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主力的思維:日本神之散戶cis,發一條推特就能撼動日經指數【隨書附2020年趨勢解析與投資規劃】
》
售價:HK$
112.8

《
為何我們總是選錯人.人類政治行為的迷思
》
售價:HK$
142.5

《
百變塔派研究室:零失敗教作&美味配方,從皮到餡無限組合,在家做出開店級塔派!
》
售價:HK$
133.6

《
劍橋大學+百位頂尖科學家,驚人實證!命運可預測,更能改變:轉換大腦慣性思維能創造不同機遇,命運會偏轉到你要的結局
》
售價:HK$
103.9

《
圖解金剛經(新版)
》
售價:HK$
112.8

《
後悔當媽媽(二版)
》
售價:HK$
106.9

《
5G來了!:生活變革、創業紅利、產業數位轉型,搶占全球2510億美元商機,人人皆可得利的未來,你準備好了嗎.
》
售價:HK$
106.9

《
醫病大和解:協助醫師、護理師、藥師、社工師、醫檢師、醫院行政、病人和家屬一起學習同理關懷與自我保護之教育手冊
》
售價:HK$
193.0
|
內容簡介: |
吳明益、劉克襄、廖鴻基、夏曼 藍波安,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如何以文學介入自然,描繪身體與意志的自由,並捕捉那生命的優雅?
本書指出,臺灣當代的自然書寫標示一個「新地球」的文學想像,
以及一個人類生活與生命之外的烏托邦。
◇吳明益的蝴蝶書寫,展演了獨特美學,將人類生死經驗摺入蝴蝶的華麗與腐敗,作家的靈魂探尋也同時與蝴蝶的遷徙相互對應。
◇劉克襄寫出鳥類那不可抗拒有如惡魔般的力量,將作家帶至生命外部,並為其生命規劃了一條逃逸路線。
◇廖鴻基的海洋與鯨豚書寫,像是海洋與陸地之間的無窮辯證,將我們引入那些感官質地表現的音樂節奏,同時獲得海洋的神祕諭示。
◇夏曼 藍波安與達悟人民形成同盟,其書寫啟動流變的旅程,透過說故事想像尚未成形的人民,也引介了一個社會的新地平與達悟族的未來視野。
本書聚焦於四位當代臺灣自然作家:吳明益、劉克襄、廖鴻基與夏曼 藍波安,探究他們作品中關於「新地球」的文學想像。環境與生態議題,不僅是地方性的,同時也是全球性的,廣泛且複雜。本書以法國思想家德勒茲(GillesDeleuze)和瓜達希(FélixGuattari)極具啟發性的流變、擬造、疊韻、平滑空間、虛擬生態學等概念,論述前述作家重要作品中所刻畫人類與環境交疊的生存樣貌,以及人類與其他物種間交織的生命圖景。
作為文學的生態批評,本書探求新的生命政治與倫理典範,並藉此回應仍在發展中的全球環境危機;同時亦嘗試探索新的比較文學典範與思維樣態,伴隨新美學倫理典範的追求與文化政治的實驗。因此本書論述展示的,正是在文學內部啟動雙向變異與一次主體化的樣態與構成。而這一批評實驗,將帶來既定領域的崩解、逃逸與重組。
全書除導言、結語外,共分五章,分別深入剖析《蝶道》、《家離水邊那麼近》、《風鳥皮諾查》、《鯨世鯨生》、《老海人》等文本,在理論與文本、方法與例證之間,本書處理得極為妥適得宜。當代的臺灣自然作家們,以文學介入自然,無論獨自溯河或過湖,無論在溼地、原野、山丘裡;在陸地、在海洋或天空上;在原始部族、荒野叢林或都市文明中,都致力於描繪身體與意志的自由,並藉以捕捉那生命的優雅。他們的自然書寫,標示一個「新地球」(newearth)的文學想像,一個人類生活與生命之外的烏托邦。閱讀本書,當可引領讀者進入自然書寫作品中諸多深刻、細緻的面向,並觸及到未曾思考過的精闢思維。
|
關於作者: |
李育霖(Yu-linLee)
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人,現任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主要研究領域為臺灣文學、比較文學、東亞電影、翻譯研究與德勒茲研究等,著有WritingTaiwan:AStudyofTaiwan’sNativistLiterature(2008)、《翻譯閾境──主體、倫理、美學》(2009),譯有《德勒茲論文學》(DeleuzeonLiterature)(2006),編有《賽伯格與後人類主義》(合編,2013)、DeleuzeandAsia(合編,2014)等書,亦於國內外期刊發表多篇中、英文論文。目前專注於臺灣自然書寫與後殖民等相關議題研究,並從事德勒茲相關著作翻譯等。
|
目錄:
|
致謝辭
導言 新地球的文學擬造:邁向地理美學
第一章 流變蝴蝶:吳明益的行為倫理學
德勒茲與瓜達希的行為本體論
感覺團塊與蝴蝶書寫美學
行書的行為倫理學
文學與自然
第二章 水之疊韻:吳明益的單身步行者
序曲
藝術與自然的框架
文字的美學組成平面
多音交響的旋律自然
單身步行者的美學角色
步行的思考與烏托邦
新地球的想像與擬造
終曲
第三章 動物政治:劉克襄的鳥人學程
動物的當代問題
劉克襄的文學學程
鳥人的生命與傳奇
流變動物的政治
第四章 平滑空間:廖鴻基的海洋與鯨豚書寫
前言
海洋與平滑空間
海洋的生命路線與流變
語言的強度與文學風格
來自深海的記憶
第五章 游牧的身體:夏曼 藍波安的虛擬生態學
前言
主體化要素:聲響、符號、身體與時間
「原住民」或缺席尚未存在的人民
機器生態學或程序化組配
虛擬生態學
結語 新野蠻主義
引用書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