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近世通儒——纪念沈曾植逝世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售價:HK$
184.8

《
光速声波物理学. 1、2、3
》
售價:HK$
494.9

《
天下之极:世界枢纽观念的古今之变
》
售價:HK$
96.8

《
认识现代社会之真相:杨照讲马克斯·韦伯
》
售價:HK$
94.6

《
“义与制不相遗”:蒙文通与近代学界
》
售價:HK$
107.8

《
从黑船来航到开罗会议:近代日本外交历程
》
售價:HK$
140.8

《
论美国(附赠解读手册)
》
售價:HK$
140.8

《
无人机飞行原理与气象环境(第2版)
》
售價:HK$
31.9
|
內容簡介: |
本教程从管理和技术相结合的角度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思想、开发流程、管理方法、典型应用和发展趋势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全书共10章,分为管理信息系统基础原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和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与发展三个部分,每一章都穿插了大量的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及实施过程中相关问题的能力。
全书体系结构合理,编排条理清晰,文字通俗易懂,案例丰富实用,并突出了教材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书可作为高职院校中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计算机信息管理人员培训和学习的参考用书。
|
目錄:
|
1.1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及内容1
1.2本课程的地位、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及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3
1.3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4
1.4机械零件常用材料及其选用原则12
1.5公差与配合、表面粗糙度和优先数系16
1.6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及标准化20
1.7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及程序21
第2章机构组成和机构分析基础知识24
2.1运动副及其分类24
2.2平面机构运动简图27
2.3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及机构运动确定的条件30
2.4速度瞬心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上的应用35
第3章平面连杆机构40
3.1连杆传动的组成、应用及特点40
3.2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特性41
3.3平面四杆机构的尺寸关系及其演化形式48
3.4平面四杆机构设计54
第4章凸轮机构60
4.1凸轮传动的组成、应用和类型60
4.2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及其选择62
4.3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及其压力角65
4.4用作图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66
4.5用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71
4.6凸轮传动常用的材料与结构74
第5章齿轮机构78
5.1齿轮机构的特点和类型78
5.2渐开线齿轮的齿廓及其啮合特性80
5.3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82
5.4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86
5.5渐开线齿轮的加工方法与根切现象89
5.6变位齿轮简介93
5.7斜齿圆柱齿轮机构95
5.8圆锥齿轮机构101
第6章轮系、减速器及机械无级变速传动108
6.1轮系的应用及分类108
6.2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109
6.3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112
6.4混合轮系及其传动比115
6.5几种特殊形式的行星传动简介116
6.6减速器简介118
6.7摩擦轮传动和摩擦无级变速传动简介121
第7章间歇运动机构与组合机构126
7.1槽轮机构126
7.2棘轮机构128
7.3不完全齿轮机构130
7.4组合机构131
机械设计基础目录第8章机械速度波动与调节135
8.1机械速度波动与调节135
第9章回转件的平衡140
9.1回转件平衡的目的140
9.2回转件的平衡计算140
第10章机械传动效率与自锁147
10.1机械传动效率147
10.2机械的自锁150
第11章机械与机械创新设计153
11.1机械及其创新设计概述153
11.2机械功能原理设计及创新156
11.3传动方案及机构创新165
11.4机械结构的改进与创新177
11.5机械现代设计与机电一体化185
11.6机械创新设计方案的评价与决策194
11.7创新设计的一般技法197
第12章连接205
12.1螺纹连接205
12.2螺旋副的受力分析及自锁条件207
12.3机械制造中常用的螺纹209
12.4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和螺纹紧固件210
12.5螺纹连接的预紧和防松213
12.6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216
12.7螺栓的材料和许用应力220
12.8提高螺栓连接强度的措施223
12.9螺旋传动225
12.10轴毂连接228
12.11其他连接简介233
第13章齿轮传动237
13.1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与设计准则237
13.2齿轮常用材料、热处理方法及传动精度239
13.3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241
13.4斜齿圆柱齿轮传动249
13.5直齿锥齿轮传动252
13.6齿轮的结构设计253
13.7齿轮传动的润滑和效率255
第14章蜗杆传动259
14.1蜗杆传动的特点及类型259
14.2圆柱蜗杆传动的几何参数261
14.3圆柱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265
14.4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材料及其几何结构266
14.5圆柱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268
14.6圆柱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及其热平衡计算270
