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华南主要观赏树木图鉴
》
售價:HK$
173.8

《
努斯:希腊罗马哲学研究(第8辑)--宇宙与自然:古希腊自然哲学诸面向
》
售價:HK$
85.8

《
沉疴:大明最后二十年的十三张面孔
》
售價:HK$
52.8

《
工程机械手册——钢筋及预应力机械
》
售價:HK$
360.8

《
何以中国·何以大唐:唐帝国与突厥斗争史
》
售價:HK$
85.8

《
自学脉诊:图解《濒湖脉学》
》
售價:HK$
46.2

《
漫画非暴力沟通 好好说话写给孩子的社交话术让你的学习和生活会更加快乐正面管教的方式方法 教会父母如何正确教育叛逆期孩子 用引导性语言教育青少年男孩女孩 帮助孩子拥有健康心理的沟通方法
》
售價:HK$
54.8

《
氢能利用关键技术系列--氢能材料
》
售價:HK$
393.8
|
編輯推薦: |
本书运用信息不对称下的信贷融资担保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国际比较研究,深入讨论了担保引入到国家助学贷款中的必要性,探究了担保解决拖欠率高和银行惜贷问题的作用机理,比较研究了不同担保方式和不同担保主体对于国家助学贷款的适宜度,以及激励担保人做好担保工作激励机制。
|
內容簡介: |
目前我国高校每年有数百万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国家助学贷款获得资助,为社会低收入群体子女公平接受高等教育创造了条件。但是国家助学贷款在运行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尤其是其风险控制与管理问题。担保作为控制贷款风险的基本手段,是否应该引入、如何引入成为本书研究的内容。
|
關於作者: |
宋飞琼 女,1965年8月生。2004年6月天津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毕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08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毕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10年11月从北京师范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河南科技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财政。目前是河南省普通高校重点研究基地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普通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教育与区域经济负责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级项目2项,省教育厅重大攻关项目1项。在《高等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
目錄:
|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1
第二节研究的意义5
第三节概念界定6
一、助学贷款与国家助学贷款6
二、信用、担保和信用担保7
三、助学贷款管理主体与助学贷款担保主体9
第四节文献综述10
一、关于信贷担保的经典研究10
二、关于信用担保的研究13
三、关于助学贷款信用担保的研究18
第五节研究样本和数据19
第六节研究思路与方法21
一、研究思路21
二、研究方法21
第二章国家助学贷款引入担保的必要性24
第一节降低拖欠率需要引入担保24
一、借款学生的还款能力约束逐步变松24
二、借款学生的还款意愿明显不足34
三、需要引入担保增强借款学生还款意愿39
第二节担保成为降低银行惜贷的必备条件40
一、商业银行最大化收益的选择40
二、商业银行信贷配给过程41
三、担保是降低拖欠、消解惜贷的必要条件44
第三章国家助学贷款担保的理论分析46
第一节有关贷款担保的经典理论46
一、信息非对称对交易的影响46
二、信贷担保理论48
第二节担保在贷款中的作用52
一、传递信息52
二、代偿53
第三节担保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作用及其机理54
一、担保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作用54
二、担保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作用机理56
第四节小结:担保可增加追讨可行性,降低拖欠62
第四章国家助学贷款担保方式的选择64
第一节信用担保与抵质押64
一、担保的缘起及发展64
二、贷款担保方式分类68
三、信用担保与抵质押的异同69
第二节外国地区助学贷款的担保方式选择72
一、发达国家和地区助学贷款的担保方式72
二、中等收入国家助学贷款的担保方式76
三、欠发达国家助学贷款的担保方式77
第三节信用担保与国家助学贷款的契合78
一、信用担保双向信息服务功能契合贷后管理需要78
二、信用担保易实现的特点契合贫困生经济现状80
三、信用担保的管理功能弥补银行开展助学贷款的
人力不足81
四、信用担保契合国家助学贷款期限较长特点82
第四节小结:信用担保是国家助学贷款合适的担保方式83
第五章国家助学贷款的担保主体84
第一节国家助学贷款担保人必备条件84
一、信息优势84
二、代偿能力87
三、法律许可88
第二节潜在的担保人及其信息优势88
一、潜在的担保人及其分布89
二、潜在担保人信息优势分析89
三、潜在担保人信息优势排序和代偿能力讨论95
第三节对担保选择与意愿的现实考察96
一、自然人的担保选择与意愿96
二、法人的担保选择与意愿103
第四节小结:国家助学贷款合适的担保主体107
第六章助学贷款担保机制的国际案例110
第一节助学贷款担保中的激励与约束:委托代理理论110
第二节美国联邦家庭教育贷款机构担保政府再担保
机制112
一、美国联邦家庭教育贷款的主要品种与运作方式112
二、美国联邦家庭教育贷款机构担保政府再担保机制
的运行114
三、联邦政府对担保机构的激励与约束115
四、美国联邦家庭教育贷款担保成功经验的借鉴119
第三节印度尼西亚高校管理混合担保机制121
一、印度尼西亚助学贷款现状121
二、印度尼西亚助学贷款项目的运行123
三、KMI和PSL助学贷款项目担保契约126
四、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助学贷款的比较128
第四节小结:美国、印度尼西亚担保模式为我所用之处130
