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饮食的谬误:别让那些流行饮食法害了你
》
售價:HK$
63.8

《
三千年系列:文治三千年+武治三千年+兵器三千年
》
售價:HK$
197.3

《
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精) 新版
》
售價:HK$
74.8

《
赖世雄经典英语语法:2025全新修订版(赖老师经典外语教材,老版《赖氏经典英语语法》超32000条读者好评!)
》
售價:HK$
65.8

《
影神图 精装版
》
售價:HK$
140.8

《
不止于判断:判断与决策学的发展史、方法学及判断理论
》
售價:HK$
74.8

《
人才画像、测评、盘点、管理完全应用手册
》
售價:HK$
54.8

《
跳出猴子思维: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30天认知训练打破完美主义的困扰!实现从思维到行为的全面改变!)
》
售價:HK$
64.9
|
編輯推薦: |
1、 在《读屏》一书中,语言和技术专家探讨了技术如何重塑人们对阅读意义的理解;
2、 在拜伦探索电子阅读世界的旅程中,数字阅读的缺点与优点并驾齐驱;
3、 作者比较了阅读纸质文本和数字阅读各自的价值,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大范围地进行数字阅读,阅读长期以来带给我们的好处中有哪些可能会消失?
4、 书中深度阐释了网络如何把阅读从一种个人体验变成社交体验,作者没有止步于正反两方的吵嚷,而是用她自己开展的跨文化研究,提供了清晰洞明、不偏不倚的分析,告诉了我们技术如何影响着我们今天的阅读方式而未来又可能会带来什么。
|
內容簡介: |
书中作者探讨了技术如何重塑人们对阅读的定义。数字阅读越来越受欢迎,更便利、节约成本、并把免费书籍提供给全世界的读者。但是,作者也指出其弊处在于读者很容易被设备上的其他诱惑分心、经常走马观花而非深入阅读。更重要的是,人们阅读方式的变化会影响了作者的写作方式。为了迎合人们阅读习惯的转变,许多作家和出版商的作品越来越短小和碎片化,或者更青睐无需思考和细读的作品。作者比较了纸质阅读和在线阅读的重要性,包括人们过分追求电子阅读会导致固有阅读价值的丢失。
|
關於作者: |
庞洋,中国翻译协会会员,擅长社科、人文、经管领域,曾合译《死亡》《耶鲁死亡公开课》,独译 《寂静的春天》《克制你的冲动》《富有远见的领导力》等著作。 内奥米·S.巴伦,美国华盛顿大学语言学教授以及教学研究学习中心执行主任。她曾出版过七本语言类书籍。她的作品《一直在线:线上和移动世界里的语言》获得了2008年国际英语联合会的爱丁堡公爵英语图书奖。
|
目錄:
|
1“ 讨厌书本”:文字奔向数字化 001
2 阅读的进化 025
3 读者重塑写作 055
4 屏幕文字的吸引力 083
5 网站扼杀了我纸质阅读的观点:一次性阅读 127
目 录Contents
6 阅读的社交性 153
7 “ 这不是书籍”:阅读的物质性 177
8 大脑对超文本阅读的反应 211
9 给东京发传真:当文学遇到市场 247
10 数字阅读的未来 275
|
內容試閱:
|
在我积极撰写《读屏时代》这本书时,我向别人说起来这件事,时常会受到质疑,他们的话语里甚至隐含着同情我是不是没能了解技术的更新?我是不是不知道汽车已取代马车?我是不是不知道印刷已取代手写稿,电脑取代了打字机,而数字屏幕正在取代纸质书?难道我没有看到关于电子阅读器和平板电脑销量的统计数据?难道我没有看见人们使用移动设备阅读电子书吗?我是否只是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呢?擂台已经摆下了,我得接受挑战。若是有人喜欢( 而且能熟练使用)电子阅读器,那么一定是年轻读者。
我需要对他们的情况进行调查,我也确实这样做了,调查从2010 年开始:我调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群体,他们大部分来自美国,一部分来自日本,剩下的来自德国。虽然问题随着时间的发展有所变化,但是我每次调查都会询问受访者针对屏幕阅读和纸质阅读的习惯和喜好。我会把我的发现留到之后的章节中说,但简单来说,我已经给自己平反。从读者样本里获得的经验数据仅仅只是其中一部分。若想在印刷文本和电子文本之争中得出一个均衡的评估,需要考虑众多变量。你需要从阅读本身开始。但由于只有当人们写出东西时,才能供其他人进行阅读,所以事实上我们需要从写作的问题谈起。研究阅读( 和写作)的历史学家已经证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写了什么、读了什么、谁在生产、谁在消费、人们希望从读写体验中收获到什么这些问题都会发生改变。