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什么是思想史 历史学的实践丛书
》
售價:HK$
61.6

《
法律是什么:20世纪英美法理学批判阅读(全新增订版)
》
售價:HK$
63.8

《
从宁波到日本:生活世界的对话
》
售價:HK$
74.8

《
西夏史(历史通识书系)
》
售價:HK$
77.0

《
怪谈:一本详知日本怪谈文学发展脉络史!
》
售價:HK$
57.2

《
韩江黑夜的狂欢: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韩江出道作品
》
售價:HK$
63.8

《
销售的力量
》
售價:HK$
97.9

《
我活下来了(直木奖作者西加奈子,纪实性长篇散文佳作 上市不到一年,日本畅销二十九万册)
》
售價:HK$
63.8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介绍公共关系的理论体系和相应的操作技能,共12章,分别为公共关系概述、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公共关系客体——社会公众、公共关系中介——传播媒介、组织形象策划与管理、公共关系工作流程、内部公共关系、外部公共关系、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公关危机与危机公关、公共关系礼仪、公共关系与沟通。
|
目錄:
|
第2版前言第1章公共关系概述/1学习目标/1引例/11.1公共关系的概念/11.1.1 什么是公共关系/11.1.2公共关系的特征/31.1.3 公共关系的职能/41.1.4 公共关系的原则/51.1.5 公共关系辨析/71.2公共关系发展概况/81.2.1公共关系产生的基础与条件/81.2.2公共关系的发展历程/91.2.3 公共关系的发展现状/141.2.4公共关系的最新发展动态/151.3公共关系机构与人员/161.3.1 公共关系机构/161.3.2 公共关系职业/211.3.3 公共关系人员/21本章总结/23知识及技能检测/24拓展阅读/24第2章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27学习目标/27引例/272.1社会组织概述/272.1.1 社会组织概念/272.1.2社会组织分类/302.2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的手段与举措/322.2.1 政府组织公共关系/322.2.2 经济组织公共关系/332.2.3文化组织公共关系/352.2.4社会团体组织公共关系/37本章总结/38知识及技能检测/38拓展阅读/38第3章公共关系客体——公众/44学习目标/44引例/443.1公众概述/443.1.1 公众的概念/453.1.2公众的特征/453.1.3 公众的分类/463.1.4 目标公众的概念及确定/483.2社会公众的心理分析与公共关系举措/493.2.1 知觉/493.2.2 需要/503.2.3 态度/513.2.4流行/523.2.5 流言/523.2.6舆论/533.2.7价值观/533.2.8从众心理/543.2.9逆反心理/54本章总结/54知识及技能检测/55拓展阅读/55第4章公共关系中介——传播媒介/60学习目标/60引例/604.1 公共关系传播的概念与分类/604.1.1 公共关系传播的概念/614.1.2公共关系传播的分类/614.1.3 公共关系传播模式/634.2公共关系传播媒介及选择/67第5张组织形象策划与管理/75第6章公共关系工作流程/94第7章内部公共关系/119第8章外部公共关系/130第9章公共关系专题活动/143第10章公关危机与危机公关/158第11章公共关系礼仪/173第12章公共关系与沟通/196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第2版前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增多,人们对公共关系越来越重视,公共关系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这就促使人们不断汲取公共关系知识及技能,公共关系学课程应运而生。公共关系学是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现象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主要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目前,很多院校已把公共关系学作为各专业学生学习的必修课。
本书和其他类教材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体系的完整性本书理论体系完整,系统介绍了公共关系所涉及的各方面内容,各章之间衔接严密,避免了前后内容的脱节或重复。
2操作的实用性为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专业技能,本书中的所有技能部分均有相应的操作规范及应用实例,并在每章配有实训试题,使学生在实训中提高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案例的经典性本书主要利用案例对相关理论内容进行解释及拓展,在选取案例时兼顾经典及新颖。使学生在学习时感受到的是现代的标杆,能够较快地学以致用。
4内容编排的新颖性各章内容主要由“学习目标、引例、理论内容、本章总结、知识及技能检测、拓展阅读”等版块组成,并在理论内容部分穿插案例讨论,使学生顺其自然地进入理论内容的学习并参与其中。相应技能部分侧重于操作流程或操作规范,配合实例分析及课后的实训试题,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轻松掌握相应的技能。’本书由司爱丽、王祥武主编,承担了本书大纲的编写、全书的统稿、各章的协调和部分内容的编写工作。本书编写的具体分工如下:第1、5章由朱元华编写;第2、6.章由王韦编写;第3、9、10章由司爱丽编写;第4、7、8章由夏承龙编写;第11、12章由王祥武编写。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许多院校和老师的帮助。在此非常感谢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安徽工商职业学院等院校和老师给予的大力支持,也非常感谢书中所引用、参考的相关资料和书籍的作者。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恳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