第七章中国国家助学贷款高校政府担保机制的提出与运行133
第一节国家助学贷款高校政府担保机制的提出133
一、政府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责任133
二、高校在国家助学贷款担保中具有优势135
三、政府委托高校担保,形成高校政府担保机制136
第二节高校政府担保机制运行中高校与政府的关系138
一、高校与政府运作国家助学贷款的利益不同138
二、高校与政府的博弈140
三、政府对高校的激励与约束143
第三节高校政府担保机制的运行150
一、高校政府担保机制的启动150
二、高校政府担保过程中的考核与监督153
三、高校政府担保结果的分担与分享153
第八章结语156
第一节主要结论156
第二节主要创新157
第三节研究局限158
附录A系列问卷一:对样本高校借款学生的调查问卷159
附录B系列问卷二:对样本高校在校学生的调查问卷163
附录C对高校分管副书记、副校长的访谈提纲166
附录D对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的访谈提纲167
附录E对市级支行分管国家助学贷款副行长的访谈提纲168
参考文献169
后记175
|
內容試閱:
|
总序
我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工学学士、教育管理专业的教育学硕士、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工学博士(1997年该专业属工学类)。尽管研究领域上颇有杂交和横跨的特色,但无论如何也跨不到教育经济领域中去。给我机会、领我进入教育经济研究领域的是世界著名的高等教育经济与财政专家、成本分担理论的提出者、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总校前校长、曾任美国公立大学校长协会主席的D. Bruce Johnstone教授。
1996年,他成为我的导师朱九思教授的合作伙伴。一位导师在中国的武汉,一位导师在美国的水牛城,共同指导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尽管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的是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发展和联邦政府的科技政策,但在Johnstone教授身边,在教室里、会议上、谈话中,我几乎时时刻刻被教育经济、成本分担、学生贷款的词汇、句子、材料所包围着,我被浸染着、潜移默化着。
365天,到回国时,我竟然可以比较有深度地谈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话题了。而那时,正是我国高等学校学费改革启动之时。也就是说,我从事成本分担理论的实践化学费的研究在我国高校实施学费政策之前,而我研究学生资助,特别是学生贷款也在我国实施国家助学贷款之前。那时,我在美国大学中调查其学费标准,学生们如何交学费,学生们得到的资助类型、数额和与其所需要额度的差距。
1997年8月底回国后,我对我国学生资助现状十分着急。我国于1997年9月1日高校收费全面并轨,人人都要交学费,同学校同专业的学生交同一额度学费,没有了公费生与自费生的界限,也没有我们现在所称呼的贫困生字眼。然而,学生资助没有跟上学费改革的步伐,当今我们都熟知的对经济困难学生实行的由奖、贷、助、勤、减免和绿色通道构成的学生资助体系,那时根本没有出现,有些补助措施但额度很小,受助面也很窄,棉衣、棉被、交通补助最为常见;有些学校提供学生借款但额度很低,从一年一名学生300元到500元,最多时为800元不等,毕业时必须还清。这种低学费伴随的低资助机制一直运行到1999年,此时我们的国家助学贷款诞生了,先在北京、上海等八大城市试点,2000年开始在全国推广。到今天,国家助学贷款机制运行已历时12年。
1996年到现在的2010年,我在学生贷款领域的研究呈现出从起步到发展、从个体到团队的特。首先是我本人定下心来,从有关学生贷款的常用词汇和计算公式开始学,好在我出身理工学科因而具有计量基础,又好在我在美国一年的学习期间因努力交流使英语运用得心应手,专心致志使我对学生贷款的研究很快有了成效;然后是我带领我的研究生研究团队,先是硕士生,再是博士生(从2000年起),然后是硕士生与博士生一起,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的前出后进方式,在学生贷款研究领域扎扎实实地摸索前行,一干就是14年!在这14年中,我已经培养(包括正在培养)以学生贷款或与学生贷款纵横向相关主题为学位论文选题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几十名,前者为紧紧围绕学生贷款本身的研究,后者包括纵向如学费标准、贫困学生判定,横向如奖学金、勤工助学等研究。培养出来的博士生中专门致力于学生贷款研究的有:曾跟随世界著名学生财政研究专家、以色列的Adrian iderman教授进行博士后研究的湖北大学的沈华副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出站博士后、长沙理工大学的黄维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站博士后梁爱华副教授;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在站博士后廖茂忠;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慧勤研究员;还有国防科技大学的彭安臣、中国石油大学的孙涛、华东交通大学的毕鹤霞、湖北工业大学的胡茂波、长沙大学的钟云华等。
