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海外中国研究·宋代文人的精神生活(经典收藏版)--重构宋代文人的精神内核
》
售價:HK$
107.8

《
埃勒里·奎因悲剧四部曲
》
售價:HK$
307.6

《
今天我想要什么:海豹的女性漫画
》
售價:HK$
74.8

《
日常的金字塔:写诗入门十一阶
》
售價:HK$
74.8

《
税的荒唐与智慧:历史上的税收故事
》
售價:HK$
107.8

《
图式疗法的刻意练习
》
售價:HK$
87.9

《
人间游戏:人际关系心理学(500万册畅销书《蛤蟆先生》理论原典,帮你读懂人际关系中那些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
售價:HK$
43.8

《
伟大的遗址(亲历100座人类文明考古奇迹)
》
售價:HK$
206.8
|
內容簡介: |
《中医师承学堂:平脉辨证三年跟师记》是河北医科大学教授、博导、“平脉辨证”学说实践者李士懋教授之师承团队,对李士懋先生“溯本求源,平脉辨证”体系的三年师承之体会感悟。
作为第二、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李士懋教授倡议与其有传承关系的各位学子,对三年跟师临床学习工作进行一次总结,以检验三年传承的成败得失。
传承工作,有传有承。作为指导老师,主要责任在于传,因此李士懋教授亲著《平脉辨证传承实录百例》;作为诸学子,主要任务在于承,因此,诸位师承弟子,联合撰写《中医师承学堂:平脉辨证三年跟师记》,主要写三年来承了什么,临证时用了什么,自己有哪些发挥、创新。每位学员的心得多寡有别,故每人各成一章。
《中医师承学堂:平脉辨证三年跟师记》由“李士懋名医传承工作室”主任、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王四平担任主编。
|
關於作者: |
《中医师承学堂:平脉辨证三年跟师记》是河北医科大学教授、博导、“平脉辨证”学说实践者李士懋教授之师承团队,对李士懋先生“溯本求源,平脉辨证”体系的三年师承之体会感悟。
作为第二、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李士懋教授倡议与其有传承关系的各位学子,对三年跟师临床学习工作进行一次总结,以检验三年传承的成败得失。
传承工作,有传有承。作为指导老师,主要责任在于传,因此李士懋教授亲著《平脉辨证传承实录百例》;作为诸学子,主要任务在于承,因此,诸位师承弟子,联合撰写《中医师承学堂:平脉辨证三年跟师记》,主要写三年来承了什么,临证时用了什么,自己有哪些发挥、创新。每位学员的心得多寡有别,故每人各成一章。
《中医师承学堂:平脉辨证三年跟师记》由“李士懋名医传承工作室”主任、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王四平担任主编。
|
目錄:
|
第一章 脉诊:中医诊断之灵魂
第二章 承恩于师惠德于心
第三章 跟师学习心得
第四章 跟师感悟
第五章 辨证求因治咳嗽
第六章 以脉诊为中心辨治高血压
第七章 恩师脉学思想的临床应用
第八章 跟师感悟复合证平脉辨治
第九章 承扬“火郁”论巧用“升降”疗儿疾
第十章 继承老师脉学思想提高临床疗效
第十一章 谈李老师辨证论治特色
第十二章 学经典悟临床——随李老师诊治心得
第十三章 “法无定法,方无定方”感悟
第十四章 以脉定证用经方,经典理论出真知
第十五章 读经典、做临床、拜名师是中医成才必经之路
第十六章 跟师零金碎玉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脉诊:中医诊断之灵魂
作者简介:于海生于1967年12月,男,大学本科,学士学位,副主任中医师,河北省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跟师于李士懋教授,发表学术论文3篇。现工作于石家庄市新华区石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临床工作。第一节汗法理论及经验在祛邪法中,汗法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但近年来日趋萎缩。恩师李士懋教授经多年临床实践及反复研究经典古籍,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发皇古义出新知”从多方面对汗法提出独特的个人见解,在以脉诊为中心的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认为不论表证、里证、实证、虚实相兼证均可以使用汗法,非拘于风寒表证。现将李老师应用汗法的理论和经验介绍给同道。
汗法首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剽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写之。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汗法在实际应用上则以《伤寒论》为第一,仲景从理法方药各个方面为我们展示了汗法治病的精妙之处。后世提出汗、吐、下、温、清、补、和、消治疗八法,以及很多关于汗法的论述,然而将汗法列为专著,从汗出机制、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医案各方面进行系统阐述者,李老师是第一人。
对汗法的灵活运用,必须以了解汗出机制为前提。《素问·阴阳别论》云:“阳加于阴谓之汗。”李老师称此话是理解生理之汗、邪汗、正汗、发汗法、测汗法之理论渊源,须彻悟之。另《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吴鞠通于《温病条辨》中,根据《内经》的理论,进一步阐明汗的机理,“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张锡纯曰:“人身之有汗,如天地之有雨,天地阴阳和而后雨,人身阴阳和而后汗。”李老师认为,人身之常汗、正汗出,必须人身之阴阳和。阴阳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阴阳充盛,二是阴阳升降出入道路通畅。
阴阳充盛必须赖五脏六腑之功能正常发挥和经络血脉的通畅,这是其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