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历十八年之风起辽东
》
售價:HK$
85.8

《
实战ANSYS Icepak电子热设计
》
售價:HK$
97.9

《
水库式经营
》
售價:HK$
61.6

《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
售價:HK$
57.8

《
进入全球公共视域的清帝国:欧洲文献里的中国邸报
》
售價:HK$
139.2

《
微积分学教程(第二卷)(第8版)
》
售價:HK$
116.8

《
16至20世纪知识史中的流亡者与客居者
》
售價:HK$
103.8

《
家庭经济学:用经济学视角解读家庭关系(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S. 贝克尔全新力作)
》
售價:HK$
81.4
|
編輯推薦: |
适读人群 :4-10岁
《千字文弟子规》从成书至今已跨越了一千五百多年的时空,随着历史与文化的变迁,其中的一些内容,现在读起来难免晦涩难懂。为了帮助小读者们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我们精心挑选了经典小故事,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出来,让小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领悟善良正直、团结友爱、勇于担当、勤劳刻苦等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美绘注音版*成语故事(精装)
美绘注音版*千字文·弟子规(精装)
美绘注音版*三字经·百家姓(精装)
美绘注音版*唐诗三百首·古诗词三百首(精装)
美绘注音版国学启蒙(套装精装)
|
內容簡介: |
南朝时,梁武帝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从王羲之书法中选取1000个字,编纂成文,叫做《千字文》。全文共有250句,通篇用韵,行文流畅,内容丰富,巧妙地勾勒出了中国文化史的基本轮廓。《千字文》在中国古代的启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它那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使得众多启蒙读物都无法望其项背。如今,《千字文》译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意大利文版等,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了一篇《训蒙文》,教导弟子为人处世的规范。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将其改名为《弟子规》。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准则规范。《弟子规》是清代后期广为流传的启蒙读物,其影响之大,读诵之广。
|
目錄:
|
千字文
女娲补天………………………… 2
瓜熟的时候……………………… 4
和氏献璧………………………… 6
巨阙鱼肠剑……………………… 8
望洋兴叹………………………… 10
尧舜禅让………………………… 11
武王伐纣………………………… 12
商汤求雨………………………… 14
断肠猿…………………………… 15
范宣自惜………………………… 17
周处自新………………………… 19
曾子杀猪………………………… 21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23
卖油翁…………………………… 25
多行不义必自毙………………… 27
范承谟忠君赴死………………… 28
涌泉跃鲤………………………… 31
谢安处变不惊…………………… 33
任末好学勤记…………………… 35
甘棠遗爱………………………… 37
梁鸿与孟光……………………… 39
岳母教子………………………… 40
司马光爱兄……………………… 43
嗟来之食………………………… 45
好鹤亡国………………………… 47
李密拒仕………………………… 48
九都洛阳………………………… 50
唐太宗与凌烟阁………………… 51
师旷撞晋平公…………………… 53
承明殿废刘贺…………………… 54
钟繇掘墓偷艺…………………… 56
霍去病拒豪宅…………………… 58
隋炀帝巡游……………………… 60
伊尹辅政………………………… 62
周公吐哺………………………… 64
武丁梦得傅说…………………… 66
唇亡齿寒………………………… 68
萧何举荐韩信…………………… 70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71
孟姜女哭长城…………………… 74
洞庭湖畔龙凤呈祥的传说……… 75
重耳受土………………………… 77
齐威王行赏罚…………………… 78
取之有道………………………… 80
逆耳忠言………………………… 82
专横跋扈的将军………………… 84
功成身退………………………… 86
唐太宗以古为镜………………… 87
梧桐树与凤凰的传说…………… 90
鲲鹏与麻雀……………………… 92
耽读玩市………………………… 94
陶渊明结缘山野………………… 96
覆水难收………………………… 98
凿壁偷光…………………………100
兰亭集会…………………………102
清明节的由来……………………104
奔马杀犬…………………………106
宗悫捕盗…………………………108
蔡伦造纸…………………………110
张衡与地动仪………………… 111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113
