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一日浮生
》
售價:HK$
79.2

《
历代玉器收藏与鉴赏
》
售價:HK$
396.0

《
铁腕拗相王安石:北宋的改革家和变法者
》
售價:HK$
107.8

《
中国法律史学学说史(中国法学学术史丛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
售價:HK$
184.8

《
方尖碑(全2册)
》
售價:HK$
105.6

《
出土文献与汉唐法制史新论
》
售價:HK$
85.8

《
最美最美的博物书(全5册)
》
售價:HK$
160.6

《
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原创小品合集
》
售價:HK$
96.8
|
編輯推薦: |
揉碎经典,洞穿堂奥,将道请下神坛,复原它*本真、*现实的理性色彩。
|
內容簡介: |
这本书是解释《道德经》的,帮助人们读懂《道德经》这本书。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总论,取名为《道德经》之哲学原理。就是对《道德经》所包含的思想的一个综述,一个整体的把握。这也是理解经文的基础,脑子里先有这些概念和观念,再去读经文,再去看对于它的逐条翻译,就会有一个豁然开朗的感觉。所以,就是在解释经文,帮助人们怎样读懂经文。第二部分就是对经文的逐条翻译,取名为经文正义,在这一部分里作者采用直接翻译的方式,不对经文古词汇进行考究,而是追求作者解释的内容要表达和经文同样意思。
|
關於作者: |
李红振,41岁,河北机电学校毕业,从小喜欢读哲学类的书籍,在学校里读书时通读了西方哲学名著,在这期间受笛卡尔、斯宾诺莎的唯理论传统影响较深,崇尚纯思辨的获取知识的信仰,随着读书的深入,逐渐转向我国的传统知识,认识到传统中医学的重要,但同时也认为传统中医学要发扬光大必须要重建中医学理论,必须要使中医学理论既要符合实证又要符合逻辑规律,使得中医学理论成为像现代物理学和生理学意义上的知识和学说才行.在那时确立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多少年来无论生活境遇如何,幼时的理想和目标一直未变.研究传统文化避不开易和道的课题,研究中医同样也是如此,事实上道和易也是真课题.所以在他的目标中,他准备写三本书,研究《道德经》的《道德经之哲学原理》,研究《易经》的《易经研究》,中医学基本理论准备定名为《生化论》.这基本上是作者这一生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
目錄:
|
自 序
第一章
《道德经》论理的基本逻辑 - 001
第二章
《道德经》的基本概念 - 007
第三章
《道德经》哲学原理的基本假设 - 013
第四章
无为和有为概念的内涵 - 017
第五章
一个定理、两个命题及其逻辑论证 - 031
第六章
《道德经》自然哲学的具体内容 - 049
第七章
《道德经》社会哲学的具体内容 - 053
第八章
《道德经》之哲学原理的意义 - 071
结束语 - 095
参考文献 - 099
附录
经文正义 - 101
|
內容試閱:
|
理解《道德经》的另一个关键在于正确理解有为和无为这一组概念的含义,因为整部老子《道德经》的中心论点在于:现世的统治者之所以不能将人类社会的秩序引导至真正和平与安定的状态的根源就在于这些统治者的政治作为都是有为的,而天道是无为的,现世统治者都背道而为,自然就不能实现人类大同社会的终极理想。只有统治者效法天道,以无为取天下,以无为治天下,才能将人类社会引导至真正的和平与安定的秩序中去。如果我们要想清楚地理解这一论点的含义,那么理解无为概念的意义便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想要更为清楚地了解老子到底讲述了怎样的道理,那么正确理解有为与无为概念的具体含义便成了最关键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也是我们下面章节中重点要展开的内容。
现在,假设我们已经了解了无为概念的内涵,那么老子《道德经》的主要观点和逻辑论证就可以使用下面的命题来表述:
因为道是无为的,
所以,德无为将是自然与社会进化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或者:
道无为万物能治,
那么,德无为则天下能治。
