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武器化的知识:国联、自由秩序和软力量的使用
》
售價:HK$
86.9

《
大马士革:刀锋下的玫瑰(方尖碑)
》
售價:HK$
130.9

《
造脸:整形外科的兴起(医学人文丛书)
》
售價:HK$
85.8

《
理由至上
》
售價:HK$
129.8

《
千秋堂丛书003:南渡之君——宋高宗的踌躇与抉择
》
售價:HK$
96.8

《
中国丝绸艺术大系·中国丝绸博物馆卷(明清)
》
售價:HK$
1078.0

《
为学习而设计:以任务驱动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
售價:HK$
74.8

《
近三十年新中国史研究前沿问题
》
售價:HK$
107.8
|
編輯推薦: |
前所未有的学者阵容,
敏锐细致的学术发现,
犀利独到的学术观点,
现代文学前夜的中国文坛,经历了怎样的冲击和震荡?
勤勉忧思的晚清学人,以梦为马,以笔为剑,
用尽生命的力量维护国族的尊严。
旧的世界已经断壁残垣,新的世界尚未构建。
其间,学人又经历了怎样的撕裂与蜕变?
本书携手海内外学者,以跨学科的视野、敏锐的发现、恢弘的气势,
展示一个不一样的晚清文学,领略晚清学人的起舞,亦见中国现代文坛的异彩。
|
內容簡介: |
本书既收录了传统学科意义上的晚清文学领域的研究论文,又笼括了一些从跨学科视野出发对晚清文学及其历史文化语境进行多角度考察的论文,以体现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的双重开放性。所收论文以中文写作和发表的论文为主,也包括少数从英文翻译成中文的,以尽量呈现晚清文学研究在中英文世界的学术发展近况。大部分选文发表于2000年以后,代表了研究的前沿,但也保留了一些此前发表的、经过岁月淘洗已经经典化了的论文,以见研究的渊源和承传。
|
關於作者: |
张春田,男。1982年生,安徽芜湖人。200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2007年获得北京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现为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博士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思想与学术、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文艺理论与批评》、《当代作家评论》、《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中文自学指导》等刊物中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要包括《启蒙三调与批判性质询的面向从福柯什么是启蒙谈起》、《在思想与文学之间王晓明的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重思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原点》、《杂志内外的国学研究以1920年代北京大学《国学季刊》与东南大学《国学丛刊》为入口》、《从娜拉出走到中国改造兼及鲁迅与启蒙话语之关系》、《图像上海与晚清都市媒体的表意实践以点石斋画报1884-1898为中心》等。论文思路开阔,视角独特,在该研究领域上有所建树,体现出较强的研究能力。
|
目錄:
|
0 0 1 李欧梵、陈建华 帝制共和复古晚清文学及其他(代导言)
总论
0 1 8 陈旭麓 欧风美雨驰而东存目
0 1 8 李欧梵 晚清文化、文学与现代性存目
0 1 9 王德威 被压抑的现代性
思想
0 6 0 张 灏 中国近代思想史的转型时代存目
0 6 0 李泽厚 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存目
0 6 1 王晓明 现代早期思想与中国革命
0 8 4 汪 晖 声之善恶:什么是启蒙? 重读鲁迅的破恶声论存目
考证
0 8 6 韩 南 中国十九世纪的传教士小说存目
0 8 6 樽本照雄 老残游记与 文明小史的关系存目
古与今
0 8 9 亚罗斯拉夫?普实克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
1 0 9 木山英雄 文学复古与文学革命
1 3 3 陈平原 史传传统与诗骚传统
