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
售價:HK$
74.8

《
流浪的君子:孔子的最后二十年 王健文
》
售價:HK$
54.8

《
咨询的奥秘2:咨询师的百宝箱(珍藏版)
》
售價:HK$
76.8

《
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增订版)
》
售價:HK$
107.8

《
失权者(三联生活周刊文丛)
》
售價:HK$
75.9

《
张元济的生平与事业:从清代改革家到二十世纪出版家
》
售價:HK$
85.8

《
他者中的近代朝鲜(西方韩国研究丛书)
》
售價:HK$
85.8

《
索恩丛书·苏莱曼大帝的崛起:奥斯曼宫廷与16世纪的地中海世界
》
售價:HK$
86.9
|
編輯推薦: |
这世上有太多太多的事不能遂心,有太多太多的事低俗丑恶。然而,我们是否可以因为世事不堪而放弃心中对美好的向往呢?
灵魂里的那份纯真我们又是否可以轻意丢却?
沈三白把自己的答案写进了《浮生六记》,展卷之中,你的答案又是什么呢?
|
內容簡介: |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清朝王韬的妻兄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浮生六记》的残稿,只有四卷,交给当时在上海主持申报闻尊阁的王韬,以活字板刊行于1877年。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
關於作者: |
沈复,清代文学家。工诗画、散文。至今未发现有关他生平的文字记载。据其所著的《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与妻子陈芸志趣投合,情感深厚,愿意过一种布衣素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但因封建礼教的压迫和贫苦生活的磨难,理想终未实现,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妻死后,他去四川充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
內容試閱:
|
两小无猜定丝萝
原文
余幼聘金沙于氏, 八龄而夭。 娶陈氏。 陈名芸, 字淑珍, 舅氏心余先生女也。 生而颖慧, 学语时, 口授《琵琶行》, 即能成诵。 四龄失怙, 母金氏, 弟克昌, 家徒壁立。 芸既长, 娴女红, 三口仰其十指供给, 克昌从师, 修脯无缺。 一日, 于书簏中得 《 琵琶行》, 挨字而认, 始识字。 刺绣之暇, 渐通吟咏, 有 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 之句。余年十三, 随母归宁, 两小无嫌, 得见所作, 虽叹其才思隽秀, 窃恐其福泽不深, 然心注不能释, 告母曰: 若为儿择妇, 非淑姊不娶。 母亦爱其柔和, 即脱金约指缔姻焉。 此乾隆乙未七月十六日也。
译文
我年幼时, 父母做主, 与金沙于氏定下婚约。 怎奈风雨无情, 于氏女八岁时竟夭折了。 我虽叹息, 却又庆幸:若非如此, 我怎能娶到命中注定的那人?爱妻陈氏, 芳名唤作芸, 表字淑珍, 乃是我母舅陈心余先生的掌上明珠。 据家人说, 芸自幼聪颖灵秀, 牙牙学语时, 大人们口诵白乐天名篇 《 琵琶行》, 念一句, 她便能背一句。谁知造化弄人, 母舅撒手人寰, 留下四岁的芸与寡母金氏、 幼弟克昌相依为命。 彼时境况, 可谓家徒四壁, 凄凄切切。 然芸却未自怨自艾, 只待稍稍长成, 便精习女红,以其纤纤十指, 奉养母亲, 抚育幼弟, 娴淑之德, 令人钦佩。也不知是哪一日, 芸在某个寂寥角落里寻着一旧书箱,开箱翻检, 竟找出了 《琵琶行》。 于是, 她依着幼时所背的诗文, 挨字辨认, 由此识得了字。 自此, 每每刺绣闲暇之余, 芸便读诗品词, 渐渐学会了吟咏和提笔作诗, 有秋侵人影瘦, 霜染菊花肥 的妙句。我十三岁那年, 跟随母亲归乡省亲, 与芸相见, 顿生青梅竹马、 两小无猜之情愫。 我品读她的诗作, 便为其婉约才思所惊服, 然细细咀嚼内中的清冷情致, 不免忧虑她福分难长。 大约正是这一份担忧与怜爱, 让我从心底里再也放不下芸了。 于是, 我带着几分少年的倔强, 向母亲禀告道: 若母亲为孩儿选妻, 孩儿非淑姐不娶!苍天果然怜我! 那时, 母亲也十分喜爱芸的性情柔和,便笑着脱下金戒指, 交于芸的手中, 为我们定下了百年之约。 我至今仍记得, 那是乾隆四十年的七月十六日, 庭中萱草正盛, 石榴结子。赏评金约定姻 一段叫人不由自主地想起 金屋藏娇来。 青梅竹马的感情之所以美好, 恐怕是因为孩童时代的懵懂无邪。 然汉武帝懵懂时便知道以金屋来衡量婚姻, 果然不失皇家风范; 而沈三白因几行诗就种下情根, 也是他的书生本色。 虽则这两段情都是以 悲 字结束, 然三白芸姐之意远比汉武阿娇更令人唏嘘动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