概况18
第二章快乐生存的智慧
人如何才能快乐?老子:说不丧失纯朴的本性,摒弃欲念的牵绊,懂得知足,挣脱束缚我们的精神枷锁,我们就能快乐。
人为乏趣,天机自然22
摒弃诱惑27
越简单就越自由快乐31
知足常乐35
挣脱心灵的枷锁39
莫为名利舍弃一切44
算计得失者永不快乐48
不追求完美53
追求快乐但不追求享乐55
第三章做立身敦厚的大丈夫
老子说:真正的大丈夫有自知之明并能自胜自强;他立身敦厚,存心朴实;他待人友善,有同情心,宽容,谦虚,勇于承担责任,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人贵有自知之明60
挑战自己,打败心中的魔鬼64
大丈夫为人厚道,朴实无华67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70
做人要有同情心75
学会宽容77
报怨以德80
谦逊是美德83
勇于承担责任86
第四章高人一筹的做事法则
万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可循,做事也是如此。为什么有的人功成名就,有的人却头破血流?这与做事功夫的高低有重要的关系。
不要非做第一不可90
不可锋芒太露93
莫与强者争锋97
控制自己的情绪99
忍耐功夫实在可贵102
不逞匹夫之勇105
以柔克刚108
抑制浮躁情绪114
从细微之处做起120
坚持能让你取得成功123
把困境转化为顺境128
善始善终方成事132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135
富贵不骄,功成身退138
第五章动静由心的人际交往
人是社会中的人,社会性是人的根本性质之一,所以谁都离不开人际交往。在人际交往中把握分寸,能进能退,能动能静,这才是智者所为。
不要自我封闭,敞开心扉应对一切144
保持人际和谐148
不怕人不知152
不要轻许诺言154
创造互利人生157
交友须谨慎,多交必滥161
第六章微妙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的思想的外化。美好的语言使人获得声名,聪明的语言助人事成,糟糕的语言让人遭殃,而无声的语言沉默,它的力量深不可测。
滴水不漏的说话技巧166
美言可以获得尊重172
直不行就绕个弯174
沉默是金177
谨防祸从口出181
第七章高明的教育思想与学习方法
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人,要根据受教育者的成长规律和个性特征因时因材施教。善于学习,博采众长并能融会贯通,我们就能博大精深。
教育要培养和谐的人188
个性化的教育193
学习是了解世界的重要方法197
善于向他人学习199
从大自然中学习201
博采众长,融会贯通203
大器晚成206
第八章保养生命的智慧锦囊
懂得生命的珍贵才能珍惜生命。心态积极,不违背客观规律,自然而然,我们就能健康,就能长寿,而最好的长寿之法莫过于让精神永存世间。
珍惜生命210
养生关键要心态好213
学会享受生活216
顺应自然规律的养生之道218
无为养生法220
养生过度损健康222
让精神长存225
第九章无为无不为的管理之道
以无为达到无不为是老子管理之道的精髓。学会识别人才并尊重人才也是管理者的必修课。
老子管理思想概论228
变领导为引导232
以身作则234
礼贤下士238
平等对待员工242
重视员工利益245
第十章无往不胜的商战韬略
以诚信为立商之本,定位准确,抓住机遇,稳扎稳打,懂得让利与合作,防范商业危机,我们就能在激烈的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诚信为本250
要善于把握时机255
不可盲目行事259
选择一个好场所262
先做小事,赚小钱265
学会让利268
合作也是一种竞争271
要保护商业机密273
防患于未然275
|
內容試閱:
|
老子是公认的百家之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奠基人,老子的思想对中国的思想史、文化史、宗教史都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东方巨人中国和世界的第一哲人。
老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中。《老子》是一部历代学者已研究了两千多年的伟大著作,虽然它仅有五千言,但内容涉及哲学、文学、美学、社会学、伦理学、军事学等许多领域,俨然一部精微的百科全书;更重要的是它体系完备,构造出了朴素、自然、宏大的框架,被人称为万经之王。
《老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被称为《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所以被称为《德经》。《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生成及变化的玄机;《德经》主要说的是处世和治国的方略,阐述了人事的进退之术。《老子》一书中的智慧源于老子对世事人情的深刻洞察,时局的动荡、社会的不安定、人事的纷争、生命的无常等,都深刻地影响到了老子的思想,并且反映在《老子》中。
《老子》很早就受到了国外思想家的重视,各种专门对它进行研究的著作层出不穷,近几年国外甚至出现了几次研究老子思想的热潮,一大批专家学者投身其中,乐此不疲。德国哲学家尼采称《老子》像一个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自己最直接地从《老子》中获取了思想资源。西方学者阅读老子,大都是希望能从中获取拯救西方文明危机的良方。他们发现《老子》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以及为人处世的方法,对弥补西方文明中的精神失落和强权意志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他们对《老子》寄予了深切的期望。