1 5 6 章培恒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 兼及近代文学问题存目
雅与俗
1 5 8 王尔敏 中国近代知识普及化传播之图说形式 以 点石斋画
报为例存目
1 5 8 范伯群 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萌发存目
1 5 9 唐小兵 蝶魂花影惜分飞
语言文字之变革
1 6 6 村田雄二郎 末代皇帝说什么语 清末的国语问题与单一语
言制存目
1 6 6 陈大康 晚清小说与白话地位的提升 存目
1 6 6 王 风 文学革命与国语运动之关系存目
1 6 7 林少阳 重审白话文运动 从章太炎至歌谣征集
小说的视界与技术
1 9 6 陈平原 新小说的诞生存目
1 9 6 胡志德 逆潮而游:朱瘦菊的上海存目
1 9 7 李 杨 我们如何理解这个世界 恨海与晚清中国人的认同
危机
2 1 8 安德鲁?琼斯 叙事的铁屋子 鲁迅及晚清进化模式的历险
小说
文、 文体与文统
2 5 7 胡志德 重新思考中国近代文的简单化
2 7 4 孟庆澍 欧化的古文与文言的弹性 论甲寅文体兼及与新文
学的关系存目
诗词: 修辞与寄托
2 7 6 郑毓瑜 1 8 7 0年代中、日汉诗人的视域转换 以博物知识、博览
会为认知框架的讨论存目
2 7 6 吴盛青 落叶哀蝉 庚子诗词中的珍妃之死与家国之喻存目
0 0 2 晚清文学研究读本
2 7 6 张耀宗 本事背后的风人 从张尔田与夏承焘的学术交谊
谈起存目
2 7 6 林 立 泡露事,水云身 清遗民词人的身份与记忆存目
理论的 发明 与霸权
2 7 8 徐中玉 中国近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存目
2 7 8 罗 钢 本与末 王国维境界说与中国古代诗学传统关系的
再思考存目
话语与观念
2 8 1 陈建华 世界革命语境中的中国革命
2 9 9 黄兴涛 民族自觉与符号认同 中华民族观念萌生与确立的
历史考察存目
3 0 0 王汎森 风:一种被忽略的史学观念存目
3 0 1 石井刚 敢问 天籁 关于章太炎和刘师培哲学的比较研究
存目
知识人的身份转变
3 0 4 罗志田 近代中国社会权势的转移 读书人的边缘化与边缘知
识分子的兴起存目
3 0 4 李仁渊 晚清传播媒体与知识分子 以江南为例存目
世界图景与国族建构
3 0 7 瑞贝卡?卡尔 世界大舞台
3 3 1 颜健富 世界想象:广览地球 发现中国存目
3 3 2 王 斑 地缘政治、道德与文化 梁启超的 新中国未来记
3 5 1 慕维仁 不齐而齐与国家 章太炎对晚清政治理论的批评
3 8 1 毕 苑 民国的诞生 教科书中的国家叙述 1 9 0 01 9 1 5
存目
3 8 2 刘大先 现代民族转型与少数民族文学的诞生存目
目 录 0 0 3
都市时空
3 8 4 陈平原 城阙、街景与风情 晚清画报中的帝京想像存目
3 8 5 季剑青 朝市与寺庙 清末北京的文人雅集
4 0 3 罗 岗 性别移动与上海流动空间的建构 从 海上花列传中
的马车谈开去
4 1 8 叶凯蒂 上海?爱:新的游戏规则存目
4 1 9 吕文翠 玻璃、灯与现代性 情色叙事传统之海派变异存目
4 2 0 湛晓白 都市时间:晚清民国时期的上海存目
教育与知识生产
4 2 3 陈国球 文学立科 京师大学堂章程与文学
4 6 3 贺昌盛 清季的文学著述及其学术取向存目
4 6 4 陆 胤 清末蒙学读本的文体意识与国文学科之建构存目
4 6 5 何伟亚 记忆手段:把西方铭记成受害者和英雄存目
4 6 6 瓦格纳 晚清新政与西学百科全书存目
异域与行旅
4 6 8 张 治 在汗漫之游中构想文明新境存目
4 6 8 张 翔 列国竞争、乡邑自治与中央集权 康有为海外游记中
的封建郡县问题存目
视觉文化
4 7 1 彭丽君 图像的转向与写实主义的欲望
4 9 9 曾佩琳 完美图像 晚清小说中的摄影、欲望与都市现代性存目
印刷资本主义与符号现代性
5 0 2 芮哲非 双面孔的先锋 上海石印商的黄金时代 1 8 7 61 9 0 5
存目
5 0 2 袁 进 中国近代文学编年史前言存目
5 0 3 韩嵩文 启蒙读本 商务印书馆的 伊索寓言译本与近代文
学及出版业
0 0 4 晚清文学研究读本
5 1 9 孟 悦 反译现代符号系统 早期商务印书馆的编译、考证学
与文化政治
性别与身体
5 5 0 黄锦珠 晚清小说中的性别、主体与困境 存目
5 5 0 胡晓真 晚清前期的女性弹词小说 非政治文本的政治解读
存目
5 5 0 胡 缨 孽海花:一个跨界传说存目
5 5 0 颜海平 秋瑾和她的想像存目
跨语际的变异
5 5 3 夏晓虹 接受过程中的演绎 罗兰夫人在中国
5 8 1 陈建华 拿破仑与晚清小说界革命 从 泰西新史揽要到
泰西历史演义存目
