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数据导论(第2版)
》
售價:HK$
75.9

《
帝国时代
》
售價:HK$
206.8

《
现象学的心灵(第三版)(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扎哈维系列)
》
售價:HK$
107.8

《
近世通儒——纪念沈曾植逝世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售價:HK$
184.8

《
光速声波物理学. 1、2、3
》
售價:HK$
494.9

《
天下之极:世界枢纽观念的古今之变
》
售價:HK$
96.8

《
认识现代社会之真相:杨照讲马克斯·韦伯
》
售價:HK$
94.6

《
幻想底尽头:穆旦传(《穆旦年谱》编撰者历时二十余年心血之作,基于《穆旦评传》精心修订,文献翔实可靠,完整讲述了一位中国诗人与翻译家并不平顺的一生。)
》
售價:HK$
140.8
|
編輯推薦: |
自清初以来,《古文观止》是流传最为广泛、影响最为巨大的一部古代散文选本,编者是清康熙年间的学者吴楚材、吴调侯。此书自康熙三十四年乙亥1695刊行以来,曾风行一时,成为初学文言文的必读课本;辛亥革命后,仍有很多学校将它作为国文教材;也是我国散文文学研究者的重要参考书。
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理解《古文观止》,《教你欣赏古文观止名篇》将原文、注释、白话翻译融为一体,更增加了“鉴赏”,对每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写作特点进行分析,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和艺术情韵。本书由傅德岷、赖云琪主编。
|
內容簡介: |
今天,历史的车轮已经跨入崭新的21世纪,随着我国的和平崛起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我们正逐步迈入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现代社会急需的是具有现代观念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理解《古文观止》,《教你欣赏古文观止名篇》与现行的版本比较,不仅将原文、注释、白话翻译融为一体,更增加了“
鉴赏”,对每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写作特点进行分析,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和艺术情韵。
年轻的朋友们,《教你欣赏古文观止名篇》让我们共同遨游于《古文观止》的文化海洋中,吸吮其精华,陶冶我情操,扬我民族文化之威,建我现代化的祖国吧!本书由傅德岷、赖云琪主编。
|
目錄:
|
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
曹刿论战庄公十年
子鱼论战僖公二十二年
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
蹇叔哭师僖公三十二年
吕相绝秦成公十三年
国语
祭公谏征犬戎周语上
召公谏厉王止谤周语上
公羊传
宋人及楚人平宣公十五年
谷梁传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
礼记
公子重耳对秦客檀弓下
战国策
苏秦以连横说秦
范雎说秦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
冯谖客孟尝君
赵威后问齐使
触耆说赵太后
唐雎不辱使命
李斯
谏逐客书
楚辞
卜居
宋玉对楚王问
史记
项羽本纪赞
孔子世家赞
管晏列传
屈原列传
游侠列传序
太史公自序
司马迁
报任安书
汉高帝
求贤诏
汉武帝
求茂材异等诏
贾谊
过秦论上
治安策一
晁错
论贵粟疏
邹阳
狱中上梁王书
杨恽
报孙会宗书
光武帝
临淄劳耿弇
诸葛亮
前出师表
后出师表
李密
陈情表
王羲之
兰亭集序
陶渊明
归去来辞
桃花源记
魏征
谏太宗十思疏
王勃
滕王阁序
李白
与韩荆州书
春夜宴桃李园序
李华
吊古战场文
刘禹锡
陋室铭
杜牧
阿房宫赋
韩愈
原道
原毁
获麟解
