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MySQL版)
》
售價:HK$
64.9

《
商业数据与分析决策:解锁数据资产,提高商业创新能力
》
售價:HK$
79.2

《
倾盖如故:人物研究视角下的近世东亚海域史
》
售價:HK$
77.0

《
史学视角下的跨文化研究(一): 追踪谱系、轨迹与多样性
》
售價:HK$
104.5

《
历史文本的文化间交织:中国上古历史及其欧洲书写(论衡系列)
》
售價:HK$
118.8

《
1688:第一次现代革命(革命不是新制度推翻旧制度,而是两条现代化道路的殊死斗争!屡获大奖,了解光荣革命可以只看这一本)
》
售價:HK$
217.8

《
东方小熊日本幼儿园思维训练 听力专注力(4册)
》
售價:HK$
88.0

《
粤港澳大湾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
》
售價:HK$
107.8
|
編輯推薦: |
闽南是我国重要的华侨之乡,在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在侨汇经济以及城市建设热潮等的不断推动下,孕育出许多中西合璧而又不拘一格的侨乡新建筑。陈志宏编著的《闽南近代建筑》采用地域性建筑文化发展的研究视角,从侨汇经济、城市文化、近代营造业兴起等方面,分析了闽南近代侨乡建筑文化形成的社会背景,同时,结合三种有代表性的侨乡建筑类型,深入地剖析传统建筑的近代延续演化、外来建筑影响的地域化过程,并进一步探讨闽南侨乡地域性建筑发展的规律与特征。
|
內容簡介: |
陈志宏编著的《闽南近代建筑》对闽南近代建筑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研究,主要内容有:闽南地域传统与近代侨乡社会;城市近代化与侨乡建筑发展;闽南近代洋楼民居;闽南近代骑楼建筑;嘉庚建筑的地域性“民族形式”。结语部分总结了闽南近代地域性建筑发展给广大建筑工作者的启示。
《闽南近代建筑》可供建筑历史方向的研究人员、高校教师、博士及硕士研究生等学习参考,也可供对闽南侨乡近代建筑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阅读、欣赏。
|
目錄:
|
前言
第1章 闽南地域传统与近代侨乡社会
1.1 地域自然环境与历史发展
1.1.1 地理条件
1.1.2 气候条件
1.1.3 历史沿革
1.1.4 文化特点
1.2 近代闽南侨乡的形成
1.2.1 海外移民的发展
1.2.2 闽南侨乡的分布
1.2.3 侨汇经济的影响
1.2.4 侨汇的投资方式
本章小结
第2章 城市近代化与侨乡建筑发展
2.1 近代厦门租界的建设
2.1.1 厦门口岸的开埠
2.1.2 殖民建筑的引入
2.1.3 建筑的管理制度
2.2 闽南近代城市建设进程
2.2.1 近代城市建设的开启
2.2.2 闽南近代城市建设
2.3 从城市改造到新区拓展
2.3.1 以旧城改造为主导
2.3.2 厦门城市建设的转向
2.4 近代建筑营造体系的初步建立
2.4.1 建筑技术法规管理
2.4.2 建筑设计与建筑师
2.4.3 建筑营造业的发展
2.5 近代地域性建筑的形成与发展
2.5.1 早期的侨建大厝
2.5.2 早期的华侨洋楼
2.5.3 主要的建筑类型
本章小结
第3章 闽南近代洋耧民居
3.1 闽南洋楼的类型特征
3.1.1 鼓浪屿华侨洋楼
3.1.2 侨乡独立式洋楼
3.1.3 大厝合院中的洋楼
3.2 洋楼与侨乡社会生活的变迁
3.2.1 家族伦理关系
3.2.2 日常生活方式
3.2.3 社会治安状况
3.2.4 地方风水观念
3.3 洋楼的群体布局关系
3.3.1 乡族聚落的洋楼配置
3.3.2 城市洋楼的群体布局
3.3.3 洋楼花园的布局方式
3.4 闽南洋楼的设计与施工
3.4.1 民居营建方式的发展
3.4.2 洋楼设计图纸的研究
本章小结
笫4章 闽南近代骑耧建筑
4.1 闽南骑楼的形成与发展
4.1.1 骑楼的建筑概念
4.1.2 城镇街屋改造方式
4.1.3 闽南骑楼的建设过程
4.1.4 闽南山区的木骑楼
4.2 闽南骑楼的单体特征
4.2.1 单体空间构成
4.2.2 商业布局特点
4.2.3 立面样式演变
4.2.4 闽南红砖骑楼
4.3 闽南骑楼的群体关系
4.3.1 街道群体布局
4.3.2 街道外部空间
4.4 闽南近代骑楼的保护与发展
4.4.1 闽南骑楼的保护与改造
4.4.2 对闽南骑楼发展的展望
本章小结
第5章 嘉庚建筑的地域牲“民族形式”
5.1 陈嘉庚与嘉庚建筑
5.1.1 陈嘉庚的办学经历
5.1.2 嘉庚建筑的历史分期
5.1.3 嘉庚建筑的发展概况
5.2 地域性“民族形式”的早期探索
5.2.1 福建教会大学“中国化”建筑
5.2.2 嘉庚建筑早期地域化探索方式
5.2.3 对近代闽南地方建筑的影响
5.2.4 近代建筑思潮在闽南的传播
5.3 地域性“民族形式”的后期发展
5.3.1 地方材料工艺的成熟运用
5.3.2 建筑师与工匠的共同参与
5.3.3 单体形式的后期探索方式
5.3.4 群体关系的后期探索方式
5.4 地域性“民族形式”的形成因素
5.4.1 科学性与民族性
5.4.2 大传统与小传统
5.4.3 地域经验与经济实用
本章小结
结语闽南近代地域性建筑发展的寤示
附:图表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