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藩屏:明代藩王的艺术与权力(柯律格代表作,一部逆转“边缘”与“他者”的明代藩王物质文化史,填补研究空白)
》
售價:HK$
118.8

《
《史记》纵横新说
》
售價:HK$
65.8

《
放不下的痛:运用脑科学修复创伤的40种方法(神经科学专家带你深入了解创伤背后的脑机制,开启全面康复之旅!)
》
售價:HK$
65.8

《
经典力学的数学方法(第4版)
》
售價:HK$
86.9

《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跟随历史的足迹 见证一个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
售價:HK$
65.8

《
功名诀:左宗棠镜像
》
售價:HK$
195.8

《
布克哈特书信选
》
售價:HK$
94.6

《
DK园艺的科学(100+个与园艺有关的真相,让你读懂你的植物,打造理想花园。)
》
售價:HK$
107.8
|
編輯推薦: |
江涌主编的《真相:文人名士的那些事儿》立足于民国历史,这是一个既繁华又落寞的年代,以细腻雅致的文笔讲述那些民国人物的往事。融真实性、可读性、思想性于一炉,既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革命历程及魅力人生,又再现了跌宕起伏、包罗万象的中国近代社会,同时汇编了各式名人有声有色的戏剧人生。
|
內容簡介: |
江涌主编的《真相:文人名士的那些事儿》立足
于民国历史,这是一个既繁华又落寞的年代。以细腻 雅致的文笔讲述那些民国人物的往事。在书中可以看
到那些熟知的名字,也能看到那些民国才子的爱情往 事,《真相:文人名士的那些事儿》对这些人、这些
事儿做了一次完整系统的记录。以翔实史料为据,从 小事、细节处剖析,娓娓道来。无论是史料的爬梳,
还是人物的品评,都不同流俗,既不被定论所囿,也 不人云亦云贴标签。
|
目錄:
|
鲁迅特别关照的女作家
英年早逝的“雨巷诗人”戴望舒
林徽因的勇气、良知与远见
杨振声:销声匿迹许多年
他对知识分子有深切的理解——忆先师陈寅恪
他是最好的父亲
父亲吴文藻的“傻”
要是有车,他还能多活几年——忆父亲朱光潜
梁实秋喜好的美文与美食
身处文坛之外的沈从文
汪曾祺:伴随《沙家浜》起落沉浮
“神仙眷侣”钱钟书与杨绛
没有上过大学的院士——忆父亲贾兰坡
惜米如金的齐白石
诗人郭小川:“我拯救了我的灵魂”
民国收藏第一人张伯驹
张大千的百日黑笔师爷生涯
与江青分手后的唐纳
“文革”中的李可染
华君武:漫画是跟随时代走的
国学大师黄侃妙语“新法阉猪”
正在有情无思间——我所知道的史良
“大自由主义者”聂绀弩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文革”中的梁漱溟
婚姻中的鲁迅,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
“话剧皇帝”金山的桃色事件
胡适在杭州的一段“神仙生活”
张爱玲: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
晚年钱钟书:是非只为多开口
孙犁的似水“流”情
与萧红结缘的那些“终生情敌”
母亲红线女的生活往事
“文革”中,我与周立波的一段特殊交往
他说自己是民主人士跟党走——陈明远谈郭沫若
1959年冬天的赵树理
我是怎样成为“右派”的
父亲茅盾最后的日子
丁玲在弥留之际
晚年俞平伯曾想续写《红楼梦》
向父亲章士钊宣布:我要革命
王国维沉湖之谜
翦伯赞的悲情人生
|
內容試閱:
|
自从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热播以 后,林徽因成为大众关注的一位历史人物。
其实,这部电视剧写的林徽因,只是她少女 和少妇时代爱情生活的一个片断,一个不太
真实甚至很不真实的片断。而历史上真实的 林徽因,是一个有才华但作品不多的诗人、 作家,更是一个有才华且成就卓著的建筑
师、建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 和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她是 有贡献的参与者。在她逝世后,纪念碑建筑
委员会决定,把她为纪念碑碑座设计的一方 汉白玉花圈雕饰的刻样,移放到她的墓前, 作为对她的纪念。
梁从诫(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儿子)最近在百花文 艺出版社出了一本文 集,叫《不重合的圈》,其中收了几篇纪念他的父母
特别是他母亲的文章。
从这些文章里,我们读到一个真实的、完整的林徽因 。
这是一个抗战军兴,不辞跋涉,共赴国难的爱国 学者林徽因。
林徽因写过一个剧本《梅真与他们》,始终缺最 后一幕,人家问她: 梅真后来怎样了?她笑着说:“抗战去了!”这也是
说的她自己吧?林徽因 自己后来也“抗战去了!”这抗战,影响了她的一生 ,从精神面貌上,到
思想意识(同民族和人民命运的关系)上,到身体状 况上。
“七七”事变的时候,她正同梁思成一起在山西 五台山一带作野外考 察,因为发现当时所知中国最古的木结构建筑(建于
