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理由至上
》
售價:HK$
129.8

《
千秋堂丛书003:南渡之君——宋高宗的踌躇与抉择
》
售價:HK$
96.8

《
中国丝绸艺术大系·中国丝绸博物馆卷(明清)
》
售價:HK$
1078.0

《
为学习而设计:以任务驱动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
售價:HK$
74.8

《
近三十年新中国史研究前沿问题
》
售價:HK$
107.8

《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
售價:HK$
96.8

《
纯粹·破壁与神游
》
售價:HK$
90.2

《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新版)
》
售價:HK$
96.8
|
編輯推薦: |
本书紧紧围绕着创新型国家建设这一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论述,观点正确,论据充分,分析严谨,条理清晰,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內容簡介: |
本书在介绍创新型国家的概念及分析建设创新型国家重要性的前提下,深入研究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相关理论,对我国当前所处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阶段进行正确评价,并与发达国家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路径。
|
關於作者: |
张晓凤,女,1977年出生,河北唐山人,中共党员,硕士,现任教于河北联合大学。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余篇,参编学术著作3部,主持及参与市厅级课题5项、省级课题3项。
|
目錄:
|
**章 创新型国家建设及相关理论述评…………………………… 1
**节 创新型国家及创新型国家建设综述……………………………… 1
第二节 创新及创新理论…………………………………………………… 5
第三节 创新系统理论…………………………………………………… 10
第四节 创新集群理论…………………………………………………… 19
第二章 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国际比较………………………………… 22
**节 美国创新型国家建设…………………………………………… 22
第二节 日本创新型国家建设…………………………………………… 35
第三节 芬兰创新型国家建设…………………………………………… 43
第三章 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评价研究………………………………… 52
**节 世界竞争力年鉴………………………………………………… 52
第二节 全球竞争力报告………………………………………………… 56
第三节 欧洲创新记分牌、创新联盟记分牌和全球创新记分牌……… 62
第四节 全球创新指数报告……………………………………………… 64
第五节 国家创新指数报告……………………………………………… 66
第六节 中国在各主要评价报告中的结果分析………………………… 68
1
第四章 创新型政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良好环境…………… 72
**节 典型创新型国家的特征分析…………………………………… 72
第二节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准确确定并动态调整战略产业………… 81
第三节 政府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角色类型分析…………………… 84
第五章 创新型城市是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的重要基石……… 88
**节 创新型城市建设概述…………………………………………… 88
第二节 河北省创新型城市建设评价与对策研究……………………… 93
第三节 唐山市绿色港口与创新型城市互动发展研究………………… 97
第四节 石家庄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评价与对策研究…………………… 114
第六章 创新型企业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
主体和关键突破点…………………………………………… 121
**节 创新型企业的内涵和特征……………………………………… 122
第二节 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因素分析………………………………… 127
第三节 国内外典型的创新型企业分析………………………………… 130
第四节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路径选择………………………………… 155
第五节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165
第七章 培育创新文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 171
**节 创新文化及与建设创新型国家之间的关系…………………… 171
第二节 企业创新文化建设……………………………………………… 178
第三节 区域创新文化建设……………………………………………… 183
第四节 城市创新文化建设……………………………………………… 192
第五节 大学创新文化建设……………………………………………… 194
第六节 发展创新文化助推创新型国家建设………………………… 199
2
创新型国家建设理论与路径研究
第八章 创新型大学和科研机构为创新型国家
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205
**节 建立创新型大学………………………………………………… 205
第二节 建立创新型科研机构…………………………………………… 229
参考文献…………………………………………………………………… 234
索 引……………………………………………………………………… 239
3
目 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