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媳婦,也是別人家的掌上明珠:從「好媳婦病」中徹底痊癒、覺醒的逆媳養成記
》
售價:HK$
95.0

《
漢語語音發展史:歷史語言學的理論與實踐
》
售價:HK$
201.9

《
物聯網實戰:使用樹莓派/Arduino/ESP8266 NodeMCU/Python/Node-RED打造安全監控系統
》
售價:HK$
148.4

《
日本歷史人物:大河劇中的幕末.戰國
》
售價:HK$
107.7

《
100張改變世界的經典照片:人類歷史上的重要時刻
》
售價:HK$
474.7

《
極夜行:1872小時的黑暗永凍,與自己對話的旅程。
》
售價:HK$
106.9

《
明清以降的宗教城市與啟蒙
》
售價:HK$
172.2

《
管理的本質:迎戰複雜與變局的高績效之道,打造每個人都能實踐的核心能力
》
售價:HK$
163.3
|
內容簡介: |
作者鑽研陶淵明的畢生功力在本書中完整展現。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以翔實的時地、事蹟考證為依據,
對陶詩內容與藝術表現展開深入、獨到的分析。
陶淵明其人其詩,研習愈久,愈覺其人格之高度、情感之純度、思想之厚度以及視野之廣度等,有「鑽之彌堅」、「仰之彌高」之歎。其詩文藝術之簡練高妙、深厚多采,又令人有難以盡言盡意之感。本書以為陶淵明人與詩文,互為體用。以人為體,則詩文為用,體在用中,由用見體;以詩文為體,則人為用,體在用中,由用明體。
全書係從舊作中選出十三篇,外加附錄一篇。前三篇以人為體,分別自其儒者襟抱、史學視野以及重會意而不求甚解的讀書要訣,勾勒其人之獨立精神風貌。第四篇以後以詩文為體,分別從宦遊、交遊、詠史、擬古、飲酒、止酒、雜詩等類別詩篇及〈桃花源記并詩〉中,去感發其平實而豐富的心靈世界,以及既能融七彩於一白又能散一白為七彩的詩文藝術風格。附錄一篇為半世紀前少作,絕版已久,偶有人問及,乃附書末,以省尋索之勞。
|
關於作者: |
齊益壽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曾任臺大中文系教授、系主任,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者,香港中文大學高級講師。退休後改聘臺大兼任教授,並在世新大學先後擔任客座教授及兼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六朝文學、文學批評。六朝文學以陶淵明研究為重心,出版《陶淵明的政治立場與政治理想》及論文二十餘篇。文學批評在古代方面以《文心雕龍》、《文賦》、《文選》之比較研究為主;在現代方面則側重於臺灣鄉土文學之評論,臺靜農先生學術藝文研究,葉嘉瑩先生詩詞學研究等,已發表論文二十餘篇。
|
目錄:
|
錢序
自序
壹、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析論
一、前言
二、好讀何書
三、何謂「甚解」
四、「會意」舉隅
五、結語
貳、試論陶淵明的史才與史識
一、前言
二、陶淵明的史才
三、陶淵明的史識
四、結語:陶淵明的史識與父系母系的家風家學
參、陶淵明的儒者襟抱與獨立精神
一、前言
二、陶淵明的儒者襟抱
三、陶淵明的獨立精神
四、結語
肆、陶淵明的宦遊詩
一、前言
二、八首宦遊詩的寫作年代
三、所仕對象及仕宦態度
四、八首宦遊詩析評
五、結語
伍、多重「對話」與「讀者」反應──陶淵明三首「以史為體」的詠史詩探微
一、前言:詠史詩的再認識
二、陶淵明〈詠三良〉詩
三、陶淵明〈詠荊軻〉詩
四、陶淵明〈詠二疏〉詩
五、結語
陸、試論「潯陽三隱」──陶淵明三首交遊詩探析
一、前言
二、陶淵明與劉遺民
三、陶淵明與周續之
四、結語:殊聲合響,異翮同飛
柒、從析疑賦詩到語默殊勢──試論陶淵明移居南村後的交遊及交遊詩
一、前言
二、移居南村時間之商榷
三、移居南村後的交遊詩類型
四、結語
捌、陶淵明〈飲酒〉詩三問
一、前言
二、〈飲酒〉詩應否視同雜詩
三、〈飲酒〉詩何以反覆言出處?
四、〈飲酒〉詩何以反覆說道理?
五、結語
玖、善戲謔兮,不為虐兮──陶淵明〈止酒〉詩析疑
一、前言
二、「將止扶桑涘」、「清顏止宿容」二句的解讀
三、〈止酒〉詩的結構及各句「止」義
四、〈止酒〉詩作為俳諧體的藝術成就
五、結語
拾、傷老悲志中的省思──陶淵明〈雜詩〉前八首析論
一、前言
二、主題與結構
三、傷老情懷的生活背景
四、悲志情懷的探索
五、意境風格及人生啟示
六、結語
拾壹、風華清靡與慷慨悲憫──陶淵明〈擬古〉詩九首之解讀
一、前言
二、〈擬古〉詩九首的結構、章法及修辭
三、從修辭策略看〈擬古〉九首的內容旨趣及寫作背景
四、〈擬古〉九首是否真有所擬
五、風華清靡與慷慨悲憫
六、結語
拾貳、〈桃花源記并詩〉管窺
一、前言
二、〈桃花源記并詩〉與武陵蠻族
三、〈桃花源記并詩〉與射鹿蠻人的傳說
四、晉太元中的痛苦現實
五、〈桃花源記并詩〉與無君思想
六、結語
拾參、蕭統評陶與《文選》選陶
一、前言
二、蕭統評陶的解讀
三、《文選》選陶的解析
四、蕭統的文體及其選文的尺度
五、結語
附錄:陶淵明的政治立場與政治理想
一、兩派看法的鳥瞰
二、徹底的晉室忠臣這一派看法的檢討與批評
三、陶淵明的政治立場
四、沖虛超越置身於晉宋之外這一派看法的批評
五、陶淵明的政治理想
六、結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