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数据导论(第2版)
》
售價:HK$
75.9

《
帝国时代
》
售價:HK$
206.8

《
现象学的心灵(第三版)(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扎哈维系列)
》
售價:HK$
107.8

《
近世通儒——纪念沈曾植逝世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售價:HK$
184.8

《
光速声波物理学. 1、2、3
》
售價:HK$
494.9

《
天下之极:世界枢纽观念的古今之变
》
售價:HK$
96.8

《
认识现代社会之真相:杨照讲马克斯·韦伯
》
售價:HK$
94.6

《
“义与制不相遗”:蒙文通与近代学界
》
售價:HK$
107.8
|
編輯推薦: |
手稿本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因为于漪老师有风骨的文字,又具有了艺术价值。阅读手稿本,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于漪老师当时写作的手迹和心迹,因此具有一种现场感;手稿的墨色深浅不一,颜色各异,因此又有一种岁月洗礼的历史感;手稿字迹遒劲,绝少涂改,这让我们联想起于漪老师的人格精神,所以又有一种亲切感和亲近感。另外,在出版的过程中,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设计,从用纸选择到装订形式都经过了反复讨论,力求为手稿珍藏本配上*合适的形式。
|
內容簡介: |
《岁月如歌》在印刷本的基础上推出了全新的手稿珍藏本。书中记录了于漪老师求学、教书、做校长、提携后辈、回报社会的心路历程。漫漫岁月,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播种也有收获,于漪老师将其演绎成了一首动人的歌。透过有骨有格的字迹、诚挚流畅的文气,我们看到了于漪老师对语文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看到了她深厚的语文学养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看到了她对学生真挚无私的爱和人格魅力。这是一代名师的风采,一位教育家的情怀。
|
關於作者: |
于漪,1929年生,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首批特级教师,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上海市第七、第八、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10年被评为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2011年因杰出校友荣获复旦大学校长奖。于漪老师一直致力于把语言学习、人格培育、情感熏陶和思维锻炼融合在一起,将教书与育人,传道与授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语文教师作出了榜样。六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于漪老师一直勤勤恳恳,无私奉献。虽然如今已年过八旬,但于漪老师依然去学校,去青年教师培养基地参加各项活动,和学生交流,为教师指导,热心地躬耕于教育事业。“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于漪老师的这句名言感染了无数语文教师。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等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
目錄:
|
奋斗才能生存
幼小心灵的震动
求学的艰辛与欢乐
永恒的怀念
初遭疾病的磨难
“放卫星”的闹剧
“门”在哪儿
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
把握驾驭课堂的主宰
用语言“粘”住学生
飞来的“机遇”
灵魂洗礼
拷问感情与责任
我也是学生
意外的惊喜,清醒的定位
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
多彩活动催我长
人民代表为人民
校长应努力成为教育家
读书之乐乐天穷
一辈子学做教师
|
內容試閱:
|
一辈子学做教师
人们说中国先贤最喜欢“照镜子”,用于自我反省。相传春秋时期卫国大夫遽伯玉,孔子在卫国时曾住在他家,他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对一生的思想行为作了深刻的反省。也有人日日反省的,《论语》第一章中就讲道:“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反省了自己的待人接物和学习。宋代大史学家司马光说:“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不可对人言者耳。”可见他为人诚信本色,能获得当时天下人敬信。
古人反思的内容以为人诚意与否最多。《大学》中讲到诚意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清代的曾国藩也很讲究修养,他说:“所谓诚意者,即其所知而力行之,是不欺也。”不是讲讲算数,而是要真正做到。人们常说“自欺欺人”,如果以认真的理学家所要求的,凡一言一行都得考虑到最初动机的话,人们就会发现往往“自欺”比“欺人”还要多。因此又提出了要“慎独”,做人须人前人后、里里外外一样,“表里俱澄澈”,来不得半点虚假,这确实不容易。
刚出生的幼儿是不自欺欺人的,肚子饿了就哭,吃饱了不哭,要睡就睡,要玩就玩,真是一片天机。因此,人们说人生有“诚”的潜在倾向,“不诚”乃是后天的事。由此可见,诚意的修养又是何等重要。中国人一向重家教,教人好好做人。我因从事教育工作,也喜欢看看家教之类的书。
早年,我很喜欢看《板桥家书》,这是郑板桥这位大画家教子弟的书。薄薄一本,很有意思。家书写得忠厚悱恻,世故人情,体贴入微,读起来很感动人。郑板桥在外面做官,他的儿子在老家由他的弟弟教养。家书是写给他弟弟的,他在信中强调教育子弟“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教育子弟要关怀劳动人民和穷苦亲友,时时周济帮助他们。他在《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中引了“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耘苗日正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四首悯农诗,教他弟弟以诗教育他的儿子,说:“又有五言绝句四首,小儿顺口好读,令吾儿且读且唱,月下坐门槛上,唱与二太太、两母亲、叔叔、婶娘听,便好骗果子吃也。”教育子弟,用心良苦,然而在不经意中一个“骗”字让理学家看来似乎多少走了样。《曾国藩家书》是教育子弟的名作,他在书里提到当时的一位名人倭仁。倭仁,字艮峰,理学大师,曾国藩与他讲求宋代儒家之学,很敬佩他。《家书》中说:“倭艮峰先生则诚意工夫极严,每日有日课册,一日之中一念之差,一事之先,一言一默皆笔之于书。”曾国藩后来也学他做了,“余自十月初一日起,亦照艮峰样,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之于册,以便触目克治”。他的反思十分严谨,一言一行要求都很严格,不会如郑板桥的不经意随便用一个“骗”字。
加强思想修养,检点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做一个至诚光明磊落的人,待人以心见心,处事开诚布公,对我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校长工作,是有很大帮助的。
……
就语文教育而言,过去也走过一些弯路:强调思想教育时,往往把语文课上成思想政治课;强调工具性,强调知识,又重术轻人,忽视了人的道德、情操、人格的培养。为此,我孜孜矻矻,上下求索,左右对照,不断敲打自己,不断反思、改进。力求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追风,不沽名钓誉,不乱提口号,不拾别人牙慧壮自己的声势,坚持教文育人的方向,在培养与提高学生理解与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过程中,撒播做人的良种,熏陶感染,春风化雨。
岁月如歌,往事依依,留下的痕迹有浓有淡,有深有浅,有伤痕有欢乐,有失落有收获,但更多的是教育征程中自己的不足与遗憾,每想到此,总对学生心怀愧疚。自问当时确实尽了力也尽了心,可悲在就那么点认识水平,那么点业务水平,那么点文化底蕴,用不出力气。教育事业真正是遗憾的事业,教师责任大如天,追求永无止境。
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