所以在数字时代,要重新讨论这些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阅读与写作还以另外一种重要方式交织在一起。如果人们的阅读习惯改变了,那么作者写作的方式也会随之改变。电脑及目前的便携式数码设备,会诱惑我们进行略读而非深度阅读,进行搜索式阅读而非通读全篇。因此我们阅读的方式及数量已经发生了质变。数字阅读无疑非常流行。亚马逊和苹果等公司投入了数百万美元,诱惑我们购买他们的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和手机,而用户心甘情愿地蜂拥至网站或者商店里抢购这些产品。屏幕阅读有许多好处,比如方便、潜在的成本节约,甚至还有一点,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或许不会想到:屏幕阅读能够给一些原本没有此类资源的人们带去阅读工具和阅读文本。比如在线材料的开放访问,比如在非洲和印度等地免费发放的电子阅读器和电子书。尽管电子阅读有诸多优点,毋庸置疑也有它的缺陷。就拿环境问题来说,人们经常赞美电子阅读比纸质阅读更环保。但是,这种说法真的对吗?你若把生产数字设备的环境成本( 包括稀有元素的枯竭及有害物质的产生)算进去,最后的赢家是谁就不一定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阅读电子书的读者很容易因为设备中的其他诱惑而分心,而一心多用的情况十分常见。
在讨论两种阅读方式的优缺点时,阅读目的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为了消磨时间、放松还是工作?人们经常说他们在旅行时喜欢使用电子阅读器或平板电脑,这样他们就不必拖着纸质书。如果仔细研究,你会发现,通常下载到这些移动设备的往往是休闲类文本。阅读的类型十分重要,因为休闲类文本通常都只读一次我称其为一次性阅读。自十八世纪起印刷文化出现依赖,尤其是随着小说及之后侦探小说的兴起,我们大部分的阅读都是一次性的,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今天。想想那些在我们旅途中读完、抵达目的地就扔掉的书,我们遗留在海滩上的书,我们细细读完就扔掉的报纸和流行杂志但尽管如此,还是有些书值得慢慢读、认真读、反复读( 问问简 奥斯丁的粉丝就知道了)。顺便提一下,这些书正是卡斯塔诺和基德会要求你仔细思考其中复杂的人物性格的那一类型。对于一次性阅读,用数字设备和纸质版的效果或许完全一样。但如果是严肃文本呢?或者是在客观上值得留存的并再次阅读的有价值的书籍呢?我们越多地从纸质阅读转向屏幕阅读,就会越少进行重读。重读的减少,可以说标识着几百年来某些类型的读者在读书方式上的重要转变。数字阅读还引出了一个关于阅读本质的问题:阅读是个人与文本的独特互动还是实际上的一种社交体验?社交网络的爆发式增长造成了在线阅读小组的不断增多(Goodreads 就是其中一个例子)。从历史上来看,如果你识字,那么阅读通常是一种个人行为。数字阅读却会让天平从个人行为向社会行为倾斜,如果真如此,会造成哪些后果呢?
阅读的物质性则被一些电子书簇拥者认为不过是一种怀旧心理:手里拿着书本,用手指翻过书页,浏览书架,并且偶然发现一本已经被你遗忘的书。我们是要渴望回到小汽车和打印机时代吗?还是说,如果彻彻底底地数字化,我们会失去近两千年来支撑阅读过程的一些基本实体特征呢?认知神经心理学家研究了我们使用数字设备时的大脑行为,得出了一些重要数据。对于一心多用和分心的研究尤其重要。我们并不像许多人以为的那样擅长一心多用,例如边开车边发短信带来的痛苦后果显而易见。而在阅读时分心,也给人造成困扰,尤其是如果我们认为阅读需要体味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文中的复杂内容的话。如果你住在美国或者英国,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电子阅读正不断侵占纸质文本的僵局,这已是既成事实。这两个国家的电子书普及率最高。但如果你看着英吉利海峡对岸或者远东国家,情况就不一样了,没错,这些地方也在卖电子书,但是电子书销量占总销量的比率和美英相比只是非常小的数字。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和市场营销有关,但同样也有文化上的问题:法国人或者德国人又或者是日本人想看电子书吗?如果不想,那又是为什么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