师说
进学解
讳辩
送孟东野序
柳子厚墓志铭
柳宗元
捕蛇者说
愚溪诗序
钻鉧潭西小丘记
小石城山记
王禹偁
待漏院记
黄冈竹楼记
范仲淹
严先生祠堂记
岳阳楼记
司马光
谏院题名记
欧阳修
朋党论
纵囚论
丰乐亭记
醉翁亭记
秋声赋
苏洵
管仲论
辨奸论
心 术
苏轼
范增论
留侯论
贾谊论
晁错论
喜雨亭记
超然台记
放鹤亭记
石钟山记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方山子传
苏澈
六国论
黄州快哉亭记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
王安石
读《孟尝君传》
同学一首别子固
游褒禅山记
宋濂
送天台陈庭学序
阅江楼记
刘基
司马季主论卜
卖柑者言
方孝孺
深虑论
豫让论
王鏊
亲政篇
王守仁
尊经阁记
唐顺之
信陵君救赵论
归有光
沧浪亭记
王世贞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袁宏道
徐文长传
张溥
五人墓碑记
|
內容試閱:
|
苏秦开始以连横之术游说于秦惠王,说:“大王的国家,西有巴蜀、汉中的财富,北有胡貉、代马可以利用,南有巫山、黔中的山险作屏障,东有坚固的毅山和函谷关。田地肥沃,百姓富足,拥有万辆战车和百万精兵,千里沃野,积蓄很多,地势险要,能攻能守,这正是人们所说的‘天府之国’,是天下最强盛的国家啊!以大王的贤明,士兵百姓之众多,车马的效用,兵法之熟练,是完全可以兼并诸侯,统一天下,称帝而治的。请大王稍作留意,让我来陈述统一天下所收到的功效。”
秦惠王不以为然地说:“我听说过,雀鸟羽毛未长丰满的,不能飞得很高;法令规章制度未完备的,不可以来施刑罚;道德品行不高尚的,不可以指使、管理百姓;政令教化不和顺的,不可以差遣、指派大臣。现在,先生不远千里来到秦国,郑重其事地登廷赐教于我,请改日再谈吧。”
苏秦说:“我早就估计到大王是不会采纳我的主张的。从前,神农讨伐补遂,黄帝讨伐涿鹿,擒杀蚩尤,尧讨伐驩兜,舜讨伐三苗,禹讨伐共工,汤讨伐夏桀,文王讨伐崇侯虎,武王讨伐殷纣王,齐桓公用兵力称霸天下。如此看来,哪有不用武力而称霸天下的呢?古时候,各国使臣的车子频繁往来,彼此口头结盟,使天下联为一体。或讲合纵,或讲连横,但武器并没有收藏起来。
辩士花言巧语,致使诸侯迷离惑疑,无所适从,万端事件不断产生,无法进行料理。待到法规条文完备了,奸诈虚伪的百姓也多了起来。真是公牍文书愈多,百姓愈加贫困。君臣上下犯愁,民不聊生;道理讲得愈明,战事愈多。身着盛装的文士到处奔走辩论,战争并未停息。文士繁缛的文辞雅令,并未使天下得到治理。讲的人舌头说疲了,听的人耳朵吵聋了,也未见成功。讲道义,守信约,天下也不能亲善。于是,各国废弃文治,重用武力,以丰厚的待遇豢养勇猛敢死之士,制好盔甲,磨砺兵器,在战场上决一胜负。如果安然而坐,无所事事,想利国,扩充土地,即使古代的五帝三王五霸,贤明的君主,也想这样坐而得利的,但形势不容许,最后还是用战争去继续求取。两军距离远的,就摆开阵势对打;距离近的就用兵器拼杀,这样才能建立大功业。所以,军队得胜于外,仁义才能强于国内,君王的威权树立了,百姓才能服从于下。现在,要想兼并天下,凌驾于大国之上,使敌国屈服,控制海内,抚拥百姓,臣服诸侯,非用武力不可。可是,一些君主忽略这一根本道理,不明教化,乱于治理,迷惑于花言巧语,沉溺于诡辩的文辞。照此看来,大王是必定不能行霸业之事的。”
苏秦游说秦惠王的书上了十次,但他连横的主张仍未被采纳。他那黑貂皮袍穿破了,携带的百斤黄金花完了,旅费用尽,只得离开秦国,返回洛阳老家。他裹上绑腿,穿着草鞋,挑着书箱行囊,身体干瘦,脸色黝黑,颇有惭愧之色。回到家中,妻子不下织机迎接他,嫂嫂不给他煮饭,父母不同他说话。苏秦长长地叹口气,说:“妻子不认我为丈夫,嫂嫂不认我为叔子,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秦国不用我的过错啊!”于是,他连夜打开几十口书箱,找到姜太公谈兵法的《阴符》一书,埋头诵读,并有选择地结合当时形势,反复熟记和研究。阅读疲倦想睡之时,他便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致血流到脚。他自勉地说:“哪有游说人主不能得到他的金玉锦绣、获取公卿宰相尊位的呢?”经过一年,他反复研究揣摩透了,说:“这次确信能够说服当代的君主了!”