5 8 2 杨瑞松 睡狮将醒? 近代中国国族共同体论述中的睡与
狮意象存目
翻译及其政治
5 8 5 王宏志 人的文学之哀弦篇 论周作人与 域外小说集
6 1 8 关诗珮 哈葛德少男文学b o yl i t e r a t u r e与林纾少年文学 j u v e n i l e
l i t e r a t u r e 殖民 主 义 与 晚 清 中 国 国 族 观 念 的 建 立
存目
6 1 9 潘少瑜 维多利亚红楼梦 晚清翻译小说 红泪影的文学系谱
与文化译写存目
6 2 0 刘 禾 翻译 万国公法存目
民初文学文化与意识形态
6 2 2 刘 纳 1 9 1 21 9 1 9年的中国文学存目
6 2 2 张春田 现代性的历史性 南社与清末民初的文学文化存目
6 2 3 编后记
|
內容試閱:
|
出版说明
黄子平、陈平原和钱理群于1985年提出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范式曾一度带动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繁荣,时至今日已经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主流范式。这一范式强调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中国现代化之间的紧密关系,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针对性。但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随着它当年直接对立的意识形态的瓦解,它的革命性就大大减弱了,而它的局限性则暴露得愈益明显。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生活的急遽变动,学界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范式的反思日益深入,新的研究思路破土而出,主要表现为:第一,研究者开始正视现代化的后果,吸收思想界近年来深入反省现代化理论和现代性叙事的成果,将反思现代性的维度加入到研究之中,重新检讨现代文学的生成机制及其现代性质;第二,研究者有意识地征用文化研究的方法,突破文学内部与文学外部的区分,不断引入民族国家、政党政治、出版、教育、学术史、社会史等视角来呈现现代文学和现代中国的复杂关联。这些新的研究思路超越了启蒙革命人人民文学政治等二元解释架构,开辟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空间。但迄今为止,这些新的研究思路还处于局部的尝试阶段,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拓宽。正是基于此,我们决定编纂这套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前沿问题读本丛书以下简称丛书,全面总结新世纪以来海内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进展、新突破,以期引发新的学科反思和学术争鸣,促进符合时代需求的新的研究范式的形成,重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图景。丛书首批推出六卷:《晚清文学研究读本》《左翼文学研究读本》《延安文艺研究读本》《50-70年代文学研究读本》《八十年代文学研究读本》《底层文学研究读本》,编者分别为:张春田、徐志伟、张永峰、刘卓、贺桂梅、刘复生、李云雷。丛书所使用的晚清左翼延安50-70年代八十年代底层等并不是简单的时间或流派的概念,而是特定的知识构造的指称。丛书的主要编选对象是新世纪以来基于新的时代条件所产生的具有方法论自觉、洞察力及生产性的研究成果,但对于个别虽发表于九十年代,却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成果,丛书也酌情收入。丛书编竣之时,新世纪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五年。纵观这十五年间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虽然其深陷困境,步履维艰,但一直没有放弃与其他学科及变动的社会现实对话的努力。正是这样的努力,使我们愿意相信:一种新的研究范式的诞生为期不远。
编者 2016年5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