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喵星语解密手册
》
售價:HK$
86.9

《
新型戏剧编剧技巧初探
》
售價:HK$
82.5

《
历代玉器收藏与鉴赏
》
售價:HK$
396.0

《
铁腕拗相王安石:北宋的改革家和变法者
》
售價:HK$
107.8

《
中国法律史学学说史(中国法学学术史丛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
售價:HK$
184.8

《
方尖碑(全2册)
》
售價:HK$
105.6

《
出土文献与汉唐法制史新论
》
售價:HK$
85.8

《
最美最美的博物书(全5册)
》
售價:HK$
160.6
|
內容簡介: |
县域中小学布局调整,作为城乡义务教育治理的重要政策工具,承载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的功能。本书提出县域中小学布局调整是嵌入中国城镇化脉络的国家治理范式价值内核的具体反映,其发展既有其内在逻辑,也受政策环境的影响与制约。
|
關於作者: |
荣利颖,1981年生,山东威海人。201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为中国人民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获管理学博士学位。同年8月任职于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现为副教授兼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政策与法律、教育管理、高等教育。
|
目錄:
|
第一章 我国县域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历史沿革
一、前布局调整时期
二、布局调整的初步探索时期(19781986年)
三、布局调整的逐步调整时期(19872000年)
四、布局调整的高潮推进时期(20012011年)
五、布局调整的理性反思时期(2012年至今)
六、我国县域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反思
第二章 中国城镇化的范式与表现形态: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政策脉络
一、自然状态下的城镇化
二、行政主导下的城镇化
三、发展主义的反思与新型城镇化
第三章 城镇化演进中的中小学布局调整
一、自然状态下的城镇化与内驱型布局调整
二、行政主导下的城镇化与外驱型布局调整
第四章 我国县域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实呈现
一、程序正义、简约治理 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中小学布局调整
二、政府统筹、财政保障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中小学布局调整
三、行政推进、目标导向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中小学布局调整
第五章 全球化时代同形异质的中小学布局调整
一、美国经济沉浮中的中小学布局调整
二、英国教育立法驱动下的中小学布局调整
三、日本人口结构变化下的中小学布局调整
四、我国台湾地区城镇化的阶段性演进与中小学布局调整
第六章 从权力本位走向权利本位: 国家治理范式、城镇化与县域中小学布局调整
一、未发轫的城镇化与简约治理:全能主义时代县域中小学 布局调整的政治意图与宏大叙事
二、行政主导的城镇化与技术治理:发展主义时代撤点并校 运动的经济理性与权利缺位
三、新型城镇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后发展主义时代县域 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权利本位与法治规约
附录1:布局调整的高潮推进时期部分地方政府发布的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文本
关于调整中小学布局结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意见的通知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辽政办发〔1999〕71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布局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闽政〔2010〕28号
关于20052007年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规划及实施意见
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晋市政办〔2005〕61号
广昌县中小学网点布局调整20042006年规划
广昌县教育局办公室 广教发〔2004〕10号
关于顺义区20062010年学校布局调整方案的通知
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 顺政发〔2005〕33号
关于2004年大足县部分中学布局调整的实施方案
重庆市大足县人民政府 足府发〔2004〕45号
关于转发平阳县2004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意见的通知
平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平政办〔2004〕94号
淄博市淄川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20042006年)
淄博市淄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淄政发〔2003〕182号
关于印发20012010年上杭县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规划的通知
龙岩市上杭县人民政府 杭政〔2002〕41号
附录2:布局调整的理性反思时期部分地方政府发布的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文本
关于进一步优化农村中小学校点布局的通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 新教发〔2012〕9号
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黔府办发〔2012〕26号
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渝办发〔2012〕281号
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意见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豫政办〔2012〕132号
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意见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内政办发〔2013〕16号
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实施意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皖政办〔2012〕62号
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实施意见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赣府厅发〔2012〕87号
关于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
|
內容試閱:
|
总体来看,我国县域中小学布局调整产生与发展的进程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一是近代以来,跌宕起伏的前布局调整时期;二是1978年至1986年,布局调整的初步探索时期;三是1987年至2000年,布局调整的逐步调整时期;四是2001年至2011年,布局调整的高潮推进时期;五是从2012年至今,布局调整的理性反思时期。
一、前布局调整时期
(一)政策出台背景
近代以前,传统的旧学教育一统天下,并依靠科举制度维系其生命力。西学东渐的浪潮以及清末新政的开启,使得现代新学制度被引入,中国教育的现代性发轫。1905年,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遂告废止,标志着中国古代官学、书院等旧学教育制度彻底覆灭,适应时代需求的以新学堂为标志的中国近代新学教育制度在中国最终取得了完全胜利,从而结束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学堂科举,新旧并行的局面。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公立学校有了较大规模的发展,教育投入有所增加,教育体制日臻完善,民国时期农村基础教育政策在政策层面上,具体且深入到最基层的行政规划区域,以便教育管理的便利与灵活;在义务教育层面上,全面且详尽至年限、课程和发展规划,以便提升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在教育宗旨上,明确且突出三民主义的国民教育宗旨,以便明确教育发展 方向和路径轨迹,国民政府竭力加强对教育的控制,政策与措施实行刚柔相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