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实战ANSYS Icepak电子热设计
》
售價:HK$
97.9

《
水库式经营
》
售價:HK$
61.6

《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
售價:HK$
57.8

《
进入全球公共视域的清帝国:欧洲文献里的中国邸报
》
售價:HK$
139.2

《
微积分学教程(第二卷)(第8版)
》
售價:HK$
116.8

《
16至20世纪知识史中的流亡者与客居者
》
售價:HK$
103.8

《
家庭经济学:用经济学视角解读家庭关系(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S. 贝克尔全新力作)
》
售價:HK$
81.4

《
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新)
》
售價:HK$
54.8
|
編輯推薦: |
倪愫襄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历史进程》通过理论史的视角,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历史提供了比较翔实的资料和线索。本书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研究开始,追溯到改革开放时期乃至十四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理论贡献,比较完整地追溯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的进程,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简史。
|
內容簡介: |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一个历史实践的过程,也是理论研究的过程。倪愫襄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历史进程》主要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历史进程做一综述和归纳,为今天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提供资料和线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历史进程》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追溯到改革开放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是一部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历史进程》不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的简单描述,而是对每个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主要问题及特点做出分析,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与教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历史进程》具有问题视角和历史视角,是问题史与发展史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历史进程》的独特视角对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特殊的价值,本书的出版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现实价值。
|
關於作者: |
倪愫襄本名:倪素香,1965年10月生,女,辽宁省大连市人。现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系系主任。兼任武汉大学生命伦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武汉大学中外德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北省伦理学会副秘书长、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武汉大学基地副主任等职。
1993年12月晋升为讲师,1997年9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2年10月晋升为教授。2004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02年6月-11月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2007年1月一2008年1月在日本创价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
目前出版专著《善恶论》、《制度伦理研究》2部,独编教材《伦理学导论》、《伦理学简论》2部,参编的著作十余部。在《哲学动态》、《武汉大学学报》、《伦理学研究》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主持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制度伦理研究》一项、《制度伦理与文化基础研究》一项,主持教育部省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思想政治教育元问题研究》一项,主持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二项。
|
目錄:
|
序
引言
第一章 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研究
一、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主要代表人物
二主要代表作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与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
二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
三对中国实际情况的认识
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三、研究的主要特点
一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二与中国革命实际相适应
三在斗争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
一、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主要代表人物
二主要代表作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制定中国民主革命纲领
二对国情的认识
三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三、研究的主要特点
一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宣传
二共产国际的帮助
三对国情与对民主革命任务探索的互动
四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
第三章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
一、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主要代表人物
二主要代表作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统一战线的理论
二中国革命的基本理论问题
三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
三、研究的主要特点
一受共产国际的影响
二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的实际问题
三马克思主义更广泛的传播
第四章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
一、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主要代表人物
二主要代表作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标志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
三、研究的主要特点
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二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第五章 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
一、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主要代表人物
二主要代表作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三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
三、研究的主要特点
一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二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
三批判反击党内外错误思想
第六章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
一、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主要代表人物
二主要代表作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进一步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体系
二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三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四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三、研究的主要特点
一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
二理论体系具有逻辑上的承前启后性
三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七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
一、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主要代表人物
二主要代表作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
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探索
三、研究的主要特点
一与时代紧密相联
二与实践有机结合
三促进了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四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第八章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
一、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主要代表人物
二主要代表作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
三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
四中国工业化道路
五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
六经济体制改革
七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
八国际关系和国际战略
三、研究的主要特点
一具有正确的趋向
二存在错误的趋向
第九章 改革开放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一、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主要代表人物
二主要代表作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恢复确立思想路线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三、研究的主要特点
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质
二解放思想是先导
三主题突出
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第十章 十四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一、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主要代表人物
二主要代表作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完善
二“三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丰富
四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思想的提出和完善
五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丰富和深化
三、研究的主要特点
一继承性与创新性
二先进性与实践性
三人民性
四发展的主题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