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秦汉国家的思想、信仰与皇权政治
》
售價:HK$
215.6

《
反卷社会:打破优绩主义神话(一本直面焦虑与困境的生活哲学书!)
》
售價:HK$
83.6

《
偶然事件(命运总是欺软怕硬,你不认命就会赢!)
》
售價:HK$
54.9

《
余下只有噪音:聆听20世纪(2025)
》
售價:HK$
206.8

《
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行动
》
售價:HK$
76.8

《
助人技术本土化的刻意练习
》
售價:HK$
87.9

《
中国城市科创金融指数·2024
》
售價:HK$
107.8

《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摆渡船上的人生哲学
》
售價:HK$
65.9
|
內容簡介: |
本书依据GBT50941-2014《建筑地基基础术语标准》、JGJ311-2013《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等新规范,总结基坑工程开挖与地基处理方面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按照“双证通融”、“双师型”培养的要求编写而成。内容求精、求实、求新,本着重点突出、避免繁琐的教学理念,将各方面的碎片予以整合,使讲述的知识从局部走向整体。本书配有大量插图,可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消化、掌握介绍的主要内容。另外,各章节中融入历年注册考试的部分案例与真题,并进行了解析。内容包括:绪论、换土垫层法、强夯法与强夯置换法、预压法、化学加固法、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法、复合地基处理技术、特殊土地基处理技术、基坑工程、基坑工程与地基基础检测。
|
目錄:
|
前言
第1章绪论1
1 1地基、基础及基坑工程的概念1
1 2地基处理概述2
1 3本课程的特点及学习要求4
第2章换土垫层法6
2 1换土垫层法的概念与设计6
2 2换土垫层法的施工10
历年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考试真题
精选15
习题16
第3章强夯法与强夯置换法18
3 1强夯法的加固机理18
3 2强夯法的设计要点20
3 3强夯法的施工工艺及施工要点23
3 4强夯置换法24
3 5效果检验24
历年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考试真题
精选25
习题26
第4章预压法28
4 1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29
4 2抗剪强度及沉降计算47
4 3堆载预压法50
4 4真空预压法55
4 5真空 堆载联合预压法57
4 6降水预压法58
历年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考试真题
精选60
习题64
第5章化学加固法66
5 1灌浆法66
5 2深层搅拌法74
5 3高压喷射注浆法87
历年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考试真题
精选97
习题98
第6章土工合成材料与加筋法99
6 1土工合成材料99
6 2加筋法的工程应用类型113
历年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考试真题
精选135
习题137
第7章复合地基处理技术139
7 1复合地基理论139
7 2碎(砂)石桩150
7 3石灰桩156
7 4灰土挤密桩和土挤密桩160
7 5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164
历年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考试真题
精选170
习题172
第8章特殊土地基处理技术173
8 1软土地基173
8 2膨胀土地基175
8 3湿陷性黄土地基182
8 4红黏土地基187
8 5盐渍土地基189
8 6冻土地基194
8 7地震区地基200
历年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考试真题
精选205
习题207
第9章基坑工程211
9 1基坑工程的特点211
9 2基坑支护结构形式与计算212
9 3基坑稳定性分析224
9 4基坑开挖及地下水处理227
9 5基坑工程的监测、维护以及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233
9 6基坑工程实例239
历年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考试真题
精选245
习题246
第10章地基基础检测248
10 1概述248
10 2基本规定248
10 3地基检测方法252
10 4桩基成孔检测与承载力检测260
10 5桩身完整性检测270
历年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考试真题
精选276
习题278
参考文献279
|
內容試閱:
|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既重视基础理论及知识的阐述,又注重引入本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和新工艺,力求将知识的系统性与技术的新成就相结合。另外,本书部分章节融入了作者的**研究成果,同时精选和讲解了较多的历年注册土木(岩土)工程师考试的真题,相信该书的出版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基坑工程与地基处理理论及技术的发展。
本书各章编写分工为:第1章由中原工学院祝彦知编写;第2章、第3章、第4章、第6章、第10章由湖北文理学院潘洪科编写;第5章由中原工学院殷晓三编写;第7章由中原工学院赵毅编写;第8章由河南工程学院张明编写;第9章由湖北文理学院梁学战编写,全书由潘洪科统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专家、学者在教学、科研、设计和施工中积累的资料,中原工学院张玉国博士给予了较大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由河南工业大学肖昭然教授主审,感谢肖教授在百忙中对本书的大纲和书稿做了认真仔细的审阅,并提出了较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