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从黑船来航到开罗会议:近代日本外交历程
》
售價:HK$
140.8

《
论美国(附赠解读手册)
》
售價:HK$
140.8

《
熬通宵也要读完的中国史
》
售價:HK$
74.8

《
无人机飞行原理与气象环境(第2版)
》
售價:HK$
31.9

《
理解性别差距:美国女性经济史
》
售價:HK$
90.2

《
艺术哲学
》
售價:HK$
96.8

《
从助理到合伙人-青年律师业务进阶指南
》
售價:HK$
74.8

《
明清白话文献与吴语语法
》
售價:HK$
217.8
|
編輯推薦: |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高校等土建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土建类工程技术人员、施工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根据项目化教学要求进行编写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系列教材之一。全书共分为9个项目:土的性质及土方开挖方案识读,土中应力和地基变形的计算,土抗剪强度与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浅基础的施工图识读、设计及施工,桩基础的施工图识读、设计及施工,地基处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识读,重力式挡土墙与基坑支护及土工试验等学习项目,并附有相关的设计实例与实际施工图。为方便读者学习,本书的每个项目还有学习目标及精选的项目训练题。
|
目錄:
|
项目1 土的性质及土方开挖方案识读
1.1 土与地基
1.2 土的成因和组成
1.3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和物理状态指标
1.4 地基岩土的工程分类
1.5 地基持力层选择
1.6 某公司办公室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项目2 土中应力和地基变形的计算
2.1 土中应力和变形、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的概念
2.2 土中自重应力计算
2.3 基底压力、基底附加应力和土中附加应力
2.4 土的压缩性和土的压缩性指标
2.5 地基*终沉降量计算
2.6 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
2.7 地基变形特征与建筑物沉降观测
项目3 土的抗剪强度与地基承载力的计算
3.1 土的抗剪强度
3.2 抗剪强度库仑定律
3.3 抗剪强度指标的测定方法以及抗剪强度指标的选用
3.4 地基承载力的理论计算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项目4 浅基础的施工图识读、设计及施工
4.1 浅基础的类型
4.2 基础设计的要求与步骤
4.3 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4.4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4.5 基础施工图识
4.6 无筋扩展基础设计
4.7 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4.8 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实例
4.9 独立基础施工方案
项目5 桩基础的施工图识读、设计及施工
5.1 桩基础
5.2 桩的承载力
5.3 桩基础设计
5.4 桩承台设计
5.5 桩身结构设计
5.6 桩基础施工图识读
5.7 桩基础长度设计实例
5.8 人工挖孔桩基础施工方案
项目6 地基处理
6.1 地基处理的概念
6.2 地基处理的分类
6.3 地基处理方案实例
6.4 某建筑地基处理方案的实例对比
项目7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识读
7.1 工程地质概述
7.2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和任务
7.3 工程地质勘探方法
7.4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7.5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实例
项目8 重力式挡土墙与基坑支护
8.1 土压力概述
8.2 土压力计算
8.3 挡土墙设计
8.4 挡土墙设计实例
8.5 土坡稳定分析
8.6 基坑支护工程
8.7 基坑支护结构选型实例
8.8 基坑支护施工方案
项目9 土工试验
9.1 土的含水量试验
9.2 土的密度试验
9.3 土粒相对密度试验
9.4 塑限、液限联合测定试验
9.5 标准固结(压缩)试验
9.6 直接剪切试验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6)浇筑混凝土
①每次浇筑混凝土前1.5 h左右,由土建工长或混凝土工长填写“混凝土浇筑申请书”,一式3份,施工技术负责人签字后,土建工长留一份,交试验员一份,资料员留一份归档。
②试验员依据“混凝土浇筑申请书”填写有关资料,测砂石含水率,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材料用量,换算每盘的材料用量,写配合比板,经施工技术负责人校核后,挂在搅拌机旁醒目处。
③材料用量、投放:水、水泥、外加剂、掺和料的计量误差为±2%,砂石料的计量误差为±3%。
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外加剂粉剂→掺和料→砂子→水→外加剂。
④搅拌时间(自落式搅拌机):不掺外加剂时不少于120 s,掺外加剂时不少于150 s。
⑤当一个配合比**次使用时,应由施工技术负责人主持,做混凝土开盘鉴定。如果混凝土和易性不好,可以在维持水灰比不变的前提下,适当调整砂子、水及水泥量,至和易性良好为止。
⑥混凝土应分层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一般不超过2 h。为保证钢筋位置正确,先浇一层5~10 cm厚混凝土固定钢筋。台阶型基础每一台阶高度整体浇捣,每浇完一层台阶停顿0.5 h待其下沉,再浇上一层。分层下料,每层厚度为振动棒的有效振动长度。防止由于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根部砂浆涌出等原因造成蜂窝、麻面或孔洞。
⑦浇筑条形基础时,先浇20~30 cm厚混凝土,将毛石以8~10 cm的间距摆放好,不能靠近模板;再打20~30 cm厚的混凝土,并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往上浇筑。以此类推,在施工缝位置,毛石留一半露出表面。
⑧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比较大的混凝土,使用平板振捣器振捣一遍,然后用杆刮平,再用木抹子搓平。收面前必须校核混凝土表面标高,不符合要求处立即整改。
⑨浇筑混凝土时,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螺栓、预留孔洞和管有无走动情况,一经发现有变形、走动或位移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修整和加固模板,然后再继续浇筑。
⑩已浇筑完的混凝土,应在12 h左右覆盖和浇水。一般常温养护不得少于7 d,特种混凝土养护不得少于14 d。养护设专人检查落实,防止由于养护不及时,造成混凝土表面裂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