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长安四千年:都城史视角下的王朝兴衰史
》
售價:HK$
184.8

《
渔樵问对
》
售價:HK$
64.9

《
一起探索港珠澳大桥
》
售價:HK$
107.8

《
精益医疗 医疗质量、患者服务与医院效益的协同增长之道 医院管理底层逻辑解析手册+新医改时代医院生存指
》
售價:HK$
86.9

《
怪谈百物语:魂手形 宫部美雪作品
》
售價:HK$
63.8

《
北境之王:“白刃”奥斯瓦尔德与不列颠七国时代
》
售價:HK$
118.8

《
2025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年度报告
》
售價:HK$
379.5

《
中国折纸动画
》
售價:HK$
74.8
|
| 編輯推薦: |
|
流程闭环与工程即用全书内容覆盖动力悬置开发全链路,拆分为14个步骤并形成闭环:从属性目标设定、惯性参数合成、刚体模态,到安装位置与角度、系统工况、橡胶静态刚度曲线、主簧疲劳仿真、结构集成与轻量化、CAE仿真、紧固件设计、DVP策划与实施、台架验证、NVH测试、直至整车耐久;每个步骤明确输出结果与评价标准,便于工程师快速定位当前阶段、补齐能力短板,实现从点到面的系统化落地。双篇结构兼顾深度与实操理论篇系统夯实背景知识与产品/性能开发所需理论;应用篇直击总体设计—结构设计—仿真—台架—路试全流程,覆盖乘用车、新能源车、重型货车多场景,配套图表与工程实例,以“目标—工作—结果”逻辑贯穿,显著降低从理论到工程的迁移成本。范围扩展与多学科融合在传统悬置设计基础上,新增新能源车辆与重型车辆的设计流程与经验,补齐细分领域空白;方法论层面强调多物理场耦合与多目标优化(如解耦率与频率匹配、轻量化与耐久性平衡),并引入智能/半主动悬置与磁流变等技术趋势,帮助读者构建面向未来的系统化设计思维。
|
| 內容簡介: |
|
本书结合相关理论基础和作者多年工程经验,以悬置系统为对象,以开发流程的顺序,系统地介绍了悬置系统设计和基于此设计的NVH性能开发方面的知识。本书从“零部件级别→子系统级别→整车级别”着手,详细阐述并梳理了悬置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各方面细节、工程经验和所需理论知识。在每一个关键的设计环节都给出了推荐方案和需要达成的属性目标,以便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较全面的设计参考和综合性指导。本书适用于从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设计开发及整车NVH性能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可供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参考。
|
| 關於作者: |
|
董加加,北汽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动力悬置模块(部门)总经理。先后在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有限公司担任动力悬置系统产品开发工程师和主任工程师等职务,从事乘用车、新能源汽车和中型、重型商用车的动力悬置系统新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工作。
|
| 目錄:
|
|
序前言理 论 篇第1章 悬置系统概述31.1 悬置系统的功用31.2 系统性能集成41.3 从规格到组件设计51.4 悬置的设计目标6第2章 悬置材料和性能102.1 橡胶弹性体材料102.2 材料性能要求112.3 材料选择的影响因素152.4 阻尼和动态硬化162.5 材料蠕变和高温行为172.6 悬置的耐久性能17第3章 悬置组件的制造技术213.1 基材的种类和预处理213.2 黏合机理和黏合剂223.3 橡胶弹性体的配方设计233.4 塑炼和混炼胶253.5 橡胶弹性体的硫化技术26第4章 动力总成的刚体运动314.1 转矩轴314.2 惯量主轴324.3 扭矩轴334.4 弹性轴344.5 动态转轴35第5章 悬置系统隔振性能365.1 悬置的刚度和阻尼365.2 液阻悬置的动态属性375.3 隔振性能的影响因素42第6章 悬置系统概念设计456.1 悬置系统设计流程456.2 系统设计考虑因素466.3 悬置结构对整车的影响476.4 刚体模态和解耦率计算486.5 悬置动态刚度设计526.6 悬置静态刚度设计626.7 载荷和静态位移计算70第7章 悬置组件NVH设计797.1 悬置与整车NVH的关系797.2 子系统的模态分离策略887.3 发动机悬置NVH设计927.4 电机悬置NVH设计96应 用 篇第8章 悬置组件的总体设计1018.1 概述1018.2 乘用车悬置总体设计1018.3 轻型和中型货车悬置总体设计1048.4 重型货车悬置总体设计1068.5 纯电动车辆悬置总体设计112第9章 悬置组件结构设计1189.1 概述1189.2 轻载类悬置结构1199.3 中载类悬置结构1279.4 重载类悬置结构1289.5 新技术介绍1379.6 