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修订二版)
》
售價:HK$
107.8
《
德州扑克自学一本通
》
售價:HK$
55.0
《
数学分析(第一卷)(第7版)(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97.9
《
什么是思想史 历史学的实践丛书
》
售價:HK$
61.6
《
法律是什么:20世纪英美法理学批判阅读(全新增订版)
》
售價:HK$
63.8
《
从宁波到日本:生活世界的对话
》
售價:HK$
74.8
《
西夏史(历史通识书系)
》
售價:HK$
77.0
《
怪谈:一本详知日本怪谈文学发展脉络史!
》
售價:HK$
57.2
編輯推薦:
《环糊精:科学与技术》介绍了国内外环糊精科学与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前沿知识,对我国20余年环糊精的研究成果傲了全面总结。具有以下技术特色。
原创性国内首部全面系统论述系列环糊精制备与应用的英文著作,介绍分支环糊精制备与工业化推广的内容填补了国内空白。
权威性《环糊精:科学与技术》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科技節园际科技合作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项目所取得成果艙集中体现,获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
新颖性重点论述了作者在环糊精制备与应用研究领域的自主创新性成果,拓展了环糊精科学与技术研究体系。
实用性作者以环糊精化学为突破口,结合交叉学科研究热点。深化了环糊精制备、应用的基础理论,拓宽了系列环糊精在工业与非工业领域中的应用范围。
《环糊精:科学与技术》可作为高校化工、食品、医药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书,亦可供高校、科研院所从事环糊精研究的教学、科研人员以及环糊精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参考。
內容簡介:
环糊精由淀粉转化生成,是一类高附加值的产品。作为碳水化合物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亦是当前超分子化学研究的热点,被中国学术界称为21世纪化学领域的11个突破口之一。
编著者多年来一直从事环糊精的科学研究工作,在环糊精糖基转移酶、y-环糊精、麦芽糖基环糊精、半乳糖基环糊精、羟丙基环糊精、环糊精在活性食品包装中的应用以及环糊精抗谷物淀粉回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者将这些研究成果加以整理,并结合国内外环糊精最新研究进展,编著出版《环糊精:科学与技术》。
《环糊精:科学与技术》共分为八章,主要介绍了环糊精的概念、种类、结构、性质、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制备、表征及应用。重点介绍了环糊精糖基转移酶的制备、分离纯化及性质,常见环糊精(a-、β-、Y-环糊精)的制备工艺,分支环糊精(麦芽糖基环糊精和半乳糖基环糊精)和环糊精衍生物(甲基环糊精和羟丙基环糊精)的制备工艺、分离纯化及分析检测技术,环糊精在超分子化学中的应用基础以及环糊精的工业和非工业应用,特别是环糊精在活性食品包装中的应用。
全书内容丰富,可作为高校化工、食品、医药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书,亦可供高校、科研院所从事环糊精研究的教学科研人员以及环糊精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参考。
關於作者:
金征宇,江南大学,副校长,教授,本选题主要涉及碳水化合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领域:
先后在英国糖业技术研究中心、荷兰WAGENINGEN大学、美国KANSAS STATE UNIVERSITY 等从事博士后以及访问教授研究工作。
现任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食品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科技部“十二五”食品科技战略研究总体专家组组长、中国粮油学会副理事长。
在功能性碳水化合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领域成果显著,得到国家科技支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863”计划资助,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2007,2009,2011)、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2001,2005),所指导的博士生2010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目錄 :
Preface
Acknowledgment
1.Introduction
1.1History
1.2Nomenclature,Classification,StructureandPropertY
1.2.1Nomenclature
1.2.2Classification
1.2.3Structure
1.2.4Property
1.3InclusionComplexFormation,PreparationandCharacterization
1.3.1Formationofinclusioncomplexes
1.3.2Methodsofpreparationofinclusioncomplexes
1.3.3Characterizationofinclusioncomplexes
References
2.EnzymesinPreparingCyclodextrins
2.1Introduction
2.2CGTase
2.2.1ThecatalyticmechanismofCGTase
2.2.1.1ThestructureofCGTase
2.2.1.1.1TheprimarystructureofCGTase
2.2.1.1.2ThedomainandactivecentersofCGTase
2.2.1.2ThecatalyticmechanismofCGTase
2.2.1.3TheadvancesintheproductspeafiatyofCGTaseresearch
2.2.2ClassificationofCGTaseandtheirbacteriasources
2.2.2.1ClassificationofCGTase
2.2.2.2BacteriasourceofCGTase
2.2.3TheenzymaticpropertiesofCGTase
2.2.3.1ThenatureofCGTasefromBacillusalkalophilus1177
2.2.3.1.1Molecularweight
2.2.3.1.2Kineticconstants(KmandVmax)
2.2.3.1.3OptimumpHandpHstability
2.2.3.1.4Optimumtemperatureandthermalstability.
2.2.3.1.5Effectofmetalionsontheenzymeactivity
2.2.3.2ThenatureofCGTasefromB.alkalophilussp.Gl
2.2.3.2.1Molecularweight
2.2.3.2.2Kineticconstants(KmandVmax)
2.2.3.2.3OptimumpHandpHstability
2.2.3.2.4Optimumtemperatureandtemperaturestability
2.2.3.2.5EffeaofmetalionsandotherreagentsontheactivityofCGDTase
2.3PreparationofCGTasebyFermentation
2.3.1ThetypesandtheexpansionofcultivationofthebacteriaforpreparationofCGTase
2.3.2ControloffermentationconditionsofCGTase
2.3.2.1Mediumcomposition
2.3.2.1.1Carbonsource
2.3.2.1.2Nitrogensource
2.3.2.1.3Carbonate
2.3.2.2Temperature
2.3.2.3pH
2.3.2.4Ventilation
2.3.2.5ImmobilizedproductionofCGTase
2.3.3DeterminationofCGTaseactivity
2.4PurificationofCGTase
2.4.1Pretreatmentandfiltrationoffermentationbroth
……
3.PreparationandAnalysisofCyclodextrin
4.PreparationofBranched-Cyclodextrins
5.PreparationandAnalysisofCyclodextrinDerivatives
6.BasicApplicationofCyclodextrinsinSupermoleculeChemistry
7.UseofCyclodextrinsinFood,PharmaceuticalandCosmeticIndustries
8.ApplicationofCyclodextrinsinNon-industriaIAre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