唐代的佛光寺大殿) 而欣喜万分。战争消息传来,他们匆忙回到兵临城下 的北平,并且给正随
亲戚在外地度假的8岁女儿写信说:“如果日本人要来 占北平,我们都愿意 打仗。我觉得现在我们做中国人应该要顶勇敢,什么
都不怕,不怕打仗, 更不怕日本人,要什么都顶有决心才好。”这封家书 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
是用大而整齐的字体和童稚的语气写就的,表达的是 一个母亲、一个家 庭、一个民族,面对外敌入侵时不可摧毁的勇气和决 心。
日本人进北平以后,一份所谓“东亚共荣会”的 请帖,使他们意识到 此地不可久留,决心放弃现有的优裕的安定生活,随
着梁思成任职的中国 营造学社撤退到大后方,迎接那未曾经历过的、在战 乱中必定是艰难的逃 亡生活。由于平汉铁路北段已被战火阻断,他们绕道
天津、青岛、济南、 徐州,折回郑州、武汉,到了长沙(这也是我这个难 童当年随父母走过的 逃亡路线)。在长沙,遇到日本飞机对长沙的第一次
轰炸,炸弹落在离他 们住处十来米的地方(我也遇到这次轰炸,而且之前 在郑州车站已经遇到 过一次)。从长沙往昆明逃难的途中,又因前面公路
塌方被阻在湘黔边界 的新晃县。雨天,傍晚,林徽因发着高烧,一家人在 这个小山城街头找不 到一处住处。一阵幽雅的提琴声,把他们引到一群年
轻的空军学生那里。
他们为梁家挤出一间房,由此同梁家结下深厚的友谊 。以后到了昆明,梁
氏夫妇成了这批家在沦陷区的空军学生的“名誉家长 ”。作为“家长”,他 们不仅出席了空军学生的毕业典礼,而且一次又一次
收受了在空战中牺牲 的年轻战士的阵亡通知书和日记、信件、照片等遗物 ,每次都引起林徽因 的痛哭。这样的遗物,一直到林徽因一家从昆明再搬
迁到四川长江头附近 偏僻的江村——李庄,都还在陆续寄来,其中包括他 们最早结识的那位拉 琴的空军战士。
在李庄,因肺病复发、长期卧床、从此没有赢回 健康的林徽因,抱病 协助梁思成用英文写作和绘制了《图像中国建筑史》
。(这部原定1948年在 美国出版的图文并茂的学术著作,后来经历了中美关 系的隔绝和恢复,演
绎了一个分而后合、失而复得的传奇故事,终于在36 年后于1984年在美 国出版,1991年在中国出版了梁从诫译出的中文本。
这是后话了。)战时 后方生活艰难,学术机构的高级知识分子也是如此。
贫病交加的林徽因, 在自己操劳柴米、洗补衣衫之外,还为国事日非、战 局日危而悲苦不已。
1944年国民党军队大溃退,从湖南、广西一直退到贵 州的独山,昆明、重
庆岌岌可危。梁从诫记得,2年后有一次他问母亲,如 果那时日本人真的 打进四川,你们打算怎么办?林徽因的回答是:“中 国念书人总还有一条
后路嘛,我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 抗战胜利,梁家回到北平,梁思成受聘筹建清华 大学建筑系,以后又
赴美讲学。建筑系的许多事情,落在没有任何名义的 病人林徽因身上。林 徽因病重,梁思成提前回国。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 的内战,在逞威一时
之后,很快走向反面。眼看国民党败局已定,有人来 劝梁思成夫妇南迁、 出国,他们拒绝了。还有人揣测这时全家正在美国的 周培源是不会回来的
了,林徽因正色说:“周培源一定回来。”这说明了 他们自己在这历史大转 变关头的政治选择,也说明他们有对自己的友人在这
历史关头会作出正确 选择的信念。8年抗战继之以3年内战,严酷的现实使 梁氏夫妇和像他们 一样的许多高级知识分子对国民党已经完全失望,而
把对国家和民族的期 望,转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1948年年底,围困北平城的中国人民 解放军已经解放了西郊清华大学所在地的清 华园。北平是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获得解放,
还是不能避免一战,会在战火中受到不可挽 回的破坏和损伤?一直以研究中国古建筑为 安身立命之所的梁氏夫妇不能不为此而揪
心。在抗日战争后期,美军准备对日本和被 日军占领的中国沦陷区实施轰炸,在重庆的 美军战略部门请梁思成为他们提供一份中国
沦陷区应予保护的文物建筑的名单,梁制作 了包括北平故宫、天坛、杭州六和塔等几百 处地方的详细清单,一式三份,一份送美军,一份送
国民党政府,一份送 周恩来。同时,梁还对美军建议:日本的京都和奈良 也应在保护之列。对 日本故都都如此关爱,中国故都北平古城现在面临危
险,怎能不使梁思成 忧心如焚?就在这时,解放军派人到清华园来向梁思 成请教:如果北平不 能避免一战,解放军的炮火一定要避开城中哪些有古
建筑和古文物的地 点,并要梁思成把这些地点一一标明在他们带来的军 用地图上。虽然最后 北平得到和平解放,梁思成的地图没有派上用场,但
是,梁从诫写道,从 这件事里,他的父母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这样的 党、这样的军队,值 得信赖,值得拥护!”直到他们各自生命结束,对此
始终深信不疑。
所以,这以后的林徽因,是一个为新中国建立而 欢欣鼓舞、竭力尽 心、抱病工作的爱国学者林徽因。
P14-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