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海外中国研究·宋代文人的精神生活(经典收藏版)--重构宋代文人的精神内核
》
售價:HK$
107.8

《
埃勒里·奎因悲剧四部曲
》
售價:HK$
307.6

《
今天我想要什么:海豹的女性漫画
》
售價:HK$
74.8

《
日常的金字塔:写诗入门十一阶
》
售價:HK$
74.8

《
税的荒唐与智慧:历史上的税收故事
》
售價:HK$
107.8

《
图式疗法的刻意练习
》
售價:HK$
87.9

《
人间游戏:人际关系心理学(500万册畅销书《蛤蟆先生》理论原典,帮你读懂人际关系中那些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
售價:HK$
43.8

《
伟大的遗址(亲历100座人类文明考古奇迹)
》
售價:HK$
206.8
|
編輯推薦: |
《名人传》是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曼·罗兰所著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的合集,是世界传记文学作品中的典范之作。书中着力刻画了三位艺术巨匠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尽苦难与颠踬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凸现了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为人们谱写了一阕气势恢宏、震撼人心的“英雄交响曲”。
|
內容簡介: |
罗曼·罗兰编著的《名人传》即:“贝多芬传” 、“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传”三篇传记。传记 里的三人,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兼画家,另 一个是小说家,各有自己的园地。在人生忧患困顿的 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 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
他们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 类的爱,对人类的信心。贝多芬“用痛苦换来欢乐” 的音乐;米开朗琪罗以一生的心血奉献出震撼心灵的 杰作;托尔斯泰始终关心万千生灵的伟大和渺小,借 以传播爱的种子和宽容的理想。《名人传》为我们谱 写了一阕“英雄交响曲”。
|
關於作者: |
罗曼·罗兰(法语:Romain Rolland,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20世纪的法国现代著名文学家、传记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罗曼·罗兰1866年生于法国克拉姆西,1889年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史学系,他创作了《约翰·克里斯多夫》、《母与子》(又名《欣悦的灵魂》)等作品,并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他一生坚持自由真理正义,为人类的权利和反法西斯斗争奔走不息,被称为“欧洲的良心”。1944年12月30日,罗曼·罗兰去世,享年78岁。
|
目錄:
|
贝多芬传
序言
贝多芬传
贝多芬的遗嘱
书信集
思想集
米开朗琪罗传
序言
米开朗琪罗传
这便是他那神圣痛苦的一生
托尔斯泰传
序言
托尔斯泰传
托尔斯泰的遗作简析
亚洲对托尔斯泰的反响
托尔斯泰逝世前两个月
写给甘地的信
|
內容試閱:
|
矮小强壮,一副像运动员似的结实骨架,这就是 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年轻的时候,他有一张土红色的 阔脸庞。到了老年,他的脸色变得蜡黄而病态,尤其 是冬季,当他长时间被困于屋内,远离田野的时候。
