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雀鸟与群狼的对决:扭转战局的兵棋游戏
》
售價:HK$
96.8

《
老年膳食与营养配餐 第2版
》
售價:HK$
49.5

《
中国丝绸艺术大系·广东省博物馆卷
》
售價:HK$
1078.0

《
海外中国研究·中国乐书:从战国到北宋
》
售價:HK$
162.8

《
明代赋役与白银——梁方仲著作集
》
售價:HK$
79.2

《
量子纠缠
》
售價:HK$
63.8

《
舆论(普利策奖得主、“现代新闻学之父”沃尔特·李普曼传播学经典)
》
售價:HK$
74.8

《
拥抱真实自我:内在小孩的探索和疗愈
》
售價:HK$
64.9
|
內容簡介: |
塔娜*作的《清代文学传播个案研究--屈大均诗 文集的传播与禁毁》以屈大均的文学思想为突破口, 探究其文学活动与文学理论形成与发展背后的思想动 因。本书研究的角度与创新之处即在于,以诗文集为 载体的文学思想的传播过程研究,既在传播过程的研 究中梳理其文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又能在传播过程 的特殊节点上找到影响其文学思想形成与发展。
|
關於作者: |
女,蒙古族,1984年生,内蒙古乌兰浩特人。 2002年9月—2006年7月南开大学文学院编辑出版学本科 2006年9月—2008年7月南开大学文学院传播学硕士 2008年9月—2011年7月南开大学文学院文学思想史专业博士 2008年10月—12月赴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交流学习 在学期间曾在《新闻界》《传媒》等专业期刊发表多篇文章;担任南开大学出版社外编,审读多部文学、社科类书稿;普于内蒙古日报社、台湾财团法人公共电视文化事业基金会公共电视台实习。 现就职于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要承担新闻系编辑出版学专业(数字出版方向)教学工作,讲授课程包括:编辑出版学概论、选题策划与编辑实务、书刊编辑学、期刊编辑专题、出版法规与版权贸易;研究生课程包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出版专题研究与案例分析。同时担任“数字出版实验室”负责人。 科研方向为传播思想研究,2012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蒙古族群传播思想研究》,曾两次参加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会议,并发表论文(其中《从自发到自觉:蒙古族传播思想的早期形态》为第五届会议主题发言论文)。
|
目錄:
|
序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文学传播:研究角度与创新
第二节 关于屈大均
一、清代士人对屈大均的评价
二、屈大均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屈大均的著述与传播行为
第一节 从“立功”到“立言”:屈大均“存明”著述思想的形成
一、屈大均著述道路的选择
二、屈大均著述思想的确立
三、屈大均著述思想在士人中的普遍性
第二节 从“言立”到“言传”:屈大均的著述与传播行为
一、个体传播:自编诗文集
二、社会传播:诗文集传播的多种渠道
三、二级传播媒介——序文
第三节 屈大均诗文集传播与其交游
一、屈大均与各类士人交游心态分析
二、家刻兴盛对诗文集传播的影响
第三章 屈大均诗文集跨越两朝的禁毁
第一节 清代出版状况及文化政策剖析
一、清代出版状况描述
二、清代诗文集出版状况的文化剖析
第二节 屈大均诗文集的禁毁
一、屈大均案梳理
二、屈大均案发生的契机
第三节 屈大均诗文集禁毁案件的意义
一、思想传播的威胁
二、禁书瓶颈的突破
三、“诗讽谏”传统的衰退
第四章 屈大均诗文集禁毁后的再传播
第一节 抄本
一、屈大均诗文集抄本统计
二、抄本:凝聚文化内涵的传播方式
三、抄本在禁书流传中的作用
第二节 选本
一、选录屈大均诗文作品的选本统计
二、选本的作用
第三节 重刻本
一、屈大均作品重刻本统计
二、重刻本的意义
第四节 书院本与寺庙刻本
一、书院刻书
二、寺观刻书
第五章 屈大均诗文集传播的影响
第一节 翁山诗派的形成及发展
一、翁山诗派的形成
二、翁山诗派的发展
第二节 屈大均与广东文化
一、屈大均对广东文学的影响
二、屈大均与广东文化的建构
第六章 结语:文学传播研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清代文学传播研究的可行性
二、中国古代特殊的文学传播问题
三、文学传播的批评意义
附表:屈大均诗文集流传版本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