冯谖焚契…………………………115
周总理的礼仪风范………………116
巧骂叛臣…………………………117
弟子规
季布一诺千金……………………124
隔篱偷学…………………………126
哭竹生笋…………………………128
韩伯愈之哭………………………130
扇枕温席…………………………132
聂政养母…………………………133
韦家训子…………………………135
李母退米…………………………136
子路背米…………………………138
连累母亲的董卓……………… 141
卧冰求鲤…………………………143
孙元觉劝父………………………144
芦衣顺母…………………………145
亲尝汤药…………………………147
闻雷泣墓…………………………148
刻木事亲…………………………149
兄弟折箭…………………………151
公艺百忍…………………………152
孔融让梨…………………………154
代人奉母…………………………155
车夫改错…………………………157
张良纳履…………………………159
玄奘起立奉慈训…………………160
王生结袜…………………………161
田文巧劝父………………………164
曾子避席…………………………166
孙晷敬叔…………………………167
闻鸡起舞…………………………169
不修边幅的王安石………………170
子路正冠而死……………………171
风度典范张九龄…………………173
布衣范缜…………………………175
嵇康与《养生论》………………176
刘伶病酒…………………………178
风度不凡的卢绚…………………179
原壤气走孔子……………………180
朱元璋的穷朋友…………………182
杨震拒金…………………………183
徐文靖改错不畏难…………… 184
旅獒…………………………… 186
孟子休妻……………………… 188
宝玉扣门……………………… 190
许衡义不食梨………………… 192
宋濂借书……………………… 193
诚实的晏殊…………………… 194
妙语救人……………………… 196
服子访友……………………… 197
自作聪明的苏学士…………… 198
赵柔卖铧……………………… 200
裴楷刀下救人………………… 201
管宁割席……………………… 203
见贤思齐……………………… 204
得民心者得天下……………… 206
孔子拜师……………………… 208
俭朴的晏婴…………………… 209
好谀亡国……………………… 211
闻过则喜的左雄……………… 214
割发代首……………………… 216
勇于改过的吕端……………… 217
孙叔敖杀两头蛇……………… 219
晏子使楚……………………… 220
说大话的王昭远……………… 221
祁黄羊去私…………………… 223
不弃糟糠……………………… 224
不合时宜的劝说……………… 225
长者刘宽……………………… 227
贺知章金龟换酒……………… 228
灌夫骂座……………………… 229
崔瞻与李概…………………… 232
管鲍之交……………………… 233
李离过听自刑………………… 236
宽容化世仇…………………… 237
吴起爱护士兵………………… 239
负荆请罪……………………… 240
王烈与偷牛贼………………… 244
不卑不亢的谢览……………… 245
孟母三迁……………………… 246
被饿死的一代霸主…………… 248
纸上谈兵……………………… 250
刮目相看……………………… 251
王瞻读书……………………… 253
赵普读《论语》……………… 255
王冕学画……………………… 256
宋濂冒雪访师………………… 258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259
吴同盖房……………………… 261
陆倕补《汉书》……………… 262
韦编三绝……………………… 263
康熙读书……………………… 264
学无止境的贾思伯…………… 266
|
內容試閱:
|
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辛苦劳动和聪明智慧的结晶。它有效地阻挡了匈奴人南下侵扰,保护了长城以南汉民族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当时生产力和生产技术水平十分低下,兴建这样大型的程,对于劳动人民来说无疑是一场大灾难。几十万修筑长城的青壮年男子,每日挣扎在死亡线上。他们的父母妻儿生活失去保证,精神也受到严重摧残。正是出于对长城役夫的同情和对秦朝暴政指责,民间逐渐形成了“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传说书生万喜良为了逃避官府的徭役f(yáoyì)征发,四处躲藏。有一天,他逃到了孟家,善良的孟姜女和她的父母把他藏了起来。两位老很喜欢万喜良,就把孟姜女许配给他做了妻子。新婚不几天,万喜良就被官府征发去修长城了。孟姜女苦苦地等待丈夫归来,几年过去了,却没有一点消息。深秋季节,北风四起,芦花泛白,气一天比一天冷。孟姜女想丈夫远在北方,一定十分寒冷,于是亲手缝制好寒衣,启程上路,寻找修筑长城的万喜良。孟姜女跋山涉水(báshānshèshuǐ),风餐露宿,经历了千辛万苦,才来到了长城脚下。她沿着望不到头的长城寻找,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丈夫。后来,修长城的民工告诉她,万喜良已经死了,为修长城而累死的人很多,他们的尸骨都被埋进了城墙里。听到这个消息,孟姜女伤心地痛哭起来,只哭得阴风怒号,日月无光。不知哭了多久,忽听得天摇地动,一声巨响,长城崩塌了八百里。千百年来,这个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它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封建暴政的痛恨,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