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韩江黑夜的狂欢: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韩江出道作品
》
售價:HK$
63.8

《
销售的力量
》
售價:HK$
97.9

《
我活下来了(直木奖作者西加奈子,纪实性长篇散文佳作 上市不到一年,日本畅销二十九万册)
》
售價:HK$
63.8

《
数学分析原理(第二卷)(第9版)
》
售價:HK$
86.9

《
陈寅恪四书
》
售價:HK$
316.8

《
汉密尔顿关于制造业的报告
》
售價:HK$
74.8

《
开放科学:人工智能时代的呼唤
》
售價:HK$
108.9

《
武器化的知识:国联、自由秩序和软力量的使用
》
售價:HK$
86.9
|
內容簡介: |
本文在新古典增长趋同理论、新古典随机增长理论等的指导下,以数理分析方法、分类回归树分析方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作为技术支撑,较为系统地探讨了俱乐部趋同概念的界定,分析了俱乐部趋同识别的理论基础,并在其之上构建了俱乐部趋同识别的方法框架。接着,在该框架的指导下对中国各地区的俱乐部趋同进行了识别。最后,采用提出假设进而检验假设的方法分析了这些趋同俱乐部的形成机制。
|
關於作者: |
张伟丽,女,河南安阳人,1980年6月30日出生,区域经济学博士,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中国经济地理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员,主要研究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问题,并针对目前国内外研究中存在的研究视角上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的分离、研究方法上科学性和一致性欠缺、形成机制挖掘不深,以及有关中国俱乐部趋同的研究地域单元偏大等问题,开展研究,陆续在《地理研究》、《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9篇均为中文核心期刊、CSSCI或CSCD检索。目前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主持一项河南省政府招标决策重点课题,主持完成一项省级项目,参与完成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1年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目錄:
|
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俱乐部趋同提出的背景
二俱乐部趋同研究的意义
三俱乐部趋同研究面临的难题
四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评述
一、俱乐部趋同的概念
一俱乐部趋同概念的发展脉络
二俱乐部趋同概念研究存在的问题
二、俱乐部趋同的理论基础
一新古典生产函数理论
二新增长要素溢出理论
三新经济地理学的地理溢出理论
三、俱乐部趋同假说的实证检验
一区域分组方法
二趋同检验方法
三少数文献的其他做法
四、俱乐部趋同的机制研究
一传统计量方法考察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
二分布演进法考察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
三空间计量方法考察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
五、国内外文献有关中国俱乐部趋同的研究
一国外文献中有关中国俱乐部趋同的研究
二国内文献中有关中国俱乐部趋同的研究I
六、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I
一国外研究存在的问题
二国内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俱乐部趋同概念的界定
一、时间俱乐部趋同概念
一截面型时间俱乐部趋同概念
二随机型时间俱乐部趋同概念
二、空间俱乐部趋同概念
三、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概念
四、小结
第四章 俱乐部趋同识别的方法框架
一、基本思路
二、区域分组方法框架的构建
一时间俱乐部趋同的区域分组方法框架
二空间俱乐部趋同的区域分组方法框架
三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的区域分组方法框架
三、趋同检验的理论基础
一截面型时间俱乐部趋同检验的理论基础
二随机型时间俱乐部趋同检验的理论基础
三空间俱乐部趋同检验的理论基础
四、趋同检验方法框架的构建
一时间俱乐部趋同的检验方法框架
二空间俱乐部趋同的检验方法框架
三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的检验方法框架
五、小结
第五章 中国俱乐部趋同的识别
一、研究的基本地域单元及数据来源
二、时间区域组划分
一选择目标变量及预测变量
二构建CART分析的模型
三、空间区域组划分
一构建空间权重矩阵
二测度空间自相关
四、时空耦合区域组划分
五、时间俱乐部趋同的检验
一截面型时间俱乐部趋同的检验
二随机型时间俱乐部趋同的检验
六、空间俱乐部趋同的检验
七、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的检验
八、小结
第六章 中国俱乐部趋同的机制
一、时间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
一时间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假设
二时间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检验
二、空间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
一空间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假设
二空间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检验
三、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
一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形成机制假设
二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时间维度形成机制检验
三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空间维度形成机制检验
四、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含义
三、取得的新进展
四、进一步研究思考
附录 329个地级行政单元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