虽然《道德经》具有如此高的思想价值,可今天的读者要想完全理解它却十分不易,它是非常难懂的。我们编写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让《道德经》变得尽可能通俗,尽可能贴近现实生活。古人说诗无达诂,还说圣人难知,因此可以理解为什么人们对老子思想会众说纷纭。我们在这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一度诚惶诚恐,生怕一不小心就念歪了老祖宗的经,尽管字斟句酌,但由于水平所限,其中纰漏肯定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老子的生平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据说老子一生下来,他父母就发现这个孩子耳朵特别大。古人喜欢从一个孩子的特征来取名,于是替老子取名为李耳。老子又叫老聃,聃就是耳朵大的意思,也有人说是耳朵没有耳轮。
有人肯定要问了,孔子姓孔才叫孔子,孟子姓孟才叫孟子,那么他姓李,为什么要叫老子?《史记正义》引的有关材料,其中有一条说: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老子的妈妈怀孕竟然长达八十一年,那天快要生了,她来到一棵李树下,割开左腋,生下了老子。老子一生出来已经有八十一岁了,连胡须眉毛都白了,人家自然也就称他为老子了!不过,学者还有文雅的说法,《史记正义》就另有一说:老子是个号,老是考的意思,子就是孳的意思,也就是考教众理,达成圣孳,乃孳生万物,善化济物无遗也。他研究了许多的道理,善于教化别人,济物又没有遗留,神圣地孳生出万物,因此就叫他老子了。当时,称人的字是表示尊敬,称老更是对师长辈的尊称,这与今天称老李只是一般的称呼,称李老才是尊称不同。
不过,老子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还真是个难题。历史学家司马迁写下了约526万字的《史记》,但是在为老子这位道家圣人作评传时,只写了450多个字。这是没有办法,因为材料太少,司马迁治学又很严谨。他一开头写了27个字: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这是介绍了老子的籍贯、姓氏、职务。老子是楚国的苦县厉乡曲仁里人。这个苦县厉乡曲仁里在哪里呢?有人说在今天的河南鹿邑县城东,今天在那里还有许多有关老子的遗迹。不过,也有学者认为老子的故乡在安徽涡阳地区的。
《史记》记载,他是周守藏室之史,这个职务,现在许多研究《老子》的学者认为是周王室的图书管理员,一个小官吏;但是,从《庄子》《史记》的有关资料看,周守藏室之史这个官可不小。《庄子》记载,孔子第一次去拜见老子,是为了让自己的著作能被周王室收藏。子路给孔子出主意说,听说原来的征藏吏老聃现在退休回家,可以去走走他的门路。在书写条件十分落后、又没有印刷术的情况下,著书立说能被王室收藏,非常不容易。退休的老子还有这样大的影响力,可见其地位之高。
老子的作用还不仅于此,他这个藏室应该不仅有图书,而且有文物、档案以及其他的东西,这就可能兼有像我们现在的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国家档案馆合一的情况。老子就是这么一个把这些东西结合在一起管理的馆长。这样比拟后,如果我们再往深里思考的话,就发现一个秘密,为什么他写下的5000多个字就成了中国的一大经典、世界上的一大智慧?为什么他有这么大的学问?为什么他的思想这么深刻?从他的职业,从他的工作岗位,我们也许可以找到其中的秘密。
他做国家图书馆的馆长,兼做档案馆、博物馆的馆长,于是他有了特别丰富的知识与智慧的源泉。第一,他看到的东西不是一般人所能看到的。他看到的图书、档案、文物,当然大大超过一般人,因为一般人没有这样的便利条件。他不仅看到大量的东西,而且还会看到许多秘密甚至机密的东西。第二,我们可以再想,他既然是那个时候国家级别的馆长,当时的一般人不能到那里去查阅图书的,那么到他那里的人,必然是高层次的文化人,高层次的学者,他碰到的就是这些高层次的文化人、学者,并经常与他们进行交流。他的知识、智慧便会在高起点上不断地丰富起来了。第三,他这个职位在京城,处于王朝、政权的中心。因此,他不仅能够知道大量的历史信息,而且能够和当时王朝政权的核心频繁接触,也就是说他能够获取大量王朝的时代信息。再加上老子天分聪慧,悟性极高,有这样的智慧,有这样的素质,又处在这么优越的条件下,当然灵性焕发,以超乎常人的深邃智慧与生命境界成为中国的哲学之父。
司马迁在《史记》中还用极其简单的161个字记叙了孔子向老子学习的事,用67个字写了老子出关的事,再后来就拿不准了,只能记下有的这样说,又有的那样说了。司马迁在此文中提到几个有关人物:一是老莱子,为楚国人,与孔子同时;二是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有一位太史儋,曾见过秦献公;三是战国时期魏国将军李宗的父亲。然而这些人到底是否即是老子,也只是或曰世莫知其然否。这就是说世上没有人知道那些说法是对,还是不对。再比如有人说,老子活了160多岁,有人说活了200多岁,等等,也不可考证了,大约老子是一位特别长寿的人。
至于到底谁是老子,后世争论颇多。比如有的认为,当时李姓还没有形成,老姓却已经有了;或又有说老子字伯阳,谥号聃。有的学者认为,老子即太史儋,或说即老莱子。有的认为有两个老子,比如春秋时一个老子是李耳,战国时一个老子是太史儋。如此等等,各有所见,因此从司马迁的《史记》一直到现代,关于老子其人以及《老子》其书的见解很多。
关于老子其人的时代,近现代学者也还有不同看法:一说老子是春秋末年的人,比孔子早些。一说老子是战国中前期人,应该比孟子早,比墨子晚。一说老子是战国末期人,比庄子晚。结合当今的出土文物来看,大部分学者都认为老子是春秋末期的人似乎更合理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