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千秋堂丛书003:南渡之君——宋高宗的踌躇与抉择
》
售價:HK$
96.8

《
中国丝绸艺术大系·中国丝绸博物馆卷(明清)
》
售價:HK$
1078.0

《
为学习而设计:以任务驱动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
售價:HK$
74.8

《
近三十年新中国史研究前沿问题
》
售價:HK$
107.8

《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
售價:HK$
96.8

《
纯粹·破壁与神游
》
售價:HK$
90.2

《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新版)
》
售價:HK$
96.8

《
女人们的谈话(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最佳改编剧本奖 原著!)
》
售價:HK$
61.6
|
編輯推薦: |
备受争议的英国业余史学家加文·孟席斯推出新书《1434:一支庞大的中国舰队抵达意大利并点燃文艺复兴之火》,书中声称,一支中国舰队在15世纪曾携带了一批中国科技典籍到意大利,从而带动了整个文艺复兴运动;而文艺复兴中的巨匠里奥纳多·达·芬奇的许多有关机械的设计图也与这批中国古籍中记载的古代机器“不同寻常地相似”,孟席斯表示,毋庸置疑,达·芬奇的发明设计事实上是来自于这些中国古籍。
|
內容簡介: |
2002年,英国退休海军军官加文·孟席斯在《1421:中国发现世界》中宣布:中国人最早绘制了世界海图;中国人先于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郑和是世界环球航行第一人。
这一观点让全世界为之震惊!连中国学术界也有些意外。6年后,孟席斯在这本《1434:一支庞大的中国舰队抵达意大利并点燃文艺复兴之火》扔出了更大的爆炸性观点。这次,他宣布文艺复兴也是中国人引发的。
孟席斯爬梳了大量中国史料,在每个细节上都力图严谨。《1434:一支庞大的中国舰队抵达意大利并点燃文艺复兴之火》展示了一些中国古代发明的机械的设计图,这些图均出自于中国古籍,包括1313年问世的《农书》和其他一些于15世纪30年代以前问世的中国古代书籍。通过与达·芬奇等人的设计图对比,会发现达·芬奇等人震惊后世的许多机械发明设计图,其实是从中国舰队带去的古代科技典籍中获取的灵感,许多机器设计图和中国古籍《农书》里的图片“惊人相似”。
孟席斯这一反“欧洲中心论”的观点再次激起历史学家们的批评声浪。而孟席斯却说:“当前历史教材中的理论才是彻头彻尾的垃圾,对这些垃圾执迷不悟的家伙并不是我这个‘幻想家’,而是那些所谓的历史学家。
|
關於作者: |
英国皇家海军退伍军官。1937年生于伦敦,几个月后被父母带到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回到英国。1953年加入英国皇家海军;1957年在“钻石”号驱逐舰上服役于地中海海域;1959年,在“纽芬兰”号上担任航海指挥官,服役于远东海域;1960年,调到“决心”号战略导弹核潜艇,任作战官;1968年,担任“鳁鲸”号潜艇艇长,被授予海军中校军衔,执行全球航行访问任务。在皇家海军的服役期间,他曾率舰沿着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迪亚斯、卡布拉尔和达·伽马的航线行遍世界。退伍之后,他曾多次走访中国与亚洲各国,专注于研究郑和率领的中国舰队先于欧洲航海家发现新大陆的传奇旅程。
|
目錄:
|
序言
第一部分 背景叙述
第一章 最后一次航行
第二章 皇帝的使臣
第三章 整装待发,前往蛮夷之邦
第四章 郑和的领航员对纬度和经度的推算
第五章 红海之旅
第六章 开罗和红海尼罗河运河
第二部分 中国点燃了文艺复兴之火
第七章 到达尼科洛?达?康提居住的威尼斯
第八章 保罗?托斯卡内里的佛罗伦萨
第九章 托斯卡内里见到中国使节
第十章 哥伦布和麦哲伦的世界地图
第十一章 约翰内斯?肖纳尔、马丁?瓦尔特泽缪勒和郑和将军的世界地图
第十二章 托斯卡内里的新天文学
第十三章 佛罗伦萨的数学家托斯卡内里、阿尔贝蒂、库萨的尼古拉和雷吉奥蒙塔努斯
第十四章 列奥?巴蒂斯塔?阿尔贝蒂和列奥纳多?达?芬奇
第十五章 列奥纳多?达?芬奇和中国发明
第十六章 列奥纳多、迪?乔尔乔、塔科拉和阿尔贝蒂
第十七章 丝绸和稻米
第十八章 大运河:中国和伦巴底
第十九章 武器和钢铁
第二十章 印刷术
第二十一章 中国对文艺复兴的贡献
第三部分 中国的遗泽
第二十二章 运航中的灾难:被海啸摧毁的郑和船队
第二十三章 西班牙征服者的遗产:胜利的圣母
致谢
参考书目
引用来源
图片致谢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最后一次航行
1421年夏,朱棣皇帝下了一个巨大的赌注。这样做的后果,是他丧失了对中国的控制权,并最终因此葬送了性命。
