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历史文本的文化间交织:中国上古历史及其欧洲书写(论衡系列)
》
售價:HK$
118.8

《
1688:第一次现代革命(革命不是新制度推翻旧制度,而是两条现代化道路的殊死斗争!屡获大奖,了解光荣革命可以只看这一本)
》
售價:HK$
217.8

《
东方小熊日本幼儿园思维训练 听力专注力(4册)
》
售價:HK$
88.0

《
粤港澳大湾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
》
售價:HK$
107.8

《
她们登上了太空:第一批NASA女性宇航员成长纪实
》
售價:HK$
107.8

《
当代资本主义日常生活金融化研究
》
售價:HK$
140.8

《
证明的故事:从勾股定理到现代数学
》
售價:HK$
131.8

《
雀鸟与群狼的对决:扭转战局的兵棋游戏
》
售價:HK$
96.8
|
編輯推薦: |
基层政府作为我国各级政府的底层政府,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书以2008年汶川地震震中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为例,围绕基层政府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分析。
本书共包括六个章节:
第一章 服务型政府理论概述与政府在灾害应急管理中的角色;
第二章
映秀镇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制与措施;
第三章 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进行灾害应急管理;
第四章
高校主导的社会工作组织与政府合作进行灾害应急管理;
第五章 灾区基层干部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工作介入模式探析。
|
內容簡介: |
本书基于香港理工大学四川灾害社会心理工作项目在“5·12”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映秀镇的实践和研究,探讨了我国基层政府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机制以及社会工作在灾害应急管理中的角色和功能,并提出了社会工作组织或项目作为政府的补充力量,参与灾害应急管理的策略和具体措施。书中从多个层面分析了我国基层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的现状,强调了社会工作以其理念与专业性具有介入灾害管理的优势和必要性。
|
關於作者: |
崔珂,香港理工大学“四川灾害社会心理工作项目”研究员,初级社工师。2009年获中国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士学位,2014年获英国杜伦大学Durham University应用社会科学系社会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阶层流动、灾害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学研究方法等。
沈文伟,男,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副教授,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国减灾署合作项目总监。l991年获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学与社会科学学院荣誉学士学位;1997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学院硕士学位;2005年获香港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青少年吸毒、网瘾、家庭治疗、实务等。曾任教于香港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曾任新加坡关怀中心总干事。热衷为中国内地、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等地机构提供咨询及员工帮助训练。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与四川几所院校合作“四川灾害社会心理工作项目”,长期积极探索中国灾害社会心理工作模式。多次受邀在香港及新加坡等地主持研讨会,参加电台和电视访问节目等。
|
目錄:
|
**章 政府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的角色和职能
简介/001
一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定义/002
二 政府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的职责/003
三 近年来我国政府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现状/006
四 国(境)外灾害应急管理的典型经验/020
五 对我国政府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的借鉴意义/029
六 本章小结/031
参考文献/031
第二章 基层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研究——以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为例
简介/036
一 地方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现状/038
二 基层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现状/040
三 研究案例——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043
四 研究问题/044
五 研究方法/045
六 基层政府应对自然灾害能力现状/045
七 基层政府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057
八 本章小结/063
参考文献/064
第三章 灾区基层干部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工作介入模式探析
简介/067
一 我国灾区基层干部心理健康状况/069
二 灾区基层干部对心理支持的需求/076
三 社会工作介入灾区基层干部心理/078
四 社工介入灾区基层干部社会心理问题的对策建议/089
五 本章小结/095
参考文献/096
第四章 社会工作组织与政府合作进行灾害应急管理
简介/102
一 社会工作参与灾害应急管理的必要性/102
二 我国现阶段社会工作组织与政府合作参与灾害应急管理的成效1/08
三 我国社会工作组织与政府合作进行灾害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12
四 社会工作组织与政府合作进行灾害应急管理的策略/116
五 本章小结/122
参考文献/123
第五章 高校主导的社会工作组织与政府合作进行灾害应急管理
——以香港理工大学四川灾害社会心理工作项目在映秀镇的实践为例
简介/128
一 项目介绍/128
二 香港理工大学四川灾害社会心理工作项目在救灾、防灾、减灾服务中与政府
的合作经验/132
三 本章小结/162
参考文献/164
鸣 谢/1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