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量子力学 恩利克·费米
》
售價:HK$
52.8

《
银行业刑事风险防控与应对
》
售價:HK$
96.8

《
语言、使用与认知
》
售價:HK$
69.3

《
帝国的叙事话语:国家身份塑造与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 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
》
售價:HK$
151.8

《
世界上的城堡:一部千年古堡兴衰史(从军事建筑到中世纪城堡,59座经典古堡,高清全彩图文,精装收藏品质)
》
售價:HK$
261.8

《
缪斯的诞生 现代西方艺术观念生成简史
》
售價:HK$
85.8

《
信念危机:投资者心理与金融脆弱性
》
售價:HK$
74.8

《
喵星语解密手册
》
售價:HK$
86.9
|
編輯推薦: |
翻开这本《古寺钟鼓声》,共享获奖作家独特的文学视野,品味成长季节绵长的青涩与甘甜。 本书收录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奖作家张记书的小小说82篇,包括《二胡与小提琴》、《第六场电影看过之后》、《夕阳西下的时候》、《母亲儿子狗》、《朝霞晚霞一样红》、《暧水袋痒痒筢灯光》等。
|
內容簡介: |
知名作家张记书的作品集《古寺钟鼓声》知识性 、新闻性的因素较多,作家是靠一种机智的构思来展 示一种小小说的理性,进而启迪读者的。《古寺钟鼓 声》所收录的小小说,尽管也有意蕴深厚,余味悠长 的作品,但多数作品给人一种泾渭分明的感觉,要么 直截了当,作家的态度在作品中一目了然;要么作家 把无解的生活原生态地放到读者面前,交给读者由读 者自己定夺。小说艺术本就是一种留白艺术,是由作 者与读者来共同完成的一种艺术。
|
關於作者: |
张记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中国微型小说学会理事,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员。国内外报刊发表小小说千余篇;百余篇被《读者》《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等选刊、丛书选发;300余篇作品在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发表;百余篇作品在海内外获奖;《怪梦》入选日本大学课本;《珍珠情缘》、《死亡实验》入选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材;《尿炕》入选美国大学教材。已出版《怪梦》等7部作品集。
|
目錄:
|
古寺钟鼓声
证明活着
心灯
污染
老婆教我坐牢房
父亲的藏“宝”
力源
画家住在鸡毛山
街上流行长檐帽
泠泠
德爷
母亲儿子狗
根
老人与猫
火葬
杨花似雪
米大爷的悲剧
灰蝴蝶
暧水袋痒痒筢灯光
朝霞晚霞一样红
血玉簪
木鸡
伯乐的忏悔
伥的心语
孝衣
何三为什么杀人
二胡与小提琴
不鼓掌的人
情与法
罪与罚
才与德
第六场电影看过之后
骄傲
尿炕
立马发财
魔镜餐馆
棋圣
棋道
架子
隆泰酒家
晚景
染发的悲剧
真假花椒
吐痰
偷
超越
夕阳西下的时候
童戏
B画家发迹记
寻找济公
储蓄
埋没
父亲与女儿
珍珠情缘
鸳鸯鞋垫
敖包深情
腊梅
美丽的错
手
情梦
送你一束红玫瑰
一张老照片
人生交叉点
位置
怪梦
和美的鸳鸯图
面包与爱情
老郏的“爱情”故事
爱的切入点
狗性探测器
失落的笑容
换心术后
戴猫面具的老鼠
鸡给黄鼠狼拜年
同命相“连”
一只想出名的苍蝇
玉帝的苦恼
癌症的威力
圆满
角色
阿贵要求住六楼
白先生与黄女士
|
內容試閱:
|
父亲的藏“宝” 父亲有一只小木箱,从我记事起就常年锁着,算 下来有40多年了。父亲是 h纺织厂的老厂长,他还在任的时候,每逢遇到什么困 难和挫折,就打开小木箱 看一阵。于是,他凝重的眉宇就舒展开来。自从他离 休后,似乎打开小木箱的次 数比以前更勤了。有时报纸、电视台报道了哪儿又惩 治了脱离群众的贪官污吏, 他就打开小木箱看一阵,之后便叹声连连。有时,几 个要好的叔叔、伯伯来家小 聚,父亲就把他们邀到他的卧室,还倒插上门。我猜 想,父亲一定在亮他的“宝” 啦。随后,就传出一阵阵争论声。待大家分手,还一 个个面红耳赤。
父亲病重之后,就把我叫到他的身边,把小木箱 的钥匙交给了我,说他风风 雨雨工作了一辈子,没给晚辈造什么福,唯独留下这 么个小木箱,里面的东西不 知算不算文物什么的。并嘱咐,他“走”后再打开。
