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南海往事追踪报告(上、下)

書城自編碼: 165457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歷史普及讀物
作者: 徐焰
國際書號(ISBN): 9787507330489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0-08-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全两册/50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289.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失权者(三联生活周刊文丛)
《 失权者(三联生活周刊文丛) 》

售價:HK$ 75.9
张元济的生平与事业:从清代改革家到二十世纪出版家
《 张元济的生平与事业:从清代改革家到二十世纪出版家 》

售價:HK$ 85.8
他者中的近代朝鲜(西方韩国研究丛书)
《 他者中的近代朝鲜(西方韩国研究丛书) 》

售價:HK$ 85.8
索恩丛书·苏莱曼大帝的崛起:奥斯曼宫廷与16世纪的地中海世界
《 索恩丛书·苏莱曼大帝的崛起:奥斯曼宫廷与16世纪的地中海世界 》

售價:HK$ 86.9
攀龙附凤:北宋潞州上党李氏外戚将门研究(增订本)宋代将门百年兴衰史
《 攀龙附凤:北宋潞州上党李氏外戚将门研究(增订本)宋代将门百年兴衰史 》

售價:HK$ 97.9
金钱的力量:财富流动、债务、与经济繁荣
《 金钱的力量:财富流动、债务、与经济繁荣 》

售價:HK$ 97.9
超越想象的ChatGPT教育:人工智能将如何彻底改变教育     (土耳其)卡罗琳·费尔·库班     穆罕默德·萨欣
《 超越想象的ChatGPT教育:人工智能将如何彻底改变教育 (土耳其)卡罗琳·费尔·库班 穆罕默德·萨欣 》

售價:HK$ 75.9
应对百年变局Ⅲ:全球治理视野下的新发展格局
《 应对百年变局Ⅲ:全球治理视野下的新发展格局 》

售價:HK$ 85.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3.3
《高晓松鱼羊野史第4卷》
+