我们前面讲过,老子这一论证若要成立,那么天道是无为的的这一命题必须是自明的,或者说是不需要加以证明而自然而然为是的事实才行。那么,老子是如何达到天道无为这一自明前提的呢?老子在自然万物及其作为自然万物之父母的天地之外,预设了一个自在的原因,即在整个现实的宇宙之外,设置了一个使宇宙之所以为是的原因。老子说他勉强将这一原因名之曰大,字之曰道。于是,道不是宇宙万物本身,却是宇宙万物本身之所以为是的原因,这样,道和宇宙万物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事物。道是自在的、自足的,而且是永恒为一的,即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而天地万物则是有限的和转瞬即逝的。自然万物之所以在个体上有限而在整体上无限,就是由于具有无限性和自在性的道是宇宙万物之所以为是的原因和根据。因而宇宙万物必然是他在的,它受道的支持而存在。因此,相对于道而言,宇宙万物则具有有限性、它在性和多样性。自在的、自足的且是无限的道是他在的、多样的且是有限的天地万物的原因,是它们之所以为是的根据。在老子看来,这一命题所表述的不是一个假设,而是一个事实,是宇宙事物本身的固有本性和特征。它自然而然的为是,亘古恒今,我只不过发现了它,认识了它,由此而理解了我们人类社会本该具有的特性!在这里,隐含了一个证明,用以证明道存在的必然性。因为,如果假设没有具有无限性的道作为天地万物的原因,那么整个宇宙也必将是有限而转瞬即逝的。这与人类的宇宙是无限的这样一个基本经验是相矛盾的。当然,这个所谓的宇宙是无限的基本经验也必然只是一个假设。但对于老子那个时代的人们而言,宇宙、天地的广袤和久远,足以形成天地万物时
空无限的经验。
对于老子《道德经》的整个体系而言,这样一个自明的前提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它是《道德经》这座理论大厦的基石,因为有了这个前提,他的社会和政治学说便被提高到终极真理的高度上。哲学与宗教不同,宗教以神的权威强迫信徒们来信奉它,依赖它。而哲学是以它的真理性来获取人们的信仰,它的言论必须合乎逻辑,合乎理性。追求真理,追求终极真理是哲学的天职。如果一个哲学学说被视为是关于自然与社会的终极真理,那么它便没有不被信奉的理由了。天道无为是宇宙自然的固有本性,便是终极真理了,根据自然与社会的统一性,那么符合这一真理的社会与政治学说,必然也将是终极真理。老子《道德经》所表现的自信,就是来自于老子认为他的学说是关于自然与社会的终极真理的表述。
在老子看来,道是天地万物的原因,是天地万物之所以为是的本原,可以说没有道就没有天地万物的存在,所以道对天地万物而言可以言长言大,可以看作是天地万物的主宰或统治者,但是天道是无为的,它的无为性在于它生有天地万物而不生有自身,它是天地万物之为是的原因却不是它自身的原因,所以对天地万物而言,道长而不宰,为而不恃,功而不居。这即是道无为性的定义。正因为道的无为性,即生万物而不自生,长万物而不统治,功于万物而处下,将自身归于虚、归于无,所以身在天地万物之中,我们只能获得关于天地万物的具体知识,而不能获得关于道的任何具体信息。关于道,我们可以肯
定的只是:一、它是必然存在的,而且是宇宙万物之所以为是的原因。二、它对于天地万物的主宰具有无为性。
在老子的逻辑中,道存在着是必然的事实,而且是一个不需要加以证明和论证的事实,它是被发现了的事实。它被发现出来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证明了天道是无为的这一特性。这就是说,如果我们同意老子的意见,接受老子的逻辑和论证,承认在天地万物之外还存着一个自在的道这么一个事实,那么天道必将是无为的。有了这样一个所谓的自明前提,德无为才能作为一个必然的结论被推论出来。
在《道德经》体系中,老子并没有解决道是什么的问题,由于老子无为的概念,这个问题在逻辑上是不可能被解决的。我们知道的只是,道是存在的,且它是无为地统治着世界或宇宙万物。至于道是什么?它是实质是什么?结构又怎样?等类似这样的问题,老子并没有回答,而且在老子的体系里这些问题也不可能被回答。这一点,只有在了解了《道德经》无为概念的含义之后,在了解了老子整个体系论证的逻辑规则之后,才能有更清楚的认识。而且,我们现在只需要知道,道是必然存在的且是无为的这一点就足够了,因为只要有这一点,就可以构成一个天道无为的前提,进而完成《道德经》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推理,使得老子关于社会必然趋向德无为的结论能够必然成立。
经文进而论证了无为而无不为有为而有以为正反两个命题。统治者倘若采用有为的政策去治理社会,终将使社会内部矛盾越积越深,从而导致矛盾不可调和的两极分化,从而有以为;统治者倘若采用无为的政策来治理社会,社会将自化而趋向大同,从而实现天下大治的目标,所以无为而无不为。所以无为为上策,有为为下策,这是教导人们崇尚并实践无为的法则。
老子苦口婆心,只在于通过这样一个道理有为而有以为,无为而无不为,所以无为为上,有为为下来引导人们趋向无为的理论和实践。是以,治理社会,修身,治学,齐家都应当尚无为之道。从而建立这样一个基本认识:因为现世统治者们都违背天道而为,以有为治天下,所以天下才不得治,只有统治者效法天道、顺应天道,以无为治天下,才能使天下达到理想的大治状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