21世纪教育经济研究丛书学生贷款专题将呈现给读者的是经我挑选的、作者在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精心改写、质量获得进一步提高的学术专著,第一批书目为6本,具体包括:我的第一位博士生(2000级)、曾在Johnstone教授身边学习过半年的李红桃的《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2006级季俊杰的《学生贷款的补贴》;2005级宋飞琼(正在著名教育经济学家、北京师范大学王善迈教授身边进行博士后研究)的《国家助学贷款担保机制研究》;2004级刘丽芳(曾在世界著名的按收入比例还款型学生贷款的创造者、澳大利亚的Bruce Chapman教授身边学习过半年)的《学生贷款的国际模式与中国设计》;2003级李庆豪(全国第一个将生源地学生贷款作为学位论文选题)的《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生成与发展》;我和我的两位博士生合作翻译的Johnstone教授的著作《高等教育财政与入学的国际比较》。另有两本博士论文,2002级沈华的《学生贷款的回收》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其姊妹篇2005级廖茂忠的《学生贷款的违约》正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出版过程中。回忆起来,参加这些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委员会的校外专家教授都是全国教育经济与财政领域的著名学者,主要有王善迈、路钢、陈国良、范先佐等。而令我特别感恩的是以严格著称的王善迈教授,他认真地审读每本送审论文,严肃、公正地写下他的评语,并给我的博士生们以很高的评价。每次得到他同意提交答辩的结论时,我和我等待答辩的博士生们都如释重负。我用心地体会到,王先生的严谨认真实际上是对学术的忠诚,是对年轻学者的关爱。
我要借此机会,如数家珍般地列举我心爱的在学生贷款领域做出成绩的已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们,他们是徐东华、李志德、张慧、陈浩、杨晴、李萍、吴玲、望耕砚、余家友、周一萍等。尽管丛书中没有他们的作品,但他们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为后面的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成果的推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还要借此机会,向读者介绍我作为负责人的有关学生贷款研究的几个重要的研究项目,主要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的中国学生贷款评价,美国福特基金资助的学生贷款的偿还和学生贷款的回收,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委托的中国全日制普通高校学生资助,教育部委托的高校学生贷款制度实施效益及其国际比较,国家开发银行委托的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助学贷款12年规划。这些委托机构给了我信任,更给了我压力;给了我研究经费,更给了我研究机会。最重要的是,这套丛书的顺利出版,是每位作者在由这些项目搭建起来的科研平台上,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通过调查研究,多方合作,团队作战,以及个人极端艰苦的努力的结果。
总结起来,我可以自豪且自信地说,这一系列有关学生贷款的精细而成系统的研究,与本领域处于世界前沿水平学者的研究几乎是同步的,因为我们经常与这些世界名人学者对话,渠道是读其新文了解最新发现,互通电子邮件,甚至邀请其来武汉访问或我们直接登门拜访和请教。我们在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往往也是他们认为的世界难题;而我们通过艰难探索获得的发现,常常可在他们不久前发表的论文中或正在进行的研究中找到相似的表述。我与美国的D. Bruce Johnstone、以色列的Adrian Ziderman、澳大利亚的Bruce Chapman、加拿大的lex Usher、中国台湾地区的盖浙生、中国香港地区的钟宇平等著名学者成为学术好友,与国的Maureen Woodhall和Claire Callender、美国的Sandy Baum、日本的金子元久和小林雅等著名学者在相关国际会议场合多次见面和深入交谈。对话结果当然也被迅速带回团队。这带给我研究生团队的财富价值是无与伦比的。这些财富已经反映在这套丛书的字里行间。学生贷款太重要了,世界上已有70多个国家推行它们的学生贷款,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学生贷款的政策及其实践都面临改革的挑战,这些国家都在正面迎接挑战。我的这些博士生们,在学生贷款研究领域已经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现在,他们有的是博士后,有的是大学青年教师,其学术潜力、政策参与性已非常明显,这是因为他们在博士学位论文研究阶段所做的工作是创造性的,是将理论、政策、实践相结合的,是有利于民生、民意、国家发展的,这些工作同时也为他们毕业后的学术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2008年至2010年,这个学生贷款研究团队成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通过申请共获得了8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他们的学术创新都被我写进了学生贷款研究十年的总结中。沈红.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学生贷款研究十年述评[J].高等教育研究,2010(9).作为这些作者的博士生指导教授,我对经过加工修改入选本套研究丛书的博士学位论文都十分熟悉,每篇论文都曾融入了我的心血和智慧。今天,能将这些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深化提升为学术专著,并由我作为丛书主编来结集出版,是我专心从事学生贷款
研究14年来的一大幸事,用心用情来写总序是理所当然的。第一批书目问世后还会有书陆续出版。期望我们的系列研究成果能够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和喜欢,并能够对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贡献。
我衷心感谢每本著作的作者!感谢支持我们进行多项调查研究的美国福特基金会及其高级项目官员何进博士!感谢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感谢教育部财务司!感谢为我们的研究提供良好学术环境和工作条件的华中科技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感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给予我们的大力支持!感谢接受我诚挚邀请,作为本套丛书编审委员会成员的各位专家学者!最后要感谢的是阅读我们成果、理解我们追求的每一位读者!
2010年10月于华中科技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