HK$ 73.6
《鱼羊野史·第3卷》
+

HK$ 109.2
《战争从未如此热血4:二战美日太平洋大对决》
+

HK$ 176.8
《极端的年代:1914-1991》
+

HK$ 94.4
《民国的底气(赳赳民国,大师遍地;自由独立,底气十足)(《民国》
編輯推薦:
中南海对于世人来说已经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新中国最高权力机构乃至领袖的代名词,在此不仅上演过一幕幕情系国家命运的政治剧目,同时还在继续引领新中国走向辉煌。
本书由权威军史专家倾力奉献,图文并茂,真实再现了共和国领袖的风采,给人以思想和视觉的震撼。是一部值得阅读、收藏的珍贵红色经典。
內容簡介:
半个多世纪以来,一提到“中南海”这三个字,亿万中国人都会将其与中国共产党中央、毛泽东等领袖^物联系在—起。在他们心目中,中南海已经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新中国最高权力机构乃至于领袖的代名词。
现代人关注“中南海”,是因为那里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并演出过—幕幕牵系国家全局的政治剧目。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中南海名符其实作为共和国的心脏,在这里指挥着中华大地上的建设和斗争。
本书揭开了历史尘封的中南海面纱,记载了开国第—代领导人的办公地点。毛泽东在此工作生活了27年之久。共和国领袖们商讨国是的神圣之地。神秘红墙里见证了粉碎“四人帮”惊心动魄的过程。
關於作者:
徐焰,国防大学教授,少将军衔。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历史分会副秘书长。曾在沈阳军区当过战士和政工干部。在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军事历史和军事思想的教学和研究,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军备控制中心、日本防卫大学做过访问学者,曾获“
目錄
序言 地理上的中南海风光如画
报告之一 为你在纸上导游中南海
 01中南海的迎宾口——新华门
 02园内胜景——蓬莱仙境瀛台
 03幽静别园——“园中之园”静谷
 04耀武之地——紫光阁
 05公务之所——摄政王府旧址
 06昔日胜景——芭蕉园,水云榭
报告之二 揭开历史尘封的中南海面纱
 01北京作为皇都初建,中南海便属宫廷
 02明清的中海、南海因皇帝受难扬名天下
 03民国年间风云激荡中南海
 04李宗仁进入中南海如同傀儡,禁苑最后交傅作义
 05居仁堂内的会议最后确定了北平和平解决
报告之三 中共中央由香山转入中南海
 01日本投降时毛泽东曾下令攻取北平,随后又准备迁承德、淮阴
 02从延安转入西柏坡,在那里确定新首都
 03北平解放当天,周恩来便派人接收中南海并进行清理
 04毛泽东不愿进入中南海,过了3个月两头奔波的日子
 05半年运筹香山,史册重重一笔
 06汇聚党外朋友共商建国大计
 07确保怀仁堂能发出历史的强音
 08“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宣告响彻怀仁堂大厅
报告之四 毛泽东在菊香书屋和“游泳池”
 01毛泽东入住丰泽园,中央一些机关也随之迁来环绕周围
 02进入卧室中经常在床上办公,睡眠始终成为第一大难题
 03自称“我就是土包子”,一向把讲究吃喝当成低级趣味
 04毛泽东有多少工资、稿费,对此如何开销?
 05毛泽东最后10年的居所——“游泳池”
报告之五 毛泽东与江青复杂关系要从生活、政治方面看
 01江青的心灵如何扭曲到那种地步,可谓十里洋场的黑暗烙印所造成
 02进入中南海后,毛泽东与江青事实上多年处于分居状态
 03毛泽东召集政治局会议痛骂江青
