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图式疗法的刻意练习
》
售價:HK$
87.9

《
人间游戏:人际关系心理学(500万册畅销书《蛤蟆先生》理论原典,帮你读懂人际关系中那些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
售價:HK$
43.8

《
伟大的遗址(亲历100座人类文明考古奇迹)
》
售價:HK$
206.8

《
秦汉国家的思想、信仰与皇权政治
》
售價:HK$
215.6

《
反卷社会:打破优绩主义神话(一本直面焦虑与困境的生活哲学书!)
》
售價:HK$
83.6

《
偶然事件(命运总是欺软怕硬,你不认命就会赢!)
》
售價:HK$
54.9

《
余下只有噪音:聆听20世纪(2025)
》
售價:HK$
206.8

《
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行动
》
售價:HK$
76.8
|
編輯推薦: |
中国的今日比1949年之后的任何一个时期都要深入的融合进国际社会。由于经济的腾飞带动的政治地位的上升,世界各国既有的格局正在被这一新兴的力量打破并重塑。在这一大环境下,国际社会的不同参与者都以各自不同的立场评价中国。或是希求、或是恐惧,一方面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另一方面又担心新的介入力量造成新的问题。要在扑朔迷离的众声喧哗中寻找新的外交突破口和战略发展方向,无论是对于政策的制定者,还是跨国的投资者来说,都需要接纳更多的意见,获得大量的信息。而《全球精英眼中的中国战略》正是一本收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学者所撰写的共十六篇论文,作者阵容中既有来自老牌资本主义强国的英美的学者,又有来自现代新兴经济体的韩国、巴西的学者,既有来自与中国关系极为密切的俄国的学者,也有从世界大格局着眼强调中国未来对世界秩序的责任的来自南宁飞、哥伦比亚和新西兰的学者。从内容上看,本书涵盖国家发展的追求、地区战略的展开、全球战略的布局、外交战略的发展趋势等论题。其范围之广范,问题之深刻,对于读者来说不啻一枚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国际精英对中国的看法为主题,汇集了来自中、美、英、俄等十余个国家的著名学者所撰写的十六篇文章,探讨了中国未来的战略发展取向;介绍了当代中国地缘政治格局与地区战略以及外交战略背后的全球布局。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外部的观照视角。
|
關於作者: |
门洪华: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中国亚太学会副秘书长,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常务理事,美国艾森豪威尔基金会高级访问学者。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理论、大战略理论、大国战略比较、中国战略思想史研究。
|
目錄:
|
卷首语
国家发展的追求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胡鞍钢
国外学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美]沈大伟
当代中国的道德转型[美]阎云翔
中国国家定位与战略取向门洪华
21世纪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周天勇
地区战略的展开
中国崛起前景及其地缘政治影响[俄]巴尔加科夫
中国参与东盟主导的机制:东南亚的视角 [马来西亚]郭清水
中国的新型大国外交与韩中关系的重构 [韩]李熙玉
中国对非洲发展的责任 [南非]斯文格里姆
发展合作与中拉关系 [巴西]阿德里亚娜阿布德努
中国与拉美地缘政治 [哥伦比亚]田亚明
全球战略的布局
中国的战略前景:论辩后美国时代的世界秩序 [英]柯岚安
多极化兴起与秩序重塑:中国在新世界中的角色
[新西兰]陈智宏
新型大国关系:寻求中美关系的持久基础 [美]戴维兰普顿
兹事体大:当前中美危机不稳定性的迫切危险 [美]金骏远
中国外交的发展趋势
民族主义影响的再审视 [美]赵穗生
|
內容試閱:
|
面对国内棘手的经济问题、尖锐的政治危机和相对脆弱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国在民族主义问题上长期奉行务实的态度,并确保中国的外交政策不会受制于民粹民族主义论调,损害中国与西方国家和亚洲邻国的关系。因此,民族主义的崛起并没有使中国的外交政策变得特别的不灵活或者不理性。然而,随着中国在21世纪经济、外交和军事实力的日益强大,中国的外交政策开始转向。采用强硬的手段追求核心利益。中国领导人对民族主义的观点更为认同,回应得也更为积极。受政府鼓励、日益壮大的民粹民族主义所施加的压力,成为了中国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及亚洲邻国强硬态度的推动力。民族主义作为中国政府和民众共享的价值观,在塑造中国崛起的轨迹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这种发展对西方国家和中国邻国而言是一种警讯,因为中国的民族主义者都坚信中国受到了不公正对待,其领土及其主权权利被其他国家剥夺。民族主义的话语不仅导致了受害者的意识,而且在外交事务上形成了一种独特而强烈的道德感和正义感。其结果是,中国公众看待中西方关系及邻国之间敏感的主权和安全上的任何问题,都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是由对方而非中国引起的,在面对其他国家的抱怨和要求中国妥协的声音时,民众极其缺乏耐心。如果这种类型的民族主义在塑造崛起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时占优势的话,那么中国要想在其认定为核心利益的领域达成妥协,即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极端困难的,这将推动中国政府日益倾向采取强硬的外交政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