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丝绸艺术大系·中国丝绸博物馆卷(明清)
》
售價:HK$
1078.0

《
为学习而设计:以任务驱动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
售價:HK$
74.8

《
近三十年新中国史研究前沿问题
》
售價:HK$
107.8

《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
售價:HK$
96.8

《
纯粹·破壁与神游
》
售價:HK$
90.2

《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新版)
》
售價:HK$
96.8

《
女人们的谈话(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最佳改编剧本奖 原著!)
》
售價:HK$
61.6

《
忧郁的秩序:亚洲移民与边境管控的全球化(共域世界史)
》
售價:HK$
140.8
|
編輯推薦: |
在一个容易忘却的年代,老三届帮助你唤回回忆。一代知青已经走到了尾声,一切坚固的东西都已经烟消云散了吗?
本书中多位老三届的回忆向广大读者娓娓道来的不仅有当年老三届插队生活的苦辣酸甜,更有老三届回城后至今三十余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其中有人已经功成名就、安享晚年;有人已经当上爷爷奶奶,尽享天伦之乐;......他们从插队至今,大半生的经历充分折射出共和国发展的轨迹,更成为青年一代奋斗的榜样!!
|
內容簡介: |
《绝唱老三届》最初写于1987年,修订版的《绝唱老三届》为作者今年在原书基础上补充而写。这部书原来写的大多是在上山下乡运动中分赴全国各地的知青在乡村的生命、情感与命运,以及知青大返城初期的生活境遇。修订版补充的是知青返城后这三十余年的跌宕起伏新的生活际遇与命运,极具时代感。
本书将知青这一代所经历的上山下乡到改革开放这几个中国历史不同的重要时期的生活命运,有了一个更清晰完整的勾勒。这在已经出版的关于知青的书籍中是极少见的。更为突出的是,此书更多真实鲜活的生活细节和文学特色,也就更为生动丰富而感人。特别是此书不仅写有当年知青典型的风云人物,而且更多描摹了底层的知青命运,不仅富有共和国这一段断代史的特点,同时更为真切地勾勒这一代人的命运轨迹,使得史与人互为表里而更为可触可摸。而此次修订正逢毛主席发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讲话45周年之际,使得本书极具历史印迹。
|
關於作者: |
肖复兴,河北沧县人,曾任《人民文学》副主编。1978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我们曾经相爱》《早恋》《青春梦幻曲》,中短篇小说集《四月的归来》《北大荒奇遇》,报告文学集《国际大师和他的妻子》《多梦时节——肖复兴报告文学集》等。报告文学《海河边的一间小屋》《生当作人杰》分别获全国第二、三届优秀报告文学奖。近作有《其实奥运会已经开始》《底层的叩问》《肖复兴散文100篇》等。
|
目錄:
|
初版后记
二版自序
修订版前言
上
部蔡立坚笔记
关于高崇辉
一只胳臂
遗忘的荒火
十九岁远行
遥远的手风琴
折断的翅膀
父亲的生日
夏利的希望
女儿的代价
同桌的你
脆弱的过去
大学之梦
书包的故事
回扎鲁特旗
迟到的悔恨
同学“马二”爱情故事
一篮苹果
嘎达梅林
养狗记
土著诗人
玉门关下
土插队和洋插队
一个残疾孩子和我们
下
部一个男人和四个孩子
为了一间房子 命运的瞬间
人和潮流
别人的城市
一个普通的梦
萌动自杀之后
丈夫毕业归来
假离婚
破梦难圆
人生如戏
特殊的婚姻
附 录
乌 夜 啼
丽 人 行
老三届断想(代后记)
|
內容試閱:
|
《绝唱老三届》一书,十年前为纪念知青上山下乡三十周年曾经再版。记得当时的封面设计者同为老三届知青吕敬人先生,特意将毛泽东同志那段著名的语录:“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设计在封面的中央位置上,然后另外做一封套,中间做出火烧焦一个窟窿的效果,正好闪露出这段语录,让历史的沧桑感带着萋萋荒草的焦煳气息,弥漫在面前。
又一个十五年倏忽而过,今年,知青上山下乡四十五周年。感谢新华出版社年轻的朋友还记得知青和这样的日子,也还记得我的这本小书,让它拂拭去日子覆盖在上面的尘土,而得以重新出版;让知青——在共和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代人,不止于成为历史的标本,或仅仅为发黄的老照片,而能够富于鲜活的生命,呈现在历史,也呈现在今天的面前。它让我想起了人生唯有一次的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想起了历史长河中那个独一无二却已经渐行渐远的时代。
在我的上一本书《黑白记忆——我的青春回忆录》中,我曾经写过如下的两段话——每一代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青春,当青春远逝的时候,能够重新走回青春,触动青春,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真正重新走回和触动自己曾经拥有过的真实的青春,需要毫不遮掩的回忆和审视,而这是需要勇气的。我们的回忆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容易成为一把筛子,筛掉一些现在不愿意再看到的,或筛掉一些被时光遗忘掉的,而这一切可能恰恰是最需要我们垂下头来审视的地方。记忆在证明着你自己的历史身份的同时,无形中泄露你的立场、情感和内心的一些秘密。
记忆存在逝去的岁月那里,如果不是经过我们有意识地去唤回它们,恢复它们,它们就会永远那样沉睡在那里,被我们自己更被时间所遗忘。在一个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年代里,回避记忆,抹掉记忆,热衷于失去记忆,已经是司空见惯。人们更容易将目光投向充满诱惑的眼皮底下和前方,唤回或恢复记忆,不那么容易,那是一种能力。习惯忘却,没有记忆能力的民族,便容易得过且过,暖风熏得游人醉,沉醉在现实的灯红酒绿中狂欢。新的一代,正在扑面而来,一代知青,已经走到了尾声,到了审视自己,考虑他人的时候了。可以说,上述的两段话,也是我重新修订这本《绝唱老三届》的起航与停泊的帆和锚。和这本书上一次出版相比,十年光景过去了,这十年的年轮刻印在这一代人的心灵和精神之上,对于这一代人而言意味着什么?
粗略回忆一下,这一代人告别校园,步入社会,经历了整整四个十年又多了一个五年。第一个十年属于青春,是天真幼稚的青春,却也是激情昂扬的青春,有足够的资本肆意挥霍;第二个十年属于迷茫,蒲公英一般迷途而不知其返的漂泊无根,携妻带子蜗牛一样驮着家,从曾经是广阔天地的农村先后重新回到陌生的城市,却已经是流年暗换往来人,老眼厌看南北路;第三个十年大概是最为苦涩的十年,在商业时代的巨大转折和动荡中,这一代人大多是在这十年中养大了他们的下一代,又送走了他们的上一代,一根扁担肩挑着承上启下的两头,在历史和人生关键时刻完成了他们的宿命般的命运。
但是,我要说,前三个十年中的任何一个十年,都无法和第四个十年加五年也就是这十五年相比,因为这个十年,这一代人开始相继到了退休之年,步入老年。落日心犹壮也好,只是近黄昏也罢,一代知青,真的已经走到了尾声。
如果说1987年即25年前出版的这本书,主要写的是前三个十年,那么,新版增加的内容是最近这十五年中他们的人生。除了对每篇文章重新订正外,我尽自己的可能,找到书中能找到的所写的人物,了解他们的近况,在绝大多数篇章后面增写了一则“新版附记”。他们这十五年的生活轨迹,让日子流淌起来,这本书便也有了流动的新的生命律动,让前后这四十五年连贯起来,流淌成了一条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