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行动
》
售價:HK$
76.8

《
助人技术本土化的刻意练习
》
售價:HK$
87.9

《
中国城市科创金融指数·2024
》
售價:HK$
107.8

《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摆渡船上的人生哲学
》
售價:HK$
65.9

《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梁方仲著作集
》
售價:HK$
148.5

《
反乌合之众——跳出羊群,逆向获利
》
售價:HK$
76.8

《
帝国作为装饰品:英国人眼中的大英帝国(帝国与国际法译丛)
》
售價:HK$
86.9

《
AI芯片应用开发实践:深度学习算法与芯片设计
》
售價:HK$
75.9
|
編輯推薦: |
以马克思恩格斯原著(文本)为依据,以社会技术哲学视野中的社会技术为先天综合判断,对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进行了发掘、梳理和分析,分别考证了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之根本、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之源泉、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之灵魂、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之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唯物史观、劳动价值观、剩余价值学说、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论等做了社会技术解读。
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等也做了社会技术解析,对我们从另一个全新视角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借鉴和启示作用。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马克思恩格斯原著(文本)为依据,以社会技术哲学视野中的社会技术为先天综合判断,对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进行了发掘、梳理和分析,分别考证了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之根本、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之源泉、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之灵魂、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之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唯物史观、劳动价值观、剩余价值学说、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论等做了社会技术解读。
|
關於作者: |
田鹏颖,男,1963年生。中共党员,哲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兼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工程哲学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哲学学会副会长、辽宁省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会副会长、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30余项。
|
目錄:
|
第一章 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之维度
一 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之预设
二 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的唯物史观视域
三 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孕育剩余价值的秘密
四 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与社会主义前途
第二章 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之文献分析
一 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生成
二 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的发展
三 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的超越
四 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的转化
第三章 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之根本
一 社会技术与社会有机体
二 社会技术与社会形态
三 社会技术与社会科学
四 社会技术与社会文明
第四章 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之源泉
一 社会技术与现代社会生产
二 社会技术与现代国家治理
三 社会技术与社会核心价值
第五章 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之灵魂
一 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与社会重建
二 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与社会改革
三 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与终极关怀
四 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与人类理想
第六章 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之价值
一 马克思社会技术与现代性问题
二 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与和谐观
三 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与文明交融
参考文献
后 记
|
內容試閱:
|
序言
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反过来说,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已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
大概谁都晓得,这是马克思1857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的重要思想观点,旨在证明,要认识资本的过往史,必须首先对资本有深刻的把握。今天,我们是否可以把马克思的这个思想观点,作为方法论,引导我们解剖马克思的社会技术思想进而哲学地思考社会技术的过去和未来呢?我认为,这大概是可以尝试的。
社会技术是20世纪末中外思想家、科学家提出的新概念,旨在证明,在现实社会的生产生活中,技术分为多种方式多种类别,其中人类适应、改造、建构社会关系的实践手段、方法的总和就是社会技术。
21世纪初,在许多哲学家特别是科技哲学家并不认同、认可社会技术这一提法的权威压迫下,一些年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冒天下之大不韪,把社会技术纳入科技哲学的领域,吃了社会技术哲学这个螃蟹。东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一批学者发表论文、著书立说,俨然开辟了社会技术哲学新领域。我本人撰写的《社会技术哲学引论》,作为国内第一部研究社会技术哲学的专著,于2003年由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等杂志,关注并发表了我关于社会技术(社会工程)哲学方面的学术论文近20篇。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公开出版了我自己围绕社会技术哲学、社会工程哲学研究的学术专著7部。
在这些论著中,我引证过马克思的相关学术思想,也拓展过马克思的若干论述,甚至也曾公开发表过关于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的论文,但更多的是基于21世纪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技术哲学思考,不断创新社会技术范畴,其间领略了加拿大、日本、英国哲学家,诸如邦格、三木清、波普尔等的社会技术思想,也关注了科学家钱学森对社会技术的深刻思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技哲学嫁接、自我闭门与专家对话、现实矛盾与批判武器的互动中分析、把握和研究社会技术及其哲学问题。尽管很难说合理科学,但这些研究毕竟是对社会技术有了哲学把握,特别是对21世纪以来中外社会技术思想给予了归纳、梳理,并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进程中予以创新、解释与提升。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上溯对社会技术史的研究,目前对社会技术的认识、把握大概可以成为对既往某时代、某思想家社会技术思想把握的钥匙。但是,解剖哪个时代、哪位思想家的社会技术思想呢?
我选择了马克思。
马克思是举世公认的大思想家,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举世公认的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凡50余卷是举世公认的理论宝库。从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到终极关怀,我们不难发现其社会技术思想的深刻性、丰富性和现代性。甚至可以说,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学术富矿。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当我们理解了社会技术,或者当我们对社会技术有了一种也许并不错误的理解之后,我们便可在马克思思想体系中随处发现马克思的社会技术思想。
研究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的意义不在于研究本身,而在于为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方法论支持。
本著作的意义在于回到马克思文本,来到社会现实,把握时代精神,实现学术创新。
全书共六章。第一章,从全局出发,把握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的哲学意义,并了解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的学术地位。第二章,通过对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详细阐述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的生成、发展、超越以及具体化问题。第三章,分别从社会技术与社会有机体、社会技术与社会形态、社会技术与社会科学、社会技术与社会文明多个角度分析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之根本。第四章,对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的产生源泉进行多方向、全方位的梳理,为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五章,结合实际,对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的合规律性、合目的性进行分析。第六章,从社会技术与生态文明的角度出发,揭示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中的重要方法论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