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数学分析原理(第二卷)(第9版)
》
售價:HK$
86.9

《
陈寅恪四书
》
售價:HK$
316.8

《
汉密尔顿关于制造业的报告
》
售價:HK$
74.8

《
开放科学:人工智能时代的呼唤
》
售價:HK$
108.9

《
武器化的知识:国联、自由秩序和软力量的使用
》
售價:HK$
86.9

《
大马士革:刀锋下的玫瑰(方尖碑)
》
售價:HK$
130.9

《
造脸:整形外科的兴起(医学人文丛书)
》
售價:HK$
85.8

《
理由至上
》
售價:HK$
129.8
|
內容簡介: |
张锦江编著的本书共收67篇精美散文,分四辑:曾经;窗外;远行;身边。前言:关于本书。后记:散文写作艺术。
散文集《人梦》的艺术特色是:1.语言充溢着淡雅纯美、明白如话的诗韵,自然流淌地娓娓道来;2.对寻常的凡人俗事生活,用独特的视角,犀利的目光,刻划出不平常的人、事、物来;3.对生命从不同的方位,从不同的空间,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与思考,常使一叶一木,一砖一瓦,一花一鸟闪烁着生命光质。这本散文集将是对原有的散文写法是一次颠覆,一次革命。后记:散文写作艺术,对初学写作者、文学写作爱好者有切实的帮助与启发。
|
關於作者: |
张锦江,著名海洋小说家、儿童文学理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早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编剧班,曾历任上海多所高校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文学创作教研室主任,上海锦江经济文化学院院长;现任上海市儿童文学研究推广学会会长。出版有多种作品,其作品与理论曾多次全国获奖,并被翻译成日文、希腊文介绍到国外。
|
目錄:
|
关于《人梦》——代序
曾经
古巷童谣
老槐树童语
鼓楼童音
有一只蛐蛐儿不会叫
纸凤凰
三十年一叹
人是旧的好
墨海居的变迁
城市的生命之光
我的同事戴厚英
我见到的陈伯吹先生
又念陈伯吹
散记叶君健
说浩然
静悄悄地走进密林深处
羽仪,我想听听你的声音
洪汛涛印象
情缘胡万春
窗外
听海
女马
梦幻无痕
骰子清脆
赏海
山潭
鹅卵石
泥浴
生命的感悟
被喧嚣吞噬了的渔村
在生死之间徘徊
远行
大街上的八哥鸟
读屋
触摸舞女
品海
血色灯光
净色
人造女孩
木雕小人
海滩
空中惊叹
库克船长
吉堡与脚印
观城记
儒者之乡
古城
不屈的海
夜海
白鹿缘
旧痕
马来屋
郑和情结
浊湖
人佛脸
王宫与危楼
未消散的雾气
体验兴奋
极限生存
身边
学生王国平
独缺雄花
花儿的胜利
裸的杂说
添寿
享受过程
说狗
我的小园
日长夜大
病中吟
空笼
散文写作艺术代后记
|
內容試閱:
|
鼓楼童音
那时,我见到的是一堆高高的土墩,沿街的一面裹着的青砖墙鼓胀了起来,但,并没有崩塌下来。另一面是残砖断壁的废墟,上面长满了野草与灌木,有带刺的葛藤、长着小红果的枸杞,还有油亮油亮的小桑树,其余的我不太叫得出名字。准确地说,这是一座古老的鼓楼,因为年代已久,它已经不是原来的面貌。那一年,我才
9岁。
从背面可以上鼓楼,自然现成的路是没有了,只能在适合落脚的地方攀登上去。我独自上去过一回,这也是唯一的一回。虽然邻居的牛呆小常去那里玩,说起这废弃的鼓楼上有不少有趣的玩意儿,如知了,如蜻蜓,如蟋蟀,还有用脚一踢会从草丛中飞起的蚱蜢。但,终究没有去过,因为胆小,怕遇见蛇,虽然自己属蛇,也算同类,大概人蛇还是怕真蛇的。那时,我养了一盒蚕宝宝,还细细的,像毛虫虫一样。蚕宝宝是要吃桑叶的,蚕宝宝断炊了,我着急,就凭一时之勇上鼓楼了,鼓楼上的小桑树叶片又大又嫩。其实,我并不关心知了、蜻蜓、蟋蟀什么的,当然我也极其喜欢玩它们。这些都暂时搁着,我要摘桑叶喂蚕宝宝。这时,我钻在一株小桑树底下,一门心思地摘桑叶;摘一片叶子,断了的地方会冒出粘粘的水来,还闻到一股如青草的气味。我穿着一件妈妈用手工缝制的、下面有两个兜兜的长袖黑布衫,桑叶已塞满了兜兜,手上还捏了几片,这一切似乎很完满。不过,谁曾料到,一只大蚂蜂狠狠地在我脸颊上叮了一下,顿时火辣辣疼起来,右面半边脸肿了,硬邦邦的。这是一只无比凶悍的蚂蜂,金黄肥硕,像会飞动的金子在闪光。它在我头上盘旋时,我并没有注意它,只怪我太专注,否则我会赶走它,或者打死它。等我发现它时,它已下了手。我赶紧用手拍打它,它却狡猾地飞走了。我是一个并不记仇的人,若干年后,我却仍然记住了这只蚂蜂的劣迹,只是我对这飞动的金子印象更深一些。