 04一代伟人留给后人的遗产和反思
报告之六 进入红墙后与党外诗友唱和联系
 01进入中南海后以诗会友,论词论赋吐心曲
 02兴会无前共唱和饮茶老友柳亚子
 03与周世钊“同气相求”几十载
 04中南海故居中诗词堆积如山
报告之七 菊香书屋中党内交往属公务,唯有诗交是私情
 01与陈毅保持党内例外的私交
 02毛泽东认为陈毅的诗像自己,后来穿着睡衣前去参加追悼会
 03中南海与什刹前海,由诗交架起心交桥
 04“反修”成为毛泽东诗词创作主题,批孔时又波及郭沫若
 05儒将有诗才,盛赞如吕端
 06秘书兼诗友独重胡乔木
报告之八 周恩来居住西花厅25年
 01开满海棠的西花厅被周恩来看中,一住便是25年
 02日理万机,堪称“国内睡眠最少的人”
 03人称周恩来有“六个办公室”
 04鞠躬尽瘁勤奋严谨作风永留西花厅
 05岁寒方知松柏后凋
 06康生临死前的投机
 07独撑危局、忍辱负重
 08患癌症的总理被迫最后离开西花厅
 09总理虽已逝,光辉永存西花厅
报告之九 进入中南海后的其他领导人风貌
 01中南海内慈祥长者朱德自庐山会议后常住玉泉山
 02长住福禄居的刘少奇,以朴素和教子严格著称
 03邓小平居住中南海17年!
 04光荣授衔不朽签名永留怀仁堂
 05所谓“二月逆流”实际上是一次勇敢抗争
报告之十 惊心动魄的粉碎“四人帮”内情
 01毛泽东逝世前后老一代将帅们提出要解决“四人帮”
 02掌握中南海警卫的汪东兴也向叶剑英表态,支持对江青一伙动手
 03在“四人帮”准备夺权之际,确定在怀仁堂和2 01楼解决他们
 04江青在政治覆没那一天还浑然不觉,仍得意洋洋地到景山采摘
 05为防上海的余党叛乱,抓捕“四人帮”的消息封锁了几天
报告之十一 粉碎“四人帮”后红墙内又经过两年徘徊
 01亿万人民对“文化大革命”产生了疑问和反思
 02邓小平未复职前便反对“两个凡是”,不过十一大并未解决问题
 03真理标准的讨论,给了“两个凡是”的要害以决定性一击
 0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终于进入健康发展的正轨
报告之十二 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南海走向现代化
內容試閱
报告之一 为你在纸上导游中南海
02/园内胜景——蓬莱仙境瀛台
走进新华门不远,便可看见瀛台。
那是南海中的一座美丽的小岛,始建于明代,清时多次修葺,是明、清两代帝王后妃的游宴之所。走进这里,可身临于湖光山色之中,周围的古建筑极具特色,宛如身处蓬莱仙境。
由于瀛台距丰泽园不远,毛泽东住进丰泽园后,工作之余经常到此散步。有时接待一些民主人士,便一路说话,直走至瀛台,还经常在此闲坐谈话。
瀛台,明时称为南台,清代以后才改称为瀛台。由于1898年维新变法失败后光绪帝被软禁,送入瀛台,送饭时才开桥放行太监,该地从此更扬名天下。
明朝时的南台,只占有现在瀛台最南端的一小块地方。明代李文达曾记载:“南台林木阴森。过桥而南有殿日昭和,门外有亭临岸,沙鸥水禽,如在镜中。”当时南台岛上林木深藏,建筑简单,只有一座昭和殿,殿前建有一个小亭,名澄渊。这个亭子的南边有村舍水田,池水宽阔,清澈。常有凫雁水鸟翔集水面,那时的南台,很有一些水乡野趣的味道。皇帝和嫔妃们到处游玩,如同吃腻了宫廷大宴想品尝一下民间小吃。
清朝入关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当政期间,便在这座岛上新建宫室,作为帝后避暑之处,顺治皇帝还御笔题额,改原来南台之名为“瀛台”。
进入康熙年间以后,随着清廷收入日益丰足,对瀛台一带又不断扩建修葺,所有宫室都改为黄瓦铺顶。改造之后的复殿重房,交疏对溜;青台紫阁,浮道相通。并在水边堆叠奇石,种植花树。层岩小壑,委曲曼回,蓼渚芦湾,参差掩映。这一片美景,独为帝王享受,每年皇帝祭社稷坛礼毕后,都要到瀛台更衣,然后再往畅春园请皇太后安。此时乾隆曾写下了“祭罢回銮路转西,超台仲月晓寒凄”的诗句,便说明了当时祭祀的程序,以及瀛台在宫廷中的地位。