朱棣的梦想过于庞大了,即便是在15世纪初的中国,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政权,仍旧不能召集各方面的力量来实现这位皇帝的宏图伟志。在着手建造紫禁城、明十三陵和天坛的同时,中国还为郑和的舰队建造了两千艘船只。这一系列宏大的建设耗光了帝国境内的木材。其结果是,一些宦官被派往越南掠夺那里的木材。但是越南人的领袖黎乐运用其熟练的作战技巧和勇气迎战中国人,致使中国军队耗费了巨大的财力,也在精神上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国最终占领了越南,比法国和美国早了600年。
中国在越南战场节节败退时所消耗的军费,花光了其用于建筑和维持其所重视的舰队的资金,而这位皇帝就是想通过这支舰队,设法用纳贡体系把整个世界置于儒家和谐社会统治之下。这支舰队由宦官率领——那些勇敢而绝对效忠于皇帝的、永远安分守己的、准备为之牺牲一切的水手。不过,这些宦官也都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并且经常是贪赃枉法之辈。朝中的文武官员憎恨他们,这些受过良好正规教育的朝中行政官僚阶层,支撑着每一个国民的地位都明确定位的儒家思想统治体系。
那些杰出的行政官员、文武大臣在财政危机面前主张采取紧缩策略。他们反对宝船舰队出海进行奢侈浪费的探险活动;他们认为,舰队的范围广大而遥远的探险开发活动,会将他们置于与那些“长鼻子的野蛮人”接触和交往的更加不利的地位。在元代1279—1368
年,朝中官员地位相对更低。不过,到了明朝以后,在洪武皇帝,也就是朱棣的父亲统治时期,颠倒了旧有的阶层体系,转而更加宠爱朝中大臣。
朝中大臣计划让洪武皇帝攻击他的儿子朱棣,即燕王,洪武皇帝早就把这位燕王放逐到了北平。与此同时,宦官起来支持朱棣,从南方接应他一起攻人南京。朱棣在1402年取得胜利之后,为了表达对宦官阶层的感激,便指定由宦官来率领这支宝船舰队。
蔡石山对朱棣,也称永乐皇帝,作了栩栩如生的刻画:
他是一位卓越的统治者。他应该因建造了雄伟富丽的北京的紫禁城而受到赞扬,这个建筑群至今仍矗立在北京,引得各国远道而来的多得数不清的游客对其称奇不已。他也应该因派遣回族宦官郑和将军进行传奇式的远洋探险活动而受到褒奖,这个历史遗赠至今仍活生生地保留在许多东南亚人和西非人的历史意识中。
他强化了他父亲洪武皇帝创立的专制主义皇权的政权结构,并将中华文明的触角延伸到了明帝国的其他一些附庸国之外的越南、朝鲜、日本地区。他缓和了同蒙古人之间的关系,他的父亲洪武皇帝曾经从蒙古人手中恢复了汉族人统治的帝国。他统治时期下令编纂了各种各样重要的中文文献,其中包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永乐皇帝也就是朱棣还是一个篡位者,手上沾满了无数政敌及其亲族的鲜血。而他屠杀的不仅仅是这些人。在登上皇位之后,他编织了一个由宦官参与的密布全国、环环相扣的情报网,而这些宦官是他父亲在位时特意排除在统治中心之外的那些人,他们负责侦查文官大臣中有谁可能挑战永乐皇帝的合法性和专制统治。
在朱棣的统治之下,文武官员都降格去筹集建造舰队的资金。
但是此前文武大臣世世代代的职责都是治理明朝政府的,而且编纂了差不多所有中国历史文献资料,而郑和率领的远洋探险是对这条正道的一次偏离。朝中官员想尽一切办法贬低郑和的功绩。正如爱德华·L.德雷耶指出的那样,《明实录》中郑和的传记故意被放在一系列分组为“佞幸”的阉党、“奸臣”、“流贼”,“都是一些内心险恶的人”的前面。
只要航海业兴盛,朝贡物资能够回流这个中心帝国,给这支舰队的远洋探险提供资金,朝臣和宦官之间蓄势待发的敌对和怨气就会得到抑制。然而,1421年夏,朱棣的统治极其严重地走入了歧途。首先,耗费了大量资金建成的紫禁城,在一次雷电引起的大火中化为灰烬。紧接着,皇帝本人因性无能而被自己的妃子们嘲笑奚落。在最后一次轻辱事件中,这位皇帝从马背上摔了下来,这匹马是帖木儿的儿子沙哈鲁进贡的礼物。看起来,朱棣这位天子失去了上天的恩宠。
1421年12月,当时穷苦的农民都落到吃草维生的地步,而朱棣却又开启了另一件“盛事”。他率领庞大的军队进入北部的大草原,前去攻打阿鲁台的蒙古军,原因是阿鲁台拒绝进贡。
对时任户部尚书的夏元吉来说,这太难以忍受了;他拒绝为这次劳师远征提供资金。朱棣把他连同反对远征的刑部尚书一起投入大狱。而兵部尚书方宾见此情景竟然自寻短见。在财政破败不堪,朝臣群起反对出征的情况下,这位皇帝还是挥师进入了北方大草原,结果一到草原就被阿鲁台所智取,明朝大军处于劣势。1424年12月,朱棣驾崩。
朱棣的儿子,朱高炽即位当了皇帝之后,立即推翻了他父亲在位时的一些弊政。夏元吉恢复了户部尚书职位,采用了极其严格的财政紧缩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状况。朱高炽在1424年9月7日登基后的第一项敕令就取消了这支宝船舰队:他下令禁止所有装有财宝的船出海;所有停泊在太仓的船只返回南京。
朝中大臣又回到统治中心地位,伟大的郑和和他的海军将领及舰长们统统被弃用。宝船在它们停泊的地方慢慢腐烂。南京干燥的码头被水淹没,而计划建造中的另外一些船只则付之一炬。
其后,没有任何征兆,在1425年5月29日朱高炽突然死去。他的儿子,也就是朱棣的孙子朱瞻基继承了皇位。
朱瞻基似乎生来就注定要成为中国最伟大的皇帝之一的。他比朱棣更加小心谨慎,却又极其聪明。他很快意识到中国退出“航海皇后”的位置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尤其是蛮族将不再朝贡。
P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