第15章挠性传动277
15.1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277
15.2V带和V带轮280
15.3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应力状态283
15.4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287
15.5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287
15.6其他带传动简介294
15.7链传动的组成、特点和应用295
15.8链条和链轮296
15.9链传动的运动特性和受力分析299
15.10滚子链传动的失效分析和设计计算302
15.11链传动的布置和润滑306
第16章轴312
16.1轴的功用和分类312
16.2轴的材料313
16.3轴的结构设计314
16.4轴的强度计算319
16.5轴的刚度计算324
16.6轴的振动及振动稳定性的概念326
第17章滑动轴承328
17.1概述328
17.2滑动轴承的结构形式328
17.3轴瓦结构和轴承材料330
17.4滑动轴承的润滑332
17.5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计算334
17.6液体摩擦滑动轴承和气体轴承简介336
第18章滚动轴承338
18.1滚动轴承的构造、类型及代号338
18.2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和承载能力计算345
18.3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351
18.4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的比较及其选择358
第19章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361
19.1联轴器361
19.2离合器369
19.3制动器375
第20章弹簧378
20.1弹簧的应用及类型378
20.2圆柱螺旋弹簧379
20.3弹簧常用材料382
20.4圆柱螺旋扭转弹簧的设计计算383
第21章机械系统的组成及方案设计387
21.1机械系统的组成387
21.2机械系统总体方案设计390
21.3执行系统的方案设计393
21.4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410
21.5辅助控制系统设计简介421
参考文献425
|
內容試閱:
|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随着技术的发展、应用的拓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化不断的趋于完善。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和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存储、维护和使用的社会技术系统,它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历史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的目标。
本书力求通过管理理论的学习和系统开发实践,让读者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了解企业管理思想与信息系统的融合,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典型应用、系统思想、开发流程和管理方法等,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领域的最新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及实施过程中相关问题的能力。全书体系结构合理,编排条例清晰,文字通俗易懂,案例丰富实用,并突出了教材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本书可作为高职院校中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计算机信息管理人员培训和学习的参考书。
本书共包括十章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管理信息系统基础原理部分(第1、2章)。主要介绍了管理信息系统中涉及的主要概念、思想、结构,阐述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规范、方法和思路等。
第二部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部分(第3~8章)。主要阐述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测试与实施、系统维护,并详细介绍了各阶段的具体内容、技术和方法等。
第三部分: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和发展部分(第9、10章)。主要阐述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面向对象思想,介绍了当前被广泛应用的ERP、CRM、SCM等系统在企业当中的作用、地位及构成等。
为方便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本书的每一章先提出本章“学习要点”,让学生了解本章的学习要求。然后采用“案例导读”引发学生的兴趣。在每章内容的介绍过程中增加了“拓展阅读”部分,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所起的作用。每章还附有“本章小结”和“复习思考题”环节,有助于巩固本章节所学内容。为了便于教师使用和学生学习,本书还配有电子教学课件,有需要者可直接与编者联系(Email:rli@gdaib.edu.cn)。
本书是集体劳动成果的结晶,由李蓉任第一主编,负责拟定编写大纲和统稿、定稿工作;杨秀萍任第二主编,负责全书编写案例的策划设计和终稿审阅修订工作;李冬睿、李宇、崔强任副主编。编写人员各章执笔分工情况如下:李蓉负责编写第1、2章,李宇负责编写第3、4章,李冬睿负责编写5~7章,杨秀萍负责编写8、9章,崔强负责编写第10章。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专家、同事和家人的热情帮助和大力支持,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此谨向他们表示最真挚的感谢。本书的编写总结了编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也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大部分已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在此谨向有关作者表示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和疏漏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和广大读者对书中的不当之处批评指正。
编者
2013年4月3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