吸振器139第10章 悬置组件性能设计14210.1 悬置的静态刚度比14210.2 悬置刚度估算14410.3 橡胶主簧隔板14810.4 预压量设计15010.5 悬置的弹性中心15110.6 刚度与胶料硬度关系15310.7 橡胶疲劳损伤预测154第11章 惯性参数的拟合和测试16311.1 惯性参数的拟合16311.2 三线扭摆测试法16511.3 频响函数测试法16911.4 台架测试法174第12章 悬置结构仿真技术17612.1 结构件金属材料17612.2 结构件强度仿真17712.3 橡胶弹性体的仿真180第13章 悬置组件的台架验证技术18413.1 概述18413.2 主要试验项目186第14章 悬置组件的整车测试技术19414.1 概述和验证方法19414.2 强化路与强化系数19514.3 载荷种类19714.4 整车载荷提取198第15章 悬置NVH性能仿真与测试技术20315.1 结构件模态20315.2 结构件动刚度20415.3 结构件传递函数20815.4 悬置NVH性能测试210第16章 紧固件设计21416.1 概述21416.2 设计原则21416.3 连接技术21616.4 紧固件扭矩开发21716.5 夹持长度22216.6 紧固件锈蚀223第17章 动力悬置失效分析案例22517.1 橡胶弹性体失效22517.2 金属结构件失效22917.3 连接螺栓松动23117.4 NVH性能匹配类233参考文献236
|
| 內容試閱:
|
|
拙作《汽车悬置系统设计及性能开发》一书在出版以后,获得了广大工程师读者的高度赞誉,同时也获得了许多建议,例如增加一些新能源车辆和重型车辆悬置的设计流程和经验;该书对动力悬置系统的开发流程仅仅是以点的方式阐述,对悬置系统整个开发流程的阐述无法形成闭环,对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阐述也不够精细;书中的理论部分和工程应用部分糅合在一起,没有分开等。在本书中,笔者基于多年的从业经验,将动力悬置系统的开发流程大致拆分为14个步骤,分别为:①设定属性目标;②动力总成惯性参数的合成和计算;③动力总成刚体模态的计算;④悬置组件的安装位置和角度设计;⑤系统工况计算;⑥橡胶弹性体的静态刚度曲线设计;⑦橡胶主簧的刚度和疲劳仿真;⑧悬置结构的集成和轻量化设计;⑨模态和强度等CAE仿真;紧固件设计;DVP策划和实施;台架验证技术;NVH性能测试;整车耐久测试。本书的章节设置也基本以这些步骤展开。在每个开发步骤中均给出明确的输出结果和评价标准。对照这些开发步骤,工程师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开发位置,也能清楚地认识到哪些开发步骤自己还无法掌握,可以针对性地研究,有助于提升产品工程师的主观能动性。为了使读者更有目的性地阅读和快速获得所需要的知识点,本书分为理论篇(1 ~ 7章)和应用篇(8 ~ 17章)两个部分。在理论篇部分,详细地阐述了悬置设计所需要的背景知识和产品结构、性能开发需要储备的相关理论。在应用篇部分,详细地阐述了动力悬置系统的总体设计、结构设计、仿真、台架试验和路试等全部流程。在范围上,涵盖了乘用车辆、新能源车辆和重型货车动力悬置的开发内容。本书在各个章节中,尽可能地把涉及的理论和工程实践知识的前后衔接部分阐述清楚,形成闭环。在涉及的每个环节中均给出了开发目标、需要开展的具体工作和需要达成的结果。在进行阐述时,均给出了示例和图表,力争做到图文并茂,并以一些工程实例进行剖析,确保本书贴近一线的产品工程技术人员。本书适合于从事动力悬置系统开发的工程师和从事振动结构设计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可帮助有意从事这类系统设计开发工作的读者快速入门。本书编写的目的是指导工程技术人员更好地从事动力悬置系统的设计和相关的NVH开发,但为了将整个开发流程阐述清楚,每个环节都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因此在本书中也给出了一定的理论阐述。不过在本书的理论卷部分,通常也只是给出相应的理论结论和最终的公式。作者为某主机厂的动力悬置系统高级工程师兼系统负责人,工作中忙于技术方案开发评审、项目推进、市场质量问题改进处理和部门管理等。在书中,作者将十余年的设计开发经验和教训一起与大家分享,这也是为了践行上官文斌老师的话:“为行业做点事情”。本书的6.7节“载荷和静态位移计算”、10.7节“橡胶疲劳损伤预测”和11.2节“三线扭摆测试法”等内容参考了上官老师和其学生发表的论文,均在参考文献中列出。本书写作过程中还参考了特瑞堡威巴克公司的著作Automotive Vibration Control Technology、吕兆平高工和同行的公众号等资源,在此表示感谢。本书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博戈橡胶塑料(株洲)有限公司和十堰东森汽车密封件有限公司多位专家的指导,两家公司还提供了丰富的开发案例和台架试验资源,在此表示感谢。由于作者水平和工作经历的限制,外加写作时间匆忙等因素,书中难免会有些错误及不足之处,请各位读者谅解,并真诚地欢迎读者指正和提出宝贵意见。作者的邮箱:donjach@163.com,微信号:Dong_Douglas。著 者
|
|