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雀鸟与群狼的对决:扭转战局的兵棋游戏
》
售價:HK$
96.8

《
老年膳食与营养配餐 第2版
》
售價:HK$
49.5

《
中国丝绸艺术大系·广东省博物馆卷
》
售價:HK$
1078.0

《
海外中国研究·中国乐书:从战国到北宋
》
售價:HK$
162.8

《
明代赋役与白银——梁方仲著作集
》
售價:HK$
79.2

《
量子纠缠
》
售價:HK$
63.8

《
舆论(普利策奖得主、“现代新闻学之父”沃尔特·李普曼传播学经典)
》
售價:HK$
74.8

《
拥抱真实自我:内在小孩的探索和疗愈
》
售價:HK$
64.9
|
編輯推薦: |
本书不仅论述了楚辞文化传播生存,而且重新审视了楚辞的艺术形态。作者师从汤炳正先生,秉承师说,另辟蹊径,从楚辞叙述角度来研究,弥补了文学史的发展的缺失环节;分析楚辞作品,比较过去音乐艺术的逐步演进,从而体现了屈原艺术贡献的特殊性。对于未来的楚辞研究,本书是一本难得的佳作。
|
內容簡介: |
本书采用传播接受方法研究楚辞从作者到读者构成的历史。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详细论述了楚辞的艺术形态,将楚辞作为一种类型的诗歌,突出楚辞族类相似性特征。讨论了文体、叙述视角、重著言说方式、艺术意象,以及乐歌形态向语言艺术、口头传统向文人作家创作转换等问题;下篇研究了对楚辞发展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传播现象,包括早期传本,《楚辞》成书,楚辞文学进入史官记录,《楚辞》经典文本的形成,楚辞在汉代的兴起和生存,骚体的正式定名,楚辞建立书目,宋人重编楚辞的变化,《楚辞》出现的经传问题等。
|
關於作者: |
熊良智,四川省金堂县人,现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教学与研究,先后出版《楚辞文化研究》《诗经选读》《楚辞今注》(合著)《辞赋研究》(主编)《楚辞评论集览》(双主编)《札记与中国人的生存和理想》(合著)等著作十余种,先后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史》《文献》等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
目錄:
|
目录绪论
上篇第一章 楚辞的文体问题第二章 楚辞的叙述视角第三章 楚辞重著的言说方式第四章 楚辞的艺术意象第五章 屈原诗歌由音乐艺术向语言艺术的演进第六章 口传文学向作家文学的演变第七章 作家文学的诞生与文学思想的生成
下 编第八章 楚辞作品的早期传本第九章 从文本形态看楚辞的早期传播第十章 史官录第的楚辞作家文学第十一章 楚辞经典文本的形成第十二章 汉代楚辞的社会生存第十三章 楚辞传播中的流变第十四章 《楚辞》本书的经传问题第十五章 楚辞生成的文学书目
余 论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
內容試閱:
|
楚辞是屈原为代表的楚辞作家创作的诗歌作品,是以屈原为中心的一种诗歌样式,所以《隋书经籍志》说:楚辞者,屈原之所作也 ,并解释称名楚辞由于屈原是楚人。可是当人们又将那些不是楚人的作品收录在一起,也称楚辞,而且在中国历史上沿袭不变,可以证明它是作为同一类的诗歌收录在一起的。所以清人说: 《隋志》集部以楚辞别为一门,历代因之。盖汉魏以下,赋体既变,无全集皆作此体者。他集不与楚辞类,楚辞亦不与他集类,体例既异,理不得不分著也。 既然是同一类的诗歌,楚辞有没有共同的艺术表现方式证明它们共同的艺术特征呢?这就不仅仅是屈原诗歌的创作,或是宋玉《九辩》的艺术特点,局限在个别作家的有限范围。宋人黄伯思似乎曾经有过这样的意识。他说: 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词。 黄伯思强调的楚地、楚物是否可以作为楚辞诗歌的形式特征呢?而楚声、楚语最多可以作为楚辞诗歌语言的一种地域文化色彩,哪怕把它看成是楚辞的诗歌文体的一种表现,而作为一个类的诗歌,又并不仅仅在文体层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