于是,苏秦抵达燕乌集阙,在华丽的宫殿里见着赵王。两人抵掌而谈,见解一致。赵王非常高兴,封苏秦为武安君,授予相印,兵车百辆,锦绣千捆,白璧百双,黄金二十万两,跟随在他的后面,去同各国签订“合纵”条约,拆散“连横”,压制强暴的秦国。所以,苏秦在赵国为相之后,秦国与六国联系的关塞函谷关就不通了。那时,天下之广大,万民之众多,王侯的威严,谋臣的权术,统统由苏秦的计策来决定。真是不费一斗米粮,不烦劳一个兵士,没有一个人去打仗,没有绷断一根弓弦,没有折断一根箭,就能使六国诸侯相亲相敬,和睦共处,胜过兄弟。可见,贤人在位,天下信服;一人任用,天下顺从。所以说,要重政治,不重勇猛;要重朝廷之内的决策,不重国境之外的武力。苏秦最得势之时,黄金二十万两任他使用,成群的车马任其奔驰,沿途炫耀,好不威风。山东各诸侯国,顺风而服从,赵国的地位也随之而得到大大地提高。其实,苏秦不过是一个穷居陋巷、掘洞为门、以桑为扉、以弯木为枢的穷书生罢了,拜相之后,却能乘车勒马,横行天下,游说于各诸侯国的朝廷之上,国君左右的亲信都被他辩得哑口无言,天下之人没有一个敢与他抗衡的。
后来,苏秦将要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他的父母听说了,立刻打扫房屋,清洁街道,敲锣打鼓,摆设酒席,到城外三十里去迎接;妻子不敢正眼看他,只好侧耳静听吩咐;嫂嫂伏在地上,像蛇一样爬行,拜了四拜,不断请求恕罪。苏秦说:“
嫂嫂,你为什么以前那样傲慢,现在又这样卑恭呢?”嫂嫂回答说:“因为你现在地位尊贵,金钱又多啊!”苏秦叹息道:“唉,贫穷之时,父母都不认自己做儿子;富贵之时,亲戚家人都畏惧自己。人生在世上,怎么能忽视权势地位金钱呢?”
《苏秦以连横说秦》记叙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如何在秦国推行“连横”之术而受挫,后经努力,在赵国实现“合纵”之策而显赫,即由困顿到辉煌的人生历程,突出他在困境中刻苦钻研,矢志奋斗,自强不息的顽强斗志。尽管他的目的是自私的,是想得到权势金钱,但他那种遇困而不自暴自弃,却自查自责,自励自勉,甚至不惜用锥子刺腿来激励自己的精神,成为后代有志之士为实现奋斗目标而努力效法的榜样。明代学者王应麟竟提炼出“头悬梁,锥刺股”的警言,以鼓励学子和志士好学与拼搏。
从艺术表达来看,本文具有鲜明的特色:
一论辩色彩强烈。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均以论辩见长,苏秦亦不例外。他在以“连横”说秦惠王时,从秦国的地理环境、物产资源、经济实力、民生军备等进行分析,说明秦国具备了“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的条件。当秦惠王婉言谢绝了他的建策时,苏秦又列举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王、武王、齐桓之史实,正面说明历代明主贤君均靠武力而霸天下。同时,又从反面说明只靠“文治”,派谋臣使者游说各国,结好邻邦,终归无济于事,以致“天下不治”,“天下不亲”,最后只好“废文任武”。正反论证,突出“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的中心。以古鉴今,史论结合,具有很强的雄辩力和说服力。
二对比鲜明。全文有事件对比和人物情态对比。就事件而论,文章的前部分在于“说秦”,尽管苏秦滔滔不绝地以显其韬略,但秦王不加肯定地将他冷逐于朝廷。文章后部分写苏秦
“说赵”,因“合纵”之策符合时代之需,可使各诸侯国摆脱强秦的欺压,故苏秦与赵王的会谈简要而畅快,“抵掌而谈”四字,极显亲切和谐之气氛,与在秦的冷遇形成鲜明的对比。就人物情态而论,有苏秦离秦归家时的穷愁潦倒与拜赵国相位后的
“炫熿于道”的对比;有父母不认儿子与后来郊迎三十里的对比;有妻子“不下纡”与“侧目”
“侧耳”的对比;有嫂嫂“前倨而后卑”的对比。
这些对比活现出人们看重权位金钱的丑习恶态。
三详略有致。文章在结构安排上颇有章法,叙述描写有详有略,亦有法度。“说秦”详在论辩,突出苏秦竭力想说服秦王的急切心理;“说赵
”重在显赫之后的威风描写,而略其说理过程,以彰显苏秦追求“势位富厚”的生活目的。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今天阅读本文,我们应从积极方面借鉴苏秦奋斗不息的精神,而摒弃他那种孜孜以谋高官显位、金钱锦绣的自私卑劣的人生追求。P17-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