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军人与国家:军政关系的理论与政治
》
售價:HK$
140.8

《
中国雕塑 高等院校艺术与设计类专业
》
售價:HK$
86.9

《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
售價:HK$
69.3

《
大国产业—中国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与时代机遇
》
售價:HK$
86.9

《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咨询
》
售價:HK$
151.8

《
我们如何学习:学习与教学的科学方法 (西班牙)艾克托尔·鲁伊兹·马丁
》
售價:HK$
86.9

《
感受的力量--像艺术家一样观看
》
售價:HK$
57.2

《
知宋·宋代之交通
》
售價:HK$
86.9
|
編輯推薦: |
林强编著的《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中契约协调机制研究》综合运用运筹学、委托—代理理论、博弈论等理论与方法,深入研究了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中契约协调问题,结合我国自身特点,在建立制造业企业的物流业务成本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制造业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发展模式中契约协调机制,结合案例分析,获得面向任务结果可观测与不可观测下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下的最优激励机制,并设计出使双方利益共赢的契约模式,给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契约条款模版。
|
內容簡介: |
《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中契约协调机制研究》以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中的契约为研究对象,基于作业成本法、委托代-理理论、博弈论,系统地研究了两业联动中企业间的契约协调与契约参数设计问题。首先,给出了制造企业中物流业务成本核算模型,为制造企业物流业务外包奠定了基础;其次,根据信息的观测性构造了两类基于物流能力的激励契约模型并构造了契约参数;再次,针对某些物流业务需多个主体协调完成的特点,分析了物流联盟利益分配与稳定性机制,通过列举实例验证了《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中契约协调机制研究》所述方法体系的实用性与可靠性;最后,给出了两业联动的合约范本。
《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中契约协调机制研究》可供物流理论工作者,高等院校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政府物流管理人员、政策研究人员和企业中高层经理等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
目錄:
|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发展概念介绍
1.2 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发展的意义
1.3 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的必要性
1.4 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的发展历程
1.5 我国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的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1.6 本书研究内容
第2章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契约协调相关理论
2.1 作业成本理论
2.2 博弈论
2.3 委托-代理理论
第3章 基于物流能力的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甄别模型
3.1 国内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互动现状及物流能力要素问卷调研
3.2 基于物流能力的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甄别模型
3.3 案例分析:A设备有限公司运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物流业务成本
第4章 多任务委托-代理下的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契约机制
4.1 制造企业物流业务外包优、劣势及其考核标准分析
4.2 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下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契约分析
4.3 任务观测性不同情况下的收益分配模型构建
4.4 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合作时需要购买固定资产的归属分析
4.5 制造企业物流外包中存在问题的防范措施研究
4.6 案例分析: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与港务集团联动项目
第5章 物流企业联盟利益分配与稳定性机制设计
5.1 第三方物流联盟的概念
5.2 演化博弈在第三方物流联盟中的应用
5.3 合作博弈下Shapley值对物流联盟企业收益的分配模型
5.4 演化博弈与Shapley值联合研究框架及算例分析
5.5 物流联盟企业之间的合作信任机制研究
5.6 案例分析:厦门S物流公司动态联盟实践
第6章 两业联动案例分析
6.1 案例背景
6.2 联动思考过程及项目联动目标
6.3 联动项目主要内容与实施过程
6.4 联动项目的实施效果
6.5 联动项目发展前景展望
6.6 案例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
內容試閱:
|
第1 章
绪论
众所周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与制造业强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制造业还处于世界分工体系的较低层,获利能力不强,技术水平较低。其中,制造业物流水平的滞后严重制约了我国制造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我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综合竞争实力,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能使双方绩效提高,最终实现“两业”联动双赢[1]。
1.1 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发展概念介绍
制造企业物流需求
长期以来,传统的制造企业的经营模式具有“大而全、小而全”或“纵向一体化”的特征,即企业拥有从原材料采购进货开始到最终产品完成入库为止的所有功能,并将企业的资源分散配置在各个环节。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分散化物流体系的低效率和高成本劣势越来越明显,制造企业开始转换原有的经营模式,制定新的竞争战略。一方面,企业更加专注于拓展核心业务,提高产品质量和开发新型产品,以增强企业活力。另一方面,企业为了实现生产与消费环节的无缝对接,使产品形态尽快转变为商品价值,不得不将非核心的物流活动外包给专门的物流公司,这样不仅减少了企业作业成本,提高了服务水平,而且避免了在非核心业务的资源浪费。
物流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对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商品以及废旧物品、废旧材料等的配置作用而产生的对物在空间、时间和费用方面的要求,涉及运输、库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需求等物流活动的诸方面。
根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分析,1991~2009 年我国制造业物流总额和社会物流总额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并且制造业物流总额增长速度要快于社会物流总额的增长速度。我国制造业物流需求快速增长,规模快速扩大,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不断提高。
由于中国近年来制造产业和商品流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再加上广幅的地域以及当前中国各大企业在物流运作方面表现出的低效率,中国物流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已经远远突破传统的仓储和运输服务,这些企业已经无法通过自身的运作去满足自己的物流需求。在意识到物流服务给自身发展带来的限制及其隐含的机遇后,制造企业不得不与物流企业合作,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在这一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制造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