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做财富的朋友:巴菲特慢慢变富的投资智慧
》
售價:HK$
82.5

《
一群数学家分蛋糕:提升逻辑力的100道谜题
》
售價:HK$
60.5

《
无解的困局:大明最后的60年
》
售價:HK$
66.0

《
女校(人气作家孩子帮·鹅随“北番高中”系列代表作!)
》
售價:HK$
60.5

《
万历十八年之风起辽东
》
售價:HK$
85.8

《
实战ANSYS Icepak电子热设计
》
售價:HK$
97.9

《
水库式经营
》
售價:HK$
61.6

《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
售價:HK$
57.8
|
內容簡介: |
新确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始终充满生命力并与高校其他成熟的学科比肩,必须首先注重学术研究。学术研究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核心和最活跃的要素,学术研究成果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科建设的水平。我们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和条件,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逻辑和现实发展趋势,确定了每位教师的研究方向,希望每个人在各自的研究领域进行长期的、深入细致的研究,探寻其中的规律、挖掘其中的本质,为构筑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真理的大厦做出我们的一份贡献。
|
關於作者: |
王金磊,1972年生于山东省临朐县,大学毕业后曾在中学任教3年。1997年考入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获哲学硕士学位并考入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到中央民族大学工作,现为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先后在《教学与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求实》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4部(独著1部)。
|
目錄:
|
引言
第一章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第一节 思想准备——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理论来源
一 世界历史思想的产生
二 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
第二节 《克罗茨纳赫笔记》和《巴黎笔记》时期——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最初探索
一 探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二 探讨世界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三 探讨无产阶级和共产主义的世界历史使命
第三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形成标志
一 把世界历史思想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
二 把世界历史描述为客观的自然历史过程
三 客观评价资产阶级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四 提出了世界历史发展的主题
第四节 《资本论》时期——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具体展开
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世界历史解剖
二 东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世界历史解剖
第五节 《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时期——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晚年提升
一 世界历史研究的重点从“结果”到“过程”的提升
二 世界历史发展道路的设想从抽象到具体的提升
第二章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科学命题
一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一个事实命题
一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一个历史命题
三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一个价值命题
第二节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客观现实
一 经济发展的世界历史性转变
二 政治斗争的世界历史性转变
三 思想文化的世界历史性转变
第三节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客观基础
一 特殊劳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前提
二 抽象劳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起点
三 自由劳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结果
第四节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基本图式
一 开创世界历史的资本主义社会
二 走向世界历史的具体道路
……
第三章 世界历史思想创新的时代呼唤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把握世界历史时代发展的新论断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与基石
第六章 走向世界历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內容試閱:
|
第二,抽象劳动基础上的世界性生产体系。抽象劳动促使普遍的交换和生产范围的不断扩大。建立在抽象劳动基础上的社会生产的扩大不仅只是量的增长,同时也带来社会生产的质的差别的范围不断扩大,使社会生产越来越多样化。终于使社会生产超过了人的自然需要的界限,创造出更多满足人的日益扩大之需要的物质财富。抽象劳动既克服了民族界限和民族偏见,又克服了在一定界限内闭关自守地满足于现有需要的旧的生活方式。最终摧毁一切阻碍发展生产力、阻碍扩大需要的种种限制。并由此促使人们去探索整个自然界,以便发现物的新的有用性。促使人们从一切方向去探索地球,发现新的有用物体和原有物体的新的使用属性。促使人们采用新的方式加工自然物,以便赋予创门以新的使用价值。从而推动自然科学发展到它的更高点。
抽象劳动不仅促使世界性的生产体系的形成,而且也促使相应的世界性的人的需要体系的形成。抽象劳动不仅要求扩大人的需要的现有量,扩到需要的范围,而且要求发现、创造新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的直接形式的自然必然性就慢慢消失了,历史形成的不断更新的需要代替了自然的狭隘需要。并且有必要不断发现、创造和满足由社会本身产生的新的需要。就有必要培养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并且把他们作为具有尽可能来丰富的属性和联系的人,因而具有尽可能广泛需要的人生产出来,把他们作为尽可能完整的全面的社会存在者生产出来。这样,抽象劳动实际就促使世界性的生产体系以及相应的世界性的人的需要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抽象劳动基础上的世界性普遍联系。如果说,在特殊劳动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每个个人只有服从于共同体,作为它的附属物才能存在的话,那么,在抽象劳动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个人之间原先那种狭隘的依附关系,人的依赖纽带、血统差别、教育差别等等都被打破。在抽象劳动条件下,个人只有作为交换价值的生产者才能存在,这实际上是对个人作为狭隘共同体附属物而存在的否定。因为抽象劳动的存在使得劳动和产品的普遍交换成为每个人生存的必要条件,使得个人突破了由于自然条件而造成的地域性的狭隘关系而真正成为社会存在。抽象劳动使得个人的产品或活动必须先转化为交换价值的形式才能取得现实的存在权力。这说明,个人只能在更加普遍的广泛的社会联系中才能进行生产,普遍的交换产生的各种形式的社会联系又进一步推动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在由普遍交换而形成的世界市场上,单个人与一切人发生联系,每个人的生产,依赖于其他一切人的生产。同样道理,他的产品也要转化为他本人的生活资料,也要依赖于其他一切人的消费。
世界历史的不断发展也表明,随着大工业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每个人都可以获知其他一切人的活动情况,并力求使自身的活动与之适应。这一切都不断打破地区、民族和国家间的自然障碍,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社会交往的空间,使人们超越了原先那种封闭的、狭隘的关系,建立了世界性的普遍联系,一句话,使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