进入瀛台这个小岛,要走过汉白玉拱桥,踏上40级台阶,迎面是翔鸾阁,此为瀛台的正门。翔鸾阁背南面北,高两层,有7间之宽,左右两边展延出双层回抱楼,各有19间,拾级而上,可登高眺望一片美景。阁后西楼名瑞曜,东楼名祥辉。在翔鸾阁后面,建有涵元门,门内东向是庆云殿,西向的是景星殿。这两个不大的宫殿作为配殿。
这个不大的小岛,建筑精致,上岛后穿过涵元门,正中便是涵元殿。殿坐北面南,是瀛台的正殿。殿原名为香康殿,乾隆六年改题殿名,殿中悬的匾额上书“天心月胁”四个大字。东室额为“含经味道”,西室联日:“于此间得少佳趣,亦足以畅叙幽情。”据说这些均为乾隆亲笔御书。这位皇帝不仅到处留诗,也留下“御笔”无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于解放后回忆说,据他所知,此前的清帝题字时,其实往往是由御书房的书法高手们先行代写好字样,皇帝高兴时便照样临摹一下,如懒得挥笔索性就拿这些御书房作品充数,因此这里是不是乾隆亲笔已难考证。
在瀛台岛上,涵元殿是清皇游览、休息和筵宴的主要场所。康熙、乾隆这两位皇帝在位时,便经常在这里赏宴王公宗室、大臣权贵,君臣一起饮酒作乐,联句赋诗,时称“仗马排芳岸,游龙达玉律”,其场面隆重,热闹异常。乾隆十八年(1753年)秋八月,乾隆皇帝大宴皇亲权贵150多人于此,当时心花怒放,在高兴之余命画院绘图于涵元殿壁间,以纪其胜。
到了晚清,随着整个清室衰落,瀛台上的涵元殿便冷落下来。戊成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慈禧囚于瀛台,便住在涵元殿。整个瀛台便失去了昔日的气色,变得冷落寂寞。当时给被囚皇帝送的饭,往往也都是凉的。
涵元殿的东侧建有一楼,名为藻韵楼,西侧一楼名为绮思楼。这两楼均为两层6间。涵元殿正南相对的是香康殿。香康殿原名蓬莱阁,因瀛台正殿改了名,就把香康殿的殿匾悬在相对的蓬莱阁北门上方,但阁南依旧悬挂着蓬莱阁的匾额,因此这栋房子亦称殿亦称阁,有点不伦不类。在香康殿东侧,有一宫室北向,额日“溪光树色”,再北面的西向房子,名为“虚舟”。香康殿西侧也有一宫室北向,额日“水一方”,再北面东向的房子,则名为“兰室”。从室名的题字看,都显得很典雅,以景咏之,耐人寻味。在清朝,香康殿也曾是瀛台宴筵的场所之一。皇帝在紫禁城内举行大典过后,通常不便在皇宫赐宴,因此许多君臣同饮的宴会便设在这里。
从建筑结构看,从翔鸾阁到香康殿形成为一个平坦完整、参差错落、环拱有序的大院落。从香康殿两侧缘梯而降,方识香庚殿为上下两层的真面目。这里东西奇石古木·幽径深洞,太湖山石垒就奇峰峭壁,在玲珑剔透、雍容华贵的殿阁之外,又加上了天然山林的景致,只不过因地幅较小,显得有点像个微缩景观。
在明朝的南台IB址南侧是香韧殿,东为春明楼,西为湛虚楼,都是两层结构,高达数丈。在两楼之间,还有一个高2.6米的木变石,这是清朝的黑龙江将军福僧阿进献的供品。乾隆在此畅游,面对木变石,曾吟诗一首:
“异质传何代?天然挺一峰。谁知三径石,本是六朝松。苔点犹疑叶,云生欲化龙。当年吟赏处,借尔抚遐踪。”
单纯就诗论诗,此一咏景诗还算上乘,如果确为乾隆所做,而非身边的帮闲们代笔-倒是一首好诗。那个在位61年的乾隆帝。好大喜功,事事追求天下第一,诗作也留下千万首而称中国之最。不过数量如此惊人的诗赋是否都为其御笔亲作,那是大可怀疑的。
瀛台最南端是迎熏亭,此亭面水背山,隔海与新华门相对。在亭子旁的水中,有桥与瀛台相连,亭中联上写有:“相于明月清风际,只在高山流水间。”站在亭前展目四望,波光映目。水色山光,可见瀛台岛上的殿堂楼阁凌檐翘顶,再覆以黄、绿、蓝多色琉璃瓦。掩映在碧树浓荫之中,令人有些感受到自己置身于蓬莱仙境之中。
如从藻韵楼折向东,在太湖山石之上还有一个小院落,南有一屋,北有一室。南屋名补桐书屋,北屋名随安室。雍正二年(1724年)。已被内定为皇储的四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曾在这里读书。当时,院中有两株老桐树,因一株桐树因病枯死,所以在树边补种了一棵,取其意命名为补桐书屋。
