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当代资本主义日常生活金融化研究
》
售價:HK$
140.8

《
证明的故事:从勾股定理到现代数学
》
售價:HK$
131.8

《
雀鸟与群狼的对决:扭转战局的兵棋游戏
》
售價:HK$
96.8

《
老年膳食与营养配餐 第2版
》
售價:HK$
49.5

《
中国丝绸艺术大系·广东省博物馆卷
》
售價:HK$
1078.0

《
海外中国研究·中国乐书:从战国到北宋
》
售價:HK$
162.8

《
明代赋役与白银——梁方仲著作集
》
售價:HK$
79.2

《
量子纠缠
》
售價:HK$
63.8
|
編輯推薦: |
以后现代为背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
|
內容簡介: |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全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我国的大学教育以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必然在这种影响中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该书在论述了后现代背景的内涵、特征的基础上对后现代主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对后现代主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给予了深入研究,最后,提出出应对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具体措施,以期能够在后现代背景下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的质量。
|
關於作者: |
王新举,男,法学博士,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现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科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获得北京市属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项目1 项、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项目1项。曾在《求实》、《求是学刊》、《广东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30余篇论文。参编教材多部,参与多项课题研究。
|
目錄:
|
目录后现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章现代、后现代与后现代背景1第一节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内涵1一、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内涵之辨1二、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相关概念解读6第二节后现代与现代的关系9一、后现代与现代的关系9二、后现代在解构中的建构13第三节后现代背景的特征16一、思想观念的后现代转向17二、文化内涵和形式的后现代转向18三、思维方法的后现代转向22第二章后现代背景下的大学教育27第一节当代大学的转变27一、功利化教育目的观的形成27二、文凭的贬值与就业的不确定性29三、大学的社会化和虚拟化趋势30四、学校、教师与学生关系的疏离化倾向33第二节后现代大学的来临34一、多元化的价值体系35二、碎片化的学习时空37三、被削弱的知识垄断39第三节后现代背景下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41一、政治教育目的论与去行政化趋势41二、统一性与多样性诉求的博弈43三、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45第三章后现代背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51第一节后现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师51一、教师知识结构面临转型52二、教师的地位受到影响53三、教师的学术权威受到挑战54四、教师的职业发展面临困境56第二节后现代背景下大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58一、后现代背景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影响59二、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评价96第三节后现代主义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影响102一、后现代主义的教学观102二、后现代主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110第四章后现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118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统一性和多样性教育模式的转变118一、统一性与多样性教育模式的内涵118二、后现代对当代统一性教育模式的解构119三、后现代视野下多样性教育模式的建构123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教育模式的转变126一、后现代主义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解构127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129三、后现代主义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建构132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静态和动态教育模式的转变136一、思想政治教育静态和动态教育模式的内涵136二、后现代主义对思想政治静态教育模式的解构139三、后现代主义视野下动态教育模式的建构144第四节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启示150一、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后现代诠释151二、后现代视野中的资本主义文化逻辑154三、后资本主义时代文化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158第五节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163一、现代主义的课程观163二、后现代主义的课程观167三、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思想政治课程的解构181四、后现代视野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构194第五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后现代背景的应对216第一节应对的指导思想和原则216一、坚持为最广大人民利益而服务的原则216二、秉承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和继承精神217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下的多元并存218四、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结合219第二节应对时应当处理的几组关系224一、处理好一元化与多元化的关系224二、处理好软教育与硬教育的关系226三、处理好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的关系229四、处理好批判性与建构性的关系231第三节应对的具体措施233一、防止解构马克思主义的图谋,扭转僵化诠释马克思主义的倾向234二、根据环境变化适时调整与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236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化后现代发展趋势240四、推进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242参考文献246中文部分246英文部分249
|
內容試閱:
|
就后现代性的实质内容方面,它拒斥理性、知识、意义、真理、客观性、同一性、稳定性和因果性,这些特征不同于现代性。但是它的解构内容又离不开现代性内容,即当它只体现出对现代性的拒斥时它是无意义的,当它作为现代性批判,给以现代性发展极端理念的反思和建构性建议,又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思维方式,显示其巨大的借鉴意义和价值,所以,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的。所以,融合说也许更具有启发意义,历史时期的现代与后现代,不过表明了在某一个历史时期中,某一种实践模式占主导地位,而绝不是说另一种实践模式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完全不存在。即使是把现代与后现代看作两个相继出现的历史时期,也应认为它们之间是连续的、不间断的关系。基于此,对于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二者的关系,探讨二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