他头发乌黑而浓密,密得似乎梳子都不能通过。
头发经常戗立着,像“墨杜萨头上的蛇”。他的双眼 经常闪烁着一种神奇的力量,让所有看到它的人都感 到震慑。因为他的两只眼睛经常会在他褐色悲壮的脸 上放射出粗野的光芒,所以很多人以为他的眼睛是黑 色的。其实他的眼睛是蓝灰色。这两只很小的、深陷 的眼珠在兴奋或激忿时会突然变大,在他的眼眶里转 动,投射出他那带有奇怪想法的全部思想。有时,他 的眼睛也会朝天空投去一抹忧愁的目光,那是他的深 思和忧虑。
他的额头宽大突起,鼻头宽而短,脸型像狮面。
他有一张轮廓相对细腻的嘴,下唇稍微有些超出上唇 。他的牙床非常坚固,好像连核桃都能一口咬碎。他 的右下颏有一个深深的酒窝,使脸型非常不对称。
英国钢琴家莫切特斯说:“他经常努力面带甜蜜 的笑容与人交谈,这种神情能给人以鼓舞。与之相反 ,他的笑却有些不对劲儿,显得粗野、难看,但他的 笑声很短。”——其实,他是一个很少发出欢乐笑声 的人,所以笑容才会那么生涩。
他的表情经常很阴郁,表现出“一种发自内心的 ,致命的哀伤”。1825年,德国诗人勒斯托巴说起自 己看见“他温柔的眼睛及其揪心的痛苦”时,要竭尽 全力地忍住流泪。一年后,别莱恩·冯·布劳恩塔尔 在一家小酒店遇到他,他坐在一个角落里,双目紧闭 ,用一根长烟斗抽着烟,这是他的习惯,一直到死都 保持着,而且还与日俱增。有朋友跟他打招呼,他凄 然一笑,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记录本,并用聋子 特有的尖声让对方把想说的写下来…… 他的脸色变化不定,有时表现出灵感出现的神情 ,甚至在大街上,这种表现经常使他身边的行人大惊 失色。有时,他正弹琴时被人撞见,他这时的表情就 会是:“面部肌肉隆起,青筋暴绽;野性的眼睛变得 格外地吓人;他的嘴唇发抖,俨然一种被自己召来的 魔鬼制伏的巫师的神态。”那种情形就像莎士比亚作 品中的人物形象,尤利乌斯·贝内迪克特形容这种状 况时说他像“李尔王”。
1770年12月16日,路德维希·冯·贝多芬于出生 于科隆附近波恩的一所破屋的阁楼上。他祖籍弗朗德 勒,父亲是个没有才华却又酗酒的男高音歌手。他的 母亲是个女仆,一个厨师的女儿,她的初嫁对象是一 个男仆,丧夫后改嫁给贝多芬的父亲。
贝多芬的童年充满苦难,缺少像莫扎特那样被家 庭温馨呵护的家庭温情。对于贝多芬来说,人生从一 开始,就向他显示出一场凄惨而残暴的战斗。他父亲 想开拓他的音乐天赋,把他当作一个神童炫耀。贝多 芬才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让他每天练九个小时的 羽管键琴,有时让他练小提琴。贝多芬被关在房间里 ,感受着那无法逃避的沉重压力。强大的压力使贝多 芬差一点儿永远厌恶艺术,父亲甚至需要使用暴力才 能使贝多芬学习音乐。
贝多芬还在年幼的时候,就不得不为自己的生计 去嫌钱,以获得每天需要的食物,承担那些来得太早 的生活重担。十一岁时,他进了剧院乐团。十三岁时 ,当了管风琴手。
1787年,17岁的贝多芬失去了他最尊敬的母亲。
他后来在1789年9月15日写给奥格斯堡一带的沙德医 生的信中写道:“她总是善良地对我,我爱她,把她 当作最好的朋友。啊,当我喊着‘妈妈’这个亲切的 称呼,而她又能听见的时候,我是多么地幸福啊!” 她死于肺结核,贝多芬以为自己也染上了这个病,他 常常觉得不适,而且患上了比病痛更加残酷的忧郁。
十七岁时,贝多芬成了一家之主,担负起对两个 弟弟的教育责任。他不得不羞愧地要求酗酒成性的父 亲退休,因为他的父亲已经无力掌管门户。人家把父 亲的养老金都交给了儿子,免得他乱花。
这些悲惨的事情在贝多芬内心深处留下了深刻的 印痕。他在波恩的一户人家那里找到了一个亲切的依 靠,那户人家就是布勒宁一家。他们是贝多芬一直尊 重并感恩的人。可爱的埃莱奥诺雷·德·布勒宁比他 小两岁。他教她音乐,并领着她学习诗歌。她是他童 年的伙伴,或许两人之间已经有了一种挺温柔的感情 。埃莱奥诺雷后来嫁给了维卡洛医生,他们夫妇都是 贝多芬的好友,他和他们夫妇之间保持着一种恬静友 情。
……P4-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