在补桐书屋的东北处,是待月轩。据说当初乾隆闲来无事,常来此等待东升之月。再往北有一个六角形的亭子,立在山岩之上,深荫之中,命名为镜光亭。当时有诗云:
“临水虚亭号镜光,微风不动液池沧。岸傍人柳非音树,常乃幻之幻是常。”
在镜光亭的东面水中,还有一座小巧的亭子,叫韧鱼亭。亭子两边通过五曲石桥,与瀛台相连,其形状宛如镶在精制玉壶上的一根银攀,它使瀛台更像一座传说中的壶形神山。
如漫步从绮思楼折向西,与东面补桐书屋相对称的地方。也有一个小院落,建有一屋一室。南屋名长春书屋,北室名漱芳润。附近山石山的曲台回廊名八音克谐,都是风景绝佳之处,与湖光相映生辉。
小小的瀛台之地,亭台楼阁相连,尤以亭子居多。在长春书屋院西,临太液池边有一个亭子名怀抱爽。在这个院的后面有两块剑石,矗立朝天,坚秀挺拔。在石头上。还刻着乾隆的御笔“插笏”两个大字。这些剑石并非天然溶岩,而是人工造就点缀在此,当年搬运时不知耗费了多少人力。
在怀抱爽亭稍北,瀛台西岸立着一个整块巨石的汉白玉石碑,叫人字柳碑。立碑之处。原是一株百年巨柳。巨柳干粗叶茂。据说在乾隆十八年(1753年)的秋天刮来一阵狂风,接着轰雷炸响,摧枯拉朽,百年巨柳在狂风中被吹得树干倾斜,一枝倒垂着地,后来便取本柳的一根枝条插入地下为其支撑,天长日久,枝条成活,与主干绞缚无分彼此。合为一树,两足分立,恰似一个人字,为此被称之为人字柳。这人为与自然合一的奇特景观,使乾隆皇帝深感奇异,专门来此观看,并令人在此立下石碑,并为之作序赋诗。“俯液池以写影,望超台而驰情”。这里后来也成瀛台一景。
由于瀛台风光旖旎,景色迷人,历代有一些文人便赋诗吟唱。能进入这一皇家禁苑的墨客,大都是皇室的御用文人,诗中虽颂扬了当地美景,却难免渗有封建士大夫情趣和对统治者的谀词,择其二首录之。便可见一斑。
明代诗人文征明咏《南台》诗称:“青林迤逦转回塘,南去高台对苑墙。暖日旌旗春欲动,薰风殿阁昼生凉。”由此诗可见当时该地便已是亭台壮观,令人生羡。
清代诗人邵远平一首《瀛白侍直》道:“郁葱玉树映朱楼,太液芳波净不流。石磴参差环豹尾,牙樯溶漾引龙舟。镜中台殿晴逾碧,槛外峰峦翠欲浮。扈跸真疑三岛近,天烦羽客诧瀛洲。”
瀛台位于南海之边,这里的湖山极具其特色。瀛台用的太湖石,本不是北方特产,而运自南方,且有近千年历史。据说这些湖石原为北宋汴梁名园“艮岳”中所用,是宋徽宗时代搞劳民伤财的“花石纲”,由苏州附近的太湖边运来。其浸润手水中,长年受湖浪冲击,纹理纵横,外形剔透,姿态丰富生动。
北宋被金朝灭亡后,金中都兴建时,又将开封名园中的这些太湖石北运。蒙古灭金焚烧中都,石头不能燃烧得以留存。元朝修北海造园时余下的部分,‘被明、清两代堆石专家运到瀛台。据说瀛台湖山是清初堆石名家吴南桓和他儿子的杰作。这些太湖石堆成的湖山,峰回路转,秀巧并呈。峰顶有瑶草喷香,谷底展奇花布锦。湖山的上边和后面长满参天古树,老槐、老柏,郁郁葱葱。如沿此湖滨小道漫步,轻轻拨开修长的柳丝,可一路饱览这绮丽的湖山景色。若是人们再登上停在湖边的小舢板,泛舟于南海之中,司以透过微茫烟波,重赏瀛台的迷人风姿。眼前那些湖石,铭刻着历代帝王的多少故事,由宋徽宗、金海陵王、忽必烈、明成祖、康熙、乾隆直至悲惨的光绪帝……
千古风流俱往矣!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又留下了毛泽东的步伐。五六十年代,因帝国主义对新中国采取封锁政策,来华的外宾还不多,接待任务尚不算重。改革开放后,到中国访问的外国领导人大大增多,需要增加接待场所。20世纪80年代中南海的丰泽园和瀛台对国内游客开放,因此难以用来接待高级外宾。后来中南海不再对外开放,瀛台一带又成为中国领导人招待来访国宾的场所之一,当地的湖光美景也成为增进同外国友谊交往的良好陪衬。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