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一周一堂经济学课: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
售價:HK$
107.8

《
慢性胃炎的中医研究 胃
》
售價:HK$
657.8

《
南移:宋代社会中心的转迁
》
售價:HK$
162.8

《
纯粹·水浒江湖: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另一条线索
》
售價:HK$
101.2

《
肌骨复健实践指南:运动损伤与慢性疼痛
》
售價:HK$
294.8

《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MySQL版)
》
售價:HK$
64.9

《
商业数据与分析决策:解锁数据资产,提高商业创新能力
》
售價:HK$
79.2

《
倾盖如故:人物研究视角下的近世东亚海域史
》
售價:HK$
77.0
|
內容簡介: |
红壤酸化是我国亚热带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对酸化红壤进行改良和修复可使土壤生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本书首先介绍红壤酸化的现状、机制及加速酸化的主要因素,然后分别介绍由酸沉降和不当农业措施引起的土壤酸化的阻控原理和技术,再按旱地农田、茶果园和丘陵林地分别介绍了酸化红壤的改良和修复原理与技术,总结了国内外在酸性土壤改良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作者等针对我国红壤酸度特点研发的新改良方法和修复技术。
本书将酸化红壤改良原理与改良技术的应用相结合,可供土壤、农林、环境、资源等领域的专业人员和研究生及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基层人员参考。
|
目錄:
|
前言
第一章 中国红壤的酸化问题
第一节 土壤的自然酸化过程
第二节 铁铝氧化物对红壤自然酸化过程的影响
第三节 红壤加速酸化的主要原因
第四节 中国红壤酸化的现状
第五节 红壤酸化与农业和环境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酸沉降影响下土壤酸化的预测和调控
第一节 酸沉降影响下土壤酸化的预测研究
第二节 土壤和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敏感性
第三节 土壤对酸沉降的临界负荷和临界负荷图
第四节 酸沉降及其加速土壤酸化的控制对策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农业措施影响下土壤酸化的阻控原理与技术
第一节 氮肥对土壤酸化的加速作用
第二节 氮肥引起土壤酸化的调控
第三节 其他农业措施引起的土壤酸化的调控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土壤酸化的诊断与改良剂用量确定
第一节 土壤酸化与改良需求
第二节 影响酸性土壤碱性物质需要量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土壤酸化的现场诊断与改良剂用量估算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酸化旱地红壤的无机改良原理与技术
第一节 化肥类改良剂
第二节 矿物类改良剂
第三节 工业副产品类改良剂
第四节 其他类型的无机改良剂
第五节 几种工业副产品对红壤改良效果的比较
第六节 无机复合型改良剂
第七节 改良剂的选择与若干改良剂的混合施用
参考文献
第六章 酸化旱地红壤的有机改良原理与技术
第一节 农作物秸秆等有机物料对土壤酸度的改良效果
第二节 有机物料改良红壤酸度的机制
第三节 基于豆科植物和硝化抑制剂的高效有机改良剂
第四节 田间条件下有机物料的改良效果与作物响应
第五节 改良剂的施用方法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生物质炭的碱性及在酸化红壤修复中的应用
第一节 生物质炭的概念
第二节 生物质炭的性质
第三节 生物质炭的碱性特征
第四节 生物质炭对红壤酸度的改良作用
第五节 生物质炭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酸性土壤肥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八章 酸化土壤的生物修复原理与技术
第一节 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对酸化土壤的修复作用
第二节 喜硝植物根系羟基释放与介质碱化
第三节 喜硝植物对酸化土壤的修复作用
第四节 植物根系分泌物对酸害和铝毒的缓解作用
参考文献
第九章 酸化茶园土壤的修复原理与技术
第一节 不同农作物物料对酸性茶园红壤的改良效果
第二节 碱渣与农作物物料配施对酸化茶园土的复合修复作用
第三节 有机物料与碱渣共施对亚表层土壤酸度的影响
第四节 改良剂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十章 酸化森林红壤修复原理与技术
第一节 森林红壤酸化现状
第二节 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三节 酸化森林红壤修复原理与技术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中国红壤的酸化问题
我国长江以南的广大热带、亚热带地区分布着大面积的酸性红黄壤,这些地区水热资源丰富,农林业生产潜力巨大。但由于酸化严重,土壤的生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土壤酸化导致作物减产、森林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由于自然过程与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我国红壤酸化呈加速发展的趋势。总结红壤酸化现状、酸化机制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加深对红壤酸化问题的认识,为红壤酸化控制和酸化红壤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节 土壤的自然酸化过程
一、土壤的自然酸化与氢离子的来源
土壤可看成是由弱酸和弱碱组成的复合体系,当降雨量大于蒸发量时,土壤中可以发生淋溶过程,即进入土壤中的水带着土壤中的可溶性物质沿剖面向下迁移进入地下水,或随地表径流进入地表水。由于氢离子的性质非常活泼,当降雨中含有氢离子或土壤中有氢离子产生时,这些氢离子很容易与土壤发生反应而消耗土壤中的碱性物质。另一方面,土壤中的碱性物质也可在淋溶过程中随水分迁移。这两个过程使土壤中的碱性物质不断消耗,土壤的酸碱平衡被破坏,土壤逐渐呈酸性反应。
土壤在自然酸化过程中氢离子的主要来源有:水的离解、降雨和土壤溶液中H2CO3的离解、土壤中有机酸的离解等。水的离解:H2O=H+ +OH-,虽然这一过程产生的H+ 仅为10-7 molL,但经过长期的淋溶作用,仍能导致土壤酸化。
来自降雨中的H2CO3及土壤生物和根系代谢产生的H2CO3:H2CO3=H+ + HCO-。植物通过其地上部分的光合作用及其由光合作用所形成地下部分的有机质氧化3作用,使CO2由低浓度大气富集到土壤气相中。土壤溶液中溶解的有机酸是热力学上不稳定的中间产物,在通气条件下最终也将被氧化成CO2。土壤气相中CO2的分压高于大气中,大气中CO2浓度约为0.03%,田间条件下土壤空气中CO2含量可达0.2%~0.7%甚至更高于天仁和陈志诚,1990。因此在土壤酸化的早期,来自H2CO3离解产生的H+ 对酸化过程有重要贡献。
有机酸的离解:HA=H+ +A-。土壤中的有机酸包括低分子量的有机酸和大分子的腐殖酸,前者主要来源于植物根系的分泌、土壤微生物的代谢以及植物残体的分解。这些低分子量的有机酸在被完全氧化之前,可以是土壤中暂时的质子源,其中某些有机酸如草酸,其酸性相当强。土壤中金属有机络合物往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