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帝国的叙事话语:国家身份塑造与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 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
》
售價:HK$
151.8

《
世界上的城堡:一部千年古堡兴衰史(从军事建筑到中世纪城堡,59座经典古堡,高清全彩图文,精装收藏品质)
》
售價:HK$
261.8

《
缪斯的诞生 现代西方艺术观念生成简史
》
售價:HK$
85.8

《
信念危机:投资者心理与金融脆弱性
》
售價:HK$
74.8

《
喵星语解密手册
》
售價:HK$
86.9

《
新型戏剧编剧技巧初探
》
售價:HK$
82.5

《
历代玉器收藏与鉴赏
》
售價:HK$
396.0

《
铁腕拗相王安石:北宋的改革家和变法者
》
售價:HK$
107.8
|
編輯推薦: |
近来,工业废气引起的全国大范围雾霾天气引起广泛重视,中央启动“蓝天工程”下决心整治雾霾。本书介绍的治理燃煤黑烟的技术,实用可靠。
|
內容簡介: |
近来,工业废气引起的全国大范围雾霾天气引起广泛重视,中央启动“蓝天工程”下决心整治雾霾。
本书简明扼要地论述了层燃炉燃煤(烧柴)黑烟细粒子污染的源头控制技术。用浅显的理论,详细地说明了煤质、燃烧产生黑烟的机理;用实例科学地评价了各种消烟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
目錄:
|
1煤炭东山再起
1.1石油的黄金时代即将结束
1.2煤炭热潮席卷全球
1.3煤炭是中国不可替代的主要能源
1.4燃煤是中国大气污染控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1.5中国需要适合国情的洁净煤实用技术
2煤炭的组分及其燃烧性质
2.1煤的基本组分及其对燃烧的影响
2.1.1水分
2.1.2矿物质
2.1.3纯煤
2.2煤的工业分析
2.3煤的元素分析
2.3.1煤中的碳
2.3.2氢
2.3.3氮
2.3.4硫
2.3.5 氧
2.4发热量
2.4.1低位发热量
2.4.2煤的氧化
2.4.3标准煤
2.5煤中各组分对燃烧的影响
2.5.1水分
2.5.2灰分
2.5.3挥发分
2.5.4固定碳
2.6煤的燃烧工艺性质
2.6.1煤的粒度
2.6.2机械强度
2.6.3黏结性
2.6.4结焦性
2.6.5热稳定性
2.6.6结渣性
2.6.7影响结渣的因素及其防治措施
3中国煤炭分类
3.1解读中国煤炭分类图
3.1.1无烟煤
3.1.2褐煤
3.1.3烟煤
3.2中国煤炭的技术分类
3.2.1煤炭的牌号
3.2.2煤质数码
3.3各类煤的性质与主要用途
3.3.1无烟煤(WY101、WY202、WY303)
3.3.2褐煤(HMl 51、HM252)
3.3.3烟煤(YM)
3.4煤炭的简易识别
3.4.1无烟煤
3.4.2烟煤
3.4.3褐煤
3.5煤炭分类方案以外的其他固体燃料
3.5.1泥炭
3.5.2石煤
3.5.3天然焦
3.5.4风化煤
3.5.5油页岩
3.5.6煤矸石
3.5.7洗中煤和煤泥
3.5.8煤渣
3.5.9污泥
3.6生物质燃料
3.6.1生物质燃料的重生
3.6.2生物质能的十大特点
3.6.3生物质固体燃料的燃烧方式
3.6.4生物质固体燃料的发热量
4煤的燃烧
4.1煤的转化
4.1.1液化
4.1.2气化
4.2燃煤方式
4.2.1移动床(层燃式)燃烧
4.2.2流化床燃烧
4.2.3气流床燃烧
4.3燃烧基本原理
4.3.1燃烧是放热发光的剧烈氧化反应
4.3.2燃烧三大要件
4.3.3完全燃烧的四个基本要素
4.3.4煤的燃烧过程
4.4层燃炉的稳定燃烧
4.4.1保证稳定供风
4.4.2新加煤炭的稳定着火
5燃煤大气污染与污染防治
5.1煤炭本身不是污染,关键在于如何利用
5.2燃煤大气污染及其危害
5.2.1烟尘
5.2.2二氧化硫
5.2.3氮氧化物
5.2.4一氧化碳
5.2.5二氧化碳
5.2.6氟
5.2.7重金属
5.3除尘
5.3.1减少燃煤烟尘排放量的办法
5.3.2除尘器选用的原则
5.4燃煤脱硫
5.4.1燃料脱硫(前脱硫)
5.4.2炉内脱硫(中脱硫)
5.4.3烟气脱硫(后脱硫)
5.4.4高烟囱排放
5.5经济可行性是治污技术的基本原则
5.6实用简易达标排放法
5.6.1煤的最大排硫浓度
5.6.2低硫煤能达标排放
5.6.3煤灰的最高固硫量
5.7脱硝(脱氮)
5.7.1 N0生成量
5.7.2燃煤干烟气生成量
5.7.3层燃锅炉烟气NO浓度估算值
5.7.4窑炉烟气NO浓度估算值
5.7.5改进燃烧方法对层燃炉脱硝作用不大
5.7.6值得开发应用的两项脱硝技术
5.8脱氟
5.9其他污染物的脱除
5.10生物质燃料的污染特点与防治
5.10.1有些污染物比煤炭轻
5.10.2有害有机物污染比燃煤重
6燃煤及消烟过程中的节煤
6.1能源不足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6.2提高能源效率,充分挖掘节能潜力
6.3节约用煤可以有效地防治污染
6.3.1CO来源于不完全燃烧
6.3.2黑烟更因燃烧不完全所致
6.4燃煤过程中的节能技术措施
6.4.1煤质与节煤(对路供煤)
6.4.2配煤
6.4.3分层均匀燃烧
6.4.4型煤
6.4.5低过剩空气系数(适量供风)
6.4.6降低排烟温度
6.4.7预热空气
6.4.8关闭孔洞
6.4.9控制炉膛负压
6.4.10保温
6.4.11采用节能涂料
6.4.12改炉
6.4.13燃烧调整试验
6.4.14热平衡分析
6.5消除黑烟可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
6.6节能已成为全球的共同行动
7燃煤黑烟产生机理
8层燃炉型及其在国外的发展历程
9斩“黑龙”——全国进行消烟试验
10消烟原理和消烟技术的科学评价
11消烟工程技改方案的制订
12手烧炉消烟技术
13半机械化消烟手烧炉
14机烧层燃炉消烟技术
15其他燃煤消烟新技术
附录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