之后,我没有再上过鼓楼。可我注定离不开鼓楼,虽然它早已偃旗息鼓,失去了当初报时鸣警的作用,只不过是被人遗弃的角色。我依旧生活在鼓楼之下,在它斜对面的一所青瓦平房,就是我的家。这是一爿小店,门是朝着街面的,墙上的招牌写着“西泰祥煤炭杂货店”,店主是我爸。我依旧生活在鼓楼地界,由青石板铺就的路面向两头长长地伸展而去。这街,叫鼓楼街。当街上夜灯亮起来的时候,我家的灯最亮。这是一盏吊在竹席天棚下的汽油灯,亮光白炽,街头上的青石板纹路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灯光引来了无数有翅的昆虫,这是从鼓楼的野草杂林中飞下来的。昆虫们围着灯光打圈圈,也纷纷随时散落到地上。我从未见过这么多的昆虫汇聚在一起的场面,这使我大开眼界,也觉得好玩而有趣。细说起来,我可以说出一长串我见到的那些昆虫的名字与模样,像灰褐色的土地狗啦、黑头黑脑的油葫芦啦、长翅会飞的蟋蟀啦、翠绿色尖头的蚱蜢啦,还有阔翅的纺织娘与细尾巴的小蜻蜒等等。你别说我有多开心,我将捉到的油葫芦、蟋蟀放在空火柴盒内;蚱蜢和小蜻蜓呢,则用一根线拴着让它们蹦、让它们飞。这是鼓楼给我带来的无穷的欢乐。
鼓楼地界也有过战争,这是鼓楼街的孩子与南门的孩子的战争,都是一些比我大几岁的孩子参战的。他们是怎么打起来的,我并不清楚。我那天在街上玩一踏板玩具车,两个小轮盘架着一狭长的木板,双手抓着一丁字型的小笼头,一脚踩,一脚蹈,正起劲时,忽被一大孩子往我嘴巴里塞抹了一把烂泥巴,我受了很大委屈。
我是战争误伤的受害者,这一把烂泥巴一辈子没有从我的记忆中消失。还有一次是真枪实弹了,那时,小城刚解放,国民党的飞机时不时来空袭,我家挖了防空洞。
那天,防空警报响了,好像就从鼓楼上发出的,我家的人都躲进了防空洞,洞内狭小,只能待五六个人,我家孩子又多,也很害怕。这天,我们都听见了机枪声。我的手不经意间摸到了一团硬屎,至于是谁拉的屎,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一梭机枪子弹打穿了我家店门前的竹席天棚,在青石板上留下几孔弹痕。这团硬屎与弹痕成了我最初的对战争的记忆。
鼓楼下的街民似乎始终过着一种沉稳而悠闲的生活。我常一早随外公去吃早茶,外公瘦瘦长长,腮巴下有着粗短而白亮的胡须,他的腿不好,一条腿跌断了,胳肢窝里夹着两根拐杖,靠一条腿走路,我会跟在后面。外公通常泡一壶茶,吃两只大炉烧饼,我只吃烧饼不喝茶。茶水是老虎灶上烧的,烧饼是一个赤膊的人,将头与上身都钻入一个敞口的大炉膛内贴上去的,再用稻草烘烤。这种烧饼吃起来又脆又香,若干年后想起它依然会流口水。下午,外公总是去澡堂,我也随着去。池水好像没有清爽过,水又烫,我不敢下去,只在池边洗,而外公要在池里泡得一头大汗才上来。洗完澡睡在躺榻上,外公会买薄荷糖或脆饼给我吃。一到傍晚,街头巷口就有挂着玻璃风灯的挑担,喊卖五香螺蛳,喊卖五香茶叶蛋,喊卖油炸臭干。外公会换着花样买给我吃。街民与我的外公的生活方式大概都是这样的。
传说鼓楼能勾小孩子的魂,这种话也只能是吓唬吓唬小孩子。这里我说的是近邻脚踏车行董老板的两个儿子,大的叫大牛呆小,小的叫小牛呆小,他俩常勾我的魂,这是我妈说的话。夏天的时候,天还未大亮,大牛呆小就来叫魂了。
牛呆小兄弟二人都长得粗壮,都在鼻孔上吊着一只小小的金圈圈,大的与我同岁,小的比我小一岁,我与两兄弟常在一起玩。那时,我的身体比较弱,时不时会拉肚子,妈妈不让我出去玩。大牛呆小来叫了,我还是忍不住,趁妈妈不注意就溜走了。
小牛呆小尾随而来。大牛呆小会玩,会游水、会摸鱼,我随他穿过一条小巷,到底转个弯,就是一个大池塘。大牛呆小下水,我也下水,小牛呆小跟着下水;大牛呆小摸鱼,我也摸鱼,小牛呆小跟着摸鱼,结果,大牛呆小摸了一铅桶大鲫鱼,我一条也摸不到,小牛呆小也摸不到。通常大牛呆小会把鱼全数送给我,我不要,他生气。我把鱼拎到家,因为衣服弄湿了,被妈妈骂了一顿。其实我妈妈也是挺喜欢牛呆小两兄弟的,时常从糖柜内拿糖给他们吃,不收他们钱。大牛呆小还教我骑过脚踏车,他爸的车行内有一些修好的旧车,我和其他几个孩子跟着大牛呆小,在离鼓楼街不远的大校场上学骑车。那里有一个西瓜店,骑车口渴了,就去等吃剩的西瓜皮。
长大后,大牛呆小还到上海找过我,我正在上海读大学,见过一面,就此失去了联系。
多少年之后,我再去看鼓楼,鼓楼不见了,青石板的鼓楼街不见了,我家的店面不见了,脚踏车行也不见了,唯有鼓楼街名还在。替代的房屋与道路比以前光鲜了许多,却失去了个性,变得平庸了。
P8-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