给儿女留个纪念吧! 父亲过世100天的时候,我同弟弟妹妹们一同为 他扫完墓,就觉得是打开父 亲的小木箱,展示他“宝贝”的时候了。
大家都提心屏气,睁大了眼睛。
开箱是神圣的,也是神秘的。当数双目光像探照 灯聚光到小木箱上时,我拿 钥匙的手都有些颤抖了。
40多年前的风尘打开了,40年前的风雨似乎再现 眼前。小木箱里规规整整 地躺着一顶父亲文革时戴过的高帽子,大约有二尺多 高,帽子上还歪歪扭扭写着 “走资派牛文斌”六个大字,“牛文斌”三个字还用 红笔打了叉。木箱里还有一篇 父亲写的回忆录《戴高帽的日子里》。于是,我们姊 妹们便传看了这篇文章: 1966年9月初,文化大革命像一阵怪风,刮到了 纺织厂。当时我是厂长, 风头直对着我扑来。因风尘弥漫难以睁眼,不知哪位 “好心人”给我戴上了一顶 蒙头盖脸纸做的白帽子。这顶帽子本来可以挡风,结 果起了更加招风的作用。为 啥招风?因为帽子太高了,戴在我头上,再加上我一 米八五的身量,简直像举在 半空中的纸人。形象怎样,我自己没有感觉,只是观 众议论,说我像个“吊死鬼”, 冷眼一看怪吓人的。实际上,单凭这顶帽子高得出奇 还不算很惊人,加上帽子上 “走资派牛文斌”六个大字,就更加镇人了。我记得 戴着这顶帽子游街的时候, 路旁的人简直像看耍猴的。
自从我戴上这顶高帽子,挨批斗受折磨整整三年 ,其苦难状况随着时光消失 了,唯一记在心里的是修锅炉。修锅炉本来不是多大 的事,可在我当时的处境下 就有了文章。
我原本是天天研究纺织质量和产量的人,对单位 的锅炉好烧不好烧的事一无 所知,从来没有人向我说过。
皆因高帽子一戴,成了牛鬼蛇神,当起了厂里的 勤杂工,这才有了与锅炉见 面的机会。
修锅炉这件事,是在“运动”展开后的第二年初 冬出现的。当时,我正提 着泥桶逐屋盘火炉子,听说有座小锅炉多年没有烧开 过一炉水,就感到新奇,忙 贴近锅炉查看。这时一位车间主任走过来对我说:“ 你在厂里当领导多年啦,从 未见你管过这种事,今天你来了,看看这个小锅炉为 什么总是烧不开一锅炉水 呢?” 我接受这项任务以后,立即打开炉门仔细观看, 并且点火试烧。越看越明白, 从而联想到我年轻时在农家得到的一点盘灶知识。当 时,我家的灶膛不好烧,点 着火的柴往灶膛一塞就灭,要不就是光冒烟不见火。
对此,我父亲也不知是怎么 回事,就在邻居家请来一位老瓦匠师傅。瓦匠师傅一 看,立即说:“你这灶膛过 火处有挡头,可能过火处上边的土坯坏了。”父亲一 听,随手把灶台上的铁锅搬 掉,一看,就是过火处上边横盖着的那土坯塌了下来 ,挡住了烟气的顺流。改修 后,立即好烧了。
瓦匠师傅在指点父亲修灶膛时,说了一句瓦工技 术话“远隔山,近隔柴”, 意思是灶膛内有障碍,点不着火。炕洞和烟囱内有障 碍,烟气不通顺,必然返烟。
我当时才十来岁,听到这种瓦工语言,并不在意 ,要不是遇上修锅炉的事, 早把这种技术语言丢到天外去了。于是,针对小锅炉 的毛病,正和“近隔柴”的 道理相吻合。小锅炉就是添上煤以后,光见混烟,不 见火苗。围绕这个难题,我 仔细观察了炉膛内的构造,断定是灶膛上端两膀阻烟 ,根在制造不合格。本来锅 炉上顶应是“窝头”形,下大上小,与烟囱形成喇叭 状,使烟气畅通顺流,可这 个小锅炉不知是哪个外行人设计的,锅炉上顶与烟囱 形成了倒反的“丁”字,烟 不能顺通,反复在炉膛内混转,致使炉火无法兴旺。
针对这个毛病,我使用了土法,用泥土把灶内的 上膀尖抹成了偏圆形,与烟 囱口形成喇叭状。经过点火试验,完全成功,不大一 会儿,锅炉的水沸腾起来, 观者无不叫好。
小锅炉修好以后,又引来了新的任务前纺车 间地下暖气洞也不好用,每 逢点火就到处冒烟,连烧火的工人也呛得站不住脚。
经过我的检查,都是因为 烟不顺造成的。前纺车间地下的过火洞有障碍,设在 房后的烟囱问题更严重。烟 囱通常是下粗上细的圆筒形,可房后边这个烟囱是方 塔形,虽然表面显示下大上 小,实际上是每收缩一节,烟囱内就缩进半个砖,整 个烟囱有五六节都是向内缩 进半砖,使整个烟囱成了倒装的台阶,使烟气步步受 顶,节节碰头,根本达不到 烟气畅通,自然形成到处返烟,炉灶内的火苗也旺盛 不起来。
经过我跟靠边站的诸位伙伴一齐动手,把烟囱修 改以后,宿舍里的暖气增强 了,屋内的空气也没有熏人的煤烟混杂了。
修好锅炉和暖气洞以后,接着我又带领诸位伙伴 为厂里盖起几间职工新宿 舍。事后我想,要不是年轻时在家学习了点瓦工技术 ,怎么会在此时此地显示这 点技能呢!再说,我要不是戴上走资派的高帽子,哪 能有演出这场戏的机会!真 是无巧不成书,历史上难得的奇闻呀! 读完父亲的这篇回忆录,更觉这顶高帽子不一般 了。
后来,我把这顶高帽子拿给一个文物收藏家看。
他一眼就看上了,硬要出 十万元高价收购,并说,这可能是文革留下的唯一的 一顶高帽子。
P13-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