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文学史(第一卷):中国诗歌史——从起始到皇朝的终结

書城自編碼: 219786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理论
作者: [德] 顾彬 著 刁承俊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67508873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12-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413/429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64.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在游戏中培养自立的孩子
《 在游戏中培养自立的孩子 》

售價:HK$ 49.5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精)--中华学术·有道
《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精)--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HK$ 85.8
硅、神经与智能体:人工智能的觉醒
《 硅、神经与智能体:人工智能的觉醒 》

售價:HK$ 85.8
明代粮长制度(增订本)精--梁方仲著作集
《 明代粮长制度(增订本)精--梁方仲著作集 》

售價:HK$ 68.2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本雅明精选集
《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本雅明精选集 》

售價:HK$ 85.8
印度古因明研究
《 印度古因明研究 》

售價:HK$ 129.8
帝国痼疾:殖民主义、奴隶制和战争如何改变医学
《 帝国痼疾:殖民主义、奴隶制和战争如何改变医学 》

售價:HK$ 79.2
理智与疯狂
《 理智与疯狂 》

售價:HK$ 74.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2.5
《中国往事》
+

HK$ 71.1
《儒学与汉帝国意识形态》
+

HK$ 327.0
《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
+

HK$ 88.5
《影响的剖析:文学作为生活方式》
+

HK$ 60.0
《如何读诗》
+

HK$ 88.8
《我们在此相遇》
內容簡介:
《中国文学史·中国诗歌史:从起始到皇朝的终结》是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教授主编的十卷本《中国文学史》的第一卷,由他本人撰写,《中国文学史·中国诗歌史:从起始到皇朝的终结》分前言、导言、第一章“古代——宗教与礼仪”、第二章“中世纪1——宫廷与艺术”、第三章“中世纪2——宫廷与乡间”、第四章“近代1——诗与官”、第五章“近代2——事业心与家庭生活”及余论“展望:后古典诗歌艺术——艺术家与追随者”,聚焦从《诗经》、《楚辞》到宋元际的诗坛,重点探讨各个时代在相应的文化思潮影响下有创造性的诗人及其代表的艺术特质,如论述釉魏晋南北朝诗,就从“礼仪到艺术”来解读曹植,从“艺术与哲学”来解读嵇康、阮籍,从“艺术与自然”来解读陶渊明、谢灵运,其研究方法颇与中国本土学者相异,带有鲜明的“他山之石”色彩。
關於作者:
顾彬,1945年出生于德国下萨克森州,是德国著名汉学家、诗人和翻译家。顾彬于1966年起学习神学,之后又转学汉学,兼修哲学、日耳曼学及日本学,并于1973年以《论杜牧的抒情诗》一书获波鸿鲁尔大学博士学位。1981年他在柏林自由大学以《空山——中国文人自然观之发展》一书获得教授资格。自1995年起,顾彬出任波恩大学汉学系主任教授至今。顾彬的研究领域以中国古典艾学、现当代文学“及中国思想史为主,著述、译作顿丰。他以中文也版的著作有:《中国文人的自然观》1990和《关于异的研究》1997他同时担任《袖珍汉学》和《东方·方向》两份重要德文汉学/亚洲学期刊的主编。
目錄
前言
导言
第一章古代——宗教与礼仪
一诗经
二楚辞
三赋、乐府和古诗
(一)汉赋
(二)乐府诗
(三)古诗
第二章中世纪I——宫廷与艺术
一从礼仪到艺术——曹植与五言诗
二诗歌艺术与哲学——阮籍与嵇康
三诗歌艺术与自然——兰亭集会、陶渊明与谢灵运
四“文艺沙龙”与诗的艺术一沈约与谢胱
第三章中世纪Ⅱ——宫廷与四方
一告别宫廷诗
二自由精神——高适、王昌龄和李白
三悲诉丰毒神——典范杜甫
四顿悟精神——孟浩然与王维
五从艺术到质朴——自居易、韩愈和李贺
六从整体到片断,从公众到个人——李商隐和词(温庭筠、韦庄)
第四章近代I——诗与官
一美学和哲学261
二平淡美学梅尧臣与欧阳修
三万事万物的规则——苏东坡
四苏东坡与词
五抒情诗与博学——黄庭坚
第五章近代Ⅱ——事业心与家庭生活
一爱国主义与私人生活
二退避与艺术家气质——李清照、姜夔、吴文英和辛弃疾
展望:后古典诗歌艺术——艺术隶与追随者
译后记
参考书目
內容試閱
杜甫这首诗写于756年,当时他在经历了复杂而艰辛的逃亡之后,为了安全,将家安置在鄜州,就是说,安置在如今陕西延安南边,在他继续前进途中被俘,被叛军解送到长安。但是京城已经陷入叛军之手,所以他也被囚禁,不能同他妻子和四个孩子共度很可能是这首诗中所指的中秋节。
这首诗并未严格遵循律诗的传统结构。它的名声要归因于对话形式和妻子的性感能见度。“独”字在第二行诗中使孤独的性格带有相对性。“独”在这里只意味着“没有我”。孩子们看来都太小,简直就无法让孤独的感情油然而生。可是我们从诗人的嘴里仅仅得知,我们应当怎样来理解家庭的分离。在首联中,对妻子的构思是这样的:像其他人的妻子那样,往往将妻子构思成要么是一个被皇帝冷落的官员的内人,要么是情人。在诗的开头,这个孤独的妻子形象的姿态就异乎寻常。杜甫用他的陈述,仿佛是在开门见山地提出要求。他在结尾那行诗中将自己本人带进赏月的描述中,再一次提出这个形象。这当中发生了什么事?颔联本来应该严格按照平行关系来构思的,但是没有。这对双行诗将目光从鄜州的妻子转向孩子们,这时,诗人便将自身和自己的困难情况间接纳入了题材范围。孩子们不懂得去想念在长安的父亲。孩子们缺乏对时代苦难的认识。诗人违背自己的习惯,令人惊讶地只是暗示了一下这些时代苦难。作为转折的颈联这对双行诗本来应当针对的是历史事件、社会事件或者政治事件:可是没有这样做,而是献给了个人私事——一种性爱渴望,这种渴望在云鬟和玉臂的形象中固定下来。因此上面提到的这些诗句所造成的并非诗歌结构中真正期待的“转折”。这里涉及的并非对世界的危害,而是对家里的小孩和个人的性要求。
人们也许会支持这种从社会事件向家庭琐事的推移,人们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吧。无论如何确实可以说明,伴随着这种推移,不仅日常生活受到注目,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至少在这里,抒情诗停止由提纲、幻景、宗教,简而言之,由与其说是必须基于经历,还不如说是必须基于阅读的传统提供素材。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